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分鐘模仿你的聲音,谷歌實驗室發布重磅語音合成技術

一分鐘模仿你的聲音,谷歌實驗室發布重磅語音合成技術

假如有一天,你發現機器人發出跟你完全一樣的聲音,你是該歡喜,還是驚慌?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谷歌的一家實驗室已經開發出一項新技術,能夠在1分鐘模仿任何聲音,把聲音合成技術提高到一個嶄新的高度,但同時,技術的雙刃劍效應也應該引起人們的警惕。


特朗普:我不是機器人


奧巴馬、希拉里和特朗普討論

來自創新地標


00:00


00:28


奧巴馬、希拉里和特朗普討論 來源:lyrebird

這些名人聲音模仿,雖然目前還不至於讓人信以為真,但它讓我們看到:跟普通的聲音合成軟體相比,它已經能夠聽懂每個人說話的獨特語調,並且在幾乎所有語境下都能熟練運用。


開發這項技術的正是谷歌2016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建立的人工智慧實驗室(MILA)。基於聲音合成技術,MILA在今年4月份剛剛成立了Lyrebird公司。


琴鳥

一分鐘模仿你的聲音,谷歌實驗室發布重磅語音合成技術


琴鳥(lyrebird)來源:維基百科


很巧的是,這家公司的名字也是一種叫做琴鳥的鳥類名字。琴鳥的神奇之處在於,它不僅能模仿多種其他鳥類的聲音,它還能模仿大自然不存在的聲音,比如說汽車鳴笛聲、伐木用的電鋸聲、相機的快門聲。你可以從下面這段視頻中領略琴鳥高超的聲音模仿技巧。




一分鐘模仿你的聲音,谷歌實驗室發布重磅語音合成技術


戴維·阿滕伯勒爵士(Sir David Attenborough)講解琴鳥 來源:Youtube


聲音合成,只需1分鐘


琴鳥的模仿者,lyrebird公司在眾多聲音合成公司中脫穎而出。它宣稱,只需要1分鐘的聲音樣本,就可以模仿任何人說話。

之所以能產生如此高還原度的合成聲音,背後的技術正是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神經網路模擬電信號在人腦神經元之間的傳遞過程,對輸入數據進行處理。它利用分層的神經元,從大量樣本數據中總結出共同特徵。目前,神經網路在圖片識別、字幕生成等方面受到了廣泛應用。

一分鐘模仿你的聲音,谷歌實驗室發布重磅語音合成技術



一分鐘,合成你的聲音 來源:紐約郵報


在這裡,研究人員首先用很多不同的聲音訓練神經網路,把聲音的音節數據還原成聲音。Lyrebird公司的創始人亞歷山大·布雷比松(Alexandre de Brébisson)說:「不同的聲音中包含了很多信息。」神經網路能夠從聲音樣本中抓取關鍵特徵,如音色、音調、音節、停頓等等,而這些關鍵特徵足夠定義一個人的聲音,這跟人們根據聲音判斷說話者是一個道理。布雷比松把這些關鍵特徵比作聲音的DNA,「在學習了很多不同講話者的聲音後,學習一個全新的陌生聲音就會快很多,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不用那麼多數據的原因。更多的數據肯定也是有幫助的,不過一分鐘就足夠捕捉聲音的DNA中的大部分信息了。」


半秒合成1千句話


除了表現出出色的模仿效果,Lyrebird公司的聲音合成技術還能在快速合成聲音。公司官網上宣稱,藉助系統的GPU群,它可以在半秒鐘內合成1千句話。它的合成原理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某人1分鐘的聲音,lyrebird把聲音中的DNA壓縮成特殊的鑰匙,隨後用這個鑰匙就可以合成任何與說話者相似的聲音。


好玩、好用


有了這項技術,網路上的流行混剪視頻的製作將容易很多,製作者只需把畫面剪切在一起,lyrebird完全可以生成你需要的任何聲音。除了這類應用以外,lyrebird聲音合成技術在更多的場景中都能派上用場,比如說為失語者配音。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款腦洞編輯器,可以讓我們的生活更有趣。Lyrebird公司設想了一些應用場景,如虛擬現實、有聲書朗讀、遊戲、動畫等,以及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應用,如個人助手、心理治療等。


雙刃劍

一分鐘模仿你的聲音,谷歌實驗室發布重磅語音合成技術



技術是把雙刃劍 來源:美國安全項目


然而這項技術的漏洞也是顯而易見,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使用它的人。如果這項技術被圖謀不軌的人利用,社會上的誤導、迷惑、欺騙行為可能會更加猖獗。小到錢財,大到人身安全、社會集體利益可能都會受到威脅,無意間的犯罪或者被侵犯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關於技術的道德問題,Lyrebird在其官網也專門給出了解釋,他們聲明開發的技術實在警醒人類在未來(甚至現在)聲音篡改模仿都是可能的,儘管現在法庭上還將錄音作為一項重要的證據,他們不認為這是很妥當的,因為誰都可能偽造這種證據。而通過將這項技術發布給全世界,他們希望確保技術的安全性,希望人人都能接觸到這個信息:在不久的將來聲音也可以被破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國外女子實驗花多久能與陌生人建立信任關係 答案令人吃驚
新增「微信實驗室」,微信的「野心」動了誰的乳酪?
奧特曼,將地球人縮小當小白鼠一樣做實驗的怪獸
殺蟲劑電蚊拍不要同時使用 實驗證明會起火爆燃!
朋友圈大變臉,微信上線實驗室功能;美團點評回應員工招聘涉嫌地域歧視;傳快遞公司將漲價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