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媽媽如果這樣做,就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媽媽如果這樣做,就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王金現 ID: tdxLyy

媽媽如果這樣做,就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安全感

安全感,就好比打仗時擁有一個安全基地。那麼,擁有這樣的根據地之後,進攻時有供給,防守時有保障。所以能夠具有較好的向外的探索力量,和創造的力量。

具有安全感的人,樂於探索外部世界,樂於跟人交往。內心有很踏實的感覺,對自己感到自信,對外部感到安全,可信任的感覺比較強。

缺乏安全感的人,總感覺自己是不重要的,不夠好的,是糟糕的,是沒人喜歡的。對自己感到羞恥,甚至厭惡。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不好,害怕別人不喜歡,因此恐懼跟人交往。

缺乏安全感的人,害怕表達自己,而且不敢表達自己意願,甚至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甚至覺得自己沒有表達自己意願和提出要求的資格。他們會對別人的需求敏感,總是第一時間內感受到別人的需求或感受。而對自己,則總是說「我沒有啊」,而實際上,潛意識中那種委屈感,隨時都可能被壓爆。

缺乏安全感的人,也會表現得很優秀,處處展示自己好的一面。這樣,他們就不必擔心別人看到自己的不好了。因此,他們一方面很要強,很光鮮,但同時,內心充滿了無助感甚至是恐懼的感覺。他們覺得,一旦自己某一點做得不好夠,結果就會糟糕透了,所有的人都會拋棄自己、厭惡自己。

不安全感,其實根源於分裂式的思維。期待自己是完美的,沒有污點的。只有這樣,才能被人接納,被人喜歡。所以總是力求避免暴露出自己的不好。似乎,只要自己有不好的一面,別人就會不喜歡。

不安全感,來源於幼年時期的母嬰互動。可以說,母嬰關係的質量,決定著這個嬰兒長大成人之後,是否具有足夠的安全感。

因此,媽媽的作用,以及媽媽對待嬰兒的方式,至關重要。

媽媽如果這樣做,就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感受外部世界

嬰兒最初跟媽媽的交流,是通過情緒的流動來表情達意的。因為她還不會講話啊。

雖然不會講話,但並不是說,嬰兒就沒有感受。她時時刻刻都在感受著外部的世界,而且期待得到回應。特別是媽媽地回應。因為媽媽是她的生命的最初的養育者。

那麼,嬰兒感受外部世界的時候,她需要以媽媽的情緒和回應作為感知世界的參照系。

比如說,最初對於飢餓、冷熱等的感覺。在嬰兒的世界裡,這些生理上的刺激,只有經過媽媽的回應,才會變得有意義。如果她能夠迅速得到媽媽的照料,可能就沒有那麼可怕;如果媽媽的回應很遲鈍或者缺乏回應,就會給嬰兒留下很糟糕的感覺。

一次次的,一個個的感覺碎片,在嬰兒內心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她對外部世界的印象,也會形成對自我的感覺,以及對「媽媽」的判斷。也讓她學會了以某種模式,跟別人進行互動。

這一模式的內化,就是成人後的人際關係模式,一生都適用。

媽媽如果這樣做,就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媽媽的回應

媽媽既然是嬰兒最初的情緒參照,那也就是嬰兒最初感知世界的嚮導。所以媽媽的作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媽媽對嬰兒所要做的,首先就是像一面鏡子一樣,清晰地去映照嬰兒的每一個情緒。

在我居住和工作的小區內,有很多年輕媽媽。那麼,我閑暇時觀察,媽媽們對待孩子的方式是有蠻大差異的。

比如說,有一位媽媽,就讓我感到驚訝。她的小孩子正跟別的小朋友玩,然後瞥了媽媽一眼,就開始哭了起來。我看到,那位媽媽從包里拿出食物給她的嬰孩,那孩子很開心地邊吃邊玩。

我好奇地問那位媽媽:你怎麼就知道你的孩子是餓了,而不是要熱了或者要撒尿呢?

那位年輕媽媽羞澀地說,本能的感知也能猜得出來。

這位媽媽,對孩子的需求很敏感,回應得也很及時。那麼,孩子內心的感覺一定是舒服的。不僅對媽媽感到滿意,也會對自己感到滿意,自然也有更大的興趣去探索外部世界。

但是,我也看到過另外一些養育著。比如一天有位小孩子不慎跌倒了。這是多麼正常的事情啊,但是,我看到一位女士大驚失色,然後厲聲厲色地一頓呵斥:「叫你小心,你就是不小心,看看摔倒了吧?」然後還啪啪兩巴掌打在孩子身上。

我感覺到如同打在我心上一樣痛:至於嗎?多大點事兒啊?這會在孩子內心形成怎樣的感覺呢?這樣下去,小孩豈不要時時小心謹慎戰戰兢兢了?那他還敢獨自玩嗎?

我猜想,孩子的不安全感,大概就是由這樣的媽媽的不恰當的回應所造成的吧。

媽媽如果這樣做,就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鏡映和容納

合格的媽媽,能夠恰當地覺察到孩子的需求,然後能夠及時給予回應。至少,在孩子的內心中,對媽媽的滿意度要比失望度高些。這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基礎。

這樣,孩子的內心,就不會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會對自己的需求而感到羞恥或者恐懼。

同時,孩子感受外部世界時,因為媽媽的存在和鏡映,她能夠找到參照,找到自己的感覺。

比如說,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嬰兒來到陌生的人群中。嬰兒表現出哭泣的樣子。媽媽說:你是不是感到陌生和害怕呢,不要緊的,媽媽在這裡啊。於是那個小孩子真的就不哭了,並且嘗試著跟陌生人交往。

在這一過程中,這位媽媽作了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感知孩子的情緒;二是給孩子情緒命名;三是安撫孩子的情緒。

也就是說,這位媽媽起到的作用,不僅有鏡子的映照作用,還起到了容器的容納、安撫的作用。

這樣,在孩子內心,一方面就會對自己的感受有所認知;同時會感覺到是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至少在媽媽身邊自己是可以承受的。

那麼,媽媽就是孩子內心的安全基地。孩子的安全感就由此建立。

媽媽如果這樣做,就能夠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做好的鏡子和容器

對於大多數媽媽們來講,問題在於,自己似乎很難成為孩子清晰的鏡子,難以成為容納孩子情緒的容器。

比如說,看到孩子跌倒後,內心充滿恐懼的那位媽媽。因為自己的恐懼,她在孩子跌倒時,不僅不能鏡映孩子的感受。反而像一而哈哈鏡一樣,扭曲地呈現給孩子一些假象。

而且,因為早已被恐懼擠滿了心胸,孩子表現出的一點點的意外,就能夠讓媽媽爆炸。反而需要孩子來安撫自己。這就很可怕了。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學習成長不清理自己內在的媽媽,是沒有資格成為一個媽媽的。那麼,提前接受個人成長的心理諮詢,是比較好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靈活度 的精彩文章:

在我看來,你哪裡是一個人呢?分明是一堆感受、觀點、期望
學會這樣表達情緒,才是對父母對子女最珍貴禮物
脫離原生家庭,需要跟父母決一死戰?別自戀過度了
想泡到女孩的男生,在心理諮詢中得到了什麼結果?

TAG:心理靈活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