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郭華東院士: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 打造「數字絲路」

郭華東院士: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 打造「數字絲路」


出品:「科學與中國」院士專家巡講團


製作:中國科普博覽


監製:中國科學院部工作局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郭華東院士: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 打造「數字絲路」



郭華東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一帶一路」建設是全球治理中的關鍵一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是一個突破性、全局性的全球倡議和國家戰略,具有範圍廣、周期長、領域寬等特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生態環境格局和發展潛力進行宏觀、動態分析,這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基礎性、宏觀性環境數據具有重要意義。

空間技術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大範圍的地物進行成像,對應急突發事件進行實時成像,對大區域範圍內的現象提供定量的信息,這成為為「一帶一路」服務的前提。


目前空間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空間遙感技術,空間導航技術,空間通信技術等等,這些統稱為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具有宏觀、快速、準確、客觀獲取數據的特點和能力,是實現環境觀測的有效手段。提供空間信息技術研發,可為沿線國家提供空間信息技術支持。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即將召開之際,中國科學院郭華東院士從空間技術角度來聊聊「一帶一路」以及如何打造「數字絲路」。




郭華東院士: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 打造「數字絲路」



空間技術如何為一帶一路護航?


郭華東院士提到了三個方面,資源、環境、災害。


環境上,「一帶一路」沿線很多國家的生態環境是非常脆弱的,如果我們能夠利用衛星所探測的大數據進行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檢測和模擬,它就能為政府制定生態環境的發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基礎。郭院士介紹了環保部與中科院科學家一起做生態十年變化的例子,如果把它放到「一帶一路」國家來做,會得到同樣的結果。


郭華東院士: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 打造「數字絲路」



資源上,涉及的領域比較多,利用空間技術進行資源的本底調查非常重要。比如,在農業領域,最重要的是進行糧食估產,對地觀測技術可以觀測它的種植面積,監測它的長勢,最後把產量估算出來。這樣對期貨貿易和糧食安全貢獻比較大。特別是一帶一路國家,都面臨著這樣那樣的糧食問題的挑戰,空間技術就可以提供這樣的信息支持。


災害監測上,根據統計,全球85%的大災都發生「一帶一路」地區,而根據研究,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經濟受損失最嚴重的災害(地震、風暴潮和水旱災害),80%也都發生在這個地區,用空間對地觀測技術對大面積的水旱災害、火災、地震及風暴潮等進行檢測和評估,作用是非常大的。

當然,在其他方面,比如,城市化的發展、交通布局、自然文化遺產的監測和保護等等,空間技術都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我國的對地觀測:未來將邁進第一梯隊


我國空間對地觀測技術經過40年的發展,自主衛星遙感技術、北斗導航衛星技術等數據獲取技術得到長足的發展,相應的地面接收基礎設施和數據處理系統水平、規模與服務能力也走在世界同行前列。


我國是對地觀測的大國,但還很難說是一個強國。不過,我國具備成為對地觀測強國的條件。一是40年的發展歷史有了深厚的積澱;二是空間技術是一個大國的事業,無論陸地和海洋都需要;三是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環境惡化、資源貧乏,需求程度很高;四是政府對空間技術一直比較重視,最近幾年對地觀測技術發展很快,整體上在向世界先進水平逼近,某些領域已經走在前面。



郭華東院士: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 打造「數字絲路」



郭華東院士打了一個比喻,這就像跑馬拉松,有時我們能跑到第一梯隊,但大部分時間我們還在第二梯隊,總體上來講,我們在第二梯隊的前沿,10年以後,我們成為一流的對地觀測強國是可以期待的。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


以「一代一路」計劃為契機,由中國科學家發起的數字絲路合作項目,可以說是個機遇。


2016年5月,一帶一路空間認知國際會議發起了「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簡稱DBAR,得到多個國家的響應。


發起後,經過半年工作,「數字絲路」核心計劃成型,DBAR科學委員會成立,建立九個工作組任務組,通過DBAR科學計劃的草案,2016年12月,DBAR計劃正式開始。



郭華東院士:空間科技護航一帶一路 打造「數字絲路」



「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以地球大數據為科學支撐,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交流,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過程中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科學研究問題。


郭院士介紹到,DBAR計劃首先是國際大計劃,其次是為了促進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為一帶一路服務,同時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DBAR是一項以支撐「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分享數據、技術、知識和經驗的對地觀測和地球大數據領域的開創性國際計劃,將針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開展行動,利用對地觀測技術,採用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法,實現「一帶一路」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科技決策支持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普博覽 的精彩文章:

今晨新疆地震又發生在「大三角」地震區,你家在「大三角」里嗎?
獨家 公眾科學日·中科院北京分院活動信息匯總通報中
「風雲四號」如何捕捉霧霾、沙塵暴行蹤?
你好,456677號葉培建星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
100年,一個迫在眉睫的大限,滅絕的警告傳遍了世界!

TAG:中國科普博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