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伯溫是如何被害死的?

劉伯溫是如何被害死的?



劉伯溫是如何被害死的?



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生於1311年,死於1375年。他是明朝的開國功臣,哲學家、謀略家、文學家、軍事理論家、易學家、天文學家,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傳奇人物。《明史》稱其「博通經史,於書無不窺,尤精象緯之學」。在民間傳奇和文學作品裡,劉伯溫更是一個堪比神仙的人物,比張良、諸葛亮還要神通廣大,甚至能未卜先知,洞察今古,呼風喚雨,乃神仙一般的人物,被稱為「帝師」、「王佐」,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譽。預言之作《燒餅歌》就被傳為是他所寫。頗為奇特的是,在文學作品中,和羽扇綸巾、談笑自若的傳統學士名臣儒雅瀟洒的形象不同,劉伯溫身著布衣,威猛剛烈,「虯髯,貌修偉,慷慨有大節,論天下安危,義形於色。」全然一副梁山好漢的模樣。

劉伯溫從小就非常聰明,天賦極高。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小時候就好學深思,喜歡讀書,對儒家經典、諸子百家之書,都非常熟悉。尤其對天文、地理、兵法、術數之類更是潛心研究,頗有心得。他的記憶力非常好,讀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而且文筆精彩,所寫文章非同凡俗。他十四歲時入處州郡學讀《春秋》,十七歲師從處州名士鄭復初學習宋明理學,同時積極準備科舉考試。天生的稟賦和後天的努力,使年輕的劉伯溫很快在當地脫穎而出,成為江浙一帶的大才子、大名士,開始受到世人的矚目。他的老師鄭復初就曾對劉伯溫祖父說:「日這個孩子必定會光大你家門楣,振興劉氏家族!」蜀名士趙天澤在品評江左人物時,將劉伯溫列為第一,將他與諸葛孔明相比也可以與我象比了,說劉伯溫他日一定會成為濟時大器,做出一番成就來。


現實中的劉伯溫也確實是人中之傑。元統元年,劉伯溫考取了進士,從此進入仕途,開始了他在中國歷史舞台上的精彩表演。最初,劉伯溫希望為元朝政府效力,通過做官來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他在中進士後不久,被任命為江西高安縣丞,後又任元帥府都事。但是他的建議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採納,他的才能反而受到朝廷壓制。劉伯溫非常失望,先後三次憤然辭職,回故鄉青田隱居。


劉伯溫隱居青田期間,潛心著述。他將自己的思想和對社會、人生的見解進行了一番總結,創作了著名的《郁離子》一書。而此時,全國的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全國各地反元起義風起雲湧,元王朝的統治已搖搖欲墜,但各支反元義軍又互相紛爭,各不相讓。劉伯溫靜觀天下形勢,經過一番分析,認為在眾多的起義軍中,以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最有真龍天子之氣,他領導的一支紅巾軍才是推翻元朝、建立新江山的隊伍。公元1360年,義軍統帥明太祖兩次向隱居青田的劉伯溫發出邀請,劉伯溫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終於決定出山輔助明太祖,希望通過助朱氏打江山來實現自己治國平天下的宏偉大志。與當年諸葛亮「隆中對」相似,劉伯溫初次與朱氏相見,就提出了「時務十八策」。明太祖一見劉伯溫之後,更是大喜不已,從此將劉伯溫視為自己的心腹和軍師,而劉伯溫也由此翻開了人生中的新征程。


劉伯溫出山之後,忠心耿耿地為朱氏政權效力,積極為明太祖出謀劃策。他為朱氏制訂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後北向中原,一統天下」的戰略方針。而明太祖得到劉伯溫的輔助,正是如虎添翼。他基本上按照劉伯溫為他定下的戰略、戰術行事,先用誘敵之計大敗陳友諒,挫其銳氣,再於公元1363年在鄱陽湖與陳氏決戰,將其勢力徹底消滅。第二年,又依計將張士誠的勢力消滅。然後,明太祖派部隊北上攻打元朝首都北京,同時準備在南方稱帝。

公元1368年,明太祖在南京登基稱帝,正式建立大明皇朝,改元「洪武」。為朱氏最後平定天下、開創朱明皇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劉基,作為開國元勛之一,被任命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為了表彰劉伯溫的特殊貢獻和巨大功勛,明太祖還下詔免加劉伯溫家鄉青田縣的租稅,這是處州地區惟一不加稅的一個縣。不久,又追封劉伯溫的祖父、父親為永喜郡公。


劉伯溫被朱元璋聘至應天(南京),充任謀臣後,針對當時形勢陳時務十八策,提供了好幾著關鍵性的軍事策略,如先滅陳友諒,與張士誠、方國珍暫時妥協,避免兩線作戰、各個擊破的建策。這些建策均為朱元璋採納。朱元璋先後攻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勢力多按劉基的計策行事。二十四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劉基為太史令。二十七年,升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又為朱元璋謀劃制定北伐滅元方略並得以實現。其間共參與軍機八年,籌劃全局,有定策之功。洪武三年封誠意伯。


洪武三年,劉伯溫被任命為弘文館學士,受「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稱號,賜封誠意伯,食祿241石。至此,劉伯溫本人的事業和青田劉氏家族的發展,都如日中天,達到了鼎盛時期。


按運籌帷帷的功績,劉伯溫理當入公,但最初封公的六人為李善長、徐達、常茂、李文忠、馮勝和鄧愈。這些人除常遇春之子常茂是追封外,其他都是最早追隨朱元璋出生入死,征戰疆場的「哥們」。《明史列傳16》記載,朱元璋對劉伯溫:「每恭己以聽,常呼為老先生而不名,曰:『吾子房也。』」儘管這樣,但那也只是朱元璋有所請教,是一種姿態而已。可能是出於一種自卑和自大混和的心理,身為文盲老粗的朱元璋對文化人有一種內心的反感,儘管劉基以及陶安、秦從龍、朱升、范常等文人對朱元璋平定天下起的重要作用絲毫不亞於廝殺戰場的武將。


不過,劉伯溫雖然才華蓋世,胸中富有韜略,卻不是一個政治家。如果他專註於學問,成就必定會不遜於任何一代宗師。但他是性情中人,決不會為逃避亂世紛爭,躲起來一門心思做個人研究。而且他心地至誠,性格正直剛烈,嫉惡如仇,天下太平之後,也根本不適合混跡於官場,這一點他自己也明白。洪武三年,朱元璋欲任命他為丞相,劉伯溫的回答是:「臣疾惡太甚,又不耐繁劇,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無才,惟明主悉心求之。」可惜,自古以來,「一入侯門深如海」,此時的劉伯溫已沒有退出的餘地了。

朱元璋登上帝位以後,心態開始發生變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這是所有帝王的一貫思維,只不過在朱元璋那兒更變本加厲,更刻薄寡情。本來第一個要收拾的是獨攬大權的丞相李善長,因為他嫉恨劉伯溫,朱元璋就選擇劉伯溫充當殺手。《明史列傳16》對此有記載:「太祖以事責丞相李善長,基言:『善長勛舊,能調和諸將。』太祖曰:『是數欲害君,君乃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頓首曰:『是如易柱,須得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儘管劉伯溫說得都是大道理,不過他心裡應該明白,讓他出來收拾李善長,既是利用,也是試探他的忠誠度。他一旦受命或可減輕朱元璋的猜疑。然而,唇亡則齒寒,此例一開,以後朱元璋對待開國功臣元老就會換另外一副面孔,此等不義之舉,按劉伯溫的個性是絕不可為的。正因為如此,第二年他就請退,告老還鄉了。


劉伯溫作為一代軍師和智者,料事如神,他深知自己平時疾惡如仇,得罪了許多同僚和權貴,同時也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他在功成名就之後,毅然選擇激流勇退,於洪武四年主動辭去一切職務,告老還鄉,回青田隱居起來。劉伯溫在青田過了兩年的隱居生活,本來希望自己可以遠離世間是非爭奪。但是,他的智慧和才能實在太高,他的名聲實在太大了,他甚至被民間百姓渲染成了一位「活神仙」般的人物。如此一來,他就無法避免政敵的嫉妒和皇帝的猜疑。


劉伯溫雖然歸老於鄉,但朱元璋疑忌之心很強,人不在身邊反覺難以掌控,更欲除之而後快。劉伯溫也知道朱元璋對他不會就此罷手,所以把他的兒子留京為官,算是人質。而且朱元璋每年歲暮都將退休的劉基之子璉、宋濂之子允載、葉琛之子永道、胡深之子伯機等召去京師,接見於便殿,噓寒問暖,「親加訓誨,燕語如家人。」因此,退隱後的劉伯溫異常低調,「惟飲酒弈棋,口不言功」。《明史》記載有這樣一件事,青田縣令因久仰劉伯溫大名,想瞻仰一下尊容,「邑令求見不得,微服為野人謁基。基方濯足,令從子引入茆舍,炊黍飯令。令告曰:「某青田知縣也。」基驚起稱民,謝去,終不復見。」然而,即便劉伯溫處處小心,最終還是未逃脫朱元璋的算計。


此時,朝廷方面,李善長為朱元璋所忌,已經自動退休,胡惟庸與李善長同鄉,因李善長的舉薦而成為丞相。其實,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就李善長外另一丞相人選問題徵詢過劉伯溫的意見,劉伯溫就不看好胡惟庸,評價是:「譬之駕,懼其僨轅也。」(《明史列傳卷16》)。胡惟庸因此對劉伯溫懷恨在心。後來終於在朱元璋暗助下得到了一次報復的機會。


洪武六年,胡惟庸指使別人誣告劉伯溫,說他想霸佔一塊名叫「洋」,「有王氣」的土地做自己的墳墓,圖謀不軌。當時甌、閩間有一條狹長的地域叫談洋,該地區是鹽販、盜賊聚集的地方,方國珍便是從這起兵反叛的。劉伯溫委託兒子劉璉上奏,建議應在該地區設立巡檢司以控制管轄該地,使那裡的刁民無機可乘,不能互相勾結或脅迫戍邊士兵一道出逃反叛。胡惟庸使刑部尚書吳雲彈刻劉伯溫,反指淡洋踞山臨海,有君王之氣。劉伯溫想要謀取作為自己的墓地,當地百姓不答應,便想要在那裡設置巡檢司為難當地民眾,才導致該地區形勢迅速惡化。

朱元璋接到這個奏報後不置可否,只是命令下傳此文讓劉伯溫知曉。這是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是一種脅迫,如果沒有合適的反應,謀反的罪名就會臨頭。劉伯溫接到這個信號後,只好赴京親自上朝拜見朱元璋。但朱元璋又全然不過問此事,劉伯溫既不能辨白,又不敢離京,不久便發病了。胡惟庸曾派太醫為劉伯溫診病送葯,但劉伯溫吃了他的葯後,病情加劇。因此,當時人們懷疑劉伯溫是胡惟庸下毒致死。洪武八年,有病在身的劉伯溫由皇帝朱元璋所派使者護送回家,不久在家憂憤而死,終年六十五歲。


後來,在胡惟庸的幾大罪狀中,毒殺劉伯溫正是其中之一。但是,胡惟庸下毒是否為朱元璋的授意,已成懸疑。不過,出自朱元璋的授意可能性極大。首先,劉伯溫死於洪武八年四月,胡惟庸進中書省是洪武六年七月,那時胡入相時間不長,地位並不穩固,還處在「考察期」,又有汪廣洋牽制,未必能夠膽大妄為到這個程度。胡惟庸雖然嫉恨劉伯溫,但並無深仇大恨,彈刻劉伯溫的奏章也強詞奪理,沒有能令人信服依據,如果沒有來自皇帝方面的一些默許,本身就有誣告嫌疑,很可能反過來惹火上身。更何況劉伯溫已歸隱,不可能對其地位權勢構成威脅,做下毒這種風險很大而毫無回報的事,對身居丞相高位,且以精明幹練著稱的胡惟庸而言,應該還不至於愚昧到這個程度。


再者,不露痕迹地毒殺功臣是朱元璋的拿手絕技,李文忠、徐達也是這樣因病受到探望和贈葯之後便不明不白的死掉的。關於李文忠之死,《明史》載:「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當然,淮安侯也逃不過抄家滅門的命運。至於徐達,「達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達長子輝祖齎敕往勞,尋召還。明年二月,病篤,遂卒,年五十四。」野史說,這是拜朱元璋的一隻蒸鵝所賜。此外,與胡惟庸同為丞相汪廣洋因否認胡惟庸毒殺了劉伯溫,在貶責途中被賜毒而死。一代絕世奇才便這樣去世了,劉伯溫死後139年,即明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贈太師,謚號文成,因而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縣是1948年析置的新縣,縣名就是為了紀念劉伯溫。


劉伯溫不但是一位謀略大師,也是一位著名的學者和文人,他的著作很多,流傳於世的有《郁離子》10卷和《誠意伯文集》20卷。其中。代表作《郁離子》一書在中國思想上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

劉伯溫死後,葬於青田武陽夏山。據說,劉伯溫死前曾預言胡惟庸必敗,到時明太祖會為自己平反昭雪,他還特留下一封密奏給兒子,要他在日後明太祖想起自己的時候再上奏。五年後,胡惟庸果然垮台。又十年後,劉伯溫果然被平反。明太祖還賜給劉氏家族金書鐵券,特批劉氏成員可憑此免一次死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家 的精彩文章:

鄧小平回答外賓提問時用了個詞讓翻譯急出一頭汗
1905年袁世凱談剪辮子:時間到了就會的
鄧小平不準劉伯承生前平反 向主席提出要保劉帥
紅軍長征期間曾出動開國上將只為獲得一份報紙

TAG:野史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劉伯溫真的是被朱元璋殺害的嗎?
歷史上的劉伯溫到底是不是被胡惟庸害死的?
劉伯溫真的是被他謀殺的嗎?
劉伯溫是功臣,為何朱元璋想要害死他?兒子劉璟為何又被朱棣所殺
劉伯溫不讓子孫學帝王之術,那他的後代過得如何?比劉伯溫還慘!
劉伯溫是哪個朝代的 歷史上劉伯溫是怎麼死的?
劉伯溫讓朱元璋害怕,他的兒子讓朱棣更害怕
關於劉伯溫的死因有哪些說法?他最終又死於何地?
朱元璋是因為猜忌殺害了劉伯溫,還是劉伯溫觸犯了朱元璋
劉伯溫神機妙算,為何最終還是被朱元璋毒死了?
朱元璋為何要殺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
劉伯溫曾經盜竊過是真的嗎?
明朝時期的劉伯溫最後是如何死的?死後竟然被葬在這裡
朱元璋宴請群臣,為何只有劉伯溫卻面如死灰:我們必死?看清套路
李善長和劉伯溫誰厲害一些?
劉伯溫和朱升誰更厲害?朱元璋身邊第一謀士是誰?
功臣劉伯溫一生有多凄慘?自己被朱元璋殺死,兒子又被朱棣給弄死
朱元璋殺了劉伯溫,朱棣繼位後,為何又殺了劉伯溫的兒子?忒有料
劉伯溫做了三件事,讓朱元璋對他印象不好,最後慘遭胡惟庸害死
皇帝請大臣吃飯,徐達問劉伯溫:你怎麼不吃?劉伯溫: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