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9位華人諾獎得主的中國媽媽


既有文盲也有留美博士


但這種差異並未妨礙其孩子日後成功

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這一百多年來,累計有楊振寧、屠呦呦等9位華人傑出科學家獲獎。這9位華人科學家的母親,雖然後來有的赴美留學並定居美國,但她們無一例外均出生並在中國長大。不過,她們受教育程度卻十分懸殊:有的大字不識一個,有的是留美博士。但這種差異並未妨礙其孩子日後成功。


崔琦母親不識字;楊振寧母親讀過私塾;高錕母親出自書香門第;李政道、李遠哲的母親均畢業於女子中學;錢永健母親畢業於協和醫學院;丁肇中母親從美回國後在高校任教授;朱棣文母親是留美博士;屠呦呦母親姚仲千的信息未有資料披露。母親文化方面的差異,在他們父親身上則相對較小,9位中的6位,父親或留美或在國內上過大學。


家庭和睦,寬容,互相尊重,是9位華人諾獎得主相同的成長環境。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楊振寧傳》作者楊建鄴認為,「家庭教育是一個人走向未來最初和最關鍵的一步。」


「做科學研究,缺乏堅韌很難成功。」楊建鄴以楊振寧為例分析,中國傳統女性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他認為,楊母抗戰時通過縫縫補補這種小事,支撐起一個家,這對後來楊振寧學術研究上,不忽視研究小問題亦有影響。


楊振寧


四歲起母親教我認了三千多字


(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上過私塾)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楊振寧與母親羅孟華

楊振寧母親羅孟華,文化程度不高,但對他的影響仍很大。他說,明顯的影響,如學術知識來自父親;不明顯的影響,如精神氣質則來自母親。


楊振寧10個月大時,父親楊武之赴美留學。此後5年,他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羅孟華肩負起教育兒子重任。


「四歲時候,母親開始教我認方塊字,一共教了三千多字。現在,我所認得的字加起來,估計不超過那個數目的兩倍。」楊振寧回憶道。


楊振寧曾表示,抗戰時全家能夠在苦日子中撐下來,「與我母親的操勞跟堅強的意志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60歲,楊振寧在其第一本《論文選集》扉頁上,寫下「獻給母親」四個漢字。70歲生日做報告,談及母親時,他禁不住掩面而泣。


李政道


「三糊塗」忘了母親打的洗腳水


(1957年與楊振寧同獲諾獎,母親畢業於上海啟明女子中學)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李政道一家


李政道祖籍蘇州。父親李駿康畢業於金陵大學,母親張敏璋畢業於上海啟明女子中學。這在當時是少見的現代知識分子家庭。


酷愛讀書的李政道,只要一看書,其他事就拋到了九霄雲外。因他在家中排行老三,也被稱為「三糊塗」。


一次,母親為他打好洗腳水,沉浸在書中的李政道,把洗腳這事忘了。以至於二哥去催促時,他看到盆里有水,卻不知道要洗腳。


丁肇中


母親不在乎我考試得多少分


(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曾留學美國)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丁肇中(右二)與母親王雋英

丁肇中生於書香之家,童年在戰亂中度過,12歲跟家人去了台灣,1956年赴美留學。


母親王雋英是位兒童教育學教授,不鼓勵孩子考100分。她曾告訴丁肇中,按照自己的興趣去發展,就能得到支持和讚賞。


丁肇中後來在寫給母親的母校煙台二中的信中說:「對我影響最深者是我的母親,考試中無論我得到怎樣的成績,她都能諒解與接受。」


李遠哲


仔細的母親每天都記賬


(1986年獲諾貝爾獎化學獎,母親畢業於女子高中)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李遠哲與母親蔡配


李遠哲的母親蔡配畢業於女子高中,後在小學教書,8個子女有4位是博士,成為台灣新竹武昌街上有名的「博士之家」。

當李遠哲獲諾獎後,常有人詢問蔡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她總說:「都是讓他們自由發展啦。」


李遠哲言及父母時說:「我從沒見我父親懶散過,他一輩子都很努力工作。母親是非常仔細的人,從她結婚到現在,每天買的東西都記賬,所有賬目清清楚楚。」


朱棣文


客廳弄得亂七八糟母親從不說我


(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系留美博士)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朱棣文與母親李靜貞(右一)


朱棣文是第二代華裔,祖籍江蘇太倉,父母均系留美博士,外公李書田曾任天津大學校長。


幼時的朱棣文活潑好動。其母親李靜貞回憶:「他沒有一刻閑著的時候,很淘氣,家裡的沙發,他爬上爬下。」

朱棣文談及母親時曾說:「我一直感激母親,困惑的時候我至少可以跟她溝通。小時候我常常把客廳堆得亂七八糟。她從來不說『你得把那些垃圾扔掉』。」


不會說中文的朱棣文,卻燒得好中國菜。這是他早年在廚房跟母親學的。每逢全家團聚,他會親自下廚,做上一桌豐盛菜肴。


崔琦


不識字的母親堅持要我上學


(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不識字)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崔琦與母親


獲諾獎後的記者會上,崔琦憶童年時含淚說:「小時候在鄉下耕田、割草、放牛,能從中學畢業已算幸運,但是母親有遠見,自己不識字,卻堅持要我上學。」


崔琦曾在接受楊瀾採訪時說:「其實我寧願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民。如果我還留在農村,留在父母身邊,家裡有一個兒子,也許他們不至於餓死吧。」

沒文化的母親說服同樣不識字的父親,讓崔琦去香港上學。臨走前,崔琦問,什麼時候能回來呢?母親指著田裡的麥子說,明年麥子熟的時候,就回來幫家裡割麥。沒想到,他12歲和父母的告別,竟成永別。


錢永健


母親給了我寬鬆的家庭氛圍


(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母親早年畢業於協和醫學院)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錢永健陪同母親李懿穎


錢永健獲諾獎後說:「每個人都從父母那裡遺傳點什麼,我大概繼承的就是當科學家的基因。」


錢家一家兩代三院士:錢永健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堂侄,錢永健和哥哥錢永佑都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而錢學森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他從小對化學感興趣,得益於寬鬆的家庭科學教育氛圍。少年時代,他就在家裡的地下室擺弄瓶瓶罐罐,做化學實驗。

高錕


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度過童年


(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母親出自書香門第)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高錕(左二)與母親金靜芳(左一)


高錕父母「都受過高深教育」。高錕回憶,母親金靜芳出自書香門第,秀外慧中,中秋重陽家族聚會時,她會與高家人一起作詩應景。


高錕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後來因為避戰輾轉遊學香港、歐洲,跨文化的學習從被迫成了習慣。他說:「回顧過去,我得承認我實在幸運。我在無拘無束的環境下度過童年,喜歡做什麼便做什麼,我的探索精神並沒有受到多大的打擊。」


屠呦呦


在母親的照料下度過童年

(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母親出自儒商世家)

9位華人諾獎得主回憶母親



屠呦呦11歲時與媽媽姚仲千的合影


屠呦呦母親姚仲千的學歷信息暫不可考,但是根據《鄞縣姚氏宗譜》記載,鄞縣姚氏系儒商世家,一直重視族人受科舉教育;屠呦呦的外公姚傳駒,曾於東北三省淪陷前任中國銀行行長,民國財政司司長等職。


此外,由於父親屠濂規曾經在上海太平洋輪船公司工作,少時的屠呦呦是跟著母親住在外婆家的,由此可以猜想母親對屠呦呦的深遠影響。


我們從何而來?


每當想起這個問題,


就覺得母親節充滿了意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賭徒謬誤:賭博與大數定律
俞德超:如何構建中國醫藥創新的生態系統
「反轉鬥士」公開道歉:我們該信任誰?
六分鐘了解我們「從何而來」
醫藥圈震動:中國創新葯政策迎來歷史性改革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小記——回憶母親
林徽因兒子回憶錄:母親是個偉人
建國最偉大的5位烈士母親,第一位為抗日犧牲7位親人,最後一位母親最感人
英國王位前10位繼承人,凱特王妃是3個繼承人的母親,第2位是丈夫
女人 你名字叫母親
2018年母親節回憶我的母親
紀實回憶錄 母親
30歲華裔男子手刃雙親,殺死母親重傷父親!
凱特王妃:29歲嫁入英國王室,36歲成為2名王子1名公主的母親,妥妥的人生贏家!
阿里家族龐大 域名「阿里父親」鏈接至亞馬遜 阿里母親早已名花有主!
紀曉波母親捨得送吳佩慈兩千萬鴿子蛋 為啥捨不得一個名分
母親街頭舉牌「代孕救女」只得15元 失聲痛哭
海賊王:最偉大的5位母親,每位母親都為孩子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兩個女人—母親》
10大藝人母親節曬與母親合照,你覺得誰與媽媽長得最像?
淚目!母親車禍父親殉情 10歲女孩一家只剩婆孫3人
泰國17歲少女選美奪冠,回家跪謝拾荒母親
主人在街上偶遇失蹤半年的泰迪 它已經成為了母親 主人激動得哭成淚人
英國5條腿畸形小羊被母親拋棄 幸獲主人寵愛
感恩母親節 贈小馬哥簽名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