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他們對歐美的事情如數家珍,望梅止渴,但是對家門口的、對自己的苦難熟視無睹,用整容臉、小鮮肉,裝扮出經不起推敲的盛世歡歌。


冰川思想庫研究員 | 任大剛


在中國,去過歐美的人如過江之鯽,研究歐美的書籍汗牛充棟,哪怕一個中學生,也可以甲乙丙丁,一二三四講上一通歐美如何如何。

而對近鄰印度,不僅去過的人屈指可數,隨便問一個大學畢業生,也難講出個所以然來。


這種認知上的古怪差異,只有兩個字可以解釋:勢利,尤其是精英知識階層的勢利。中國和印度的外交關係固然不是那麼熱火朝天,但也不至於去往那裡會受到無禮對待吧。


況且,那裡也可以算是中國人的精神原鄉之一,對今天中國人精神生活仍然產生著巨大影響的佛教,就是從印度傳過來的。然而即便聲稱自己是佛教徒的人,又有幾個打算去做尋蹤之旅呢?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阿米爾·汗在電影中飾演「爸爸」)


但是《摔跤吧,爸爸》的中國普通觀眾,卻用票房堆積,拋棄這種勢利。


這個陌生的國度,在這部電影中顯得如此親切。我想,如果有中國投資人願意拍出一部中國版的《摔跤吧,爸爸》,至少它不會顯得有多麼突兀,有多少違和感。


電影故事並不複雜,講的是一個退役的前摔跤運動員馬哈維亞因為生活所迫,沒有機會參加世界級比賽,取得世界冠軍。這個遺憾困擾著他,他一心想讓自己的後代實現自己的願望。但連續生了四個孩子都是女兒,他灰心喪氣。偶然一次孩子鬥毆,馬哈維亞發現兩個女兒有摔跤天賦,這激發了他的希望,通過魔鬼訓練,艱苦努力,女兒成為世界冠軍。


電影取材於真實故事。但這樣的故事,在我們周圍,那一天不在上演?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古代那些寒門學子經年苦讀,一舉成名的故事就不說了。


今天,那些沒有走上更大舞台而抱憾終身的音體美人士,為了改變(家族和孩子)命運,不惜背井離鄉,為著一線希望,帶著孩子寄居在北上廣的小屋;那些租住在毛坦廠中學附近的父母,哪一個故事的開端,不比《摔跤吧,爸爸》令人動容?


是的,勵志是一回事,更多是黯然神傷的平淡,就像蔣雯麗在《立春》中飾演的王彩玲一樣。


這樣的故事,中國和印度一樣,都不缺乏,遍地都是。


有人說這是表現印度女性地位的女權主義的電影,同樣,這在中國也不鮮見。


只是十多年前,中國農村經濟比較落後的地區,新生兒的男女比例,並不比印度好多少,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實際並沒有高到哪裡去。


只是因為「物以稀為貴」,如今女孩子因歧視而成了稀缺物品,彩禮價位被抬到天文數字,一干父母開始後悔沒有生養女兒。


不過任何東西一旦受價格左右,供求關係總會發生變化。我總擔心有朝一日,一些地方的女孩子,會像今天的印度底層一樣,重新成為「賠錢貨」。

人們興許還記得若干年前《盲山》這部電影,今天中國拐騙買賣本國婦女的事情或許少了,但不是又興起了越南、柬埔寨和寮國等國婦女被拐騙到中國的事情嗎?


婦女地位或因經濟發展,在發生質的變化,但他國婦女在本國遭遇不幸,說到底仍是一種野蠻。在這點上,並不能說我們比印度文明了多少。


稍有不同的是有關體育運動,兩國區別倒是蠻大的。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爸爸訓練女兒摔跤)


馬哈維亞帶著兩個女兒,從與男孩子泥地摔跤比賽開始,一直戰鬥到全國冠軍,基本都是一個家庭的內部事務,困難的時候,連雞肉都吃不起,頂多有一些個人贊助。馬哈維亞向地方上的「體委幹部」請求資助一張摔跤墊子都被拒絕。一直等到女兒拿到全國冠軍,才有機會進入印度體育學院,接受專門訓練。


而如果換成中國的舉國體制下,則很可能有地方體育部門的大力支持,不至於過得如此艱辛。


兩種體制,導致印度在國際比賽中的成績,與中國差距不可以道里計。


現在的普通中國人,可以對體育獎牌熟視無睹,但上世紀80年代的中國,把體育獎牌等同於國家地位,迫切希望用它來證明這個國家、民族還「行」的心理,何等迫切。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在21世紀的印度,馬哈維亞這種離世界冠軍只有一步之遙的運動員身上,以及那些山呼海嘯的印度觀眾身上,用體育獎牌榮耀國家的想法,潛在的民族主義情緒沒有得到滿足的壓抑,仍然可以明顯感覺到。


儘管民族主義在兩國的體育賽事上,都有表現,但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通過體育這條路徑,往上說為國爭光,往自己說實現階層逆襲,道路都非常狹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在中國,由於舉國體制,底層的孩子要比印度更容易逆襲一些。


但正因為如此,《摔跤吧,爸爸》更能激起體育界之外的更多中國觀眾的共鳴——實際上,除了體育,兩國的窮苦民眾要實現階層上升,除了奮鬥,除了犧牲,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


今天在中國,舉凡在城裡能夠立穩腳跟的底層民眾,哪一個不是曾經跟馬哈維亞和他的女兒一樣。要麼經過起早貪黑,長達十來年的魔鬼般的苦讀和考試訓練,要麼受盡白眼,經歷地獄般的基層工作,那些艱辛,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真是「我自己都怕自己」。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我們也有很多社會題材值得書寫)


可惜的是,這些故事,好像從來沒有進入影視劇投資商、編劇和導演的視野——

馬上要高考了,我們有真切地反映高考生活的電影嗎?好像一部也沒有。更不要說對高考的反思,對應試教育的反思。


那麼多流水線上的青工,他們從哪裡來?他們的生活怎麼樣?他們的前途在哪裡?沒有電影投資商去關注。


還有數千萬留守兒童,老人,婦女兒童……這樣的名單可以開出一長串。也沒有任何電影投資商去關注一下他們身上發生的悲喜劇。


當然,這些問題盡可以推到監管部門頭上。監管部門當然有監管部門的問題。但是,當幾乎所有熱門的現代流行劇中,上述這些人,連被提及的機會都沒有,這又作何解釋?


說到底,還是那個詞:勢利。或有人說了,這些題材,沒有觀眾,賺不到錢,於是鏡頭永遠對準所謂「白領」,因為市場邏輯是,他們掏得起錢。但阿米爾·汗拿的,難道是政府投資?



《摔跤吧,爸爸》講的,難道不是中國故事?



(中國電影已經進入「盛世」,但依然經不起推敲)


如果把電影製作也看作一種知識視野,那麼這種勢利的知識視野,實來自中國近代以來被西方列強打得滿地找牙,威儀盡失,一代又一代精英知識分子潛藏在內心的最大願望,就是讓中國重新回到世界的中心位置上,或者至少要取得與歐美平起平坐的國際地位。


於是,眼睛死死盯著歐美,不要說領袖們在夢想「畢其功於一役」「大躍進」「超英趕美」,精英知識分子難道不是這樣想的?


於是,其餘國家和地區,不管是拉美、南非,包括印度,都是不屑一顧的。甚至說學習日本,心裡卻也有一萬個不情願。


這種精英或核心知識分子的勢利眼,形成一套核心理念,然後像水波一樣擴散到作為外圍的內容生產者——編輯、記者、演員、編劇、作家等等,通過他們再影響到普通民眾趣味、觀念,使他們對歐美的事情如數家珍,望梅止渴,但是對家門口的、對自己的苦難熟視無睹,用整容臉、小鮮肉,裝扮出經不起推敲的盛世歡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冰川思想庫 的精彩文章:

每天都想加班的公司,有病!

TAG:冰川思想庫 |

您可能感興趣

鄧超是不是一個好爸爸,網友:看看他和女兒的故事就知道了!
《摔跤吧!爸爸》之後,《勇敢吧!媽媽》又來了!
孩子最不喜歡聽的話,做爸爸媽媽的你,也說過嗎?
《後來的我們》讓無數人淚目,不是愛情的錯過,而是林爸爸的信……
這些事在兒科病房裡經常看見的問題,爸爸媽媽你們知道了嗎
《摔跤吧!爸爸》告訴我們:平凡人是怎樣實現不平凡夢想的
「小傢伙,知道嗎?阿姨曾經很愛你爸爸。」
因為爸爸做的這些事,吳忠小伙娶不到媳婦,請不要用世俗的眼光看我!
搞笑漫畫:只聽媽媽話,因為爸爸不是自己的?
爸爸去哪兒中你不知道的事情
你只知道陳赫的舅舅是陳凱歌,媽媽是國家一級演員,卻不知道他的爸爸更牛!
《爸爸》:奶奶說爸爸病了,叫我不要亂說
《媽媽是超人》,那麼《爸爸去哪兒》了?最傷害孩子的四種爸爸,有你嗎?
「爸爸,我是不是會死啊?」,不會的,我一定會讓你沒事的!
爆笑校園漫畫:獃頭是個童心未泯的傢伙,晚上睡不著讓爸爸講故事
沒有賭王爸爸,就解決不了問題?
爸爸媽媽,漫無目的的陪伴,才是我想要的!
《摔交吧,爸爸!》很真實,看看印度人的健身條件
搞笑漫畫:兒子覺得爸爸不厲害,竟對媽媽說這樣的話!
說說自家孩子做的哭笑不得的事,網友:爸爸是我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