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文摘 禪荷一味

文摘 禪荷一味

禪荷一味


劉墨海

文摘 禪荷一味


花之君子者也,我更讚揚它「清風傲骨氣節在,狂風暴雨不低頭」的清廉君子品性,故在繪畫這條道路上,我偏鍾愛畫荷,與荷為伴感悟人生。幾年前經人介紹,我與佛結緣,致心研習禪學,試圖將禪意與荷相為融合,達到心荷一體,一者不二,不二者二,使蓮荷更趨於人格化。我在四時觀察蓮荷的生、住、滅、異時實際上也是在觀察自心的生滅現象。


荷的一生都給人以美的享受,春天曆盡苦寒的蓮藕,沐浴春風,生出像羊羔角一樣的嫩芽,無論多硬的泥土它都能破土而出,充溢著不可抗拒的蓬勃生機,令我驚奇。不足一月,大小荷葉爭先恐後地綻滿荷塘,荷梗就像墨線牽動著荷花你追我趕,充滿了生命的活力。一年之季在於春,我開始對荷寫生,去感受荷芽那頑強的生命毅力,我的春荷之作常用《只要有鑽勁,定有出頭日》、《嚴寒凍不死,春風吹又生》、《新緣》等句來表現和讚揚它。


夏日是荷花盛開的季節,碧綠如蓋的荷葉托起潔白如玉,紅顫勝火的荷花。宋朝楊萬里有詩云:「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我常用《紅花綠衣蓋池塘,半池蓮花滿塘香》、《我愛你潔白芬芳》、《迎日荷花連天紅》等作題來讚美盛夏的荷花。

夏季是我寫生的大好時機,我常同時觀察幾朵荷花從開到敗生命的全部過程。利用年休假,從早六點到晚九點連續觀察半個月,才發現其中的奧妙。小荷苞長到五六天之後,以早七點逐漸開放,八點至十一點是全開放狀態,到中午十一點後,在強烈的陽光下慢慢開始合閉,下午是半開半合狀態,晚八點以後全合閉成一個荷苞狀。如天氣晴朗,能重複開放三天,不過第三天開放沒有頭一次開放的時間早,推遲一小時左右,勁頭也沒有第一次速度快。到第四天八點半以後才慢慢開、花瓣邊開邊落,到中午全部脫落。細觀察發現荷花開滿時大都十八瓣、荷葉筋都在18- 21根之間,蓮蓬於大都是l3-36粒,環形排列有序。


夏日,每當風雨驟至,我便急奔荷塘,看雨聽風,痴迷這風雨之中的荷姿,荷在風雨之中更能顯示它的寧折不彎腰,寧伸不低頭」的品格氣質。在大自然中風聲、雨聲、荷葉互相撞擊聲,荷梗蓮葉起來倒下,倒下又起來與狂風暴雨頑強搏鬥的場景、千姿百態、氣象萬千,更為感人、動人、鼓舞人,就是用盡讚美的詞句也無法表達出此場景的壯觀。我只能把感悟的心情表現在我的畫作之中,故我善表現風雨之荷,代表作有《風雨之中度春秋》、《寧折不彎腰》、《風雨伴我去狂舞》……


金秋是大自然的奉獻,也是一年辛勤勞作之後的饋贈。我讚美秋天,更讚美秋荷,秋荷也是象徵對禪荷觀想修證的結晶。經過風霜雨露的侵蝕,秋池碧水中映飾下的殘荷就像圖中的塊面,蓮蓬星羅棋布散滿荷塘的每個角落,恰似圖中的墨點;荷梗橫七豎八變化無窮,好似圖中的墨線。點線面皆有,畫面自然生動,為再現荷花精神,我寫生採取靈活方式。滿池的荷,任憑調動。我先畫一組有姿態的荷葉,可這組荷葉中沒有花和蓮,我再把別處有姿的花和蓮按照構圖需要安插在這組荷葉中,而後用荷梗連接起,就是一張滿意的寫生,作畫時把幾張寫生稿放在一起,取合加工刪繁就簡就是一幅生動的畫作。借金秋之光,我的秋荷之作累累,如《歷經滄桑》、《天工雕秋荷》、《秋來奪不去傲霜自在心》。


寒冬降至,風雪來臨,荷葉把自己的全部養分貢獻給泥土裡的蓮藕,身雖愈瘦,根愈肥,你靠著我,我依著你,相依為命,偶爾有幾根荷梗用盡畢生精力支撐幾片殘葉與風雪叫板:「憑我志梗硬,任你風雪吹,立在凍土裡,來年更豐美。」世人畫雪梅甚多,吾人畫荷顯聖心。


初冬的殘荷葉上蓋上層白雪,天空飛著雪花,黑白對比強烈,就象一幅幅帶有裝飾性的版面,格外入畫,我善於用宣紙背面攀點正面加彈白粉點來烘托雪荷氣質。作品有《浴雪漫舞共天地》、《身瘦藕肥》,《荷塘飛雪》《相依圖》,除荷之外,何曾有我,除心之外,何曾有荷,心荷俱遺,禪乎!荷乎!通過觀荷畫荷,我深深感悟到生活是藝術的源泉,藝術是宇宙人生真諦的外現。蓮荷是沒有語言情感的無情眾生,需要有情之人去表現它、感悟它,把它表現為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擬有情物。從而達到物我相融,物我雙忘的最高繪畫意境。佛教講:「一切唯心造」所以我作畫題跋常以擬人手法表達自己對生活感悟,取自然之「真」,得物之「妙」。通過對大自然的觀察描寫達到自我精神與自然的融通合一。因此,我時有「不知我在畫荷,還是荷在畫我」。我想這也許是禪荷一味的真如境界吧。

摘自《邯鄲佛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隱寺 的精彩文章:

故事 自我凈化心靈
常識 佛教與科學
常識 托缽的意義
常識 浴佛節的由來

TAG:靈隱寺 |

您可能感興趣

禪荷
寧靜禪荷—蔡茂友水墨荷花作品欣賞
徒弟和師傅的較量:李苦禪荷花賣95萬,教的徒弟卻賣1.28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