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洛神圖》是以曹植(192-232)著名的愛情詩篇《洛神賦》為題材所創作的繪畫作品。賦文內容描寫黃初三年(222),曹植覲見魏文帝後,自洛陽啟程,東歸封地鄄城,途經洛水之時,邂逅洛水女神宓妃並與之相戀,互傾愛慕之情,惟人神道殊、終致別離。本幅依情節發展擘畫場景如下:休憩、驚豔、嬉戲(採芝、桂旗)、眾靈(戲流、翔諸、湘妃、游女)、榜徨、備駕(屏翳、川後、馮夷、女媧)、離去、悵歸(泛舟、夜坐、東歸);經比對敘事結構與景物關係,丁觀鵬奉敕臨摹的稿本應是北京故宮所藏《傳顧愷之洛神圖》卷。丁觀鵬此卷雖是摹本,然山水造型已自樸拙稚趣的古典畫洋,轉為成熟的金碧山水,且景物間的比例關係已趨精確;援以西洋明暗設色法與定點透視法,表現臉部五官、馬匹體態與空間層次,營造合乎視覺經驗的畫面。


歷代以〈洛神賦〉為文本的畫作不計其數,清宮畫院初試西法,以鮮明的時代性格,賦予摹本新意,乾隆御題讚:「見說後生畏,誰雲前藝空。」以古典圖式與傳統母題,融合西方畫技,正是清宮「摹古創新」的最佳範例。


請欣賞長卷: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丁觀鵬(活動於1726-1770),順天(今北京)人。雍正四年(1726)任職畫院,工人物,擅道釋像,山水界畫工整細緻,曾從郎世寧學畫,深受西法影響,乾隆六年(1741)擢升為「一等畫畫人」。《清史稿》云:「畫院盛於康、乾兩朝,以唐岱、郎世寧、張宗蒼、金廷標、丁觀鵬為最。」乾隆帝評丁觀鵬「善臨摹,兼工設色」。《摹顧愷之洛神圖》卷,即丁觀鵬臨摹內府所藏古畫的代表性佳作。

東晉·顧愷之《洛神賦圖》


顧愷之簡介:


顧愷之(348-409)字長康,小字虎頭,晉陵無錫(今江蘇無錫)人。顧愷之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於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痴絕。謝安深重之,以為蒼生以來未之有。顧愷之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作畫意在傳神,其「遷想妙得」、「以形寫神」等論點和提出的「六法」,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並被尊為我國的「畫祖」。傳世作品有女史箴圖 洛神賦圖 列女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藝術欣賞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郭關簡介:一九七六出生於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後系統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於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現「郭關繪畫全球巡迴展」已在台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台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春曉吟》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清 丁觀鵬 摹顧愷之洛神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關藝術 的精彩文章:

富於情致的居住
漢服《聽風無涯》
聆聽千年古音,唐代古琴「紀侯鍾」
睡懶覺、讀閑書、寫字畫畫……
道教基本經典簡述

TAG:郭關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唐畫聖閻立本《蕭翼賺蘭亭序圖》VS清丁觀鵬《蕭翼賺蘭亭徐圖》
丁觀鵬 唐岱《十二月令圖軸》
「清」唐岱丁觀鵬: 農曆十二個月令圖軸以及註解
清宮廷畫家丁觀鵬釋道人物畫欣賞,見者增福!
墨跡移動國畫-清 丁觀鵬 寶相觀音-高清大圖下載
清宮十大著名畫家國畫欣賞——丁觀鵬
[清]唐岱丁觀鵬.《十二月令圖軸》(台北故宮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