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折翼小鳥」重新飛翔
孩子的繪畫作品得到了志願者老師的表揚,家長臉上樂開了花。
志願者殷老師在上「快樂午休課」。
馮皓是海外留學歸國的醫務社工,他請來醫學心理科的醫生向家長講解專業心理健康知識。
繪畫填色練習,也是康復訓練的一部分。
和康復治療師一起豎個大拇指,給自己加油鼓勵。
為了更清楚地講解動作要領,治療師親身示範。
蹦床上的跳躍練習,能找到一絲「飛翔「的感覺。
小手輕輕觸碰志願者老師,意思是「我想發言」。
從穿襪子學起,幫助患兒掌握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
進行平衡訓練的患兒。
4月底的一個周五,午餐時間剛過,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兒童康復中心已經熱鬧起來。一位志願者老師正向席地而坐的孩子們講解食物營養常識,家長們在一旁註視著自己的孩子,充滿關愛。乍看起來,這裡和一般的幼兒園公開課沒什麼不同。
這個小小課堂名叫「快樂午休課」,由醫院社工部和「牽手上海」志願者團隊共同創辦,聽課的孩子都是腦癱患兒,雖然腦癱有時候會伴有智力損傷,但這裡的孩子大多數智商沒有大礙,只是因為腦損傷帶來了行為能力不足,讓他們看起來和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樣。
市一醫院康復科陳文華主任介紹,腦癱兒童的早期康復很重要,它相當於一把「開鎖」的鑰匙,對於患兒將來參與社會、回歸社會來說,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樂午休課」成立的初衷正在於此,這裡除了醫生,還有醫務社工和志願者,讓孩子們在康復訓練的同時,也能在快樂輕鬆的氛圍里認字、畫畫、玩遊戲,在「醫教結合」中逐步康復。
志願者殷老師是每期「快樂午休課」活動的領隊,來這裡已經五年。她說每次走進康復中心,孩子們就主動走上前來擁抱,這種感覺是任何賺錢的工作都無法比擬的。她眼看著這些孩子從連筆都握不住,到後來能夠給圖畫上色,點滴進步也是她堅持這份工作的動力。
伴著孩子們一直堅持下去的還有家長們,康復是個漫長的過程,家長的鼓勵與支持至關重要。周女士的孩子易易(化名)今年7歲,堅持來康復中心已經兩年。媽媽自豪地介紹,易易剛來的時候走路都會摔倒,現在都能學輪滑了。已有6年多相關工作經驗的陳世動是依依的運動康復治療師,他介紹,康復醫學科會根據每位患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整體評估檢查和診斷,最終確定階段性治療方案。依依的「飛速進步」,離不開康復治療師們制訂的個性化康復方案。
孩子們在康復訓練,家長們則在樓上參加醫務社工組織的家長支持小組,分享養育孩子的艱辛。腦癱患兒的家長壓力很大,經常產生負面情緒,如引導不當,很容易對孩子康復產生不良影響。
「快樂午休課」連續上了6年,這裡的人們已經習慣用「折翼的小鳥」形容腦癱患兒。幫助「小鳥」重新飛翔,是這裡所有人的夢想。
本報記者 張馳 攝影報道


※「看臉識罪犯」研究再引熱議 武筱林回應:斷章取義
※容顏不老的鳥兒
※木雕掛屏「復刻」圓明園四十四景
※我科學家獲得首個高解析度人源剪接體結構
※美國研究人員稱人的嗅覺不比狗差!
TAG:中國青年 |
※精湛醫術,讓折翼小天使再起飛
※折翼天使飛翔計劃
※為「折翼天使」插上逐夢的翅膀
※「鳳凰」折翼,單車泡沫
※折翼的天使 也想要飛翔
※為折翼毛孩插上奔跑的翅膀-小動物骨外科先行者郭宏亮
※孟晚舟事件讓加拿大鵝「折翼」
※漂亮的李慧珍,「折翼」的金鷹獎?
※隋文帝蒼涼晚景大鵬折翼
※折翼天使畸形貓
※至深大愛 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小動圖,大安全」折翼天使在哭泣,別再讓孩子殞命車輪!
※同為「摺疊屏」,華為「碾壓」三星,網友:三星是「折翼」
※如果說「羽泉」是只鳥,陳羽凡讓它折翼墜落,胡海泉按住就拔毛
※「折翼姑娘」趙欣婷的三峽行
※葯明康德上市倒計時 「獨角獸」緣何成為「折翼的天使」?
※拯救「折翼天使」,看3D列印如何為她造一隻「翅膀」!
※戰鬥天使起飛還是折翼 小米9都有這些變化
※算命先生說林彪是淮陰轉世,他爺爺卻說他是飛虎折翼
※維密「折翼」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