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狂掃關鍵技術,郭台銘的 AI 大野心

狂掃關鍵技術,郭台銘的 AI 大野心

狂掃關鍵技術,郭台銘的 AI 大野心

一手聯盟日本軟銀、中國阿里巴巴,另一手撒網投資,去年購併夏普、今年進攻東芝,更是為了鴻海轉型科技服務公司鋪墊──受高人指點的郭台銘,早已悄悄布局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

「早安 Sonia,記得早上喝杯咖啡醒醒腦喔。」萌樣的 Pepper 對剛進公司的她說。

這裡是沛博科技的總部,也是鴻海集團人工智慧(AI)的秘密基地。

走進基地,只見各個 Pepper 或舞動、或說話、或轉頭,工程師們正為 Pepper 開發測試新軟體。

從美國蘋果的 Siri、IBM 的 Watson 到 Google 的無人車,正步步向電影科幻故事裡人工智慧機器人實現夢想中。AI 正翻轉世界,從工廠、客廳到各行各業。


掌握人腦科技,就掌握未來科技與經濟命脈。但中國台灣企業強於硬體,AI 則以軟體思維開展,中國台灣起步慢且弱,各企業著墨甚少,鴻海集團已算領先,正兵分兩路布局 AI──一是結合國際盟友,組成鴻海機器人大聯盟,打國際杯;二是積極布局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

Pepper 是由中國台灣地區鴻海夏普集團總裁郭台銘、日本軟銀總裁孫正義、中國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組成國際聯盟,打造全球第一台情感型機器人。軟銀負責軟硬體設計、鴻海負責硬體製造、阿里巴巴負責中國市場。

不只是硬體商機,「我們要成為機器人界的 iPhone。」沛博科技商務暨應用開發部總監林秀明表示,策劃萌樣 Pepper 目標在應用軟體,要軟硬通吃,因為沒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人,只是玩具。

狂掃關鍵技術,郭台銘的 AI 大野心

Pepper 必須仰賴後續 App 開發來變聰明。右為沛博科技商務暨應用開發部總監林秀明。

從玩具變完人,Pepper 靠 App「長智慧」

郭台銘認為,目前只能算是 AI 實現的初步。「期待如同電影上看到的機器人,會跟你聊天、會幫你買東西、幫你做事的機器人,確實還有一大段很大距離。」林秀明在白板上畫出預期與實際的差距。

他正帶領團隊積極研發應用軟體(App),希望大家能共同開發,以大量 App 來補強這段智慧距離,以加速 AI 應用,實現人類的期待。

至於擔不擔心聰明的機器人會取代與掌握人類,他認為,目前的距離仍遙遠。

Pepper 的軟體由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開發,並與微軟與 IBM 合作完成。沛博則在其底層軟體上開發應用軟體,同時協助開發者完成 App,創造商機,目的使 Pepper 可因應不同客戶需求,開發不同的 App,就如每人的智能手機上的 App 不同。

軟銀 2016 年 5 月推出 Android 版 Pepper,讓開發者可以 Pepper 平台開發系統,還能使用現有 Android 商城的 App,讓 Pepper 隨著 App 的數量而快速增長智慧。


Pepper 來中國台灣地區上班半年,從客戶累積資料庫分析後,Pepper 要長智慧了,沛博將推出 3 種不同 Pepper 新應用軟體。

負責迎賓 Pepper 將更人性化──當 Sonia 要下班經過大門時,Pepper 提醒她,「記得下班時要帶雨傘,而且加件外套喔。」原來,具有人臉辨識技術的 Pepper 認出 Sonia,再經由網路及大數據分析,晚上下班時天氣會變冷又會下雨,因此,Pepper 能夠主動提醒。

第二種應用軟體是金融服務版。林秀明舉例,在銀行上班的 Pepper 見櫃檯等待客戶太多,它將可為換匯客戶介紹今日匯率,甚至引導客戶透過 QR Code 執行數位金融服務,視每家銀行需求不同而開發。

從銀行出來想喝杯咖啡,Pepper 竟在裡面,親切地問:「今天心情如何」、「今日是你特別的日子嗎?」接著 Pepper 介紹幾種適合的咖啡,再運用大數據資料分析後,Pepper 建議,「現在下雨推薦喝曼特寧好嗎?」如果同意了,付款給老闆完成交易。林秀明說,即將推出這款人機協同的應用軟體。

不過,由於移動支付來臨,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自行付款。林秀明透露,由 Pepper 服務的無人咖啡店即將推出。

Pepper 從商用出發,鴻海轉投資的夏普研發 AI 機器人,則主攻消費及家用市場。

狂掃關鍵技術,郭台銘的 AI 大野心

鴻夏戀在去年修成正果,但郭台銘投資的深意,在於鴻海要從代工製造轉型為科技服務公司。

當年砸大錢買夏普,都是為了 AI 布局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對夏普研發推出第一款 AI 手機機器人 RoBoHoN 一見鍾情,2016 年底在廣州,更公開大秀其精準的人臉辨識及語音助理等 AI 能力。

「你好,問問,」郭台銘向 RoBoHoN 打招呼,微笑地問,「我是誰?」只見 RoBoHoN 轉動腦袋盯著他說,「讓我看看,」片刻後,「你是郭台銘。」RoBoHoN 回答。

「歡迎大家來廣州英文怎麼說?」郭台銘再問,RoBoHoN 流利地說出「Welcome to Guangzhou」。郭台銘發出指令,「開啟電視,」瞬間現場的電視立刻開啟,「聲音大一點。」聲音瞬間變大。

RoBoHoN 由夏普研發設計、鴻海負責製造硬體、阿里巴巴負責數據。郭台銘說,以三方結盟要打國際杯,它會說中、英、日語,他很有信心地在今年推進中國。

夏普機器人快速具體商品化,除了 RoBoHoN 外,還有吸塵掃地機器人 Cocorobo,不僅可說話唱歌,未來與山叶音樂(Yamaha)跨業合作,Cocorobo 還可播放歌曲。

夏普今年也將推出具備 AI 功能的「家庭助理」機器人,類似亞馬遜的「Echo」與 Google 的「Google Home」,但功能比它們還強──可通話互動、辨識語音,可紅外線遙控空調、溫度、照明等 AI 功能外,更整合聯網功能。它將是夏普 AIoT 核心。

夏普 IoT 通信事業部長長谷川祥典透露,這款機器人可整合雲端運算和機器學習設計,擴展到住家安全、防止犯罪應用及住宅能源管理系統。

狂掃關鍵技術,郭台銘的 AI 大野心

靠既有優勢起跳,郭台銘:絕不放棄硬體製造

走進鴻海富士康山東煙台廠,只見一排排 Pepper 正手舞足蹈,這裡是 Pepper 全球獨家生產基地,作業員正測試 Pepper 各項功能中,今年 Pepper 產量倍增。因為 2015 年於日本誕生的 Pepper,今年將進軍美國、中國市場。出貨量由 2015 年的 7,000 台起跳,今年上看數萬台,由鴻海獨家製造。

未來 3 年服務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 460 億美元(約台幣 1.4 萬億元),而 2015 年時僅 70 億美元(約人民幣483 億元)。

國際機器人協會(IFR)預估,專業服務型機器人銷售量會增加 15.2 萬台,家庭服務機器人全球銷量預估 2,590 萬台。

「鴻海絕不會放棄製造,」郭台銘強調,「Made by Foxconn」鴻海的製造品牌已成功烙印著快速大量代表,「與全球其他代工業者相較,鴻海 AI 製造商機正遙遙領先。」

除了 Pepper、夏普多款機器人都由鴻海製造外,美國亞馬遜爆紅的語音管家 Echo,也由鴻海獨家拿下代工,預估今年將大增千萬台,較 2016 年增加 2 倍以上。

硬體入手,累積大數據實力

「3 年內,夏普將由『家電製造商』轉型為『以人為本的物聯網公司』。」接任夏普社長的戴正吳,繼半年內轉夏普轉虧損後,宣布了夏普長期目標。AI 是使夏普轉型為智慧企業的關鍵,AI 連結物聯網成為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串聯起各種智慧場域。

夏普相當積極,對內,夏普以 100 億日元,開發整合人工智慧、物聯網、液晶電視和烹飪應用的可溝通機器人;對外,夏普已將自行研發的 AI 系統「Emopa」應用擴展。

日本媒體報導,夏普 AI 將自家家電、手機等授權給其他行動設備、3C 產品與品牌建立生態圈,以加速實現 AIoT 的目標。


鴻海則由大數據切入 AI,「現在關鍵在後台及軟體,加強所有的資料中心的建立,」郭台銘說,因此他主導約台幣 2,700 億元,投資廣州 10.5 代面板廠,更以 3 萬億日元搶標日本東芝半導體原因之一。

「10.5 代線生產 8K 面板,透過 8K 面板的影像、大數據等應用所產生的海量資料,最後需要大量儲存設備,而大量 8K 影像大數據才能分析出有用的人工智慧,」郭台銘簡潔有力地說,「這也是我對東芝存儲器有興趣的原因。」

換句話說,鴻海從投資 8K 面板、東芝的存儲器,都是為了建立大資料庫,以大數據掌握 AI 的核心。

「鴻海集團以發展物聯網應用目標,AIoT 也是物聯網的一環,而大數據與雲端,都屬於物聯網體系的網路層,AI 以加速發展物聯網的應用,」中國台灣地區經濟研究院產業副研究員曾俊洲認為,鴻海投資從硬體下手。

果然,從大數據鴻海也跨足 AI 雲端。鴻海與阿里雲合作開發軟硬體整合伺服器,由鴻海設計、阿里雲開發的「飛天」系統,應用在阿里雲機房。

AIoT 是智慧製造的聖杯。鴻海已為全球最智慧化的工廠之一。

狂掃關鍵技術,郭台銘的 AI 大野心

富士康關燈工廠。

「富士康工廠已經可做到關燈生產。」郭台銘說,在黑暗中,讓物件和機器設備之間彼此溝通傳訊,即物聯網的具體實現。他得意地說,經由物與物的聯網,加入 AI 的深度學習,未來甚至可以制定公差。

無疑地,工業機器人扮演關燈無人工廠要角,「鴻海的機器人 Foxbot,可包辦 7 成的機械類製程。」富士康自動化技術委員會總經理戴家鵬說。

中國媒體報導,鴻海共有 6 萬台機器人大軍,2016 年至少啟用 1 萬台 Foxbot 機器人加入製造 iPhone 7。工業機器人大軍是鴻海加速效率的利器,未來自給自足、也考慮外銷的商機。

從製造的鴻海到科技服務的鴻海,AI 扮演關鍵,因此,鴻海近年在專家指導下開始試水溫投資 AI。

兩大名師指點,狂掃 AI 關鍵技術

第一位名師,是日本軟體銀行總裁孫正義,經由軟銀對 AI 的敏銳進行投資。根據軟銀公布的數據,軟銀與鴻海合作 AI 新創事業,已投資 3,000 萬美元(約人民幣 2.0702億元)。

第二位是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我認為,未來 10 年出現最多獨角獸的領域,肯定是人工智慧領域。」他肯定地說。李開復在去年加入鴻海董事行列。

2016 年 9 月創新工場募集兩個新基金,以投資 AI、自動駕駛及企業軟體應用的新創企業,而鴻海集團在一個 3 億美元(約人民幣 20.702 億元)新基金中扮演關鍵投資人。

今年第一季鴻海也投資數家 AI 新創公司,但金額都在數百萬到 2,000 萬美元左右,屬於撒網式投資 AI 新創團隊,不論從機器視覺、光學技術到光場技術或 3D 快閃光雷達技術,從投資 AI 先進關鍵技術著手。

「鴻海投資 AI 新創公司,但都是屬於財務性投資。」曾俊洲認為,與鴻海硬體投資相較,屬於金額小、多元鴻海試水溫的心態,回收仍遙遙無期。

鴻海勇於變身,從製造的鴻海到科技的鴻海、從「Made by Foxconn」到購併品牌公司夏普、諾基亞、從貿技工到「雲移物大智網加機器人」的轉型。「鴻海將面臨高度成長。」郭台銘指出,這個成長,取決於物聯網應用,加上了 AI 則有如神助。

郭台銘期望有一天,Pepper 不僅會提醒 Sonia 早上喝杯咖啡醒醒腦;RoBoHoN 機器人不只會唱歌、開電視,而是在家庭、辦公室、各場所實現為人類各種服務的夢想。

(本文由 天下雜誌授權轉載,首圖來源:達志影像)

如需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Technews科技新報

台灣第一本專業的新聞財經雜誌,成立於1981年,以嚴謹的態度,推廣經濟新聞與觀點。

Latest posts by 天下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News 的精彩文章:

如何避免被取代?Google AI 專家:注意新技術並持續學習,總有事情需要人去做

TAG:TechNews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武器技術壯大,美國為第一大「功臣」,只因其封鎖關鍵技術
梳理:工業互聯網的八大關鍵技術
富士康光速IPO,郭台銘的關鍵一步
互聯網圈的「6大關鍵技術」,將如何顛覆汽車圈?
中國芯突破,中國製造攻克兩大關鍵技術!
國產手機設計兩大關鍵詞:劉海全面屏、垂直鏡頭,借鑒iPhoneX
大棚韭菜高產關鍵種植技術
核心技術是關鍵 中興之痛刺激科技更快發展
華為董事長梁華:5G、IoT、雲計算、AI等新技術,是構建萬物互聯的關鍵
能托在手心的微型盆景,學會修剪3大技能是關鍵之關鍵
讓和之國開國的關鍵人物,二刀流劍士狐火錦衛門!
智能攝像機的關鍵技術
中國海軍增添力量,大陸航母正式亮相,引進大量關鍵技術人才
互聯網金融,技術+風控才是關鍵
李克強: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加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
人工智慧發展的關鍵技術「長文乾貨」
面相心理學關鍵技術之二:眼睛看內心
中國大飛機航發獲新突破 攻克關鍵部件技術難關
清華大學楊殿閣教授:高級別自動駕駛所需要的關鍵技術突破
修練洗髓功的四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