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當地時間5月17日晚,第70屆戛納電影節在法國南部海濱城市戛納拉開帷幕,將為全球業內人士和電影愛好者帶來電影盛宴。


戛納這座小城如今是全世界的「五月之城」,每年五月的兩周電影狂歡,讓法國南部的這麼一個置錐之地成了全球的焦點。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最初戛納電影節的出現完全是一種反抗行為。1938年威尼斯電影節在納粹和法西斯的淫威之下,賦予納粹奧運紀錄片《奧林匹亞》最佳外國電影獎—「墨索里尼獎(杯)」,同時獲獎的還有宣揚法西斯主義的義大利電影《阿非利加征服者大西庇阿》(1937)。阿非利加即是非洲,該片以古喻今,講述了古羅馬「扎馬戰役」中大西庇阿戰敗迦太基統帥漢尼拔的故事,法西斯意圖侵略非洲的野心在片中昭然若揭。獎項頒發之前,英美籍評委紛紛離去以示抗議。之後事情發酵,如此濫發獎項的舉動引起全世界文化領域噓聲大作。人神共憤之餘恨屋而及烏,於是曾經參加此次威尼斯電影節的法國外交官兼史學家菲利普·厄爾蘭格(Philippe Erlanger)生出了「彼可取而代之」的雄心,他呼籲建立一個沒有壓力和束縛的自由電影節,並且宣稱威尼斯電影節這輝煌的「前浪」必然被新興的「後浪」電影節拍在沙灘上。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對此積極響應,這項舉措也獲得了英美兩國的全力支持。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義大利電影《阿非利加征服者大西庇阿》/納粹奧運紀錄片《奧林匹亞》


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既然要跟威尼斯電影節比肩,就得選一個可以跟威尼斯有得一拼的地點。於是法國當局選出十個城市作為候選,其中呼聲最高的是戛納和比阿里茨(Biarritz)。比阿里茨毗鄰大西洋,早期是捕鯨的好地方,十八世紀之後變成了著名的海灘度假勝地,吸引了英國維多利亞女皇、愛德華七世,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等歐洲王室成員來此度假療養;而戛納依傍地中海,一度為僧侶控制,農漁業發達,十八世紀後被貴族發現後發展為休閑的好去處,維多利亞女皇、雨果、畢加索等名流都曾駕臨此地。


兩相比較難分高下,兩個候選陣營就各出奇招不在話下。先是說戛納勝出了,可是一轉臉,1939年5月9日發布的結果卻是比阿里茨被選中舉辦電影節。戛納的陣營這下急了,幾經遊說並保證增加市政方面對電影節的經濟投資,二十幾天後的5月31日,當局最終認定了戛納作為電影節官方舉辦地點。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戛納這座小城如今是全世界的「五月之城」


選址停當,電影節也馬上步入軌道,此時電影節的官方名稱是「國際電影節」(Festivalinternational du film)。威尼斯電影節每年的舉辦時間都是在8月底的時候,於是戛納亟盼「同日而語」,第一屆「國際電影節」定於1939年9月1日到20日舉行。雖然電影節是跟納粹和法西斯叫板的,但電影節官方鼓勵每個國家都可以選送影片參加電影節競賽單元,法國聲明不會對參賽的國家有任何限制,所以德國和義大利當然在獲邀之列。然而時值1939年夏天,德國納粹悍然恫嚇著整個歐洲,導致只有九個國家同意參加第一屆「國際電影節」。儘管如此,主辦方毫不懈怠,請來世界電影的驕傲、法國電影兄弟之一路易斯·盧米埃爾(Louis Lumière)擔任首屆主席,聘請大師讓·加布里埃爾·多麥古(Jean-Gabriel Domergue)設計了海報。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路易斯·盧米埃爾/1939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海報

8月中旬,參加電影的人們陸續到了戛納,美國方面米高梅公司準備了《綠野仙蹤》(1939),哥倫比亞影業送來了《天使之翼》(1939),而雷電華公司為了宣傳新片《鐘樓怪俠》(1939),大手筆地在戛納沙灘上立起了一座巴黎聖母院的模型;法國電影《奈及利亞人》和波蘭電影《黑鑽石》也都是當時的精品;蘇聯人帶來的一部片子讓人們事後回想起來頗為驚疑,這部片子叫做《假如戰爭在明天來臨》(1938)。一切就緒,就等著衣香鬢影觥籌交錯了。不成想,開幕這一天的凌晨4點45分,希特勒用閃電戰擊潰了波蘭,也擊潰了電影節。主辦方一開始還存在僥倖心理,只是把電影節推遲10天舉行。然而形勢愈發嚴峻,法國英國於9月3日對德宣戰並且開展了戰時總動員。首屆「國際電影節」就此沒了戲,《鐘樓怪俠》於是成了這次電影節唯一上映的影片。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雷電華出品的《鐘樓怪俠》/蘇聯電影《假如戰爭在明天來臨》

1945年7月,人們沉醉在二戰歐洲戰場勝利的喜悅之中,菲利普·厄爾蘭格又一次重提舊事,意圖重振當年未竟的電影節項目。此時的法國百廢待興,政府當局雖然毫無經濟能力來張羅這等國際性活動,但是基於振興經濟和帶動旅遊的目的,在各方積極配合捐款籌資的情況下,戛納「國際電影節」終於在一年之後東山再起了。


1946年9月20日,第一屆「國際電影節」重打鑼鼓另開張,有18個國家共襄盛舉。這一屆評委共十八個席位,評委們國籍紛雜,擔任主席的喬治斯·哈斯曼( Georges Huisman)雖然比不得路易斯·盧米埃爾聲名赫赫,但也是不容小覷的藝術大咖,並且在戰爭期間成功保護了法國諸多藝術瑰寶。此次電影節參與的作品包括美國導演比利·懷德(Billy Wilder)的《失去的周末》(1945)、希區柯克的《美人計》(1946)、義大利導演羅西里尼(Roberto Rossellini)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5)、法國導演雷內·克萊芒(René Clement)的《鐵路戰鬥隊》(1946)和英國導演大衛·里恩的《相見恨晚》(1945)等等40餘部長片,還有風格各異的短片五十餘部。最終以《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為首的九部電影獲得「電影節大獎」。由於第一屆電影節對於歐洲電影尤其是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發掘和鼓勵,很多歐洲導演就此走上了成為大師的道路,而歐洲電影也變成了藝術電影的象徵。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1946年戛納「國際電影節」海報/《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羅西里尼早在戰爭時期就開始籌劃拍攝《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片子痛斥法西斯的統治給義大利勞苦大眾帶來的毀滅性災難。作為義大利新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該片是反抗納粹法西斯的產物。新現實主義電影作品對於自由的嚮往、對於暴虐的反抗與1939年設立「國際電影節」的初衷遙相呼應,該片獲獎完全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戛納「國際電影節」此時急於擺脫威尼斯電影節由來已久的陰影,此時以義大利電影制約義大利電影節的招數運用得既精當又精妙。而威尼斯電影節也急於修補二戰期間親近納粹法西斯的不良形象,但是在英、美、法三國掌控著的電影工業中,威尼斯電影節明顯處於劣勢。然而,戛納畢竟屬於後進之輩,再加上由於財政資金問題,1948年和1950年戛納停辦了兩次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慢慢就緩了上來。一個蒸蒸日上,一個恢復元氣,雙方組織者逐漸發現了膠著互斗的弊病,尤其是二者舉辦的時間太過接近對行業的發展十分不利。於是雙邊協商達成共識,戛納「國際電影節」同意並且從1951年開始將舉辦時間調整到每年的五月份。上半年和下半年時間錯開,對於不同時段的電影宣傳和發行來說是皆大歡喜。

國際電影節:戛納叫板威尼斯



「春拂棕櫚秋弄獅」


兩個國際電影節之間長達十餘年的過節,以這種方式得到了和解。二戰後,威尼斯電影節取消了「墨索里尼獎(杯)」,並於1949年設立了「金獅獎」。1955年,為了致敬戛納小鎮,電影節官方參照戛納地方徽章上的棕櫚葉設計設立了「金棕櫚獎」。從此,世界電影開始了「春拂棕櫚秋弄獅」的分庭抗禮。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周刊 的精彩文章:

行走江湖,你只缺這一件寶貝

TAG:三聯生活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四大電影獎:奧斯卡、戛納、威尼斯、柏林
戛納電影節:阿蘭·德隆獲戛納電影節榮譽金棕櫚獎
柏林、戛納、威尼斯電影節負責人齊聚平遙電影展
法國影星阿蘭·德隆獲戛納電影節榮譽金棕櫚獎
知名模特伊斯科拉·勞倫斯身著華麗禮服,驚艷戛納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寵兒」澤維爾·多蘭最愛的十部電影
邁克爾傑克遜走戛納紅毯,轟動戛納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獎的影星佩內洛普克魯茲在戛納電影節上
戛納電影節全明星夜 邁克爾?傑克遜復活
瑪麗昂·歌迪亞在戛納電影節上參加了《畫眉山莊》的拍攝工作
阿蘭·德隆獲戛納電影節榮譽金棕櫚獎
貝拉·哈迪德驚艷亮相戛納電影節紅毯,展示T台女王的風采!
華語電影《天火》海報登戛納國際電影節C位廣告牌!
戛納電影節紅毯 貝拉·哈迪德VS奚夢瑤 誰的美背吸引人?
貝拉·哈迪德參加戛納電影節舉行的馬格南冰淇淋盛會,衣服獨特
戛納電影節發布官方海報:致敬阿涅斯·瓦爾達
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帶著《第一滴血5》到戛納電影節了
華語電影閃耀戛納
韓阿筎那戛納國際電影節獲官方特寫 獨闖好萊塢的東方女性
今日娛樂:戛納電影節公布首批片單,萊蒂希婭·賴特加盟《尼羅河上的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