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孫悟空做過的最殘忍的一件事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善,也沒有絕對的惡。孫悟空一方面降妖除魔,救護了許多百姓,另一方面,他也打殺了不少無辜性命。
這些無辜性命中,有妖也有人。
妖,只是非人類修仙者的統稱。既然它代表的是一個族群,那麼,自然其中有善也有惡,有好也有壞。可是,我們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不分善惡,不管好壞,只要你是妖怪,一律揮棒打殺。
黑風山前,孫悟空請來觀音菩薩降服黑熊精。是孫悟空鬥不過黑熊精嗎?不是!孫悟空從黑風洞距離觀音禪院僅僅
20里中,敏銳地感覺到黑熊精和觀音菩薩可能有秘密關聯,他不便出手,於是才去邀請觀音。兩人來到山坡前,從對面轉過來一個道士,手中端著玻璃盤,上面放著兩粒仙丹。道士低頭看著仙丹,匆匆走著,正好與性急的孫悟空撞了個滿懷。孫悟空一看請對方模樣,也不問話,揮起金箍棒,照頭就是一下。原文說:
「打得腦里漿流出,腔中血迸攛。」
那道士當場死掉,化為一隻蒼狼。
觀音菩薩一看,大吃一驚,批評孫悟空說:
「你這個猴子,還是這等放潑!他又不曾偷你袈裟,又不與你相識,又無甚冤讎,你怎麼就將他打死?」
以觀音菩薩的神通,自然一眼就可以看出道士乃是一個妖怪。可是,就算是妖怪,也不能隨便打殺。
在觀音看來,打死妖怪,應當有兩大緣由:其一,做了壞事。比如黑熊精偷袈裟,阻礙了取經。取經乃是天庭官方批准的行動。黑熊精此舉,已經是違犯了天條,可以被降服,被打死。其二,得罪了你。若是這蒼狼妖怪,與孫悟空有私仇,孫悟空要報仇,於是把人家打死。雖然於法不合,但於情可解。
可是,孫悟空不分青紅皂白,一棒子就打死對方,這就叫做
「放潑」。放潑,其實就是放刁,就是作惡。孫悟空怎麼解釋這問題呢?他說:
「菩薩,你認他不得。他是那黑熊精的朋友。他昨日和一個白衣秀士,都在芳草坡前坐講。後日是黑精的生日,請他們來慶佛衣會。今日他先來拜壽,明日來慶佛衣會,所以我認得,定是今日替那妖去上壽。」
孫悟空提出,自己才不是無故殺人,自己的理由很充分!這道士乃是黑熊精的朋友。黑熊精是壞人,偷了錦襕袈裟。那麼,道士自然也是壞人,當然就該死。
孫悟空這觀念,就是典型的
株
連。一人有錯,其三姑六婆,親眷故交,一律該死。
擁有這種觀念的,如果只是平常人,那還只是心中怨恨。若是身居高位,擁有莫大權力,那對全社會都是一場災難。孫悟空一次又一次打死一洞無名小妖,就是這
種
觀念的體現。
取經路上的多數小妖,其實和底層的凡人一樣,都是聽上級命令、生活貧苦、不得自由的主。他們並沒有犯下多少罪惡,可是,只因為錯投了胎,站錯了
隊
,結果就死無葬身之地。
在全書中,對於孫悟空的殘忍,表現地最為充分的,是在波月洞黃袍怪(奎木狼)故事中。
豬八戒請回孫悟空後,兩人一起來到波月洞。當時,黃袍怪跑到寶象國認岳父,變唐僧去了。在波月洞前,孫悟空看到兩個小孩在外面玩耍,原文說:
「正戲處,被行者趕上前,也不管他是張家李家的,一把抓著頂搭子,提將過來。那孩子吃了唬,口裡夾罵帶哭的亂嚷,驚動那波月洞的小妖,急報與公主。」
古人用詞是非常嚴謹的。既然原文說是兩個
「孩子」,而非兩個「小妖」,這就可以看出,人家乃是人類孩童模樣。孫悟空為何不問緣由、態度粗暴就把人家孩子抓走?
孫悟空雖然沒有詢問這孩子是誰家的,但以他多年的經驗,完全可以斷定這兩個小孩是妖怪之子。既然你是妖怪之子,就算是從來沒有作惡的孩子,也必須死。
原文說:
「只見行者提著兩個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摜。」
孫悟空有個非常特別的愛好,喜歡把人(妖)從高處往下摜。平頂山故事中,銀角大王變成道士,要孫悟空背,孫悟空就想著半路上把道士摜死。銀角大王搶先動手,調來三座大山壓倒孫悟空。號山前,紅孩兒變成一個小孩要孫悟空背。孫悟空把小孩往地上一摜,當場摔得腦漿迸裂。為了讓小孩死得徹底,孫悟空還上前把四肢全部扯掉。還好紅孩兒搶先以
「解屍法」(與白骨精一樣)逃走。因孫悟空心狠手辣,紅孩兒恨恨然發誓一定要報復。咱
回到波月洞前。
正當孫悟空想要行兇
時
,寶象國公主百花羞
已
聽聞小妖稟告,急忙出洞來救孩子。
百花羞說:
「那漢子,我與你沒甚相干,怎麼把我兒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錯,決不與你干休!」
百花羞在心中雖然恨極了黃袍怪,但是,在外人面前,尤其是要禍害自己兒子的惡人面前,她不得不搬出壞蛋老公,以求保護孩子。
孫悟空提出,只要百花羞能夠放出沙僧,自己就把兩個孩子還來。百花羞立刻轉身放掉沙僧,可孫悟空依然抓住孩子不放。
不但不放人,孫悟空還交代八戒、沙僧:
「你兩個駕起雲,站在那金鑾殿上,莫分好歹,把那孩子往那白玉階前一摜。有人問你是甚人,你便說是黃袍妖精的兒子,被我兩個拿將來也。」
原來,孫悟空之所以不放孩子,是想用這兩個孩子來做誘餌,引出黃袍怪,大家正面斗一場。
八戒和沙僧有些於心不忍,尤其是沙僧,人家百花羞公主對他可是有恩。八戒笑笑說:
「這兩個孩子,被你抓來,已此唬破膽了,這一會聲都哭啞,再一會必死無疑。我們拿他往下一摜,摜做個肉坨子,那怪趕上肯放?定要我兩個償命。」
孫悟空卻說,引出黃袍怪正好,等到空曠
處
,他自然會出手。聽
得
師兄的態度堅決,八戒沙僧也不好多說,拿著孩子走了。
看到孩子被八戒沙僧帶走,百花羞又驚又怒,斥責孫悟空不講信用。孫悟空絲毫不為所動,反倒教訓百花羞不懂得孝順父母,只貪戀與妖怪的夫妻恩情。
孫悟空惡毒地給百花羞出了一個選擇題:
A、不要孩子,你是好人;B、要孩子,就是貪戀夫妻之情,就是追隨妖怪,就是天地不容,就是不配為人。孫悟空的這道選擇題,看似有兩個選項,其實只能選擇一個。
百花羞只能表態,放棄兒子,回歸正常生活。
最後,八戒沙僧拿著孩子來到寶象國,把那兩個小孩往皇宮白玉階前一摜,原文說:
「可憐都摜做個肉餅相似,鮮血迸流,骨骸粉碎。」
兩個無辜性命,就此歸西。
如果說,黃袍怪之子還是半妖(犬夜叉就是半妖),半妖也是妖。是妖就該死。那麼,車遲國的兩個道士,則不但是純粹的人類,並且是人類中極為難得的好人。這兩個好人,為何死在孫悟空的棒下?
唐僧師徒來到車遲國,看到許多和尚在做苦力。孫悟空奉命打探消息,他變成一個道士,探問情況。兩個道士熱情接待,並且主動邀請孫悟空去城內,好吃好喝招待。
孫悟空提出,自己有親戚在和尚堆中,兩個道士慨然放孫悟空前去尋親,並且表示,願意替孫悟空去師傅面前求情,放走孫悟空的親戚。
孫悟空去和尚那裡轉了一圈,回來告訴道士,五百個和尚自己都要放掉。他說:
「一百個是我左鄰,一百個是我右舍,一百個是我父黨,一百個是我母黨,一百個是我交契。你若肯把這五百人都放了,我便與你進去。」
道士一聽,急了,說:
「你想有些風病,一時間就胡說了。那些和尚,乃國王御賜,若放一二名,還要在師父處遞了病狀,然後補個死狀,才了得哩。怎麼說都放了?此理不通,不通!」
原來,這五百名和尚都在官方有案底。把他們賜給道士做苦工,並非虎力大仙他們的意思,而是皇帝的意思。皇帝要以此懲罰和尚求雨無功。若是把五百人都放掉,不但師傅們會責怪,皇帝那邊也會震怒。
人家道士說得入情入理,可是,孫悟空卻內心火起。原文說
——行者道:
「不放么?」道士說:「不放!」行者連問三聲,就怒將起來,把耳朵里鐵棒取出,迎風捻了一捻,就碗來粗細,幌了一幌,照道士臉上一刮,可憐就打得頭破血流身倒地,皮開頸折腦漿傾!孫悟空救走五百和尚,是不是一定要打死兩個道士?不是啊。
孫悟空完全可以用定身法定住道士,救走和尚。或者扔兩個瞌睡蟲,讓道士睡個一兩天。這樣既不傷害人命,也可以救走和尚。
可是,孫悟空沒有這麼做。
只因他從和尚處已經了解到,佛道高層都派出仙人下界,以託夢的方式交代了自己此行的任務
——興佛滅道。為了達成這個目的,孫悟空必須挑起佛道兩派的對立,然後才好趁機下手,將道派打壓。於是,孫悟空明明可以妥善解決救走和尚事宜,他偏偏採取了最暴力的方式。果然,兩個道士被打死之後,立刻轟動了京城,當晚國師就知道了,第二天就把唐僧師徒告上了金鑾殿。
只是,虎力大仙們不知道,這一切,包括大鬧三清觀,給虎力大仙們喝尿,都是孫悟空故意所為。孫悟空就是要把雙方的仇恨鬧得不死不休,這樣,才好下黑手除掉虎力大仙等國師,徹底打壓車遲國的道派勢力。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以前,孫悟空打死了殺人放火的強盜,唐僧都要念緊箍咒。這次,孫悟空打死了兩個無辜道士,唐僧一句話也沒說。
只因為,唐僧他也已經意識到,所謂愛惜人命,也必須符合聽從高層命令,符合派系利益。
在車遲國滅虎羊鹿三大仙,幾乎都是孫悟空在唱獨角戲。不要說唐僧、沙僧,就連一貫的男二號豬八戒,也沒有什麼閃亮表現。離開車遲國都城,來到通天河畔,八戒的表現頓時精彩起來。
豬八戒究竟有何精彩表現呢?


※土行孫背叛師門投靠商營,實乃闡教高層布局?
※西遊世界最壞的五大妖王是誰?孫悟空為何將他們放走?
※闡教四傑誰最贊?雷震子、楊戩篇
※闡教四傑誰最贊?哪吒、黃天化篇
※聊齋故事:殺怪英雄風光的背後
TAG:葉之秋讀書 |
※西遊孫悟空最怕的人是誰?此人一怒,孫悟空匍匐顫抖,恐懼至極!
※西遊孫悟空說是太上老君開的天 那盤古開的是什麼
※西遊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前,有句話如來不敢讓猴子說,只能封口!
※西遊孫悟空被抓,玉皇大帝沒辦法殺死孫悟空,只有老君看出了玄機
※白素貞法力有多高?擊敗茅山道士,驅使四海龍王,堪比西遊孫悟空!
※白素貞法力有多高?擊敗茅山道士,驅使四海龍王,堪比西遊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