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5月14日至15日,「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在來華出席論壇前,柬埔寨首相洪森接受中國媒體的聯合書面採訪時高度評價了柬中關係,並表示,作為傳統友好鄰邦和全面戰略合作夥伴,近60年來,柬中兩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不干涉內政的同時,保持密切溝通,共同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穩定和繁榮。


其實,中柬雙方友誼是從13世紀開始的。當時,柬埔寨名叫真臘,其國都吳哥城裡,有一座以宏偉建築、高超布局、精美雕刻而聞名於世的吳哥窟。後來,由於鄰國的入侵,吳哥窟在歷史上「遺失」了400多年,直到1861年才重見天日。這與一部記錄真臘地理、歷史的書籍有著莫大的關係……


1


元朝滅亡南宋後,向南擴張的步伐曾一度被真臘擋住了。真臘與占城(今越南)、暹羅(今秦國)接壤,東到南海,南北長七千里。儘管真臘與元朝比起來不值一提,但元朝派兵從海路進攻真臘時,由於不熟悉當地地理和氣候,還是敗兵而回。年輕的元成宗改變戰略,派使團說服真臘及周邊的小國自動歸附。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柬埔寨地形圖(網路圖)


公元1295年3月24日,由十多人組成的元朝使團,從溫州港乘船出發。花兩個月時間到達占城後,由於遇到逆風以及河水道淺水,使團走走停停,直到次年7月才到達吳哥。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周達觀真臘之行圖(來源於鐵血網)


使團一行稍作休息後,便進宮與真臘國王交涉歸附事宜。交涉比較順利,真臘國王答應歸附元朝,還決定回贈一批大象和雄獅。諸事完畢,使團一時不能回國,因為他們要等到西南季風及湖水漲潮才能出航。


於是,使團人員紛紛採購當地的奇珍異寶,準備回國帶給家人,只有通事(即翻譯官)除外。


通事名叫周達觀,自號草庭逸民,出身溫州望族,時年30歲。年輕的周達觀沒有聽從父親的建議走經商之路,而是鑽研歷史和地理,希望有一天像漢朝的張騫一樣,為國立功。當得知朝廷要組團前往真臘時,周達觀通過關係向朝廷請命前往。朝廷之所以同意這位編外人士加入,是因為周達觀懂得真臘語。原來,作為中原與其它各國海上交往的登陸岸點,溫州時常有商賈來往,細心的周達觀藉機學會了真臘語。也才有了前文所寫的真臘之行。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銅雕周達觀(來源於匯圖網)


周達觀在真臘的日子,充滿著驚喜。在了解當地風土人情的過程中,他遇到在吳哥居住了35年的老鄉薛生。薛生不但好酒好菜進行款待,還帶著周達觀四處遊歷。他們一次次邁過寬大的護城河,暢遊小吳哥的盛殿,大吳哥城的巴戎寺,觀賞盛大的斗象儀式……盛殿迴廊精美的女神雕像,巴戎寺里「男人的微笑」,拔河九頭蛇石雕等等,都給周達觀留下深刻的印象。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迴廊內側女神雕像(網路圖)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巴戎寺里「男人的微笑」(網路圖)


2

公元1297年6月,在真臘呆了一年的周達觀,隨使團一起回國。


回到中原,交接完相關工作後,周達觀收起玩心,決定把真臘之行詳細記錄下來。他開始洋洋洒洒寫了十幾萬字,由於大部分資料沒法印證,便狠心刪除,重寫。多少個夜晚,他一邊秉筆而書,一邊回憶在真臘的點點滴滴,情不能已。那小吳哥城是何等富麗唐皇:「東面有金橋一座……寢室又有金塔一座焉,所以舶商自來有『寶貴真臘』之褒也。」真臘國王巡遊斗象台,那是何等壯觀:「軍馬擁其前,旗幟鼓樂踵其後。宮女三五百,花布花髻,手執巨燭,雖白日亦點燭……」石雕內容選用九頭蛇作拔河繩,可謂奇談:「橋之闌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九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


再三權衡,周達觀決定甄選其中可以確認的內容,重新整理成冊。約兩年後,一部名叫《真臘風土記》的史地著作終於問世。此書不但用繪畫形式展現了吳哥城的建築和雕刻藝術,還從城郭、宮室、服飾、三教等四十個門類,客觀介紹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情況。從地理角度來看,此書包涵了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的諸多內容。這部只有8500字的典籍,由於內容翔實可靠,《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文義頗為賅贍,本末詳具,可補元史佚闕」。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真臘風土記》封面及內頁(來源於網路)


《真臘風土記》問世後,便有多個刻本。幾經風雨,此書的正本收入清朝的《四庫全書》中,副本則流落江湖。公元1819年,在中國傳教的法國人雷慕沙發現《真臘風土記》的副本。他細讀之下,如獲至寶,忙翻譯成法文。


遺憾的是,作者周達觀從真臘回溫州後,便如同劃中天際的流星一樣,再無生平可查!

3


話說周達觀看到的真臘國,文明雖然高度發達,但朝廷的腐敗也非常嚴重,從吳哥窟里隨處可見的金塔便可略見一斑。一個多世紀後的公元1431年,日益強大的鄰國暹羅派軍隊攻入吳哥城,真臘首都遷至金邊。自此,吳哥窟湮滅在廢墟莽林之中。十九世紀,真臘淪陷為法國的殖民地。此後三十多年,個別葡萄牙的傳教士探險來到吳哥窟,驚喜之餘寫過報告,但被世人稱為天外奇談,未受重視。


公元1860年年底,法國生物學家亨利·穆奧(注二)得到一本法文版的《真臘風土記》。他來到柬埔寨,按書索驥,披荊斬棘,終於發現了一處宏偉驚人的古廟遺迹:歪斜門柱、倒塌佛塔、斷裂門梁、精美浮雕……一切的一切,無不顯示這就是書中所寫的吳哥窟。湮滅400多年的吳哥窟終於被撩開了神秘的面紗。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被暹羅破壞,殘亘斷壁的吳哥窟(網路圖)


後來,吳哥窟被譽為東方四大文明古迹之一,與中國長城、印度泰姬陵、印尼婆羅浮屠齊名。吳哥窟的造型,則被訂為柬埔寨的標誌,展現在其國國旗上。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柬埔寨王國國旗(來源於昵圖網)

4


故事還沒結束。


1971年,柬埔寨脫離法國殖民統治,整理文化古籍時,居然發現沒有自己國家歷史文獻,連歷史教材都沒法編。這時,柬埔寨作家李添丁把《真臘風土記》從中文翻譯了柬埔寨文。由此,柬埔寨人知道了自己國家歷史上有如此輝煌的一頁。


柬埔寨人沒有忘記周達觀。在距吳哥寺東北60里處有一座山,山上長滿荔枝樹;這些樹據說是周達觀出訪時贈送的種子繁殖而來的。當地人把這座山稱為「中國荔枝山」。此外,現在人們去參觀吳哥窟時,當地旅遊局會發一本《真臘風土記》,書上還簡略記載著周達觀的生平。



《真臘風土記》:撩開吳哥窟的神秘面紗



「中國荔枝山」的飛瀑(網路圖)


中國人民也沒有忘記周達觀。2013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政策提出後,作為海上絲路的重要節點,周達觀的故鄉,溫州市積極響應,要深入挖掘周達觀的歷史資源,將溫州市融入到絲路外交的總體形態中,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良性互動作貢獻。


當然,這一切,都以《真臘風土記》為見證。


--------------------------------------------------

注釋:


注一:吳哥王朝,從公元802年一直持續到1432年,歷時600多年。柬埔寨人修建了吳哥寺廟。作為真臘王國大型的政治、宗教和社會中心,全盛時期的吳哥城號稱有一百萬人口,而當時的倫敦還只不過是一個5萬人的小城。吳哥的住宅、公共建築和宮殿都是用木材建造的。


注二:亨利·穆奧(1826年5月15日-1861年11月10日),19世紀法國博物學家,以重新發現吳哥窟聞名。他他將在柬埔寨旅途的見聞,記錄成日記。1861年不幸在叢林中病故,其日記由弟弟整理為《暹羅柬埔寨寮國諸王國旅行記》,1862年在巴黎出版。法國人按圖索驥,發現吳哥窟。


參考資料:


1、 《光耀世界的科學大家》,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李穆南主編,2006年第一版。


2、 《真臘風土記》校注版,2000年4月版,中華書局。


3、 論文《周達觀和》,陳慧著,2008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蝌蚪五線譜 的精彩文章:

霍金先生的憂鬱——每周科那個幻
海豚身上出現傷口,真的是因為「發情」了?
噓,別驚擾了它們!圍觀女科學家的創意自拍
盲目追求快樂並不好,適度悲傷也能給人帶來好處
使用語言的不同,會影響人們對時間的感知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