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在關於李小龍的一部新片即將上映之際,我們來回顧一下他作為文化 icon 的過往。


一代功夫傳奇李小龍的少年生活將被搬上大銀幕了。


電影的名字定為了《小龍》,將是一部中美合拍片。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將會參與電影劇本的撰寫並擔任製片。曾拍攝過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電影《伊麗莎白》的印度導演謝卡爾·卡普爾將執導《小龍》,他同時將與李香凝一起負責劇本。

《小龍》以 1950 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李小龍在前往美國求學之前的生活和成長。


影片聚焦的是李小龍獲得國際影響力之前的一段日子。而他最活躍的日子,當屬上世紀 60-70 年代。憑藉拳腳功夫和在銀幕上的輾轉騰挪,李小龍的影響力超越了他所從事的功夫和電影領域,成為了一個跨時代和國際的 icon。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時代周刊》在世紀之交之時,把李小龍放入了「20 世紀最重要的 100 人」的榜單之中。雖然現在來看李小龍是當之無愧的一個旗幟性人物,不過在他最閃耀的年代,美國和香港對他的認知並不一樣,他給這兩個地方帶來的意義也不盡相同。


美國:用拳腳改變了西方對東方的刻板印象,但好萊塢之旅並不如意


在李小龍剛踏上美國求學之旅的時候,西方人對東方的印象並不友好,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在他們眼裡是一種低人一等的存在。


造成這種印象的因素有很多。華人勞作的場面或許還深刻地印在美國人的腦海中:1863 年橫跨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工程開工,大量華工為月薪 30 美元的鐵路工作涌到美國,在鐵路上做著勞作的活計。到 1870 年,雖然中國人佔加州總人口比例只有 8.6%,但占勞動力的比例高達 25%。李小龍的出身地舊金山地區在 1880 年,華工佔總勞動力的三分之一。


東西方之間長久的爭鬥也讓西方對東方懷有敵意。義和團運動讓西方視東方為威脅,「黃禍論」的民族主義情緒在 20 世紀初甚囂塵上。英國小說家薩克斯·羅默還將黃禍論賦予了擬人化的形象,創作出了傅滿洲這個虛構人物。這個瘦高禿頭、倒豎著兩條長眉的陰謀家漂洋過海,成為了美國流行文化中知名的角色,也成了這裡對中國人刻板印象的模板。


於是,在作為流行文化窗口之一的影視節目中,這樣的刻板印象屢見不鮮。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亞洲人在銀幕上都被賦予了瘦弱、卑躬屈膝、精於算計、缺乏男子氣概的搞怪屬性。不但角色被賦予了負面性格,稍微出鏡率高一點的亞洲角色,往往還是由美國人扮演的。在裝束和行為上,演員刻意誇大刻板印象的特徵以表現亞洲角色的形象。1950 年代到 1960 年代早期的美國,對於這種含有種族歧視的表現還是接受的,它並沒有多大觸痛到各界人士的神經。

就在 18 歲的李小龍到美國求學的 1959 年,NBC 播出了一部名為《伯南扎的牛仔》( Bonanza)的新電視劇,劇中就有這樣一個集合了西方刻板印象的中國形象:從中國移民而來的 Hop Sing。乾瘦的他留著辮子,在美國僱主的農場里擔任著唯命是從的管家。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他把一個身材不突出的形象塑造成了一個硬漢。」這是《時代周刊》把李小龍放入「20 世紀最重要的 100 人」時的評價。


李小龍剛到美國之時,在當時人眼裡可能與刻板印象中的東方角色並沒有很大差別。他還沒有成為穿著黃色運動服、用一記拳一聲吼就搞定對手的武術家,只是個因為在香港總是打架鬧事而被母親送往美國的留學生。


不過沒多久,人們就感到了他不一樣的氣場。


1962 年,還是大二學生的李小龍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租用了一個停車場角落,豎起了一塊寫著「振藩國術館」的牌子,教起了武術。兩年後,他在更加宏大的舞台上展示了自己的技藝。在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上,當時還沒有什麼名氣的李小龍表演了雙指俯卧撐和寸拳。而在一場較量中,他閃電戰擊潰了菲律賓裔的黑帶柔道家 Dan Inosanto,對李小龍技藝震驚的後者乾脆直接拜他作了老師。


電視劇的製作人威廉·多茲爾(William Dozier)在看到李小龍在錦標賽上的表演後,向他拋出了電視劇試鏡的橄欖枝。最終,李小龍拿到了電視劇《青蜂俠》中打擊犯罪司機「加藤」(Kato)的角色。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雖然李小龍拿到的只是配角,電視劇收視平平,26 集後也就完結,但這並不妨礙電視劇像放大鏡一樣把李小龍的影響力擴到各地。


他在《青蜂俠》中的風頭甚至改過了主角。「我相信在美國電視機前的每個小孩都會注意到青蜂俠背後的那個傢伙——那個能踢能打,移動迅捷的角色,甚至把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影評人 Ric Meyers 說。「《青蜂俠》的主創們必須限制李小龍做自己,因為每次他一登場,銀幕上的其他元素就都成背景了。」

李小龍在 1960 年代美國的風靡埋下了改變刻板印象的種子,它並沒有即刻發生。即使是李小龍本人,還是感受到過來自刻板印象的歧視。


在拍攝《青蜂俠》的一幕時,一個製片人跑來找到穿著著司機戲服的李小龍。


「你的車呢,你現在去接一下另一個演員。」這個製片人對李小龍說。


「你知道他是誰嗎?」《青蜂俠》中的一個女演員對製片人說道。她對製片人的使喚有點摸不著頭腦。


「這難道不是李小龍嗎,他演加藤。」製片人說。


這個場面或多或少反應出了當時人們的想法:亞洲人、穿著司機服裝、僕人這些辭彙短語之間是劃等號的。


李小龍在當時尚會受到這種待遇,更不用說那些跑龍套的其他演員或者是處在低微地位的人在西方人眼裡是怎樣的角色了。


受制於黃種人的身份,李小龍出演的仍然是一些次要角色。《醜聞喋血》、《盲人追兇》這些他參演的電影也並沒有給人們留下太多印象。李小龍在好萊塢並不得志,他能夠在拍電影時說服導演修改一些情節,但始終無法拿到頭牌的角色。


最終李小龍的確實現了在好萊塢電影中擔當主角的夢想,也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好萊塢對東方演員的看法。《龍爭虎鬥》公映時,排隊買票的人會沿著街區拖到馬路上;1970 年代,街邊興起了一座座武術館。不過,他並不是在美國實現他的願景的。


香港:好萊塢的經歷讓李小龍在香港備受追捧,他最終通過香港電影輸出了功夫片

香港對於李小龍的感知不同於美國,是另一段故事。


李小龍能夠立刻引起美國的關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異域的背景和超乎人們期望的作為。人們沒有想到一個看似消瘦的東方人能夠如此身懷絕技。他在香港的早年生活雖然已經展示出了影視和武術的潛質,李小龍年僅 9 歲時就當上了電影主角,16 歲就獲得過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冠軍,但由於影視和武術在香港都已經有了很長時間的傳統,所以李小龍的這些作為都不算太新鮮的成就。而且他父親是香港粵劇四大名丑之一的李海泉這個因素,多少也讓人們覺得李小龍的鏡頭感理所當然。


李小龍登陸好萊塢,讓香港突然感知到了他的不同尋常。即使不是主角,闖進好萊塢在當時也是絕無僅有的成就了。李小龍在香港開始備受推崇和追捧。


追捧到了何種程度?他 1970 年短暫回到香港後的經歷很可以說明問題。人們管他叫做加藤——他自己並沒有想到《青蜂俠》在香港播出了,而且香港乾脆把這部電視劇叫做《加藤秀》(The Kato Show)。為了在飯館吃飯時不被打擾,他都是挑角落裡的位子坐。「如果我死了,那是因為我沒手吃飯餓死的,因為我得用手給他們簽名。」他在採訪時曾這樣玩笑道。有一次他去電影院看電影,結果一個女引座員用手電筒照了他的臉並向他索要簽名……


因為受到上一代嬰兒潮的影響,香港 1960 年代 300 萬左右的人口中,一半人口的年齡低於 25 歲,這促成了香港對電影娛樂的需求,人們不再滿足此前的教化型電影,家庭情節劇、喜劇片、武俠片等類型都興起了。


所以,當在好萊塢鬱郁不得志的他透露了回香港發展的意向後,可以想到那裡的電影公司是怎樣的一番蠢蠢欲動。


最門當戶對的組合自然是李小龍和邵氏兄弟。1960 年代,憑藉對武俠片的開墾,邵氏兄弟成為了當時香港最具影響力的電影公司。這些借鑒了京劇元素、日本武士電影甚至詹姆斯·邦德情節的武俠片深受人們的喜愛。看上去,請李小龍加盟順理成章。


事實上,邵氏兄弟確實向李小龍發出過邀請,但當時還在美國的李小龍提出的一系列條件,包括影片製作成本不能低於 60 萬港元、要擔任影片的武術指導、有權修改劇本,以及由他邀請的外國演員要以美金支薪等,讓邵氏兄弟高層無法接受。加上邵氏兄弟旗下還有包括位亞洲影帝姜大衛在內的一眾明星,它並沒有表現出非李小龍不可的態度。


相反,由前邵氏兄弟 CEO 鄒文懷成立的橙天嘉禾對李小龍孤注一擲。需要大明星一錘定音的嘉禾影業咬定了李小龍不放鬆。製片人劉亮華是所有香港電影公司中第一位到美國拜訪李小龍的製片人。對於李小龍的條件,劉亮華答應盡最大努力替他實現。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李小龍最後成為嘉禾的一員。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雖然已經名震香港,但在返回香港後拍攝的李小龍還是很忐忑。對他來說,他已經沒了退路。


《唐山大兄》是他回到香港後的第一部電影。電影的製作符合香港典型的風格:成本便宜、節奏快速甚至有點混亂。電影首映時,李小龍和妻子琳達也坐在電影院里。影片結束,電影院一片安靜,用琳達的話來說可以聽到針掉到地上的聲音。就在緊張的李小龍開始納悶他到底是做到了還是演砸了的時候,電影院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李小龍是被觀眾們抬舉著出了電影院的。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之後一年,《精武門》和《猛龍過江》雙雙打破了香港的票房紀錄。1973 年,李小龍和一批好萊塢的演員們拍攝了大製作、嘉禾與華納兄弟的合拍片《龍爭虎鬥》——這一次他成為了主角。李小龍幫著一起寫劇本、還編排了武打的場面。


就這樣,李小龍在香港依靠著好萊塢建立起的名氣,實現了在好萊塢沒能做到的事情。


雖然李小龍在 70 年代活了三年就離奇去世,但是他通過香港電影又構建起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力。李小龍去世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幾乎所有的電影都朝著尋找下一個李小龍的方向前進,Bruce Le、Leh、Li 這樣姓名的主角層出不窮。不過這種效仿的影片質量都很差。


不過,由於李小龍的影響,香港功夫片在國外找到了大批擁躉,李小龍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好萊塢之後的選角,為成龍、甄子丹們能夠以重量級角色出現在好萊塢銀幕上鋪了路。


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 是一位贏得過托尼獎的華裔劇作家,他以李小龍的生涯創作了劇本一部名為《Kung Fu》的劇。他曾說李小龍在西方創造了一種新的形象——亞裔男性英雄。


內地和香港一樣,都有把李小龍當做民族英雄來對待。只是內地普遍認知到李小龍與香港還有個時間差,要後知後覺一些。由於地理位置、信息交流不順等原因,在李小龍最為活躍的 1960-1970 年代,他的名號在內地並沒有多響。直到 1980 年代末,隨著香港的雜誌和電影陸續進入內地,李小龍的名號才逐漸響亮。


題目和文中圖片來自:Wiki Commons、豆瓣電影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這個年輕人拍了一部懸疑片,它的上映或許已經是這個環境能給他的最好機會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所有超市都在做電商,我們評測了中國市場前五的超市品牌

「僅僅憑藉拳腳和態度」,李小龍在四五十年前的美國和香港各自有怎樣的遭遇?



800 個人的「工廠」,生產一種叫網紅的淘寶商品|網紅電商背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新政一年過去了,海淘怎麼划算?這裡有 28 個值得推薦的服務
空客、貝爾到矽谷創業公司都說要造電動飛機,實際上它離我們還有多遠?
紐約那些舊大樓上拆下來的石雕,好多都被收在這個博物館裡
經濟學家威廉·J·鮑莫爾去世,他所著的《成本疾病》影響深遠
這本眾籌成功的城市旅行指南,有多特別?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香港當年的四大絕色,竟然還有男的!
大陸的四美,香港的四美,台灣的四美,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當年的香港四小天王,張柏芝初戀,現在混的怎麼樣了?
台灣、香港、大陸最美的女明星,她們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香港最火的五大歌星,三人去世,一人孤獨終老,只有譚詠麟活的最自由
香港當年的四大絕色你知道嗎?其中三位是女的,只有他是男的
香港的無線五虎將之一,和老婆結婚近三十年,感情依然這麼深
六七十年前的香港,民國味兒十足,好似王家衛電影里的鏡頭
都是第一美女,為何香港、台灣還有大陸的差別這麼大?
這四位女星佔據了香港影壇的半壁江山,誰是你心中最美的那個
她被稱為最美的香港小姐,年近四十終於迎來了真命天子,如今七歲的兒子長這樣!
香港四大美女在十八歲的時候,一眼就能看出誰是最漂亮的,林青霞最意想不到的嚴值!
當年香港的「四大天王」,現在的他們還是你心中的男神嗎?
香港「五福星」混的最慘的3位,有的背井離鄉,有的至今未婚
九十年代百看不厭的香港電影,藏著了我們每個人的青春年少
歷史罕見老照片:六七十年前的香港,民國味兒十足的女人
香港三大賊王:如今一個槍斃,一個去世,還有一個明年出獄
在香港,三百塊一晚的旅館是什麼樣子的
5個「香港四絕色」張國榮,有一個是假的,你能一秒鐘找出來嗎?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諸美並生,關之琳是最別樣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