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小銅匠居然一句話值五萬,他做的「贗品」還被專家誤當作古董,拍出了破紀錄的80萬高價
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要做就要做好它。
他是陳巧生,被稱為中國中國銅爐第一人。
出生於銅爐世家,祖上自清朝起從事銅爐和銅器製作,他是家族技藝的第3代傳人。
在他小的時候,就跟著父親一起划船,去過了江南水鄉的大小村落,見過不少宣德爐。
在這樣的香爐文化熏陶下,本就勤奮好學,悟性極強的他,很快掌握了做銅爐的開模、雕刻、煉銅、作舊等工藝。
後來他也繼承了家傳的手藝,創辦了「陳氏古韻銅爐」作坊。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銅匠還是一門「行走的手藝」。
年幼的他為了延續銅匠手藝,就挑著鐵鎚和風箱,走村串巷給別人打銅器。
「打一件4斤重的銅器,收客人4斤半銅,多收的半斤就算我的人工,但從不收手工費。」他說。
有一次他在博物館見到了令他神魂顛倒的宣德爐。當時的宣德爐是中國銅爐藝術的巔峰。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來做宣德爐的百年鑄爐技藝卻失傳了,他於是就有了重塑宣德爐的想法。
在他有這個念頭時,一次機會來了。那個時候台灣文玩界正在大量的收大明宣德爐,就來到了蘇州這個造爐之地。
之後宣德爐被賣的越來越少,一批仿製品也悄然在市場上興起。
正好他因為做銅匠,認識了很多古董店的人。古董店的老闆就讓他試試,能不能
恢復這個失傳的工藝,然後成品最後再打上大明宣德年制的標誌。
因為兒時就對宣德爐有了感情,於是他就下定決心做這門手藝。
雖然那時的他才二十來歲,但就為了研究如何做宣德爐,幾乎足不出戶,這一堅持就是八年。
從畫圖到雕刻,再到了解爐邊的樣式,爐耳的制式,所有樣式的搭配規矩他都一一記在心裡。
點擊播放 GIF/1605K
這期間他也查閱了無數古籍和做了數千次試驗,從材料、黏土、漿料成分、模殼硬化等全過程一一發掘,反覆實驗。
他也為了能有更多時間,甚至把自己的工作桌搬到了床旁邊。
終於這八年的鑽研,他成功的找回了失傳已久的復原宣德爐的核心技藝——失蠟法。
點擊播放 GIF/1043K
做法就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別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
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
點擊播放 GIF/1719K
再往內澆灌溶液,鑄成器物。(所以用失蠟法鑄造的器物才可以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
點擊播放 GIF/1094K
雕刻銅爐這一步是非常考驗手藝的,因為不僅是做一個形,更主要的它出煙的效果。
就像他說的:「煙要像雲霧在山間縈繞一樣的美,要是只是形似,還不如不做。」
接下來是製作外模,炭灰和細泥按比例調成泥漿,將模型均勻浸入。
點擊播放 GIF/1273K
外面用耐火的泥沙包裹,加熱烘烤至蠟模全部熔化流失,讓堅硬的泥沙層形成一個中空的外殼。
點擊播放 GIF/967K
然後他還要提起重大35公斤的銅水來澆築,等到冷卻後才成型。
點擊播放 GIF/1596K
等鑄造完畢後,還要進行細緻的清洗、打磨、作色,每一步都不能掉以輕心。
「記不清失敗多少回了。」這是他最大的感觸。
不過這些年間他受到的最大考驗不是做宣德爐時的繁複工序,而是用盡心血快要做成功時,因為一步錯所有的辛苦都白費了。
」曾經有一次陳巧生做好十幾個爐,打磨的很漂亮。但正好那個時間是中午時間,陳巧生妻子吃飯回來一看,十幾個爐子都拼成銅水了。
「我一下子就癱掉了,所以啊,我一路走過來碰到的事情啊,那是太多太多。」
而與此同時他不僅要面臨一次次的打擊,還有外界給他的壓力。
曾經的他本來是在工廠做事,在那個時候就相當於鐵飯碗了,但因為在工作的時候還一邊研究做銅爐,引起了領導的不滿。
於是兩年後他就辭職專心的做銅爐,一時間經濟來源都壓在了他老婆身上。
就像陳巧生太太說:「八、九年,在家裡不停的研究,家庭經濟基本上靠我支撐。外面的人都講他做這個東西沒出息的,小銅匠做出這種香爐沒人要。」
陳巧生太太
但是雖然外界給他的壓力很大,但是他的太太和家人都給了他很大的支持,所以他才能無所畏懼的專心做這件事。
他說:「別人都說我是個傻瓜,但我從來沒想過放棄,做匠人需要秉承的就是堅持。」
所以後來當他花了八年時間終於做出了第一個宣德爐複製品時,他無比的激動。
當時他做的仿製品宣德爐就被文物專家錯鑒定成了真文物。
甚至於他的仿明代宣德爐經典款銅爐,還在拍賣會上被拍到了全場最高價——80萬港幣,現在還保持著中國當代銅爐的拍賣最高紀錄。
這個結果讓他的堅持有了回報,那麼他一路走來的艱辛也是值得的。
就這樣他的名聲被打響了,後來有位商人拿著宣德爐帶著客戶來他這裡鑒真。
還說給他5萬塊傭金,讓他說這個宣德爐是個真貨這一句話就行,只要幫他完成這筆生意。
但他卻拒絕了,因為這個商人手上拿的銅爐不僅是仿品,而且這個仿品還是他20年之前的作品。
他不想要欺騙別人,因為在他心裡,比起賺錢,匠人的德行更重要。
後來他為了不讓別人拿著他做的宣德爐招搖撞騙,就在爐子的底部刻上了「陳巧生制」。
接下來的幾十年他依然做著銅爐,還復原了四十種古法皮色,這些作品也被業界稱為「巧生爐」。
對於巧生爐,收藏家馬未都先生都盛讚:「古有宣德爐,今有巧生爐」。
之後鑄有「陳巧生制」等私家款的銅爐,也開始聞名於中國銅爐界和中外文物收藏界。
後來還有人專門仿他的作品出售,有人問他對這個現象不生氣嗎?但他卻並不在意,反而說:
「有人仿我的作品是件好事,說明巧生爐能對他們產生一定的影響,仿的人多了,玩得人自然也就多了,爐文化就能得到傳播,這樣反而也是一種貢獻。」
就是因為做了這麼多年的銅爐,所以他更希望銅爐文化能夠被人們所知曉。
於是在2013年,他就私人出資建造了巧生爐博物館。這也是中國首家以銅爐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巧生爐博物館內
一款仿漢「博山爐」
用「失蠟法」製作的一款「巧生爐」
但來到巧生爐博物館的人少之又少,而且為了維護博物館,他每年還要自費200多萬。
他身邊的人知道了都說他傻,花這麼錢投在裡面,一點都不值得。
但他卻不這樣認為:「這不是值不值的問題,我不僅要建銅爐博物館,還原銅爐歷史,還要拍電影,把制爐人的苦樂辛酸展示給世人。」
「我這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要做就要做好它」。他能用40多年的時間來埋頭鑽研這個技藝,就已經證明了他的決心。
這些年他一直堅守著對爐文化的傳承,不僅將這門技藝傳給自己的兩個兒子,還
培養了幾百名弟子。
每當他的徒弟問他做爐的秘訣,他都這樣告訴他們:
「每一個爐,它首先要是一件藝術品,要嚴謹地從很細微的細節上都能體現它的美。這種美還必須有感染力,與觀賞它的人能產生共鳴。
它的每一根線條,每個部分的肥瘦,都要精心考慮,就像一位美女,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不能馬虎。」
因為在他心中銅爐是有靈氣的,融入了匠人的心血和感情,它可以和人交流。
曾經他是默默無聞的小銅匠,現在的他是名滿天下的大師。
但是即使如今他的身份轉換了,但不變的依然是那份對爐文化熱愛的心。
他說自己無論什麼時候還是想做個小銅匠,也許這就是他一直以來秉持的匠人精神。
編輯/難望天空
本文系創意果子原創文章
載須知
無授權圖片的童鞋會被舉報的哦!
朋友圈隨便轉發
- END -


※一段震撼人心的國外短片:任何一條生命都請不要隨意拋棄
※十年磨一「妖精」,終成就王子文!
※德國納米黑科技,一顆小鋼蛋,強力去除各種異味!包括臭腳~
※厲害了,這個82歲日本老奶奶在夜場當DJ,成為了夜場女王,驚艷了全世界
TAG:創意果子 |
※這六款酒都是稀缺品,最貴的一款一瓶就拍出了765萬元
※一隻鳥的骨架拍出了400萬的高價,它到底有什麼來歷?
※家中的一件花瓶,拍出了四千萬的高價,專家:消失了一百多年了
※世界上最貴的多肉,幾萬一株都不算什麼,第一名拍出130萬天價
※他的玉雕作品又被拍出了幾百萬高價!
※世界最貴的一封信,拍出兩億元,每字價值百萬
※李嫣寫了兩個字就拍出24萬,網友:值這個價格!
※從木匠到巨匠,一生留下兩萬多幅書畫作品,畫作曾拍出9.3億元!
※陳巨來:他的篆印拍出299萬元高價,被譽「三百年來篆刻第一人」
※從木匠到巨匠,一生留下兩萬多幅書畫作品,畫作曾拍出9.3億元
※專家還是磚家?這個拍出天價2.2億的「玉凳」,竟然是假的!
※看了齊白石的這張畫,我找到了他一件作品拍出9個億的秘訣
※世界最貴的幾種多肉,有一個拍出130萬天價,你認識幾種?
※冷軍一幅畫拍出6000萬,將細節放大之後,收藏家:這個真的值了
※一件古代木雕佛像拍出902萬歐元天價,預估一下你家的價值多少?
※這個和尚一幅字拍出350萬,釋永信書法拍出600元,差距在哪
※郭沫若爭議不斷,但他的書法造詣一流,兩個字就拍出了1600多萬元
※李嫣兩個字26萬,一幅畫拍出100萬,網友:我也能畫成這樣!
※乾隆御筆被專家稱贗品,17萬賤賣,一年後「贗品」拍出天價
※乾隆真跡被專家鑒定為贗品,兄弟倆賤賣,一年後拍出87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