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怒髮衝冠」一詞跟岳飛無關,與這個典故有關的歷史人物來頭很大

「怒髮衝冠」一詞跟岳飛無關,與這個典故有關的歷史人物來頭很大

提到「怒髮衝冠」一詞,世人最想到的就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一首《滿江紅》里的詞句「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曲蕩氣迴腸,把橫刀立馬的報國豪情完全的釋放出來,至今讀來,令人熱血噴張,實在是為民族英雄的最強音。

而同樣的,這個詞還會讓人想到一個人,那就是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當時正值闖王李自成與大清爭奪政權罪激烈的時候,吳三桂守衛著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是阻擋清軍入關的最大屏障。只因為李自成手下劉宗敏捉住了京城的第一名妓陳圓圓,這是吳三桂的相好,在得知陳圓圓被劉霸佔後,吳三桂怒不可歇,開關引了清兵入城,導致了異族(滿族)統治中原二百餘年。

這兩個人的衝冠之怒,得到的結局是不同的,一個得到後世的敬仰和認可,另一個人在得到後人的鄙夷的同時,也對他與紅顏的這一段感情所折服;一個為了山河的穩固,一個為了摯愛的相守。不管怎樣,他們的這一怒,在我國的歷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一筆,至今仍為人們津津樂道。

接下來我們要說的,卻是「怒髮衝冠」這個典故的最初出處,這個人的怒,又為了什麼呢?他的怒又體現出了怎樣的豪邁情懷呢?這個成語本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說的是趙王得到了和氏璧,被強大的秦國君知道了,就決定拿15座城池換,趙王懼怕秦國,不送去不行,送去又怕秦王得到和氏璧後反悔。於是就有一個叫藺相如的人出面,說要帶著和氏璧去見秦王,秦國得了和氏璧把15座城池給趙國,那麼就相安無事;如果秦國得了和氏璧不願履行承諾,那麼久誓死也要「完璧歸趙」。

就這樣藺相如來到了秦國,把和氏璧奉上後,秦王只是把玩,決口不提交付15座城池的事,並在言語之中蔑視趙國。藺相如見此情況,便說這和氏璧有小瑕疵,把璧要回來指給秦王看。藺相如把璧拿到手後,立馬退到殿柱旁,抱著和氏璧,指責秦王的出言反爾,越說越怒,氣得頭髮豎起,頂起帽子,誓要與和氏璧同歸於盡。這之後就是秦王怕藺相如毀壞了和氏璧,就同意了先把城池交給趙國,再取璧。

這就是「怒髮衝冠」典故的由來,我們可以看到,與這個詞對應的事件都是很有重大意義的,藺相如的怒,是士子一諾的堅持,回報給他的是回到國內做了趙國的丞相,並和老將廉頗一起,強大了趙國數十年,列國都不敢挑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