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姚凱:海歸潮來襲,我們做好這三重準備了嗎?

姚凱:海歸潮來襲,我們做好這三重準備了嗎?












姚凱:海歸潮來襲,我們做好這三重準備了嗎?

2017-05-18 社會科學報

姚凱:海歸潮來襲,我們做好這三重準備了嗎?



關注

據2017年留學人員回國服務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達265.11萬人,其中自十八大以來5年就佔到70%。我國正顯示出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業內專家預測,未來5年,中國可能迎來「進大於出」的人才歷史拐點,從世界最大人才流出國轉變為主要的人才迴流國。


原文:《海歸潮:須從總量優勢走向結構均衡》


作者:復旦大學管理學院 姚凱


海歸潮的變化


2月份,兩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楊振寧、姚期智教授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的新聞引起國人的極大關注。近年來,中國出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海歸潮」,該現象被形象地喻為我國對海外人才強大的「人才磁鐵」效應。但是,可以看到該「人才磁鐵」效應的背後呈現出明顯的人才集聚非均衡特徵,人才集聚的效果值得加以反思和總結。

姚凱:海歸潮來襲,我們做好這三重準備了嗎?



1


第一,高層次歸國留學人才佔比非常低。


據《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16》調查顯示,2016年我國留學回國就業人員中11.09%具有博士研究生學歷,與上一年度9.49%的數據相比,該比重雖有所上升,但是在留學回國人員中的比例仍然偏低。截至2016年底,我國「千人計劃」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000多人,各地引進高層次留學人才5.39萬人,僅占我國累計留學回國人員總數的2.3%,高層次留學人才佔比非常低。

2


第二,歸國留學人才年齡分布總體上偏年輕化。


截至2015年底,我國留學回國就業人員中,年齡主要分布在23歲到33歲之間,佔全部留學人員的95%。留學回國就業人員的平均年齡為27.04歲,其中碩士為26.56歲、博士為32.09歲。這些數據一方面表明,越來越多的年輕學生選擇到國外學習,其中選擇赴海外接受國際中學和本專科等基礎教育的低齡化留學生數量和比重逐年增加;另一方面也在某種程度上表明,歸國留學人才的工作經驗不足,層次普遍不高,缺乏各個領域的高端領軍人才、優秀人才和短缺人才。


3

第三,歸國留學人員專業結構集中,專業發展和人才分布不平衡。


有關數據顯示,管理學、經濟學、理學是歸國留人員中比較熱門的學科方向,其中商科和應用經濟學的學生人數幾乎佔到總人數的一半以上。而國內急需的高科技研發人才、互聯網人才、資本運作人才以及文創人才等卻有很大的缺口,各學科發展極不平衡。國家中長期人才戰略課題組的數據表明,來自我國的科學與工程類博士目前滯留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人數居世界第一,而這類高層次留學人員卻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所亟需的人才。


4


第四,歸國留學人員回國就業地域集中、行業集中趨勢明顯。


據《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6)》數據顯示,其就業區域主要集中於一線城市,位居前三名的是北京(29.1%)、上海(11.5%)、廣州6.1%;就業較為集中的行業是金融業(19.4%)、傳統製造業(11.5%)、教育科研(10.8%)、電子信息(9.6%)。城市市場前景是這群創業者最看重的要素。創業領域主要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生物工程/新醫藥(22%)、新一代信息技術(15.1%)成為海歸人員創業最為活躍的領域。

姚凱:海歸潮來襲,我們做好這三重準備了嗎?



提升高層次留學人員的「磁鐵效應」是我國國際人才引進工作中的關鍵。隨著信息化、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藉助於「人才大數據」可以準確地預測並有效引導「海歸潮」:


首先,借力「國際人才大數據」,實現歸國留學人員引進和配置的精準化。研究利用大數據的精準分析與預測功能,建立歸國留學人才大資料庫,並實現其與產業大資料庫、資金大數據之間的聯動機制。


其次,借力「國際人才大數據」,實現人才監測、管理和服務「實時動態化」。藉助大數據對海歸留學人才數據進行實時跟蹤,對海歸留學人才的使用過程進行全過程和個性化的監測、評估和介入,及時引導和調整海歸留學人員的管理方式和政策制定。

姚凱:海歸潮來襲,我們做好這三重準備了嗎?



最後,借力「國際人才大數據」實現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使用的「虛擬化」。針對一些國際上緊缺的滯留在海外的高層次人才,依靠「國際人才大數據」實現高層次海外留學人才和緊缺人才與國內用人部門之間的實時、緊密的互動與合作。這樣,即使人才在物理位置上不在國內,也能夠為國家貢獻聰明才智,真正實現「海歸人員回到祖國定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也有報國之門」。[本文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數據時代國際人才集聚及中國戰略對策研究」(批准號:16ZDA057)資助]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558期第4版,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中美海軍南海相遇 發生對峙與摩擦的六種可能性
恐龍化石見多了,它們的糞便化石你見過嗎?
CNN驚人調查:我們吃剩的肯德基、麥當勞,竟成了貧民窟孩子餐桌上的美食
美到令人窒息的金色世界 實拍非洲野生動物的黎明與黃昏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