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作為一個文物大國,


佛教文物在中國佔有著非常重要而又極為特殊的位置,


這些承載著信眾信仰的文物大多製作精美、工藝精巧,


同時還反映了歷史上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意義。

佛教文物是中國文物中的一大類,


其中「一級文物」的數量也非常之多,


而在眾多精美的佛教文物中,


又有這樣一些文物由於極為珍貴和易於損壞,


曾被國家文物局命令禁止出境展覽,


真正堪稱國寶。


在國際博物館日(5月18日)這天,


我們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這些尤為珍貴的佛教文物。


| 首批「國寶」|


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印發了《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首次明確了規定64件(組)珍貴文物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文物。

由於在中國文物等級的劃分中,並不存在官方定義的「國寶」等級,這些被文物局規定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也就成了民間流傳的一份「國寶檔案」,而在這64件(組)文物中,有5件直接與佛教相關,接下來就為大家逐一進行介紹。


1、唐·涅槃變相碑


現藏於山西省博物院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釋迦牟尼佛的一生通常被劃分為降兜率、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說法、涅槃八個階段,因此這八個階段也是佛教造像的重要主題。


這塊唐代的涅槃變相碑雕塑的即是佛祖涅槃前的場景,碑身正面中央浮雕為佛祖涅磐之時眾弟子舉哀情景,上部分雕「納棺」「臨終遺戒」「荼毗」「送葬」四圖;下部為難陀供養圖,碑額部雕眾弟子將之護持須彌山,下層刻施主姓名。背面為母說法、焚棺和雙足顯聖、天界起塔。


整塊石碑保存完整,線條流暢,圖案精美,具有很高的美術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唐代石碑中難見的珍品。


2、西夏·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紙本


現藏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是藏傳佛教經典的西夏文譯本,而這一1991年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拜寺溝方塔出土的紙本則是目前見到最早的西夏本,同時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


西夏文是又名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是記錄西夏党項族語言的一種表意文字,由大臣野利仁榮創製,其結構仿造漢字,所使用的「偏旁部首」則更為特別,西夏語至今已經失傳,西夏文也僅有少數研究者能夠掌握。


紙質文物屬於極難保存的文物,這一紙本無論是從刊載內容、印刷技術、語言文字哪方面而言都有很高的價值,也反映了佛教在西夏國的重要地位。


3、唐·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現藏陝西法門寺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1987年,在修建法門寺佛教時,人們意外發現了法門寺唐代地宮,正是在這座地宮中,考古人員發掘了包括佛指舍利在內的數百件珍貴文物。

由於法門寺地宮所藏文物為唐代皇家供養,其規格之高世所罕見,包括秘色瓷、琉璃器、武則天綉裙等珍貴文物都是首次發掘,而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也是其中代表性的國寶級文物。


錫杖是佛教的重要法器,但不同身份的人所能持的錫杖樣式並不相同,錫杖頂部的「輪」和「環」代表著其具體的等級,而這件錫杖為四股雙輪十二環,是佛教界最高權威的象徵,屬佛祖釋迦牟尼。


除了等級高,這把錫杖使用的材質也非常貴重,全器為金銀打造,在製作工藝方面也非常精美,不僅線條流暢,還雕刻了大量的富有寓意的紋飾、圖案和僧人形象。


4、唐·八重寶函


現藏陝西法門寺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八重寶函同樣是出土於法門寺地宮的珍貴文物,它由唐懿宗命人打造,是供奉佛祖釋加牟尼真身佛指舍利的一套盒函。


函內盛放著一枚供奉舍利,最外層是一個檀香木函,裡面套裝著三個銀寶函、兩個金寶函、一個玉石寶函和一座單檐四門純金塔,但因最外層為檀香木銀棱盝頂寶函出土時已殘朽,故只見七重。


現存的這七層寶函每一層都非常精美,層層相套,精巧非凡。值得一提的是,八重寶函內所裝的並非佛指舍利真身,而是一枚起防止他人盜取作用的影骨,足見供養者心思之細膩。

5、唐·銅浮屠


現藏陝西法門寺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那麼,法門寺真正的佛指舍利(靈骨)裝在哪呢?答案就在另外這件國寶,銅浮屠處。


銅浮屠又稱鎏金浮屠,原置於地宮前室的阿育王塔內,造型精緻玲瓏,為四角正方形亭單層閣式,分為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浮屠內部內盛放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一枚,而第四枚佛指舍利,即唯一一枚真身靈骨,就在這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的棺蓋內。


除了精美的外形和特殊的文化價值,銅浮屠還為少見的唐代建築提供了一個精緻的模型,在建築史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第二批與第三批|


2012年,在發布第一批禁止出國文物名錄後整整十年,國家文物局發布了第二批禁止出國文物名錄,這一批文物集中在書畫類文物,共涉及37件(組)一級文物,其中有4件直接與佛教相關。


2013年,第三批禁止出國文物名錄也得到發布,這一次名錄涉及的門類更廣,範圍更大,數量更多,共有94件(組)一級文物,其中同樣有4件與佛教有關。此處一併向大家展示。

1、懷素《苦筍帖》卷


現藏上海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僧人懷素是書法史富有盛名的書法家,他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在書法史上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


《苦筍帖》是懷素的代表作,充分顯示了懷素的張揚的書法風格,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苦筍帖》的內容,全卷僅兩行十四字「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徑來。懷素上。」卻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的與茶有關的佛門書法,充分顯示了中國禪宗特有的禪茶一味的思想。


2、國詮《善見律》卷


現藏故宮博物院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不同於懷素的狂草,唐代另一位僧人國詮的書法作品《善見律》則是以娟秀工整小楷書寫,給人帶來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審美享受。


國詮的這件作品是唐人寫經的代表作,唐人寫經即唐代人抄寫經書的行為,其主觀目的不是為了展現書法,而是供養傳抄所用,但許多作品卻反映了很高的書法水平,而這卷《善見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3、黃庭堅 《諸上座》卷


現藏故宮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文學史上「江西詩派」的開創者。《諸上座帖》是黃庭堅為友人李任道所錄寫的五代金陵僧人文益的《語錄》,全文都是佛家禪語。


有趣的是,不僅《諸上座》的內容是佛家禪語,黃庭堅此作的書法學習的也是懷素的狂草,黃庭堅本人對佛教多有研究,這幅作品也很能顯示他的特質。


4、王安石《楞嚴經旨要》卷


現藏上海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另一件與佛教有關的書畫類文物是王安石寫的《楞嚴經旨要》,《楞嚴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王安石這裡摘錄的是其中觀世音發妙耳門,從聞思修,以「三十二應」隨機變化,現身說法,獲得「十四種無畏功德」一節。


王安石以政治改革與文學創作聞名於世,但其書法同樣很有特色,這卷《楞嚴經旨要》於正書中間有行書,時人評他的書法近學五代楊凝式和北宋沈遼,得沈之清勁,遠紹晉宋。


5、元·「統領釋教大元國師之印」龍鈕玉印


現藏西藏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這枚元代的玉印為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之後封授給當時藏傳佛教首領的重要法器。由於元朝統一西藏的過程中薩迦派曾發揮過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元代具有統領全國佛教權力的大元國師大多為薩迦派宗教首領,這枚玉印也應為薩迦派首領所擁有。


玉印印文為八思巴文,意為「統領釋教大元國師」,印章無論是在質地、造型、印文書法、歷史意義各個方面都有很高的價值,是西藏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6、北宋·木雕真珠舍利寶幢(含木函)


現藏蘇州博物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真珠舍利寶幢是北宋大中祥符六年製作的一件珍貴的佛教藝術品,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1978年出土於江蘇蘇州瑞光寺塔。寶幢主體部分由楠木製成,分為須彌座、幢殿、剎三部分,各個部件間用珍珠等七寶連綴,上面雕刻了大量的佛像、紋飾,造型非常別緻。


根據資料,這一木函被發現極為偶然。1978年4月12日,三名小學生一起到瑞光塔上搗鳥窩,他們爬到瑞光塔的第三層,無意間摸到了一塊鬆動的塔心磚。他們掀開沉重的磚龕,發現下面是一個黑黝黝的地洞。靠著牆壁破洞中透出的微弱亮光,發現地洞中還有個1米多高的「黑箱子」, 木函的內壁上寫有「大中祥符六年」。一個沉睡千年的國寶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就此重見天日。


7、北魏·刺繡佛像供養人


現藏敦煌研究院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這件綉品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一幅滿地綉佛像,體現了東晉到北魏期間絲織品滿地施繡的特色。該綉品在針法和色彩的運用上都比漢代刺繡更加進步。所繡的佛像人物圖案生動,面部表情端莊,配色很有特點,是研究中國刺繡發展史的重要實物資料。


所謂的「供養人」即出資製造物件的信眾,這件綉品為北魏廣陽王元嘉供奉的刺繡佛像殘片,雖殘損嚴重,但仍可見一佛、一菩薩、五位供養人以及各式紋飾,對於絲織品而言已屬不易。


8、北宋·開寶藏本《阿惟越致經》


現藏中國國家圖書館

國際博物館日,來看看中國有哪些禁止出境展覽的佛教文物



最後為大家介紹的一件國寶是現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宋刻本《阿惟越致遮經》,「阿惟越致」,又作阿鞞跋致,譯為不退轉,是菩薩階位之名。《阿惟越致遮經》也是佛教的重要經典。


宋刻本的佛教文物非常罕見,這件刻本保存的極為完好,可為比較今日流傳的譯本提供重要參照,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如果從「白馬馱經」的傳說算起,佛教自西域傳入中國至今已有接近兩千年的歷史。


兩千年間,從政治經濟到文化藝術,這個外來的宗教深刻影響了華夏文明,並在本土化過程中熔鑄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在這兩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佛教的信眾們創造了大量製作精美、意涵豐富的物品,這些物品有的毀於戰火,有的深埋地底,有的則有幸經過得以存世。


千年以後,當我們回頭來看這些珍貴的佛教文物,我們將能夠理解佛教對於中國的意義,或許也更能與古人們在精神上達到共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甲和燈 的精彩文章:

終南山身心凈化、尋道之旅
宗薩仁波切:你若太在意物質,骨子裡就會很自卑!
我們為何要進行禪修?
「中國式信仰」,鬼才導演寧浩用一部電影道盡
禪定時刻,總有山水相伴

TAG:甲和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