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節節貫穿指練習太極拳時,各部關節依次而動,一動全動。以下半身動作為例,勁起於腳跟,通過踝關節,環繞著小腿上升到膝關節,再由膝關節上升,環繞大腿到髖關節,能夠做到沒有絲毫間斷,即下半身的節節貫串。


全身動作的節節貫串要以腰脊為中心,使頸、脊、腰、胯、膝、踝、肩、肘、腕等九個主要的運動關節依次貫串如九曲圓珠,才能促成全身動態象一條既有左右、又有上下、前後的運動曲線,一動全動。


太極拳「節節貫穿」之體會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太極拳行拳盤架,大家都想追求一個美好的態勢,如行雲流水、氣貫長虹,如長江大海、奔騰不息。實現這一目標,其關鍵在一個「內」字,就是要「內勁不斷」,且「節節貫穿」:只有內勁的「節節貫穿」,才能練好內家拳。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太極拳節節貫穿的方法


一、手: 手動人不動,人動手不動。


1、手動人不動: 就是讓手脫離肩關節,任何外力支配不了你的全身,至多襲擊得了你的手;


2、人動手不動: 力從腳跟起,一進一退,可以步步取勝,所有的力都可以還給對方,對方用力越大,反擊力越大


二、腳:


1、提腿:當立點、重心落於右腳,縮右胯,提左腿,提時尾閭下沉(但人整體並不下沉、開步再沉就不可能了);


2、橫開一步(此時感覺左腳很輕): 橫開時,大拇趾先下地,再其餘4指接著落地,與肩同寬;練拳中,每一個動作轉換前都要松胯。

三、內勁: 內功來自腳底,


1、出手時: 一定要從腕、肘、肩,一節節地引路;


2、收回時: 從肩—肘—腕,尚未到每一個力點,不能去動。推手時,松胯、尾閭下沉、……肩、肘、手,要真的有把對方粘住的感覺,那就做對了。


四、不丟頂:


1、任何狀態下,百會不能動。


2、與對方的接觸點,始終不能丟,要粘住對


太極拳的「節節貫穿」到底怎麼解?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一顆釘子要是一直沒有楔到牆上去,大概是因為左右上下的選擇還沒確定好。確定下來的時候,操作就簡單了,鎚子不行換鎚子,釘子不行找釘子,這兩樣都不行,現在還有電氣化的衝擊鑽,要想釘上去辦法會有的。

假如生活里的一件事沒做好,一個最大的壞習慣是怨天尤人,其實不用怨別人,做不好的原因也不是我們沒能力,主要原因是信字還欠缺,信字不足,做事就不篤定,不篤定會人浮於事,就膚淺毛糙,事情就不容易成就。我就是這樣一個正信不足的人,我做事之前都要到處找許多的道理來論證說服自己,然後才能升起信字來,這樣做事的壞處是下手比較慢,不過,一旦做起來進步也不慢。


所以,信字欠缺的人很需要講道理給他聽,把道理講到人的心坎上了,信字生出來了,做事就容易了。生活里如果我們能夠確定有信再去做事,過程里就不會有猶豫不決的念頭出來干擾你,即使有什麼困難出來也不怕,我們還是能一往無前迎上去,遊刃有餘完成它。


看看,大道理其實都是浪費時間的無用話,好像講道理就為了叫人相信它才不得不講的,就像我們的武學,我們講的道理最多,無非是叫大家知道我講的話不是騙人的,你信了,武學鍛煉起來就格外賣力氣,別人再說多相悖的話也不受影響,這都是信字升起來的好處,好了,我們現在繼續說「節節貫穿」這個道理。希望繼續給大家練拳增益些信心來。


「節節貫穿」這句話練太極拳的都會說,實在要講的明白,講到我們的心坎上,這個較比有難度,有人說:我們講節節貫穿,是你身體的各個關節都要空開,在此基礎上,有了向下松沉的氣勢,再通過腳下的反彈力,節節貫穿上來,由腿而腰,由腰而通達兩臂。


這是我從網上摘來的話。在這話里,關節要空開什麼樣啊,向下松沉是種什麼感受啊,怎麼做到它?怎麼做才能由腿而腰,由腰而達呢?這都是叫練拳的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話。我們武學裡許多的文章都這樣被寫成抽象藝術派,看標題好像什麼都要解開了,可是,內容看完了,還是什麼都不懂,但願我們這篇文章大家都能看懂。


節節貫穿大體有兩層意思,第二層是第一層的加深,第一層說明白了,第二層也就懂了,我們現在說第一層。


我們先學習兩個現代科學詞,叫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因為知道節節貫穿的道理,需要先知道這個作用力與反作用是怎麼回事。書上說。划船的時候,槳將水往後推(作用力),水將槳往前反推(反作用力),從而使船能前進。這是節節貫穿生活里的常見例子,這個很好懂。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其實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就是我打了你一把掌,也相當於你反擊了我同樣一巴掌的力,這是互相的。說一個從樓上掉下來的人,對地面也有一個大小相等並且方向相反的反彈力,因為地球和人之間,存在著質量等方面的巨大差異,這樣人能體會到的作用力還有速度比地面「體會」到的作用大得多,所以人可能會受到嚴重傷害。上面說的這是人與物在作用力方面的感受區別,我們人與人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力,疼痛的大小與我們人體的質量緻密彈性程度有關係,也與感受器的敏感度有關係,還與受與被受的心裡感受有關係,這些關係決定了打人與被打情緒反應有落差,所以,我們不能一看力是相互的,打人沒幹系,這個是不講道理。

我們跑步的時候,跑步的後蹬腿與體重通過腳給地面一個作用力,這時候,地面也給人體施加一個向前上方的反作用力,這樣我們人就能開始往前跑動了。正常的情況下,我們看不到有人在空中大步走,這是地球的引力造成的,人不能抗拒,我們地上的人體運動行為活動,是筋肉相互競爭的力之間不平衡時發生的,我們這種由肌肉產生的力,是控制姿勢與運動之間複雜平衡的主要方式。


運動方式是一樣的,不同的個體運動的能力差別非常大,即使是同一個人,年輕的時候就比年老的時候,能力大的沒法比,一個人的本事,要看肌肉工作(收縮和舒張)時克服內外阻力的能力,能力大的機體遠比一個能力相對弱的機體要跑得快,這個能力在我們排除外部阻力的狀態下,我們個體肌肉的粘滯力、關節的加固力還有各肌肉間相互平衡的彈性張力,這些因素的綜合表現,是我們這個機體皮囊呈現力量素質的最好方式。


大家不是總懷疑:練武的人去學什麼人體解剖啊,答案就在這裡了。我們要學習分析這些能力,掌握這些能力,才有機會上升到我們武學這個「節節貫穿」上面來,這樣我們才能繼續往高層次上面走。


好的身體素質,就像質量好的鑽石,越緻密越純凈,當我們筋肉之間的緻密彈性間隙,在對掙互為陰陽相對平衡的作用下,合成一個統一有效的傳導介質,這就具備了武學中借力打力的基礎,這也是武學借力打力最好的科學依據了。再進一步來練習術的運用,反彈振蕩與發放就熟悉了,這個動作具有的條件是我們自身重量反作用,五弓組合張力彈性造成的速度與力量,外力速度,力量等這一系列的力的組合,所有這些條件一旦成熟,我們就可以在瞬間無意識狀態下被我們這個陰陽互抱渾圓傳導體同動反作用到對方的身上去,這都是一瞬間就完成的事。


在這些條件中,力的傳導通過介質的質量結構緊緻程度來決定力的傳導丟失的多或者少,這是造成節節貫穿的主要內容,為了了解這種介質傳導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做一個試驗來體會這個緻密結構傳導反作用力的直線威力,我們可以找一根胳膊粗的2米直木棍,按在肚子上去撞牆,不用跑起來,也不用大力氣,你看看牆撞我們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這是反作用力直線傳導給我們造成的威力,這裡體驗的感受程度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傳導丟失的越少越好。過去我們古代人攻城門的時候,有一種武器是專門撞城門的,那個撞柱都是最硬的,有的要削尖了頭,有的要加鐵器裝頭加固,這都是要保證力的傳導要直接無誤。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你看這威力大不大啊?


小時候,我們學拳的時候,師父常說:別打軟,塌好腰,這是那個腰脊板似牛的基礎,也是為了傳導不丟失,鍛煉節節貫穿準備的。


生活里,我們還有一種體育運動是「撐桿跳」,這個運動是利用力的反作用來接力借力進行跳高的,與上面的柱體傳導稍稍有不同,在這裡面弓的彈性施加力參與進來了,彈性力參與放大加速了力的威力,小時候我們玩的時候,找一根空心有韌性的竹竿,彈起來人像是長了翅膀,玩起來飯都忘了吃,這個彈性力的參與就是我們武學需要的另一種條件,當我們人體把這兩種完美無缺的結構特徵有機組合在一起的時候,生而為人就更有趣了,練武鍛煉也有了趣味性。

說這麼多,大概我們還是不懂什麼是「節節貫穿」,好吧,我們再來看下面圖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這是按在地上的一隻手,施加在手上的壓縮力會反作用往上,這個力通過腕(1)被傳遞到橈腕關節與橈骨(2),該力拉緊了骨間膜(以雙箭頭來表示),骨間膜將一部分壓力轉移到尺骨(3),併到達肱尺關節(4)處的肘,到達肘部的壓力最終朝著肩(5)的方向傳遞,拉緊(緊棚)的結構以細長箭頭表示。


下圖是骨間膜清晰圖。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看到了吧,這是武學節節貫穿較好的科學解釋了,假如按在地上的反作用力到達橈骨,這時候骨間膜如果不具有足夠的彈性張力,這個力就不會被完整的傳遞到尺骨,力就會在橈骨,或者是橈骨上端被往上傳遞,很明顯,力的作用失了軌道,碰撞就發生了,對應機體會造成損傷,力就要被損失,被「吃掉」了,也或者是力在鬆弛的骨間膜被分散掉。


我們人體就是這樣一個龐大複雜的卯榫結構,這些結構組織間都有相應陰陽互為的拮抗作用體,他們互相聯繫,節節相系,當力的作用上身到達某個關節,我們自身具有的自動調節功能就會本能做出相應的意識自我調節,這個力就會遵循一定的筋肉走向軌道,依次經過被傳導,反過來啊,當我們的筋肉血脈,粘稠或者是粘連或者僵硬,或者薄弱達到一定差異度的時候,形意分離的差別會造成意識調節系統滯後或者受阻,我們本身具有的這些同動節節貫穿的功能也就受限了,受限的人體會逐漸失去了這個節節貫穿的能力,甚至連起碼駕馭自身運動模式的能力也沒有了。這是不是很可怕啊,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談武學了,即使我們能把基本的身體健康保證在正常範圍之內,我們學習的意義也是大的不得了。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個提重物模式的演示剖析,這個圖是體現另一個方向作用力下筋肉做功運動變化的,這裡要註明一點,這時候的骨間膜用鬆散兩個字不太合適,相對於繃緊的環狀韌帶來講,這時候的骨間膜張力相對小一些,應該具有的彈性張力還是存在,這應該是合適的描述。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這個圖示反映了一個重力作用下骨間膜的作用模式,與上面分析的反作用力支撐模式正好相反,在這種模式下,骨間膜在相對松活張力狀態,而肱橈肌和其他肌肉比如斜索,環狀韌帶,他們收縮協助將橈骨和負荷重力緊緊的固定在肱骨小頭上。


大家看到了,兩種模式的展示,它們一個上,一個下,合起來的同時,一個渾圓互為結構產生了,他們相互拮抗,陰陽對掙互為一個整體,在同動作用下使力呈現最少的損失傳導,並且通過彈性的互為張力,自由增大或者減小力的方向,速度。假如我們在武學上通過一種有序的運動模式重建記憶與鞏固,通達自我自然狀態,我們人就能在打鬥中,得機得勢,隨心所欲,無為而為之。


這是節節貫穿的科學道理分析。


高層次的節節貫穿指的是我們身體的脊柱龍骨貫穿。道理是一樣的。


不適合寫這樣堆砌起來的科普文章,寫的難,大家看起來大概也難,就到這裡吧。


大家加油哦。(絕世武功)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太極拳之「節節貫串」技擊應用


「節節貫串」是太極拳重要法則和要領之一。


太極拳「節節」的概念來源於陳長興《十大要論》中的「三節說」:


「三節,上、中、下,或根、中、稍也。


以一身言之,頭為上節,胸為中節、腿為下節。


以頭面言之,額為上節,鼻為中節,口為下節。


以中身言之,胸為上節,腹為中節,丹田為下節。


以腿言之,胯為根節,膝為中節,足為梢節。


以臂言之,膊為根節,肘為中節,手為梢節。


以手言之,腕為根節,掌為中節,指為梢節……

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滿腔是空;下節不明,顛覆必生。由此觀之,身三節部,豈可忽也!至於氣之發動,要從稍節起,中節隨,根節催而已。」


關於「三節」含義及其重要性陳長興講得很明白,不必贅言。按太極拳理要求,太極拳的練習,身上所有節點必須連接,周身一家,「毋使有凹凸處,毋使有斷續處」,也就是「節節貫串」,猶如珍珠串起一般。「節節貫串」是要求,是效果。問題是,節節如何貫串,通過什麼樣的途徑、手段貫串?筆者冒昧揣摩,試以說之。


「節節貫串」的前提是「節節分家」。


我們知道,身肢放長的彈性運動是太極拳特點之一。身肢放長,主要說的是四肢和胸、腰、背部的肢體放長。但,還有一重要部位的放長,就是人體關節周圍韌帶的拉長。自然狀態下關節腔周圍的韌帶通過太極拳鍛煉,拉長它,分開它。這種韌帶的拉長、分開,使周身每個關節節點最大限度的分開,即「節節分家」。通過太極拳長期拉長、分開的練習,關節腔周圍的韌帶拉長了,分開了,就會產生韌性和彈性,隨之帶來肌肉的韌性和彈性,久而久之,在「節節分家」基礎上,你的節點自然柔潤連接,毫無滯障,你的爆發力和整勁自然增強,「節節貫串」的效果自然顯現。


只有先將關節腔周圍韌帶拉長、分開,才能做到今後的節節貫串。猶如列車各節車廂,既是分開獨立、又是連接貫串,在車頭的領勁下,整體地行進。如果我們只追求「節節貫串」效果,而不明了「節節分家」含義,不體悟「節節分家」作用,那是本末倒置,是無法做到「節節貫串」的。因此,先要做到「節節分家」,才可達到「節節貫串」。


「節節分家」的前提是「稍節領勁」。


要做到「節節分家」,非從「稍節領勁」做起不可。


關於「稍節領勁」,太極拳家多有重視。根據陳長興「三節說」,手為梢節,在陳氏太極拳的練習中,每一拳勢都得稍節領勁,才可帶引其他節點隨之而動,才可帶動各關節韌帶、肌肉的拉長、分開,從而產生彈性和韌性。但就筆者觀之,目前社會上許多太極拳練習者,不明稍節領勁,大多以腰領勁或以肩領勁,以致行拳時架肩、聳肩或腰胯扭動,推手技擊中死頂蠻揪,即使佔有優勢或將人放倒,也是拙力蠻力,少有引進落空的從容瀟洒,捨己從人的淡定自如。其實,凡太極拳技擊者,都想引進落空、捨己從人,無奈大多太極拳者不明「稍節領勁」就裡,自然無法做到和達到從容瀟洒、淡定自如的水平。


「稍節領勁」的前提是「以手領肘」。


要做到「稍節領勁」,非從「以手領肘」做起不可。

陳鑫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講解「第一勢金剛搗碓」時說:「打拳以鼻為中界……以手領肘,以肘領臂……上體手如何運動,下體亦隨之。上下相隨。中間自然皆隨,此為一氣貫通」。(這裡「以肘領臂」的「臂」與陳長興的「膊為根節」的「膊」指的都是「肩」)。你看,「以手領肘,以肘領臂」與陳長興「稍節起,中節隨,根節催」如出一轍。這就告誡我們。練習太極拳稍節領勁時,務必以手領肘,以肘領肩。這是太極拳重要法則!


可是,目前許多太極拳者往往教條地、片面地理解「其根在腳,發乎於腿,主宰於腰,行乎於手」的拳論,甚至提出太極拳「不動手」是區別太極拳與太極操標準之一的論調,筆者不敢苟同。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簡而言之,推手推手,推的是手,交手交手,交的也是手,不論推手、交手,都是以手的接觸開始。因為,手,是人體最靈敏、最敏感的部位,推手、交手時不可能先以臂、肩、腰去接觸吧。因此,「稍節領勁」當然是以稍節的手領勁。


「以手領肘」,這就要求我們在行拳時,手為領勁,也就是每一動手先運行,前一動作結束下一動作始做時,手先運走,這叫每動先走手。


「以手領肘」的前提是「小(大)指領勁」『


要做到「以手領肘」,非從「小指領勁」做起不可。


按陳長興「三節說」,以掌言之,手指為稍節,手掌為中節,手腕為根節。那麼「以手領肘」時,則是手指要領勁,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手指的順、逆纏絲。小指領勁是順纏,大指領勁是逆纏。這一點也無需贅言,但,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掌型的對否關係到手指領勁的正確與效果。目前陳氏太極拳者掌型為「瓦楞掌」,但大多是「拇指與小指有相合之意,中指、食指、無名指微向後仰。四指均輕輕合攏,不可用力,掌心要虛」的掌型【圖1】。然,這樣的說法與掌型有待商榷。


筆者根據有關拳技資料並接合技擊實踐以為,「瓦楞掌」掌型擬是: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適度分開,且都要與拇指微微相合,掌心虛攏中空,手指指尖皆不可後仰。【圖2、圖3、圖4】。


第二,小指或大指領勁時一定要依次而行,也就是手指一個一個依次遞行,不可整個手指同時順纏或逆纏,也不可以食指的翻轉為順、逆纏絲的判斷或準繩【圖4、圖5】。。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圖1 正面瓦楞掌圖2 正面瓦楞掌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圖3側面瓦楞掌(塌腕)圖4側面瓦楞掌(松腕)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分享乾貨太極拳如何「節節貫穿」!99%的人沒做到,何來實戰能力



圖5 小指領勁順纏圖6 大指領勁逆纏


就以上二點,筆者不論是行拳走架還是技擊搏鬥,運用這樣的掌型,更有利於稍節領勁;更由利於順、逆纏絲勁的功效;更有利於節節分家、節節貫串;更有利於拳勢的正確;更有利於技擊技術的發揮;更貼近太極拳拳理。


於此,筆者以為,欲要節節貫串,先要節節分家;欲要節節分家,先要稍節領勁;欲要稍節領勁,先要每動先走手;欲要每動先走手,先要小(大)指領勁。


筆者稱之為「領勁一走,渾身都有」!


關注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號:taichitang


回復:站樁


可獲得:太極養生堂2017年站樁秘籍心法合集53篇


回復:王西安站樁


可獲得:陳式太極拳王西安站樁 VCD電子文檔 下載網盤地址


回復:陳小旺站樁


可獲得:陳氏太極拳-陳小旺大師講站椿 VCD電子文檔 下載網盤地址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太極宗師輸了,八卦掌門輸了,下一個是誰?
皇太極墓有何蹊蹺?考古隊持槍進去,出來後卻閉口不談
太極拳入門六步訣,如何六步?看看吧
太極拳與太極操有何區別,怎樣避免練成太極操?
太極拳與人體結構關係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