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在古代,古人沒有相機,他們是如何形象地記錄生活的呢?


恩,最直接的辦法——畫!


其中,畫像磚作為一種能長久保存下來的工具,成了古人留給我們的一大筆財寶,它真實形象地記錄了當時人們生產、生活等場景。


它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製成的圖像磚,成為了古代漢族民間美術藝術的一朵奇葩。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北宋 婦女束髮雕磚


傳河南偃師酒流溝出土


婦女束髮雕磚表現了一名婦女束髮的場景,她上身穿窄袖對襟旋襖,露出格子紋抹胸,下著長裙,一側系有佩飾,是當時北宋婦女的典型裝扮。


她側身而立,正在結髮戴冠,這種冠是當時北宋上層婦女流行的一種高冠。整個畫面比例適中,人物姿態俊俏、生動傳神。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南北朝 南朝 貴婦出遊畫像磚


1958年河南鄧縣學庄出土

畫中四名女性服裝相同,上身穿裲襠衫,下穿長裙,足登高履,不同的是前二人頭梳上沖的雙環髻,後二人頭梳雙丫髻,四人中一人持扇,一人挾坐墊。


裲襠衫是由裲襠甲演變而來,沒有衣袖,只有兩片衣襟,其一當胸,其一當背,唐宋時期稱其為半袖,今天俗稱為背心。


裲襠衫既可以保持身體溫暖,又可以使手臂活動自如。起初裲襠衫僅穿在裡面,晉時人們將其穿在交領衣衫之外。


圖中四名女性的衣袖很長,雙手只能放在胸前腰間位置,保持禮儀的姿態,是漢化的服裝。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針灸畫像石拓片局部


山東省微山縣兩城出土


石刻畫像共分3層,中層是針灸圖。圖左面有一個人面鳥身的神醫,手執醫針,正為病人作針刺治療。把醫者作成鳥像,正是為了象徵戰國名醫扁鵲。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輜車畫像磚


四川省成都市揚子山出土


此畫像磚描繪了漢代婦女乘輜車出行的場面。


畫面中,輜車車蓋呈橢圓形,頂部隆起,車廂為重輿,分為前、後兩部分,女主人坐於後輿,御者在前輿中執策馭馬。車前駕一馬,正揚蹄飛奔。車右一人持杖前驅,後一侍婢手執花狀物跟隨。


輜車多為漢代婦女所乘坐。其最大特點是車廂與車蓋相連接,將車廂屏蔽,車廂兩側開窗,後方開門,車廂內可坐卧休息。


對於講究身份及儀態的顯貴男子來說,一般不會乘坐輜車。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紡織畫像石拓片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縣洪樓村出土


這塊畫像石展示了漢代紡織的三道工序:


第一道是右邊女子在用絡車進行「調絲」,


第二道是中間女子在用緯車進行「搖緯」,第三道是用織機製成絹帛。


漢代紡織業比較發達的地區是在今四川和山東,絲織物則以齊魯最有名。這塊畫像石反映了東漢時期齊魯一帶豪強地主家庭紡織的情景。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釀酒畫像磚


四川省彭縣出土


此畫像磚反映了酒肆釀酒和銷售的情景。

畫面正中是一婦人正在大釜旁操作,其右一人似在協助。灶前有酒爐一座,內有三壇,壇上有螺旋圓圈,連一直管通至爐上。


左側殘缺,根據四川新都所出同一內容的畫像磚可知,左側上部是一推獨輪車者,車上置酒,其下一人正挑著酒朝店外走去。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收穫獵畫像磚漢


四川省成都市揚子山出土


此磚畫像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為弋射圖,兩弋者張弓仰射,其所使用的短矢上系著繳,另一端連接在磻上,磻被放置在半圓形機械中;湖池中荷葉遮掩,蓮花吐芳,魚鴨游弋,空中飛雁成行。


弋射是指人們以絲縷系矢射鳥的活動。弋者所用的短矢叫「矰」絲縷叫「繳」,其另一端系著可以滑動的磻,圖上的磻被裝在一種半圓形的機械里。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舂米畫像磚


四川省彭山縣出土


此磚上部是一座立在四根粗樁上的干欄式糧倉,左下部兩人立在矮架上踏碓舂穀,右下部一人持桶傾倒已舂完的谷,另一人持雙扇颺風除糠。


關於穀物加工,漢代已有足碓、水碓和畜力碓的發明和運用。為了簸去糠秕以取得精米,西漢末年還發明了裝有機械裝置輪葉的扇車。


此畫像磚中使用的是足碓舂米的方式,即利用槓桿原理,足碓者扶在欄杆一頭,借用身體下壓的力量,起動桿頭,達到舂米的效果;所用除糠秕的颺扇也是手工的。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庖廚畫像磚


在中國許多地方的漢墓中都發現有庖廚圖,主要內容大致相同,僅有詳略之別。這反映了漢代這些地區庖廚飲食習俗的基本一致性。從許多庖廚圖看,漢代對肉食的加工方法主要是炙和蒸煮,炊具主要是灶、釜和甑。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東漢 市樓畫像磚


四川省廣漢縣出土


磚面形象刻畫了當時城內「市」井商肆布局的一角和商賈交易情況。


畫面左側有門垣,隸書題記為「東市門」,右側為「市僂(樓)」,樓上掛一懸鼓。一人在門垣內側灶前操作,且回首與人呼應;市樓內對坐兩人,似為賓主交談;門和樓之間為市井,有六人兩兩交易。


根據畫面可以看到商人交易活動是在一定的範圍「市」內進行,樓為「市」井中最高建築,擊懸鼓以示開閉市門。畫面緊湊,筆法簡練而傳神,人物意境古樸而生動。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滌器雕磚


縱39厘米,橫16厘米,厚1.9厘米

滌器雕磚和烹茶雕磚刻畫的情節前後連續,表現的是烹茶活動的先後步驟。


中國的飲茶之風興於唐而盛於宋


《夢粱錄》記載:


「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


可見自宋代開始,茶就成為開門「七件事」之一。


宋代飲茶方式與唐代有所變化,煎茶法逐漸為宋人摒棄,點茶法成了當時的主要方法。


方法是將研細後的茶末放在茶盞中,先沖入少許沸水點泡,把茶末調勻,然後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或茶匙環回擊拂,待茶末與水充分溶合即可飲用。


宋人為評比茶的品質,在士大夫中興起「鬥茶」之風,甚至連皇帝都參與其中。


宋代茶具與唐代大致一樣,主要有茶碾、茶羅、茶盞和茶瓶等。但茶瓶由於多用點茶法而流部加長,口部圓峻,器身與器頸增高,把手的曲線也變柔和。


另外宋代飲茶多用盞而不用碗,唐代的茶一般為綠色,因此多青瓷碗與白瓷碗並重;而宋代茶色尚白,因此多用黑釉茶盞,便於對比茶色和鬥茶。

這塊滌器雕磚圖中的婦女正在清拭茶具,桌上茶具有帶荷葉蓋的罐子、茶匙、茶托與茶盞。


烹茶雕磚則表現一名婦女在方爐前煎湯的場景,爐上置湯瓶,此婦女正執火箸撥動爐中的炭火,以便等水沸後點茶。

古玩市場的百年變遷



斫鱠雕磚


縱34.2厘米,橫24厘米,厚2.2厘米


斫鱠雕磚表現一名婦女剖魚做飯的場景,她腰系寬大的斜格紋圍裙,挽起袖子,露出胳膊上戴的多圈套鐲。


她面前的高木方桌上有廚刀和菜墩,墩上置1條大魚,鼓腮動鰭,栩栩如生,還有3條小魚用柳枝串起,正等著清洗。


婦女腳邊有一盆,盆水蕩漾。桌下有一個方形火爐,爐火熊熊,爐上有鍋,鍋中水正在沸騰,表示即將煮魚。


這四塊雕磚場面生動,人物栩栩如生,為研究當時宋代人們的服飾、傢具和飲食等生活情況留下了寶貴的資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工藝美術和歷史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點收藏 的精彩文章:

「財富是上帝的,我們只是暫為保管」,看看絕世大藏家的收藏
楊過:階層固化,我還能成為大俠么?
在古代,印章不正性命不保!
全球都頭疼的入侵物種,在中國被吃成了瀕危……壯哉我中華吃貨!

TAG:懂點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青岩古鎮:六百年歷史的古鎮濃縮了貴州發展變遷的歷程
包包的百年變遷
明代城牆的百年變遷
絕版舊照——天安門廣場的百年變遷
百年系列:萬聖節裝扮的百年變遷
無錫百年天際線的變遷
百年粉底變遷史·下
最時髦不過逛菜場!麗江的菜市場,藏著多少年的歲月變遷
鏡頭裡的四十年——鎮江地標的變遷
千年一嘆,從古詩詞中看中國人性格的變遷
歷經千年變遷的茶具文化
一棵赤松6年的變遷
《山居雜憶》:大家閨秀的處變不驚,百年杭州的滄桑變遷
五六十年代的家庭聖誕裝飾,體會這些年聖誕裝飾的變遷
川沙百年變遷史!境內古迹知多少?
從秦漢到唐宋,中國古代市場的變遷
從幾款茶看普洱茶市場的變遷
年貨四十年變遷,科技成了主角
黃河口三十多年變遷
十張地圖展現柬埔寨兩千年疆域變遷,六百年前國土就開始日益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