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降低離婚傷害 激活新的可能

降低離婚傷害 激活新的可能

我國的離婚率已經連續多年呈上升趨勢,離婚家庭子女逐年增多,父母離婚引發的青少年問題逐年增多。世界多國的發展經驗表明,經濟高速發展、人口流動加快、女性就業增多等,都會影響家庭生活的穩定,導致離婚率上升。在離婚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如何控制和減少離婚導致的傷害,特別是對兒童青少年的傷害,已經成為無法迴避的社會課題。

伴隨著社會發展的加速與巨變,離婚現象的存在與發生將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勸告人們為了孩子不要離婚、呈現孩子問題警示離婚的危害、通過輿論指責或批評離婚父母不負責任等原有做法已遠遠不夠。幫助離婚夫妻以理性的、建設性的、發展的心態和角色對待離婚、處理關係、維護親情、善待孩子,是一種更為積極的選擇。

婚姻沒有問題並不意味著發展良好

離婚是危機,「危機」意味著「危險」與「機遇」並存。

20世紀50年代之前的發展心理學、心理治療學較多關注的是「危」(危險),對「機」(機遇、機會)的注意較少,形成了心理學研究的「缺陷模式」。理論研究和實務干預的重點都放在識別缺陷—探尋因果—矯治缺陷的鏈條上。工作目標定位在控制問題、杜絕問題、解決問題上。然而,現實經驗告訴人們:沒有問題並不意味著發展良好。難道人的發展目的僅僅是不出現問題嗎?比防控問題更有意義的目標更值得關注。由此開啟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心理學領域的一場革命性轉變——「能力模式」,即心理發展和心理健康的終點推進到主體能力的形成。

離婚對孩子的傷害並不始於離婚本身,而是婚姻期間的衝突與暴力;婚姻是一個過程,關注婚姻比關注離婚更有必要;離婚是否導致孩子受損,損害的程度不取決於離婚本身,取決於離婚雙方與孩子保持怎樣的關係;糟糕的婚姻對孩子傷害更大,離婚並不絕對有害;離婚雙方維護與建設良好的親情關係,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可以降到最小;關係是家庭的根本,維護關係是保全婚姻的前提;孩子是婚姻的重要當事人,切忌忽視孩子的感受;維護孩子利益是降低離婚危害的關鍵環節……

這些見解的核心思想在於,不要把離婚作為單獨事件對待,需要置於婚姻的整個過程以及與家人的共同利益中加以認識。婚姻的根本是關係的建設,即使婚姻不能持續了,維護和保護好親情關係,不失為一種亡羊補牢之舉。維護關係,鞏固關係,離婚對孩子的危害就能降到最小。

變夫妻離婚危機為家人發展契機

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幸福美滿,也不是所有的夫妻都能白頭偕老,各種主客觀原因導致婚姻終止、夫妻情斷,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實。以前人們出於保護孩子、維護家庭穩定的需要,常常對離婚當事人批評指責,導致對離婚夫妻的標籤效應,對離婚家庭子女的刻板印象和社會偏見。

離婚本身肯定不值得倡導,但發掘與擴展離婚的積極意義卻是大有可為的。把離婚作為一個關係調整、個人反省和孩子成長的機會,體現著向優勢視角、發展視角的轉變。

優勢視角主張,失能和病態只是危機後果的一種可能,採取資源為本的認識方式,將專註於問題和缺陷的傳統思維,轉向專註於資源和能力的發展性思維,就能夠從危機與挑戰中發現並激活新的發展機遇與可能。夫妻走向離婚,意味著雙方或一方在關係處理上存在缺陷,也許是持強跋扈,也許是自我中心,也許是不懂尊重,也許是言行粗野。離婚將雙方置於自省的情景,警示雙方主動反思自己的行為做派和思維方式,發現自己的問題與局限,認清自己的性情與人格,積極進行調整,努力加以完善。從失敗的關係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改善言行,為今後各種人際關係的建立與延續奠定基礎,開啟新方向,這是離婚帶來的轉機,也是人生成熟與發展的標誌。

對孩子而言,父母離婚是一次創傷,但將創傷轉變為成長的契機也是可能的。盼望父母和諧、渴望家庭寧靜是孩子的本能,在父母衝突的家庭中長大,等同於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反面教材。引導孩子認識父母危機的原因所在,對父母的行為方式進行批判性思考,學會以與父母不同的方式對待矛盾、處理衝突、化解糾紛,這樣的孩子往往更懂得珍惜,更願意自覺成長,獨立面對生活,承擔人生責任。

維護親子關係是緩解離婚危害的關鍵

離婚只是夫妻關係的結束,親子關係並不因此終結。保全、維護父母與子女的親情關係,不要因為夫妻情斷而使親子感情大打折扣甚至相互折磨、惡語相向,是降低與減少離婚危害的關鍵所在。

保持親子關係。無論夫妻雙方誰做監護人,都要主動保證孩子與另一方的聯繫與相處。在探望時間、共同居住、經濟資助、責任分擔、情感支持等環節做好協調與配合。不要相互指責、限制孩子,更不要把孩子控制在自己手中,向對方施加壓力、給對方製造麻煩,報復對方,傷害對方。孩子是生命,不是工具,被作為工具使用時,生命的際遇和可能就會受到污染、遭受扭曲,最終的受害者恰恰是孩子,這是離婚家庭最大的悲哀。

優化親子關係。承擔孩子撫養責任的監護人,有義務積極調整心態,努力改善生活,創造有利條件,為孩子提供必要的、必需的生活空間與情感氛圍。不要將自己在婚姻中受到的傷害傳遞給孩子,不要將夫妻扭曲的關係形態複製到親子關係中,不要將自己對生活的不滿與抱怨發泄給孩子。要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調整好心態,找到積極生活的動力與源泉,形成建設性生活方式與狀態,與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共同擔當、陪伴成長的同盟與夥伴關係。

開發親子關係。離婚後,孩子身邊沒有爸爸或者媽媽,但不等於生活中沒有促進成長的資源。監護人要積極開發親戚朋友、老師同學、社區夥伴中的人際資源,避免孩子因父(母)缺位出現成長缺陷。比如單親母親充分利用祖父、外祖父的人生經驗,幫助男孩學習與效仿成熟男性具有的人格與特徵;單親父親利用姑姑、姨媽的陪伴,幫助女孩學習與理解女性成長的經驗與智慧。還可以利用老師同學的愛護,幫助孩子學習與人為善、相互尊重,形成健康友善的人際關係。

降低離婚危害從加強婚姻建設開始

救助離婚家庭,起點不應是離婚本身,應該是離婚之前的關係建設與維護。大量研究表明,婚姻中的夫妻衝突、爭吵打鬥、相互攻擊,使家庭成員長期處於緊張、防禦、擔憂、恐懼乃至敵視的情緒狀態,將孩子置於危機、兩難、痛苦與掙扎的處境。出於逃避與防禦的需要,孩子有可能遊盪在外、夜不歸宿、結交損友、走向犯罪;出於尋求呵護與關愛的需要,孩子有可能過早戀愛、隨意交往、聽信他人、誤入歧途;出於發泄與抱怨的需要,孩子有可能抵抗父母、不服管教、自我放任、為非作歹;出於學習與模仿的需要,孩子有可能性情暴虐、情緒不定、破壞傾向、攻擊泛濫。

將離婚干預前伸到婚姻建設,是一種更能動、更具建設性的理念與心態,標誌著補救性思維向預防性思維和發展性思維的轉變。美國的離婚教育開始於高中,利用課程、俱樂部活動、主題教育等形式,幫助青年人了解性別特徵、尊重性別差異、學會自我保護、懂得彼此愛護。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青年人創造交往機會,加深彼此認識,發展純真愛情。大學階段的愛情受到成年人的支持與保護,家長本著祝福孩子、保護孩子的心理,積極創造機會加強雙方家人的接觸與溝通,參與孩子從愛情到婚姻的發展進程。社區機構和一些青年組織,利用公益活動、社區講座、愛心人士捐助等機會,組織適齡男女、新婚夫妻圍繞婚姻保鮮、夫妻恩愛、家庭建設、子女教育等專題傳播積極理念,教授養育經驗,化解家庭矛盾,調解家庭衝突,維護家庭穩定。

說到底,離婚干預的核心是預防離婚,為了減少不幸婚姻導致的不良後果,應該從即將進入愛情的年齡就開始。

(作者田國秀,系首都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院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18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狀況整體趨好
用關愛編織家校合作的心靈紐帶
首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論壇召開
學校引領家校共育一要自覺二要主動
傳統文化教育師資培訓可以設置哪些課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5點可以降低離婚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感情破裂要離婚,如何才能保護孩子不受傷害呢?
離婚證可以退貨嗎,心中的傷痛多久才能癒合
夫妻感情再好,也不能有這4種「作死」的行為,否則遲早會離婚!
有孩子後離婚怎麼辦?如何將傷害降到最低!
夫妻感情再好,也不能有這4種作死的行為,否則早回會離婚!
離婚,不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
遭遇外遇後,離不離婚其實都能活下去
離婚不可怕,變肥才是真正的中年危機
婚姻遭遇出軌,離不離婚其實都能活下去
以後容易有感情危機而離婚的命
狗年感情難穩,極容易離婚的人
離婚,其實並不可怕
夫妻之間這樣做離婚率會降低很多
考注會居然可以降低離婚率
離婚真的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不可逆轉的心理傷害嗎?
註定離婚,再選擇會面臨困難的命
夫妻感情再好,這些「地方」也不能碰,比離婚更「傷人」
二婚最怕再離婚,婚後生活其實更依賴的是磨合
夫妻間4個行為嚴重影響婚姻質量 出現一條就有可能導致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