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項羽沒自刎在烏江?他還是逃兵?這種說法令你瞠目結舌

項羽沒自刎在烏江?他還是逃兵?這種說法令你瞠目結舌



項羽沒自刎在烏江?他還是逃兵?這種說法令你瞠目結舌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這四句詩句表現了英雄末路那種血色殘陽,在歷史的上空回蕩了二千多年,項羽這個令人扼腕的悲劇英雄形象牢牢印在後人心中。沒有人懷疑項羽是大丈夫大英雄,他自刎烏江那一下,豪氣衝天,自古以來沒有幾個人能夠做得來。


那麼,項羽真的是力拔山兮,愛兵如子,能與兵士同生共死的大英雄大丈夫嗎?事情的真相還原出來恐怕讓你目瞪口呆大跌眼鏡。


楚軍還有多少人?

我們先看看太史公司馬遷是怎樣描寫那段歷史的。《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


上面這兩段話是司馬遷的原句,這兩段話說明了什麼呢?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這句話告訴我們,項羽軍隊在垓下大營,雖然說「兵少」,糧食也吃完了,但這個「兵少」是相對漢軍的「兵圍之數重」而言的。據《史記·高祖本紀》中說垓下之戰時「項羽之卒可十萬」,這就是說項羽有十萬人的軍隊。漢軍五路大軍、合計有五六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雖然經過此前與劉邦漢軍激戰會有所損失,但至少還有數萬的楚軍,這一點是肯定的。否則,漢軍可掩軍衝殺直接就將項羽的全部人馬如秋風掃落葉般蕩平就是了,也不必費心機玩什麼「四面楚歌」了。


《史記·高祖本紀》中說垓下戰役中,漢軍對楚軍「斬首八萬」。八萬軍士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於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這下面說項羽率騎兵800壯士夜間突圍,天亮後漢軍才發現,派灌嬰率領5000騎兵去追擊。


項羽是輸不起的統帥嗎?


項羽一生縱橫疆場所向披靡攻無不克,司馬遷描寫項羽時的表情大多是「怒」、「大怒」、「瞋目而叱之」。給人的感覺他就是一個脾氣暴躁的冷血魔王。在垓下之戰前,「詐阬秦子弟新安二十萬」、「燒秦宮室」、「強殺秦降王子嬰」這一系列血淋淋的「戰果」,使項羽的內心相當的自負。他親自統帥的部隊還從未遭遇大的失敗,也就是說他沒有過經受挫敗「培訓」。


在垓下他平生第一次兵敗被圍,這讓楚霸王很沒面子,再加上四面楚歌和與虞姬離別的刺激,一向剛愎自負感情用事的項羽終於喪失了勇氣,他膽怯了,「直夜潰圍南出」。他身邊卻只帶了「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那麼,「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的其他在垓下大營的數萬楚軍大軍怎麼處理的?其中還有項羽從江東帶出的八千才俊。

《史記·高祖本紀》中說垓下戰役中,漢軍對楚軍「斬首八萬」。而楚軍總共才有十萬人,可以說經過此役基本上全軍覆沒。這也從側面反映出楚軍的英勇頑強,他們留在原地與漢軍死戰,這個結果是在主帥棄軍而逃之後發生的。他們被他們的大英雄項羽拋棄了。


這只能說,當了逃兵的項羽只能贏得起,卻是輸不起。


為何不肯過江東?


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歌頌項羽寧死不肯過江東英雄氣概的絕句,使她和項羽一起萬古流芳。


突圍的項羽是想回到他的江東去的。他已經到了江邊,還有亭長駕船渡他,他有機會「過江東」的。可是人們不禁要問,項羽怎麼突然間又改主意了呢?逃到烏江岸邊的項羽痛定思痛仰天長嘆:「我帶領八千江東子弟出來征戰,現在無一人生還。縱是江東父老同情我,還將我看做霸王,我又有何顏面見江東父老呢?」項羽就是這樣想的。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為項羽不肯過江的原因。


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史記·東越列傳》記載:「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之後也,姓騶氏。秦已並天下,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三年,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這段話是說,諸侯反對暴秦剛一開始,越王句踐之後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已經佔有江南大部,因為項羽沒有冊封他們為王,固「不附楚」。劉邦攻打項羽的時候,江南廣大地區已經不是當年項羽起兵時的局面,東越人是站在劉邦一方的。漢五年時,劉邦封無諸為閩越王。江東大片土地已經成為劉氏天下,江東早已不再是他起兵時的江東了,項羽的後路已被切斷。光桿司令的項羽逃回江東,要想在江東捲土重來簡直就是痴人說夢,幾無可能。這些客觀情況項羽自然是知道的。


朱東潤《史記考索·讀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書後》說:「其間堂邑侯陳嬰已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為王,羽雖渡江,天下事已無可為者,此則時勢所趨,不特愧見江東父老已也。」「羽雖渡江,天下事已無可為者」。這裡在說,項羽即使渡過江去,天下已經沒有他項羽什麼事了。


渡江是死,不渡江也是死,還不如死得慷慨一些「丈夫」一些。項羽最終做出了放棄過江的決定。於是說出了無顏面見江東父老等話語。倘若有辦法,堂堂大丈夫頂天立地的項羽怎會出此下策。既然是逃也是死,戰也是死,何不帶領軍隊死戰,玉石俱損當是多麼壯烈。乾脆一點,與士兵生死在一起,至少不給後世留下話把。

項羽是自刎了,但他是走投無路之際不得已而為之,結果卻落了個孤家寡人自刎烏江,連屍首也遭到了四分五裂的下場,囫圇不得。他置數萬人馬於不顧,拋棄了大部隊,為他出逃當了炮灰。項羽當了臨陣脫逃的懦夫,若說他仗義義氣,「豈不謬哉!」


項羽是大英雄?還是嗜血屠夫?


「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的這幾句話絕對夠勁。項羽一生參戰七十多次戰役,每戰都身先士卒衝鋒在前,他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從沒打過敗仗,輕輕鬆鬆地就稱霸天下了。這樣看來,項羽絕對是大英雄了,不含水分的大英雄。


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們再看看項羽都幹了啥。


《太史公自序》明確地指出:「子羽暴虐,漢行功德。」這就是說項羽殘暴狂虐。《項羽本紀》里記錄他的每一件大事差不多都是殺人放火的。項羽一露面就開始殺人。


項梁、項羽因為殺人躲在吳中避難。秦二世元年陳勝起事,會稽郡守殷通找項梁商量,可項梁、項羽把殷通殺了,項羽又乘興殺了百八十人。於是項梁當了會稽郡守,項羽為裨將。


楚懷王自定陶之敗後遷至彭城,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手。他卻是理直氣壯的將宋義殺了,篡取了上將軍的位子。


前206年,項羽進入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后,馬上就把當初起事時擁立起來的「義帝」楚懷王殺了。


在項羽的一系列「戰績」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兩個詞「阬之」、「屠之」,而且無論軍民,一律「阬」「屠」。最著名的「阬之」是前207年,鉅鹿之戰中大敗秦軍,在秦將章邯率眾投降歸楚之後,項羽擔心降兵可能生變,一夜之間「擊阬」降卒二十餘萬人。他就是如此濫殺無辜、草菅人命的。

彭城一戰,他指揮楚軍先殺了十萬漢軍,漢軍向南逃入山地,他們追擊到靈璧東面的睢水邊上,又殺了差不多十萬漢軍,以至於屍體堵塞了河道,「睢水為之不流」。


楚軍攻下滎陽,他把假冒劉邦助他突圍的紀信給燒了。俘虜了御史大夫周苛,項羽對周苛勸降,周苛對項羽嘲笑一番,項羽又把周苛扔到大鍋里給活煮了。


項羽為迫使王陵投降,抓到他的老母來招降他。沒想到王陵老母卻以自己的死來激勵兒子跟他作對,項羽盛怒之下,下令把王陵老母的屍體扔進沸騰的油鍋中。


有人罵了他「沐猴而冠」,他竟把那人扔到大鍋里給活煮了。


這已經足夠多了,這種充斥血腥的英雄事迹還是不要再羅列下去了。


《淮陰侯列傳》記韓信:「項王喑惡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這裡是說項羽所到之處無不是燒殺搶掠,百姓怨聲載道不敢依附。項羽雖然是霸王,但民心盡失。


《貞觀政要·誠信》記載唐太宗與侍臣講「去食存信」問題時曾說:「昔項羽既入咸陽,已制天下,向能力行仁信,誰奪耶?」這是講「項羽引兵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收其貨寶、婦女而東,秦民大失望」的歷史事件,批評項羽就如強盜一般,不仁不信。


《高祖本紀》中記有王陵的話:「(羽)嫉賢妒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范增及諸老將都說:「項羽為人傈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


項羽是大英雄?還是嗜血的屠夫?不言而喻。


項羽真的「自刎烏江」嗎?

計正山,一個普通的教師,他最早提出:霸王項羽死於東城(即今定遠縣境內,距離烏江還有240多里路程)。石破天驚,顛覆了千餘年來人們對項羽之死的傳說。


國學大師馮其庸先生在其文《項羽不死烏江考》中也明確提出贊同這一觀點。


「項羽身死東城」,這個觀點不是空穴來風,載於史書之中。


《史記》中寫項羽「身死東城」的肯定性文字至少有兩處。《史記·項羽本紀·贊》就曾點明「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直截了當:「漢五年……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漢書·灌嬰傳》也有記載:「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將車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定遠縣誌》記載:「東城,縣東南五十里。項羽至陰陵迷失道,漢追及之,羽復引而至東城即此。」


項羽「烏江自刎」的說法在《史記》、《漢書》均沒有提到,到了唐代也未有文字可考。


這些資料證明:項羽不是自刎在烏江,而是死於距烏江240里的東城。他也不是自刎而死,「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有五個人將他殺死,他是戰死的。


那麼,為何「烏江自刎」的說法流傳了千年?


計正山認為,項羽烏江自刎只是烏江岸邊的一個傳聞,司馬遷之所以採用,是出於滿足民眾的願望,同時也飽含了他同情項羽的情感。


馮其庸也考證了項羽烏江自刎說的淵源。他說,他看到的最早記載項羽烏江自刎的文字資料,是元代中期劇作家金仁傑的雜劇《蕭何月夜追韓信》。他在若干年前去烏江調查時,走訪問了當地人。當地人提供的「證據」是元雜劇中艄公說的「渡馬不渡人,渡人不渡馬」。這樣的「傳說」拿來作證據,明顯站不住腳,誰都會認為太牽強了。

項羽烏江自刎先是民間傳說,後來形成了雜劇,這樣就廣泛傳播開來了。但它畢竟不是史實,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依據。


項羽為什麼失敗?


項羽雖武藝出眾,勇猛過人,但他自身性格剛愎自用有著明顯的缺陷。在用人上有失無得,苛禮唯親;多疑嫉才。既不能盡己人才,更不能盡人之才,受打擊後又一蹶不振的「情緒型」,這是他遭到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項羽在戰場上是一個無往不利的猛將。但他血氣方剛有勇無謀,是沒落貴族階層中盲目自傲的典型代表,又喜歡沽名釣譽,逞的只是匹夫之勇。


項羽視生命如草芥,視殺人如兒戲。一系列的殺人屠城的倒行逆施註定了他的失敗。


英雄的首要條件是悲天憫人,維護正義。這兩點項羽一條也做不到。項羽本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他只能做將;遺憾的是歷史卻將他推上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政治上的幼稚、愚蠢導致他最後的必然失敗。


司馬遷在《項羽本紀贊》中批評項羽死不悔改, 說什麼「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其實。項羽的失敗本是一開始就註定的,這是人為的因素,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去怪罪什麼「天亡我」,這才是十分荒謬的。


項羽曾取得過輝煌的開篇,但也不得不接受覆滅的結局。


項羽也終是歷史舞台上的一位過客,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交山野語 的精彩文章:

周恩來四歲時,做了個奇特的行為,頓時令嬸母熱淚盈眶
救災現場,周恩來說了一句什麼話?致數千群眾集體下跪

TAG:交山野語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知道嗎?令你苦惱的法令紋可能是你的脾胃在搗亂!
是時候對你的法令紋說「不」了!
孩子的「沒骨氣」是如何被家長打造出來的?這3種做法令人深思!
法令紋是什麼,它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這幾種「富貴」象徵的法令紋你有嗎?
消除法令紋小竅門有哪些?這四個讓你不再煩惱
同樣是籌軍餉,曹操只能去盜墓,劉備這一做法令人痛罵:活該失敗!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法令紋!
法令紋填充後感覺臉胖怎麼辦?可以用這些方法解決
看你法令紋,就知道你的命運如何
楊紫不知道嗎?她的法令紋得這樣救!
終於知道消除法令紋的方法了,你真的不看嗎?
美妝丨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法令紋?女人衰老就因這兩條紋
法令紋大科普!它就是讓你顯老的元兇!該如何改善?
陳瑤抱巨型「拖把」拍時尚照,這是被逼得沒辦法?這秀法令人佩服
只看你的法令紋,就知道你的命運好不好?下篇
「法令紋」代表著什麼?你知道法令問有這些深層的意義嗎
看了《扶搖》我想問:楊冪的法令紋和眼袋怎麼沒了?
臉上有法令紋,會讓自己看起來顯老,教你幾種緩解法令紋的方法
消除法令紋按摩方法 不要讓這些錯誤毀了你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