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茯苓四逆湯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茯苓四逆湯

一、煩躁

周連三醫案:段某某,素體衰弱,形體消瘦,患病年余,久治不愈。證見兩目欲脫,煩躁欲死,以頭沖牆,高聲呼煩。家屬訴:起初微煩頭痛,屢經診治,因其煩躁,均用寒涼清熱之劑,多劑無效.病反增劇。面色青黑,精神極憊,氣喘不足以息,急汗如油而涼,四肢厥逆,脈沉細欲絕。擬方如下:

茯苓30克,高麗參30克,炮附子30克,炮乾薑30克,甘草30克,急煎服之。

服後煩躁自止,後減其量,繼服10餘劑而愈。(中醫雜誌1965;(1>:28)

按語:少陰心腎陽亡陰傷,虛陽浮越而煩躁。又神憊氣喘,冷汗如油,四肢厥冷,脈微欲絕,脫象備矣。恐陽亡而陰不能繼,急用茯苓四逆湯以回陽救陰,交通心腎。待陽回津復,坎離既濟,則煩躁自除。切勿清熱除煩,以寒治寒,否則,殘陽游冰,禍不旋踵。

傷寒名醫驗案精選:茯苓四逆湯

二、亡陽

白棋宗醫案:李某,女,35歲。平素陽常不足,外感寒邪,發熱惡寒,寒多熱少,入夜尤甚,常增被而不暖。初用辛涼解表,繼用苦寒泄下,以致病重,卧床不起已兩個月。現症:面色白無華,精神恍惚,形體消瘦,涼血大出,汗流滿面,語聲低微,氣息奄奄,四肢煩逆,六脈欲絕。擬方:

茯苓30克,附子15克,党參15克,乾薑15克,甘草15克。

連服6劑,汗止足溫,六脈來複。效不更方,量稍減,服之16劑而愈。(陝西中醫函授)

按語:陽虛感冒,本應扶陽解表,反用辛涼解肌,甚至苦寒瀉下,無疑以寒治寒,雪上加霜,此誤也,得之必厥。急宜回陽救逆,兼固陰液之法,方可起死回生矣。

三、心悸(陣發性心動過速)

賀有功醫案:汪某,男,53歲,1959年1月7日入院。心慌氣喘反覆發作已3年,每年發作2—3次,每次發作15分鐘,近次發作已三星期之久。伴有咳嗽,食慾減退,噁心嘔吐,不能平卧。檢查:急性病容,有紫紺,時躁擾,心率212次/分,脈數急不整,

按之極度無力。診斷:陣發性心動過速。處方:

熟附片24克,淡乾薑12克,炙甘草9克,台党參12克,白茯苓12克,法半夏9克。濃煎,每日1劑。服2劑,心率降為106次/分,又服3劑,心率84次/分,心音規律,患者無任何不適,痊癒出院。(中醫雜誌1961;3):11)

按語:少陰陰陽兩虛,心君空虛無主而悸動不安,用茯苓四逆湯溫少陰之陽,益少陰之陰,又交通心腎,則心君得養,悸動得安。

四、喘促(肺心病)

何志雄醫案:1964年,有一肺心病員住院治療,經中西藥調治後,病情好轉。某晚,適余值班,黎明前,護理來喚,雲此肺心病員突見張口呼吸,端坐床頭而不能卧。余急給氧,氣略平。但四肢漸冷,至天明,冷更甚,手逾肘、足過膝,端坐而張口呼吸更甚,痛苦異常,舌淡,脈數。余遂與其它中醫共擬襖苔四逆湯加減予服。約經二、三小時,冷勢即減,氣亦平,迨中午,已能平卧矣。(《老中醫醫案醫話選1978;231)

按語:少陰亡陽氣喘,乃危脫之象,預後不良。《傷寒論》299條云:「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雖言「死」,並非不治,如能及時回陽救陰,仍有可愈之機。本案氣喘不息,呼多吸少,脈雖見數,然必按之無力,乃虛陽外越之象,故用襖薈四逆湯以回陽為主,兼顧其陰,陽回陰固而喘自平矣。

五、泄瀉

劉紹武醫案:齊某,男,49歲,1988年10月26日就診。3個月前,因天氣炎熱而服生冷,致泄瀉,腹痛,曾用中藥治療後痊癒。後又食生冷,再度出現泄瀉。經用中西藥治療,無明顯療效,病程遷延至今。證見瀉下青水,每日4—6次,臍周疼痛,喜溫喜按,畏冷,氣短,口乾,唇舌色淡,苔薄白,六脈沉弱。證屆腎陽虛弱兼氣液不足。治宜溫補腎中元陽,兼養氣液。方葯:

茯苓12克,條參、制附片(先煎)各15克炮姜6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

服5劑瀉止,繼服10劑而愈。(陝西中醫19905(8>;361)

按語:嗜食生冷,損傷脾陽,病程遷延,由脾及腎。觀舌脈之象,腎陽虛弱知。又病延既久,傷津損氣可知。故治宜在溫補腎陽之中,兼養氣津,切合茯苓四逆湯之治機,是獲良效。

想免費系統的學習中醫,微信關註:良醫幫科技。加入專業的中醫社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靠譜中醫 的精彩文章:

鄧鐵濤醫話:人類不能沒有中醫
中國醫藥學院的中醫系學生,為什麼都做西醫而不做中醫呢?
西藥是從中藥提煉的,所以中、西醫藥是一樣的對嗎?
郝萬山講傷寒論:講厥陰病提綱、上熱下寒證

TAG:靠譜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糖尿病中醫驗案舉隅
《全國名醫驗案類編續編》時隔82年重出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