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世界上的歷史遺產總是在歷經滄海桑田、亂世戰爭之後依然佇立在我們面前,展現著歷史的美麗,不盡地訴說著它們的故事,每當我讀起王昌齡的《從軍行》裡面的「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還有王之渙《涼州詞》裡面的「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等等,就能感受到玉門關這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在訴說著它的故事,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了解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遺產--玉門關遺址。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玉門關,首先關於「玉門關」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有一個故事。據說玉門關的名字和和田玉有關。因為和田玉在引進中原的時候,是經過玉門關才進入中原的,所以玉門關就像和田玉進入中原的一個關卡一樣,因此把這個和田玉進入中原的入口取名為「玉門關」。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玉門關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部,是古代「絲綢之路」北路必經的一個關隘。玉門關又被叫做小方盤城,因為玉門關總體成四方形,它的南邊有鹽鹼沼澤地,北邊是哈拉湖,漢武帝就把這裡設置為西域進入中原的第一道關卡,玉門關西牆和北牆各開一個門。根據玉門關的地形,漢武帝只需派兵去守護住玉門關的水源地,就可以控制這個邊界了。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從此,經過這裡的商人都要交出關費才能獲得取水的資格,以便自己在長途旅行中有水可以飲用,玉門關就成了西域進入中原或者中原進入西域必經的地方,起著現代「海關」的作用。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歷史上,出使西域的張騫、去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等都經過玉門關。而去印度取經的玄奘法師和玉門關的故事也是十分有趣。玄奘法師鑽研佛法多年,因為國內北方的地論學和南方的攝論學之間存在的差異使佛法思想在中國裡面得不到統一,存在分歧,玄奘法師就想要融合二者,便想要尋求融合的方法,後來得知印度有能夠解答此問題的佛法,便想要去印度求法,來統一中國佛法上的分歧。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於是玄奘法師就去向唐太宗申請批准自己西行求法,但是唐太宗沒有同意。玄奘法師心意已決非去不可,就冒著違反皇命的危險,偷偷離開西行至天竺。而在西行的路上,玄奘法師就經過了玉門關,可以說玄奘法師經過玉門關就猶如從玉門關「偷渡」到西域一樣。玄奘法師的這次「偷渡」之舉,也給中國的佛教文化帶來了偉大的貢獻。



此地是我國古代式的「海關」,唐三藏曾在此「偷渡」前往西天取經



玉門關,這個小小的關隘,存在了兩千多年,一直默默的守衛著西北的土地,曾經在此經過的文人武將,商人僧侶,踏過玉門關帶出去中原的文化,帶進來西域的文化,這是文化的交融思想的碰撞,玉門關就像一個交點,世界在此會擦出燦爛的火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里河山 的精彩文章:

古代絲綢之路的神秘地帶,這地方遍地是寶石,而且伴有火山噴發
陝西有一座墓身份未明,曾多次被盜毀,考古發掘後,有一驚喜發現
小狗叼了一塊骨頭,引出百座千年古墓,79號墓主的身份令人驚喜
山西有一古寺,懸在空中千年不倒,石壁上刻著四個大字,令人遐想
它建立時是上海浦西第一高樓,卻為何建成香爐造型?原因令人意外

TAG:七里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