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醫學堂丨質元概述

道醫學堂丨質元概述




中國道醫


這裡沒有雞湯、偏方、謠言、廣告,只有可信賴的道家健康養生知識!



質元概述

編輯/中國道醫研究院






點下面鏈接

六爻占卜預測術


玄門正宗,六爻占卜預測術網路公益班招生啟告!





修身修真界的道醫學,以一炁含三的太極陰陽學說解析生命,始

終不離人體內體元的神、質元的炁、物元的精三寶進行系統性的論證。



道醫學秉承道學的慧觀和智觀學說和方法論,在長期的實踐中認識了

生命的本質和根源,認識了人的生命是由有質無形的「性體系統」和

有質有形的「命體系統」,兩大部分相結合而組成生命——性命。性

命一詞,所指的是生命的水質真境;神形一詞,則是指生命的一般現

象。其中存在著層級的差異性和深度的區別性。生命是虛與實的複合

體,彼此不可分離,發生分離就是生命的終結。而且虛無中的體元系

統是生命的主宰,物元是生命活動的基礎,質元是健康活力的保征。




因而誕生了性命學說和性命再造學說(修身守一學說、金丹學說)。

道醫學運用太極模式解析生命的命體系統和性體系統,類似於電

腦的硬體和軟體原理。太極圖中的「白」象喻生命中的命體系統,生

命中的顯、實、有全部囊括於其中;太極圖中的「黑」象喻生命中的

性體系統,生命中的隱、虛、無全部囊括在其內。太極弦線的陽側又

包含著具有顯、實、有特徵的體源、物源、質源三大生命基本結構,

簡稱三源系統,這就是生命的命體系統;太極弦線的陰側又包含著具

有隱、虛、無特性的體元、物元、質元三大生命基本結構,簡稱三元

系統,這就是生命的性體系統。這個一性一命,一陰一陽,隱顯三元

(源)完美的結合構成的整體,才使生命具有活力和生氣。這個生命

太極圖的解體,也就是性與命的分離和生命的終結。道醫學遵循老子

《德道經》中的:「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的教導研究生命科

學,解析這個太極結構模式,對人類生命的命體系統,要求我們做到

「知」;而對性體系統則要求我們做到「守」。這個「知」和「守」,

將道醫學研究生命的方法論和主次,涇渭分明地作為原則提出。太極

圖中黑內的質元、物元和體元,這三元雖然是暫時不可肉眼見到的隱、

虛、無態物質,但卻是生命的根本所在,這些「軟體」才是生命的真

主宰。只有牢牢持守住它們才是把握了生命的根本。



道醫高度重視對太極圖「黑」境中三元系統的研究和認識,其

中由德化生,有質無形的質元物質——炁,就是道醫學所研究的重點

之一。道醫學研究生命中的隱態三元,從而構成道醫學的三元生理學。




在三元生理學中,德性質元的炁是生命最基礎的根本物質,是生命的

源頭活水。這一點在傳統中醫學中也同樣突出地表現著,只是在現代

中醫學中才逐步淡化了對它的認識。在人體生命中,一隱一顯、一虛

一實的兩大質元性物質,最為重要。這就是炁和血。《素問·至真要大

論》中也說:「氣血正平,長有天命。」炁行則血行,炁滯則血止,

炁是血行的源動力,也是生命的源動力。本章重點探討生命的質元物

質「炁」,由於物元和體元是更深層次的生命物質,我們將在修真學

中專門闡釋。



現代醫學在飛速發展和全面細化深入。但是這些醫學科學的研究

都還暫時局限在「命體系統」的顯、實、有的可觀性形態框架之中,

研究的只是有質有形,並沒有能夠進入性命兩大系統中的「性體系

統」內,未能窺見有質無形的三元系統。還是長期局限在太極圖的

「百」境之中,只是單純「知白」的深化和進步,並沒有跨越或者突

破太極弦線的阻隔作用力,未能真實進入太極圖的「黑境」之中,去

「守」住那個生命三元的根本源頭。只把握住了命體系統的三源物質

而丟棄了性體系統內的三元物質,這也就是人類暫時還難以達到真正

健康的根本原因所在。



修真者和道醫學實踐者以及研究生命科學者需知,性與命是一對

複合的陰陽,一隱一顯,一虛一實,共同組成完整的生命,生命體上

的經絡現象,和屍體上的經絡消失,其實也就無情地證明著這一生命

的真理。三元(源)多維立體淪,有助於對人體生命科學和佛、道性

命雙修方法進行研究和實踐。道為宇宙本源,道本虛無,《雲笈七籤·

道教三洞宗元》中說:「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跡應感,生乎

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成三炁,又從三炁變生三才,

三才既滋,萬物斯備。」大道始初,發生乎一炁,一炁分為玄、元、

始三炁。此三炁乃宇宙之本源,是化生天地萬物之基本單元。道生德

一之炁而有質無形,德一的有質無形生有質有形,一炁含三,一炁生

而分三元。三元是化生萬物的隱顯同體的立體基本物質,是萬物成形

之源。三元(源)各具陰陽屬性,各自存在於不同時空之中,呈多維

空間存在,三元(源)組成萬物呈全息立體性,構成不同個體,修真

界的道醫學以此三元和三源,研究動植眾生,宇宙萬物。



老了《德道經》第五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

物。」人體生命和萬物眾生由此「三」而生成,存在於後天。人乃萬

物之靈,道不棄人而以德性顯法於世間,促人修養道德.性命雙修,

直趨大道。然而德性的性命雙修,復返先天,回歸自然,則必然由此

「三」而來,復由此「三」而逆返,朴歸於二,脫歸於一,度化於

「○」中,回歸於自然大道。



修真界的道醫學以三元(源)學說為基礎,探討研究人體生命科

學理論,指導生命再造工程學中的道德修養和性命雙修實踐。人體一

小宇宙,是自然大道的全息複製,是大宇宙的全息縮影,三中有二,

二本稟一,一生於道○。每個人的心靈中皆具佛性、道根,人人皆有

真我本性,本米就在○中,乘德一而來,演化為三,只因離道失德而

本性蒙塵,去性從心,去心從腦,難以復返重歸於道,道德修養,性

命雙修,其實就足逆三而返,是為修真回返之法。修真回返必需知三、

識三、修三、煉三,在此「三」中「知其白、守其黑」明理知法,明

心見性,減修實證,復歸德性純樸,方可「朴歸於二」。何為朴?證

人基因,「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使五德俱足,志大心空,心無凡

俗,身無濁累,身心清靜為「朴」。此朴至簡亦至難,難在立志、堅

志、恆志,修持德善,難在修心、空心、無心,滌盡陰我。



朴歸於二者,一陰一陽乃至簡而樸素的法理。陰陽,本出於太極,

前人云:太極判而兩儀立,兩儀分陰陽,乾坤定宇宙,也就是喻比天

地,為什麼不言天地之名,而言乾坤呢,前人貴其用而不貴其體,乾

坤也分為陰陽屬性,乾陽而坤陰。大地也就是乾坤,乾坤即分為陰陽,

陰陽構成一太極。太極本無極,炁分而成,以太極言之,則形容天地,

以易言之,則名為乾坤,以道言之,則稱為陰陽,如果以人身言之,

天地可喻之形體;乾坤可比擬性命;陰陽可釋之於神炁。如果以法象

言之,則可喻天龍地虎,乾馬坤牛。如果以金丹之道言之,天喻為鼎,

地喻為爐,乾金坤土。陰陽散而言之可喻萬物,形成種種異名,合而

言之,只是極其簡樸的一陰一陽,陰陽果能合二為一,則是逆聚為太

極未判,以此理涵養道德,性命雙修,遍曆法盤,則能成道。所以前

人說:「一陰一陽之謂道。」(《周易·繫辭上》)



脫歸於一,脫者,三元(源)盡化為先天,心靈淳德,明心見

性,超凡脫俗,歷遍法盤,脫離陰陽制約,陰盡陽純,三元現本色,

性命達全真。一者,德一完整,真正至元純陽一炁,與太無合體,與

大道同心,與自然同性。



度化於○中,○即是道。○即是佛,佛道同源一理。老子《德道

經》第六十九章云:「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綉呵!繆呵!獨立而不

亥,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此乃慧觀、超字觀,

趟大宇宙上之所見。度化於其中,進入此境地之謂。度者乃自度,分

為體元、質元、物元三元合一之自度,此乃隱態三元合一之度,亦名

金丹法中的「長生飛仙」。上乘者乃體源(元)、質源(元)、物源

(元),三源(元)合一,顯隱源(元)合一,性命同德一,圓融歸道

○。亦名守一法中的「守形卻老」,實現「上與造物者游」(《莊子·

知北游》)。化者,乃是一種自修待接引而溶於○中,化屬於自性之質

元溶於○中之化,因其缺乏隱態物元組織結構和全息體元:所以沒有

全息整體獨立性,而處於○中的一種質化之境界,度與化的根本差別

就在於此。



修真的道醫組織生理學中的質元(源)類,在隱、虛、無態部分

包括多層次質元的炁性類物質,多層次質元的光性類物質,多層次質

元的音性類物質。與隱態相對應的顯態類質源性物質,包括血液、淋

巴液、神經遞質、腦脊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等全部體液。



質元(源)類物質,是生命隱顯活動的質性能源,在性命雙修中

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性命之本。其中的隱、無、虛態的質元物質,

是佛家、道家修證者實現「死而不亡」,體元全息性體永生於多維空

問的物質基礎。也是道德修養,性命雙修,實現「性命同德歸道」大

成境界的關鍵性、根本性物質。



質元(源)類物質中的隱、無、虛態的質元性物質,內容豐富,

而且層次分明,前人對炁、光、音,在慧觀中作過大量深入的觀察和

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史料,散見於各類文章記述之中,對研究人體生

命科學和指導修真實踐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應當很好地進行歸納和

總結。本章節根據初真修證階段應掌握的道醫學內容範圍和循序漸進

的教學要求,將《修真質元生理學》中的部分內容提出來進行探討,

重點對隱態質元(源)的「炁」進行研究介紹。光類、音類質元


(源)性物質的研究則納入正式教學資料中進行介紹。




點擊鏈接查看更多內容


玄門正宗,六爻占卜預測術網路公益班招生啟告!




免費結緣道教經典《道德真經》+道教音樂CD!




劉伯溫為什麼算不出自己的死期?




鬼壓床的五個靈異事實,沒幾個人知道!




民間傳說中,最容易成精的五種動物!




關注道醫,學習正宗道教醫學!















問診諮詢/投稿


微信號:

w18901234567


郵箱:89928269@qq.com

中國道醫


◎ 中國道醫微信平台由武當山道醫傳承基地、中國道醫研究院創辦,秉承太上仙道貴生,濟世度人之教義,以傳承道醫精髓、弘揚道教文化及道家養生文化為己任,使道醫文化更好的為現代社會服務,減少人類疾病,提高健康水準。




宗旨:

援醫入道,以醫傳教,借醫弘道;又援道入醫,以道治心,以術治身,行道施醫。




如何關注中國道醫微信平台


① 點本文標題下方藍字"

道醫

"一鍵關注。


② 微信搜索微信號:

cndaoyi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




·END·


長按下方二維碼識別關注


中國道醫訂閱號


微信號:cndaoyi

更多精彩,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

」查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 的精彩文章:

道醫學堂丨道醫生理學概論
道醫學堂丨三元(源)論的概念
道醫學堂丨一元四素全息論
孩子夜哭的道醫治療方法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入門

TAG:道醫 |

您可能感興趣

道醫學堂丨元氣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歷史地位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基本特點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大醫」思想
道醫學堂丨丹鼎與科學
道醫學堂丨 道醫基本流派
道醫學堂丨天心
道醫學堂丨黃老學派
道醫學堂丨論和諧
道醫學堂丨道醫與其他學科的區別
道醫學堂丨羲黃文化
道醫學堂丨道醫學的未來發展
道醫學堂丨道醫的定義
道醫學堂丨除三毒
道醫學堂丨方士
道醫學堂丨足心
道醫學堂丨房中派基本概念
道醫學堂丨華佗與方士醫學
道醫學堂丨論醫道同源
道醫學堂丨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