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被割袍斷義的華歆,最終成了反面人物嗎?
割袍斷義的這個典故:
管寧學識淵博,見識超群,是三國時一位名士,在管寧的同學當中,就數華歆和他最要好,兩人情同手足,不分你我。學習的時候,他們倆同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勞動的時候,他們倆又一起翻地種菜,挑水澆園。管寧和華歆在後園鋤地,華歆一钁頭下去,忽然挖出一塊黃澄澄的金子,華歆一看挖出了金子,不禁欣喜萬分華歆害怕管寧笑話自己,只得把那塊金子又埋入土中。管寧和華歆並排坐在一張席子上讀書。忽然,外面傳來一陣喧鬧聲。原來是一個朝廷命官從外面的大路經過,這位大官乘坐八抬大轎,前呼後擁鳴鑼開道,一派威風八面的樣子。管寧依然目不斜視,正襟危坐地專心讀書。可華歆就不一樣了,拋下書本跑出去看熱鬧了。管寧對他的浮躁和虛榮,和愛財十分不滿,不禁深深地為他慚愧起來,同時也後悔自己看錯了人。他知道自己和華歆使兩路人拿起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劃開,然後說:"你不是我的朋友。" 從此以後,管寧和華歆再也沒有交往過。
從這個典故中我們可以看到,華歆是一位愛慕虛榮,注重名利的俗人,大家都很厭惡的人,管寧則學識超群,不為金錢名利和虛榮所動,是一正一反的兩個形象,那麼,管寧和華歆在後來都成為了怎樣的人呢?或者默默無名?
歷史上他倆還真的都是名人,可 卻出乎了大家的想像。
華歆是漢末魏初時名士,曹魏重臣,是三國時期重要歷史人物。曹操征討孫權,「表歆為軍師」。華歆是漢獻帝禪讓帝位給曹丕的過程主要參與者之一,在曹魏官至司徒、太尉。魏明帝即位,晉封博平侯。
管寧也是漢末魏初時名士,他教書育人,講解《詩經》、《書經》、談祭禮、整治威儀、教化民眾,頗受人們愛戴。後來中原漸漸安定,曹魏幾代帝王數次徵召管寧,他都沒有應命。魏文帝曹丕詔令公卿大臣舉薦獨行特立的隱士,司徒華歆舉薦了管寧。華歆還提出把自己的太尉之位讓於管寧。後人稱他為一代「高士」,具有高風亮節.
典故似乎印證了割袍斷義中兩人情致導致最後的人生走向,一個封官拜爵,及其榮耀,一個品性依然正直,不為名利所動。
可真的是這樣嗎?許多名人曾說過,義分為大義和小義,華歆封官拜爵,安邦定國,在三國時代 這個戰亂頻繁的年代,他的最後選擇是大義,無形中讓民眾都安定下來,甚至間接挽救了許多人的生命,而管寧選擇終生不出仕,教書育人,在紛亂的三國時代,是一種小義,民眾在流血,而隱士卻安於山林的安逸日子,卻取得了浮名。不過,一個安邦定國,一個教書育人,兩種人都需要,必不可少的組合.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後不優秀,長大後卻出人頭地,看來,看一個人還得看他的一生啊!


※他本是劉備的第一謀士,卻被《三國演義》誤傳了600多年
※此人是呂布的師父,會奇門遁甲之術,曹操想殺他卻沒有一點辦法
※他才是三國中的大牛人,教出來的徒弟各個厲害,堪比鬼谷子
※劉備臨死前說了12個字,嚇壞諸葛亮,自此安穩輔佐阿鬥了一輩子
TAG:趣談歷史百家 |
※曾瀟洒豪邁的俠客「董卓」,是如何成了《三國演義》中的終極惡人
※被《三國演義》誤導了,真實的劉備這麼牛!
※另眼看歷史:《楊家將演義》中的反面人物蕭太后,真被冤枉了!
※《三國演義》中的貂蟬若真的存在嗎?
※《三國演義》中的隱藏劇情,趙雲和呂布乃是同一人,你讀懂了嗎?
※三國演義中的三大奇案,一案影響了魏國前途,一案決定了蜀漢成敗
※《三國演義》的人物「三絕」
※《三國演義》里單挑最厲害的是誰?
※《三國演義》中最可憐的女子,丈夫為了獻媚,將她做成肉羹
※虎父無犬子,盤點《三國演義》里出色的官二代,最牛的當了皇帝
※《三國演義》中最能忍的六人,無一例外都成功了
※必玩佳作!《三國演義》式的戰爭讓人眼前一亮
※《三國演義》中的董卓,為國為民,卻被一群野心家毀了!
※羅貫中是如何創作《三國演義》的?曹操又為何被刻畫成了一個亂世奸臣?
※諸葛亮真的是被小說神化了嗎?《三國演義》成書前各朝對他的評價
※《三國演義》被詆毀的十大人物
※《三國演義》中最可憐的5大絕色美女,一人被拋棄,一人被做成飯菜!
※《三國演義》中劉備身邊最令人惋惜的三大謀臣!
※三國演義中最精彩的五場單挑,誰才是真正的三國無雙?
※絕版重現丨影響一代人的《三國演義》連環畫,又出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