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將軍抗敵十年所向披靡,皇帝欲殺之騙他回朝,他坦然前往:我不信

將軍抗敵十年所向披靡,皇帝欲殺之騙他回朝,他坦然前往:我不信

將軍抗敵十年所向披靡,皇帝欲殺之騙他回朝,他坦然前往:我不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在岳飛的一生中,恩怨就像罩在他頭上的一張網,任憑他怎樣孔武有力、威猛果敢,都難以逃脫。更可怕的是,誰也不知道這張網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樣的方式撒下來。


岳飛生活的年代,歷史正裹挾著大宋朝的芸芸眾生從醉生夢死到驚惶失措,再到國破家亡,國讎家恨,直到亡命天涯——誰站到了這段歷史的風口浪尖,誰就註定將被歷史留名,無論名垂青史還是遺臭萬年。

岳飛註定是要名垂青史的。

第一次在帝國權力場與大家見面,路演的是上書朝政、直陳時弊、罵罵宰執這類大家比較熟絡的戲份。

靖康二年(1127年),大宋國祚被金軍的鐵蹄沖得五零四散。

兵荒馬亂的經歷,讓高宗對安穩日子的渴望,那叫一個熱切!但完顏們卻隨時都可能出現在面前,高宗真的替自己感到無辜極了,委屈極了:泱泱大國,現在卻無處容身,什麼世道?

然而眼下形勢逼人強,想想怎麼辦才是正理。

辦法很快就有了,是汪伯彥和黃潛善想出來的。

汪、黃為高宗近臣,高宗能在南京(今屬河南商丘)應天府榮登大寶,沒有這二位仁兄,估計也是不可能的。靖康元年,高宗在磁州(今屬河北邯鄲)被金兵圍困。焦頭爛額之際,汪伯彥派兵將其救出,因此,高宗是心存感激的。再者,這二位的執政理念與高宗在某些方面達到驚人的契合,比如逃跑或議和。因此,在高宗再度焦頭爛額的時候,汪、黃二人是懂高宗的心思的。

很快,逃跑路線圖出爐了。雖然這種狼奔豕突的日子讓高宗有一百個不願意,但「樹挪死,人挪活」,高宗臉上還是露出了狡黠的笑容,這是君臣黃金三人組高度默契的產物。只是,消息一出,群情激憤。

逃跑,讓國家顏面何存,士兵顏面何存?

作為一名軍官,儘管職位低微,但岳飛還是覺得窩囊。他想不通,為何有這麼多精兵強將,皇帝還要逃跑?他決定向高宗上奏,於是便有了後來很多人都沒讀明白的《南京上皇帝書》。

岳飛可能覺得幾句話不太能說清楚問題,或者不足以表明自己胸中的憤懣,於是就洋洋洒洒寫了近萬言。上書中,除了極力請高宗不要逃跑,而要親臨戰場、用武力恢復故土、打倒金帝國主義、迎回徽欽二聖,還把主張逃跑的汪黃痛罵一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主戰派領袖李綱也未能倖免,一樣遭到岳飛的攻擊。這讓人很是不解。後來南宋史學家將這一奏摺研讀多遍,仍然一頭霧水,不知道岳飛到底想說什麼。

岳飛的奏摺最終還是被汪伯彥批覆了:小小臣子,越俎代庖。在汪伯彥看來,除了罵自己誤國的那部分看懂了,其他的反正也沒看懂,於是讓岳飛回家種田去了。就這樣,岳飛上書的結果,是自己連兵都沒得當了。

圈子決定政治。汪黃和高宗結成的圈子,就像一個金鐘罩,任你怎樣捶打,也難奈他何。他對這個圈子的批判,往好里說,是勇氣可嘉,忠勇果敢。但沒搞清楚朝廷的爭議內幕就上書萬言,簡直是兒戲。其中暴露出來的莽撞、率直的性格弱點,也為他日後的不幸埋下了伏筆。

政治就是江湖,岳飛還只是遊走在江湖之外,儘管他已24歲。


將軍抗敵十年所向披靡,皇帝欲殺之騙他回朝,他坦然前往:我不信

被開除軍籍之後,仍然心繫國事的岳飛便投奔了河北招撫使,打算在抗金第一戰場穿越火線。

上蒼在大多數時候還是公平的,人在一生中總會遇到那麼幾個小人,也一定會遇到幾個貴人。這位河北西路招撫使便是岳飛生命中的貴人。他發現岳飛除了性格耿直外,還是個難得的將才。在戰場上,岳飛也確實作戰異常勇猛,常常一人手持長槍沖入敵陣,來去自如;岳飛帶領的部隊,總是士氣高昂。

在招撫使召集的各路抗金志士中,有一位將領叫王彥。此人曾跟隨北宋大將种師道兩戰西夏,立有戰功,現在又被任命為都統制。這樣一來,勇士岳飛與勇士王彥不期而遇。

文人相輕,英雄相惜。岳飛註定要與王彥共同給歷史留下點什麼。

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招撫使命王彥率眾7000人收復衛州等地,岳飛隨行。王彥駐軍在衛州新鄉縣(今河南新鄉)的石門山下,面對數萬金兵的集結,王彥主張待援,不打算輕舉妄動。但岳飛有點等不及了,他斥責王彥膽怯,竟然說:「做臣子的,不儘快打仗,好迎回二帝,反而在這裡觀望,難道是想投靠金人嗎?!」盛怒之下,岳飛便率領自己手下幾百軍士呼嘯而出。

士兵突擊,不是鬧著玩的。雖然岳飛憑著勇猛一鼓作氣攻下新鄉縣(也有學者考證,新鄉為王彥攻下,《宋史》移花接木給了岳飛),生擒金軍千夫長,但衝動是魔鬼,必然要付出代價—金軍以為宋軍主力部隊開到,開始更大規模集結,數萬大軍把新鄉城圍成鐵桶。

雖然宋軍成功突圍,但損失慘重。突圍之後,這仗該怎麼打,岳飛和王彥更發生了嚴重分歧。之後,岳飛便率領手下幾百人,脫離王彥而去。

這讓王彥很受傷。多年後,岳飛駐守襄陽,朝廷任命王彥去襄陽擔任知府和京西南路安撫使,46歲的王彥寧辭不受—就算官不當了,也不願再與岳飛共事。

王彥知道,當年岳飛還是一個統制級別的小軍官時,就好率性而為,忤逆上意,抗上不尊,更別說現在擔任襄陽的抗金總防務了。和這樣的人共事,有什麼意思?

在岳飛的生活哲學裡,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邏輯:你認為對的,未必是對的;但我認為對的,那絕對是對的。

岳飛一直行走在自己一個人的江湖裡,成了一名獨行俠。


將軍抗敵十年所向披靡,皇帝欲殺之騙他回朝,他坦然前往:我不信

到紹興七年(1137年),歷經戰爭洗禮,從出入狼煙到九死一生,被歲月打磨得壁立千仞的岳飛,已由一名小軍官成長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大將軍,隨軍作戰,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頗得民心。

紹興七年正月初一,高宗下詔移蹕建康(今南京)。這個意味深長的舉動,似乎是在提前傳播一些信號,甚至讓很多主戰派都以為高宗要對金寇強硬起來了。

從高宗後來的一系列舉動來看,主戰派的判斷是正確的。

那個月,金國使臣帶來了一個消息:徽宗已經去世。據野史記載,徽宗死後,屍體被架到一個石坑上焚燒,燒到半焦爛時,用水澆滅,將屍體扔到坑中。據說這樣就可以使坑裡的水做燈油。徽宗的死讓高宗受了刺激。十年了,國讎家恨,不共戴天。

眼下,偽齊號稱70萬大軍來犯,卻被打得潰不成軍;雖然只剩半壁河山,但從東到西,分別有韓世忠、岳飛等將領把守,金軍暫時打不過來;國內流寇也基本被蕩滌平靜。高宗欣慰極了,撫摸著龍椅,終於相信,自己暫時可以坐穩了。整個形勢頗有春和景明,政通人和的氣象,國力日漸隆盛,高宗的信心也在野蠻瘋長。他看到的是千里河山一片紅,形勢一片大好,而且越來越好。是時候放手一戰,光復故土了!

正月初三,「如別無緊切事宜,量帶親兵前來行在所奏事」的省札傳到了岳飛手裡。岳飛預感要有什麼事情發生了。月底,他動身了,這大概是他一生中最激動的一次旅行。

三月,高宗在建康行宮召岳飛覲見。此次召見,是岳飛一生中最受鼓舞的一次召見。召見的地點,高宗選擇了自己的內寢之地;召見的方式,高宗選擇了私密會晤;召見的結果,高宗不僅承諾「中興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張俊、韓世忠不受節制外,其餘並受卿節制」,還給岳飛開出了劉光世的部隊清單。

劉光世素有「逃跑將軍」的美譽,習慣了臨陣脫逃,而這時又稱病請辭,高宗和樞密院想順勢收回兵權,他便同意了。此刻,高宗迫不及待地開出劉光世淮西軍的人馬名單,足見他對北伐的渴望和衝動。

岳飛幾乎要暈倒了,突如其來的幸福讓他覺得天旋地轉。渴望已久的北伐中原,終於可以成行了;渴望已久的增兵計劃終於實現了,而且自己還可以節制國家四分之三的軍隊。更重要的是,皇帝這樣委以重任,這份信任,誰人能及?

此時,另一個幸福得感覺天旋地轉的人是高宗。

因為他終於做出了一生中最光榮、也許是唯一光榮的決定。他為自己的勇氣折服,為自己能如此洒脫地下一次決定而興奮,更為自己能做出這樣的決定而幸福。

還有一個人也正幸福得天旋地轉,他就是宰相張浚。

上一年年底,左相被罷,張浚獨相,而參知政事兼權知樞密院事又是張浚的支持者。皇帝擺駕建康,並部署戰略準備北伐,說不準還會御駕親征,這對主戰派首領張浚而言,是多麼大的鼓舞!因此,張浚正處於他一生事業的巔峰,荷負滿朝厚望。

然而,作為宰相,張浚也不能不替高宗考慮—授兵權予岳飛,對高宗和整個朝廷潛在的風險有多大。當他在高宗面前陳詞厲害之後,高宗後悔了,就像一個膽小的孩子,剛在眾人面前賣弄完自己有多勇敢,並在表演得正起勁時,被當場喝退一樣。

高宗難堪極了,用極其委屈的腔調甩給張浚一句話:「這事你看著辦!」

於是張浚把岳飛召到都督府,進行了一些類似「今天天氣不錯哈」、「嗯,是不錯」的寒暄之後,便繞起了圈子。他曆數了當時的諸多名將,問岳飛,這些人是否適合統帥淮西軍?岳飛細說了他們的缺點,表示全都不適合。張浚極不高興地說:「我就知道非你不可。」

岳飛也惱了,以他的脾氣,不惱就不像他一貫的性格。岳飛說:「您鄭重其事地徵求我的意見,我不敢不全部說出我的愚見,哪裡是想得到這支兵馬呢?」

氣氛急劇凝重。

兩個帝國權力場的重量級人物的爭吵,足以給整個帝國帶來一場地震,使帝國一派大好的形勢急轉直下。

其一,岳飛一語成讖,張浚送出的那張不恰當的委任狀最終釀成了淮西兵變,四萬多精兵叛逃投敵,致使江淮防線嚴重削弱;

其二,張浚被罷相,貶出朝廷,隨之而來的是朝廷主戰派失勢,投降派與主和派竊據話語權。更重要的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權奸秦檜得以閃亮登場;

其三,岳飛從此失去高宗的信任,為日後被害埋下了種子;

其四,北伐再無從談起,中興大宋、光復故土對高宗而言,只能是「我的心,在等待,永遠在等待……」

這次爭吵後,岳飛「即日上章乞解兵柄」,並將部隊日常管理交給他人,自己去廬山給母親守孝去了。張浚震怒,上奏說岳飛處心積慮要兵權,現在辭職不過是想要挾君主。而高宗屢次召見,岳飛卻拒不下山。

心懷怨恨的高宗為岳飛關閉了一扇門,同時順帶連窗也關上了。在他看來,岳飛這就是居功自傲、飛揚跋扈,對皇帝的極大藐視。他心裡雖充滿了憎恨,嘴上卻說,你看我一點也不怪你,怪你,我就用劍了。

岳飛點點頭,繼續回他的江湖,休養生息,蓄勢待發,但卻絲毫不知,在他的江湖之外,世間早已捲起巨大的漩渦。


將軍抗敵十年所向披靡,皇帝欲殺之騙他回朝,他坦然前往:我不信

淮西兵變,形勢急轉直下,岳飛、張浚的雙輸,一切都提醒著高宗,世道變了,人心變了。

人心確實變了,連一向主戰的老宰相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叫囂著反對議和了。這看上去真美,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激動的呢?

當然還有更讓高宗激動的,那就是:

十一月,偽齊皇帝被廢;十二月,宋室九廟神主返回臨安,一同回來的,還有宋使帶回的好消息—金人最高實權派向高宗伸出了橄欖枝,「好報江南……和議自此平達」。

高宗欣喜若狂。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能睡個安穩覺了。看來形勢確實變了,不光南方變了,北方金國也變了。

紹興九年,經議和派領袖秦檜運作了一年多的議和協議,終於在臨安張榜公布了。

但金人很不給高宗和秦檜面子。時隔一年,主戰派完顏兀朮便打倒主和派,撕毀合約,領兵南下。然而此次南下,他們並沒有得到好果子吃,他們遇到了天生的剋星—岳家軍,在順昌、潁昌和郾城被打得找不到北。完顏兀朮一邊兵戈相向,一邊透露消息給南宋主和派:「必殺飛,始可和。」

接下來發生的事,也是為人所熟知的,更是讓人惋惜的。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農曆除夕前一天,罩在岳飛頭上的恩怨之網轟然撒下,岳飛與風波亭一起被載入史冊。

據記載,在秦檜命人逮捕岳飛時,岳飛坦蕩而行,前往臨安。岳家軍的將領都認為,此去一定凶多吉少,竭力勸阻。但岳飛堅信,蒼天有眼,斷然不會讓忠臣遭受無辜。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小人的行為邏輯與出牌方式斷然是與君子截然不同的。岳飛又怎麼會想那麼多呢?他一直活在自己的邏輯中,縱然因此而備受摧殘,也只能說是求仁得仁。

哥不在江湖,江湖仍然有哥的傳說。也許,這就足夠了。


春風十里,不如讀史。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taohistory),和T君一起讀歷史。

本文作者|齊諧

文章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800個部落成員建立國家,當時一窮二白,50年後富得流油
美軍搞來三千多隻動物,準備好好教訓日本,結果它們教訓了美軍

TAG:淘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是民族英雄,亡國之後,他仍抗敵3年,有人卻因他的名字嘲笑他
親兄弟再次重逢竟是在戰場上,那些你不知道的清朝末年抗敵血淚史
他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老鄉,可赴台抗敵,卻比劉還要早十年
他是北宋名相,促使真宗往澶州前線親自抗敵,寫出來的詞卻清新婉轉
曾經的抗敵賢臣,為何一夜之間便臨陣倒戈,其中原因令人深思!
北宋滅亡前的縮影:皇帝不去抗敵,卻被方士忽悠信奉長生不老術
將軍借鬼兵抗敵,凱旋後卻遭滿門抄斬
火影:自來也拚死得到的情報真的有用?還不如他活著回去對抗敵人
抗日戰爭時期的老照片,八路軍奮勇抗敵,但最後一張讓人看了十分氣憤!
此人是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的老鄉,可赴台抗敵,卻比劉還要早十年
將軍親自帶隊抗敵,死後屍體被敢死隊奪回,日軍停火以免傷到遺骨
他既是抗敵衛國的英雄,也是柔情似水的詞人,他劍中有殺氣,詞中有柔情!
中國一塊「委屈」的土地:被越南借去抵抗敵軍,結果至今都未歸還
戚繼光將軍抗敵兵器之佛郎機炮,能連續開火,彈出如火蛇
元末抗敵最堅定的軍隊,假如他們勝利可能比朱元璋還要狠
軍犬上礁三個月瘋了,他們卻長年堅守,用三尺鋼槍對抗敵飛機軍艦
它是世界上最「悲催」的國家,人民只有尋找石頭來反抗敵國的侵略
它是世界上最「悲催」的國家,人民只有依靠石頭來反抗敵國的侵略
劉備入川收穫了一員虎將,以數百對抗敵軍萬人,臨陣斬將不輸張飛
飛行員被俘後莫迪首發聲:印度人將像石頭般屹立,對抗敵人圖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