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新加坡道教總會成立於1990年,是新加坡道教界知名人士及道教信徒共同發起的組織,迄今已有27年的歷史。道教總會的宗旨是:促進主辦或資助教育文化、社會及其他活動,以提高公眾人士對道教的認識;提倡資助或從事有關道教文化及傳統的研究;主辦、參與或協助社區與福利服務。


自2002年至今,道教總會通過一系列發展與創新,歷屆理事會同仁的不懈努力,在弘道宣教,文化交流,服務社區,造福人群,配合政府落實宗教和諧政策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百年樹人、有教無類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多元種族移民社會,也是一個十大宗教和諧共處的國家。作為炎黃子孫代代相傳的宗教,道教在新加坡有著近兩百年的歷史。依據本國政府的調查報告,上世紀80年代,各大宗教中,道教信徒的人數是最多的。很可惜,最近三四十年,隨著本國人口走向老齡化,新加坡的道教徒人數銳減。與此同時,新加坡華語教育的式微,也讓植根華族文化的新加坡道教越來越難吸引年輕人。為了應對道教徒不斷流失、道教文化持續衰落的現狀,道教總會將傳播道教文化,發展道教徒,放在了首要位置。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傳承文化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為了集中、大量地傳播道教文化,新加坡道教總會協助三清道教文化中心,於2008年1月,正式創辦了新加坡道教學院(Taoist College Singapore)。新加坡道教學院是本地首間道教學府,致力於弘揚道教,面向社會人士定期舉辦講座及課程,使廣大信眾有機會聆聽眾位大師的演講、探索道教的奧秘。自成立以來,道教學院邀請海內外學者高道,成功舉辦了多次短期課程及「文化大講堂」公開講座。短期課程為八到十二次的系列授課,圍繞一個課題,進行深入詳細的講解。公開講座為主題演講,一般為2小時至3小時。


迄今,新加坡道教學院已經舉辦了七十多期短期課程和三十餘場「文化大講堂」。課程和文化大講堂供有興趣了解道教文化的各界人士報讀;內容多樣,包括哲學、養生、神明傳奇、道家文學、經典教義等。短期課程和文化大講堂都受到了本地信眾的廣泛歡迎。新加坡道教學院向全體新加坡民眾開放,不分種族、語言、信仰。目前,學院擁有學生五百餘人,全部為兼職修讀。同時,學院配備道教圖書館,搜集本地和海外道教資料,為學術研究儲存最原始的資料,也供道友借閱。


在道教學院的籌辦和發展過程中,道教總會積極幫助道教學院,與政府多方溝通,獲取辦學資格,使得道教學院能夠順利創辦。同時,尋找地點,籌募經費,宣傳課程,招收學生,道總都不遺餘力。更重要的是,道教總會利用自身在海內外的影響力,為道教學院請來多位國際知名學者、道長,作為學術顧問或是任課老師,真正為本地道教徒和道教文化愛好者打開了學道修道的門徑。如陳耀庭教授、蕭登福教授、詹石窗教授、孔維麗教授、梅林寶教授、丁荷生教授、丁常雲道長、孟至嶺道長、張興發道長、李紀道長、王馳博士等;都曾到道教學院講學。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大力扶持道教學院的同時,道教總會也通過研討會的形式,邀請高端研究學者,對道教文化和新加坡道教的發展,做出多方探討。2015年4月,以道教總會成立25周年為契機,道總舉辦了「多元通和 以道相生——2015年新加坡道教論壇」。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BBM,白沙—榜鵝集選區國會議員顏添寶先生,宏茂橋集選區國會議員成漢通先生,原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丁常雲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梁德華道長,湖北省道教協會會長吳誠真道長,江蘇省道教協會副會長李純明道長,河南省道教協會副會長李泰丞道長以及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多地的高道大德參加了此次會議。道教總會副會長林金髮PBM、林錫輝PBM,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丁常雲道長,香港道教聯合會會長梁德華道長,南洋理工大學文學院院長陳金樑教授,四川大學老子研究院院長詹石窗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系主任丁荷生教授,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蓋建民,新加坡國立大學雲茂潮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焯然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黎志添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副主任蘇瑞隆等專家學者分別做主題演講。


此次論壇,是新加坡道教總會獻給新加坡共和國五十年華誕的學術賀禮,也是新加坡道教總會二十五年來道教文化事業建設的成果總結。

二、線上線下、傾力弘道


創辦道教學院之外,道教總會也不斷與時俱進,嘗試各種快捷、便利的弘道方式。在充分借鑒道教界前輩弘道方式的基礎上,道總根據時代變化、社會實際及信眾需要,初步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弘道模式。這一模式可以概括為:中英文雙語宣講並重;以新加坡道教三清宮為主要宣講參觀基地;以《獅城道教》為文字弘道主陣地;靈活運用線上互聯網傳播與線下文化展覽等多種傳媒手段。


其一,中英文宣講並重。新加坡以英語為官方語言,年輕一代從小接受的就是以英文為主的教育。因此,面向年輕人弘道,英文宣講與華文講解都必不可少。道教總會籌划了大量英文講座與課程,經過多年的實踐,這些宣講活動同時得到了教內、教外的認可。天主教、伊斯蘭教等宗教機構紛紛邀請道總會員用英文講解道教文化。


其二,以新加坡道教三清宮為宣講參觀基地。三清宮是新加坡道教總會的駐地,是本地正統道教的旗艦,也是本國青少年接受宗教教育的重要基地。每年,三清宮都需要接待來自國內外大中小各層次院校的師生團體,由道總職員負責導覽及答疑。新加坡國家社區領袖學院也會定期指派社區領袖、人民協會工作人員前來學習道教信仰與習俗。


其三,以《獅城道教》為文字弘道主陣地。《獅城道教》創辦於2005年,是擁有12年歷史的道教總會會刊,目前已經出版48期,稿件來自世界各地,語言以中文為主,英文為輔。欄目包括道教學術論文、本地道教新聞、道教宮廟介紹、道教書籍推薦、道教經典解釋等等。內容涉及道教基本教義、神明、科儀、法器、新加坡本地道教發展狀況等等。這些通俗易懂的文章讓廣大讀者對道教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其四,靈活運用線上互聯網傳播與線下文化展覽等多種傳媒手段。互聯網是最親近年輕人的媒介。早在2007年,道教總會就開通了專屬網站,用以傳播道教思想,分享活動訊息。在線下,道總成員則通過「道教文化展」等活動擴大道教的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從2006年到2014年,道教總會共參與大小道教文化展9次,國際性的展覽有「2008年《道德經》多種語言版本文化展」和「中國——新加坡2009宗教文化展」。2008年9月在新達城舉辦「道德經多種語言版本文化展」,這次展覽,向新加坡社會呈獻了36種語言、共300多種版本的《道德經》書籍,使這一世界上被翻譯最廣的中國經典被社會大眾所認識。2009年,新加坡道教總會聯合宗教聯誼會,與中國國家宗教局共同舉辦「中國—新加坡宗教文化展」。這也是難得的一次跨國文化展覽,新加坡十大宗教和中國五大宗教聯手,展出了一千多件宗教物品,體現了兩國宗教文化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發展成就。每次展覽,道總會員均會精心布置會場,擺設主題展板,陳列道教法器、經書、神像、書法作品等,並向民眾贈送道教書籍。


三、行道濟世、服務民眾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新加坡建國五十一年來,伴隨著全球化進程和社會發展,本地宗教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讓道教信仰適應當代社會?道教又如何滿足當代信眾的信仰需求?這都是新加坡道教界必須面對與解決的問題。21世紀以來,道教總會積极參与到新加坡社會生活中,主動配合政府,關懷群眾,服務群眾,為大眾排憂解難。比較重要的活動,包括以下幾項:

其一,慈善募捐


2003年,「沙斯」(SARS)肆虐全球,新加坡也未能倖免。2003年3月新加坡道教總會發動全國各宮廟信徒簽名鼓勵感染病患並發動捐款活動,總共籌得十萬新元給「沙斯英勇基金會」。5月10日新加坡道教總會在三清宮主辦「息災法會」,各籍貫道士及宮廟團體的道教誦經團連續24小時晝夜誦經,為沙斯病患者及家屬、醫護人員祈求平安,消災解厄。


2004年印度洋發生大地震和海嘯,東南亞有十一個國家受災,十多萬人淪為災民。新加坡道教總會發動籌募救濟海嘯災民活動,由道教總會主辦,新加坡宗教聯誼會、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回教傳教協會、興都教基金會、錫克教中央管理局、巴哈伊教總靈體會、新加坡天主教總教區及新加坡拜火教協會協辦了「世界和平萬人祈禱大會」。在道教總會屬下會員宮廟及熱心人士捐助下,該次活動共籌得十六萬九千九百二十五元新幣,並將善款交予新加坡紅十字會。


2008年6月,中國四川汶川地區遭遇八級大地震,瞬間山河移位、滿目瘡痍,哀號遍野、生離死別。新加坡道教總會得知噩耗後第一時間成立籌款小組,並聯絡新加坡五大方言群道士,共同啟建超度法會。本次活動得到新加坡各道教宮廟、道壇、道長大德及十方善男信女的熱烈響應,共籌得善款三十多萬新幣,全數交給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


2009年8月,台灣遭遇五十年來最大風災,損失慘重,新加坡道教總會及屬下會員聯合佛教、回教組織共同主辦籌款募捐活動,並以大型祈福追薦法會為傷亡者祈禱。籌款活動最後籌得二十萬一千零八十新元,全數交予駐新加坡台北代表處。


新加坡的道教宮廟能夠在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社會中保持綿綿香火,正是因為他們不分國家、地區、種族,發揮出了道教博大的濟世情懷。


其二,預防嗜賭


2005年8月31日,新加坡成立「全國預防嗜賭問題理事會」,防止賭場建立後可能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該理事會的成員都是受到新加坡政府重視的宗教和社團領袖。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代表道教被邀請擔任該理事會會員。「全國預防嗜賭問題理事會」的職責是提高公眾對嗜賭問題的防範意識,推行社會保障和管制方法,為社青部所推行的公共教育活動提供諮詢,以及限制某些人參與賭場活動,如被判入或申請被判入窮籍、有信用卡壞帳紀錄,以及領取政府援助金的人。成為該會理事後,陳添來會長與道教總會的同仁們向信徒積極宣傳嗜賭危害、要求信徒遠離賭博。道教總會也於2010年12月,成立了特別小組,與新加坡肅毒協會相配合,為那些誤入歧途濫用毒品的監獄犯人提供宗教關懷與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儘快擺脫毒品的控制,重返社會,重建家庭。


四、宗教對話,和諧互信


多元宗教和諧是新加坡的基本國策,也是道教總會的大前提。沒有種族與宗教間的寬容、互信,就沒有社會的和諧、安定。為此,國家對於宗教問題格外重視,積極地宣傳種族和諧、宗教和諧的重要性。

新加坡道教總會積極響應政府的這一政策,自2002年以來,聯合各大宗教一起,連續舉辦了七屆「世界和平祈禱大會」。由各宗教派出一名宗教師共同宣讀「宗教和諧聲明」,同時以各自的宗教儀式進行祈禱,祝願社會穩定、世界和平、人民安樂、災難永消。2006年新加坡道教總會主辦了一次盛大的「新加坡道教文化節」,在三清宮旁的空地舉行,安排了世界和平祈禱大會。新加坡總統納丹伉儷蒞臨參加了當年的道教節千人宴會。陳添來會長在道祖誕千人宴上代表新加坡道教總會致詞,籲請全體會員,配合新加坡政府對各宗教採取開明、平等、尊重、互容、共存的政策,共同努力,為建設一個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和諧、和平的社會作出貢獻。


2007年,新加坡政府指定成立種族與宗教和諧常務理事會,取代原來的宗教互信圈,成為國家最高的種族與宗教組織,推動不同種族與宗教間的對話、建立各個種族與宗教團體間的互信與寬容。道教總會作為道教的代表,積极參加「新加坡宗教聯誼會」的活動。會長陳添來、副會長林金髮作為道教界代表入選該常務理事會。他們與其他種族與宗教代表一起,參與各項對話會,為推動新加坡的種族與宗教政策出謀劃策。


2010年,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接任新加坡宗教聯誼會會長一職,在任職的一年中,道教總會集合各方的力量,積極舉辦各種促進種族及宗教和諧的聯誼活動。同年,道教總會迎來二十周年慶典。為了紀念這一極富意義的日子,道總在12月3日舉辦「新加坡道教總會二十周年慶典暨多元宗教及多元種族聯歡晚會」。大會貴賓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特別嘉賓包括多名部長及國會議員。此外,共襄盛舉的還有多名來自海內外的其他宗教及種族的團體領袖、代表等,其中本地的代表包括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興都教基金會、新加坡回教理事會、新加坡天主教總教區等;而來自海外的代表則包括了中國大陸、台灣、香港、馬來西亞等地區及國家的宗教團體代表。共有大約2500人出席了這場盛事。總理李顯龍先生在聯歡晚會上致詞時,對新加坡道教總會為促進各宗教團體之間的交流所作出的各項努力和貢獻表示肯定及讚揚。總理更特別點名稱讚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BBM,在過去的數個月里親自走訪26個宗教團體,邀請他們的領袖及代表出席晚會,以便互相認識和促進交流。總理同時提到,新加坡擁有多個不同族群和宗教,大家形成各自的文化,唯有各種族及宗教之間能夠互相了解、包容,才能維持社會的安定。總理要求其他宗教團體向道總看齊,為宗教的和諧與社會的安定盡一份力。


而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BBM在致詞時則說,新加坡道教總會理事會長久以來的夢想,是讓所有的宗教團體打破藩籬,走到一起。經過長久的策劃及籌備工作,這個夢想終於在道總慶祝二十周年紀念的晚會上得以完成。他衷心希望,通過這場歡樂的宴會,能夠拉近各宗教及種族之間的距離,建立起友誼的橋樑,希望通過各團體之間的「團結」、「互信」,達到「和諧」與「共榮」。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2015年4月15日晚,為慶祝新加坡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暨新加坡道教總會成立二十五周年,道教總會在新加坡博覽中心一號廳主辦宗教與種族和諧晚宴。當晚,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親臨現場。總理公署部長陳振聲及多位部長議員一同出席。新加坡宗教聯誼會、各大宗教、宗鄉社團組織、大專學校等多個宗教和種族的代表也參加了此次晚宴。中國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道大德和專家學者出席了此次活動。據不完全統計,共有超過2000人參加了和諧晚宴。新加坡道教總會會長陳添來BBM在致歡迎辭時表示,得益於國父李光耀先生的卓越領導,新加坡得以享有安定繁榮的和諧社會。國父為國人留下了寶貴的思想遺產,他的遠見卓識將繼續指引新加坡前行。


在25周年這個全新的起點上,道教總會將會一如既往的盡心竭力,協同各方,為新加坡和諧事業而努力奉獻。大會主賓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生在致辭中,對新加坡道教總會這二十五年來為和諧社會所做的貢獻予以了高度評價。接下來,李總理特意宣讀了《道德經》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認為政府的治理之道跟《道德經》所言非常相似,政府各部門需要齊心協力,守好崗位,各盡其責,不斷累積新的能力、資源,進行創新,為未來儲備力量和資源。新加坡道教總會還安排了精心準備的節目,令在場觀眾大飽眼福。這是一個美麗的和諧之夜,它令所有在場新加坡人民、所有新加坡道教徒均難以忘懷!各個種族宗教的代表共聚一堂,共話和諧。相信在所有人的一致努力下,新加坡和諧事業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


五、總結

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


經過道教總會的不懈努力,在2011年年初公布的新加坡人口普查報告中,道教徒的百分比從十年前的8.5%上升到了11%,相比於1980年、1990年和2000年人口數據中道教信徒人數持續下降的狀況相比,道教信徒的人數第一次出現了增長的趨勢。這個結果令道教中人感到非常欣慰。同時,道教,從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的落後愚昧宗教;轉變為受到政府認可,總理讚賞的和諧宗教。


為此,道教總會深受鼓舞,並且感到任重而道遠。道教是華族傳統的宗教,蘊含著我們民族的智慧和情感,這樣一種流淌在華人血脈中的信仰,我們有責任好好地繼承與發揚。新加坡道教總會希望能成為一座橋樑,把廟宇、教職人員和信徒凝聚起來,建立共同的價值觀和奮鬥目標,推動道教的持續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赤松子章歷》中「輔國救民」的道教功能研究

TAG:道教之音 |

您可能感興趣

張本父親:同為中國血脈,為什麼謾罵我們?背後隱藏的真相讓人憤怒
她是乾隆與孝賢皇后唯一的血脈,深得寵愛,連去世後都有特殊待遇
她是愛新覺羅氏留下的血脈,可儘管氣質出眾,卻連華仔都捧不紅她!
契丹人消失了嗎?如今,他們的血脈仍舊在流傳
恐龍或許沒有滅絕,它們身上有著恐龍的血脈,如今卻成為我們的盤中餐
「血脈」有多重要?鳴人有「血脈」被稱為太子,金木卻受盡苦難
我們稟承了同一個男人的血脈
珠寶對女人有多重要,自古,中國人的血脈里便有佩戴玉的情結
有哪些影視劇中讓你覺得血脈噴張,勢均力敵的對手?
絕不當美國打手,這次菲律賓來真的?擁有華人血脈的老杜真的聰明
知道自己是八旗正統後人,他便蓄髮留辮,穿著怪異,一心保留血脈
一息若存,希望不滅。身懷神武血脈的王辰,肩負重擔,帶著家族的仇恨,帶著夢想踏上武道
博人傳:他們擁有最強血脈,超越佐鳴是必然,但向日葵才是潛力股
紅色血脈永相傳!長眠「膠東屋脊」的革命先烈,是我們心中永遠飄揚的旗幟
唯一有「天使血脈」的惡魔,僅憑血脈關係,就讓天使彥忌憚!
令人血脈噴張的《紅海行動》,到底讓熱血軍迷們看懂了啥?
秦嵐好好做一個實力派不好嗎,偏偏穿成這樣的讓人血脈賁張!
雪鷹竟不是姬榮的對手?姬榮爆發真正實力,就連太古血脈都敵不過
如果你的姓在百家姓中很少見,那你極有可能是蚩尤血脈最純的後人
火影忍者:不管如何努力,最後卻敗給了血脈,這四個角色讓人心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