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秋功業:明朝第一猛男是如何煉成的?

千秋功業:明朝第一猛男是如何煉成的?

中國傳統是士人階級的終極追求是三不朽:立德,為社會樹立做人的標準。立功,為國家為人民建立功業、立言,留下不朽思想著作,發出真知灼見。能做到的人從古到今甚至又少,但是一代思想家王陽明就是其中之一。

話說西晉衣冠南渡,山東望族琅琊王氏來到江南。王羲之的一支在浙江定居,過了很多代一支到了成化八年(1472年),一位名叫王華的才子他媳婦懷胎14個月還未生產,家人很擔心,害怕生了個哪吒。在九月最後的一天夜裡,王華的母親岑氏看見天門打開,一位緋衣女子從天而降,將一個嬰兒送入產房。不久就聽到產房傳喜訊,一位男嬰的哭聲響徹了整個王家。王華給兒子取名叫:王雲

眼看孩子一天天長大,眨眼到了五歲,就是不會說話,家人憂心忡忡。某日,王雲和一群小孩玩耍,迎面走向一位相貌古怪的和尚。和尚摸了摸王雲的頭,哀嘆道:「好個孩兒,可惜道破」王華聽到孩子複述和尚的話語後,尋思孩子不說話可能是名字的原因。於是當即給孩子取名叫「王守仁」說來奇怪,一改名孫兒不但開口而且背誦了一篇文章。

五年之後,王守仁父親王華高中狀元。但10歲的王守仁卻對這天大的喜訊不以為意。自從洪武四年開科舉依賴,狀元一共就出國33個!何足道哉!次年,王守仁跟隨父親進京讀書。對於父親的安排,他一開始不滿意,私塾中教的內容簡直就是侮辱了他的智商。有一日,他在街上閑逛被一位相面先生攔住。當然不是說你骨骼奇異,是練武奇才的話。而是一些入聖境之類的話。但是自從遇到相士後,守仁變成了喜歡靜坐靜思的人,偶爾提出幾個大人也回答不了的深奧問題。

十五歲那年,守仁帶著一位僕人其居庸關遊玩,這可把父親急壞了,因為關外是蒙古人的地盤,但是守仁毫無懼色,駕馬賓士,遇到了一個胡人在草原溜達,看見守仁倉皇而逃,令他十分得意。此刻的他想到了東漢馬援的戰死沙場和馬革裹屍。回到京城後,他激情澎湃,打算給皇帝上書崇尚尚武精神,但被父親一頓訓斥。晃悠兩年後,十七歲的王守仁被父親打發回家,一是結婚二是參加鄉試(省考)。1488年,拜堂入洞房時,新郎卻不見蹤影。急壞了新娘和岳父(江西布政司參議相當於副省級)。原來王守仁跑出去後是和道士討論人生去了。

不久後,祖父去世,守仁看著祖父栽種的竹林陷入了沉思,格了七天七夜病到了就醫。21歲守仁參加鄉試高中舉人,但是之後的兩次會試全都失敗了。直達28才進士及第,被分配到六部的工部,督造墳地。在此期間經常無事訓練工人排兵布陣。

1506年冬,宦官劉瑾專政。35歲的守仁上書,觸怒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當驛丞,途中還機智的躲過了一次追殺。當時的貴州龍場是荒蠻之地,瘴氣瀰漫。但是他沒有氣餒,以風俗教化當地人,並經常悟道理。史稱「龍場悟道」。隨後,受貴州提學副使聘請,到貴陽書院講學,開始了「知行合一」之旨。

1516年,劉瑾倒台後,兵部尚書王瓊推薦45歲的王守仁為督察院左督御史,巡撫贛南。由於土地兼并等問題,農民落草為寇,紛紛反抗。守仁到任後推行「十家牌法」斷絕良民和山賊的聯繫。接著從各縣挑選驍勇之人進行訓練。數十年的叛亂終於被王守仁平定。王守仁道出「破山賊易,破心中賊難」想長治久安,必須教化人心。

1519年,王守仁行至江西豐城,突聞寧王叛變(就是唐伯虎點秋香里囂張的寧王)於是王守仁首先運用心理戰術,到南昌到處張貼迷惑寧王的海報,聲稱朝廷派了邊兵和京兵八萬人,會同自己在南贛部隊號稱十六萬。進攻寧王老巢。為拖延集結部隊的時間,又故意將讓其攻打南京

的消息告訴寧王。此時寧王部下李士實和劉養正勸寧王發病攻打南京。隨後寧王知道中計,立即調集兵馬攻打南京。但是此時王守仁圍魏救趙直搗南朝老巢。最終在鄱陽湖決戰,寧王慘敗。只用了35天就平定了明朝的寧王之亂。

後來王守仁趁父親病逝,專心回鄉傳播講授心學。在「知行合一」的基礎上,提出了「致良知」理論,王陽明心學體系形成。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從起因,實踐到目的。

幾年後,57歲的王守仁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病逝於江西大余縣。後人稱王守仁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