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與堅守

技術與教育的融合與堅守

「未來,固定的課式、固定的時空、固定的內容將被打破,教育應該是流動多元的。在此過程中,教育信息化將發揮重要作用……」在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廣東省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校長劉道康向筆者描繪了他眼中的未來教育。

技術和平台可以為師生所用

近年來,「互聯網+」浪潮洶湧澎湃,對教育的滲透也日益增強。但對於石岐中心小學而言,教育信息化並不是什麼新鮮詞。2012年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2014年成為華東師範大學C20慕課聯盟學校。目前,無論在課程、平台、管理還是教學等方面學校都採用了信息化方式,目前已經開發了300多個微課資源,覆蓋了所有學科。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劉道康校長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兵」了,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逐步探索。「那時有一個很簡單的思考,就是怎樣用信息化來推動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從而提升教育質量。」劉道康校長回憶說,政府為學校提供了大量支持,但師資不足仍是阻礙教育信息化的一大難題。「最初我們先組織有這方面愛好的老師慢慢搞起來,然後陸續從各重點師範大學等高校招聘優秀的老師,來推動這項工作。」

回到過去的模式大家會不適應

面對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有人認為它「解放」了老師,使得教學更加高效。但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認為要推翻原有的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將給老師們帶來許多新負擔。面對這樣一個爭議性話題,劉道康校長給出了他的看法。

所有的改革最開始都是艱苦的。老師們剛開始學做慕課、微課時,要做教學設計、寫腳本、錄製課程,的確任務量比較大,但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逐步走上正軌。在石岐中心小學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們已經適應互聯網的教學方式。「如果再回到『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教學模式中,估計大家反而會不適應。」劉道康說。

在電腦剛剛進入課堂的時候,家長非常擔心孩子會沉迷於電腦,也擔心孩子的視力會受損。電腦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式,我們無法把孩子隔離在一個真空的環境中,學校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文明上網、科學使用。意識到這個問題,學校不僅組織教師們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也與家長建立了廣泛的溝通,共同幫助學生提升媒介素養。

無論環境怎麼變,對教育規律的遵循不能變

走在石岐中心小學的校園裡,多媒體教室、創客空間、小型圖書館等設施一應俱全,學校的教育環境和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道康校長感慨,「但無論環境怎麼變,對教育規律的遵循不能變,應該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網路環境下的德育思考」「基於網路環境下師資研訓研修」……一篇篇經過學校實踐檢驗的學術論文是他深入思考的結果。當暢想未來教育的面貌時,懷揣夢想的一線教育人已經通過信息技術修築一條通往未來的路。(李莎)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3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聚焦高階思維 建設未來學校
書單來啦~家有孩子,讓他們讀這些好書吧|悅讀
山花爛漫百草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推進人工智慧與教育的「真」融合
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智能首飾
高職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策略與探索
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思路與舉措
教育公平視角下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分流與融合
好的AI教育需做好演算法、教研和體驗的融合
高職院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探究
時光機·腕錶︱技術匠心與藝術精神的完美融合
大力推進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
堅持科教融合 加強科技創新 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穆夏與新藝術運動:一場藝術美與商業性的融合
科技和藝術如何更好融合?引導、激發與創新
好未來張邦鑫:AI技術將融合教育,推動教育普惠與公平
自然與藝術的完美融合
玉雕達摩,藝術與智慧的融合
以新技術應用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
同盾科技馬駿驅: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將呈現出合規化、智能化、生態化趨勢
現代藝術與傳統藝術的完美融合
融合教育護成長
藝術與技術的完美融合,寶璣傳世腕錶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