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和黃土地有哪些自然差異?
黑土地和黃土地的自然差異
黑土地和黃土地在肥力上有如此大的差異,是由於土壤中的物質成分不同。在地球上,沒有不「爛」的石頭,暴露出來的岩石總會風化崩解。被風化的岩石便是土壤的成土母質。不同地方的成土母質不同,再加上各地的自然環境不同,形成的土壤自然也不同。
黑土地中腐殖質和有機質含量極為豐富。我們知道,地表植被的枯枝落葉和根系或者動物死亡後的殘體進入土壤後,會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有機質,有機質便是土壤養分的主要來源,能改善土壤形狀,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越高,其顏色也越黑。
黃土地、黑土地均在我國北方地區有大面積的分布。我國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黑土區之一,另外兩塊黑土區分別在歐洲第聶伯河畔的烏克蘭大平原和北美洲的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東北平原地形平坦、坡度起伏很小;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溫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長,7月平均氣溫為21~26℃,1月平均氣溫為-24~-9℃;降水集中在6-8月份,年降水量350~500毫米。在冷濕的氣候條件下,土壤中動植物殘體被分解的速度緩慢,經歷漫長的時間便形成厚厚的腐殖質,也就是肥沃的黑土層。據資料記載,每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層就需要400年的積累。
我國的黃土地以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為主。從世界範圍來看,黃土地主要分布於世界大陸比較乾燥的中緯度地帶。我國北方地區的黃土高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黃土地,華北的黃土平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黃土平原。黃土地的的特性是顆粒細,疏鬆多孔,質地均勻,土壤中含有鈣質成分,有機質含量很低。
黑土中有機質的含量大約是黃土的十倍,是肥力最高、最適宜農耕的土地。黑土也因其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質疏鬆、非常適宜耕作,素有「穀物倉庫」之稱。在這片黑土地上,「隨意插柳樹成蔭,手抓一把攥出『油』」的說法絲毫不誇張。
作者:李晶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微信公眾平台(ID:kxylydt)


※每日科學家:1924年5月11日,船舶設計專家許學彥誕生
※肝炎和肝癌有哪些聯繫 肝癌的最早先兆是什麼?
※北極那些絕美的鑽石塵,讓人彷彿置身神話世界
※「漫畫」人為什麼感受不到地球在轉動?
TAG:新華網科普頻道 |
※我腳下的黑土地
※那片黑土地和天然林
※飛向古老的黑土地
※離開了那片黑土地,也就沒了地道的東北菜
※「黑土地」故鄉的老屋
※黑土地上最珍貴的資源不是石油而是它!
※糧都富錦 最寶貴的自然資源是黑土地
※都是黑土地,但確實不太一樣
※大興安嶺,我想對你說:你的黑土地里有太多的故事令我難忘
※智慧城市「黑土地」上的幸福感
※不吹不黑 華為雲對於中國軟體產業既是底座更是黑土地
※楊應森:從黑土地到黃土高坡——畫家高輝和他的尋夢之旅
※來自黑土地的糧倉—北純雜糧 全場6折 熱賣中
※當兩片「黑土地」相遇:這次華為把「生態之行」選在了松花江畔
※華為生態黑土地 在北京沃土上開花
※偽滿時期的東北,耕種黑土地的是漢民,穿錦緞長袍的是八旗子弟
※香糯玉米——東北黑土地的「糧食黃金」
※烏克蘭坐擁的黑土地比東北還多,沒什麼會餓死數百萬人?
※由點到面,一城一智——讓智慧城市在華為黑土地上播種收穫
※華為雲這一年:做生態的「黑土地」,在創新的道路上加速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