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目前主機廠對於HUD,特別是AR HUD非常看好,尤其在智能駕駛的背景下與ADAS應用整合,這一塊將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說這話的是衍視科技CEO石景華。大約一年前,衍視科技正式以公司形式創立,成立數月便拿到星河互聯500萬種子輪融資,如今,石景華告訴雷鋒網新智駕,公司已與三家車廠簽訂了AR HUD的合作研發協議,屆時產品將通過前裝的形式與量產汽車進行整合。

石景華是汽車產業的老將,在創立衍視科技前,曾供職于海外車企和大型Tier 1廠商,前前後後20年的汽車從業經驗,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從錯綜的汽車產業鏈中選擇了AR HUD和汽車全息投影的技術應用作為創業方向。

在談及這些想法的時候,石景華對這個市場顯得信心十足,但這種熱情並非憑空而來。

2017年CES展上,以大陸、偉世通、松下車載為首的汽車供應商高調展出了在AR HUD領域的最新技術和產品布局,從那時起,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認為,車載HUD產業將逐漸告別低市場份額時代 ,成為未來車載領域新的增長點。

這個觀點,隨著阿里今年3月宣布1800萬美元注資AR HUD初創公司WayRay,而得到進一步發酵。如今,阿里已官方確認,將在明年(2018年)與上汽的合作量產車型中搭載AR HUD系統,這一舉動,使得國內量產車大規模集成AR HUD的時代近在眼前,又一次給這個市場帶來積極的信號。


車載HUD產業兩大陣營

HUD(Head Up Display,平視顯示器)是從戰鬥機場景應用逐漸過渡到車載的一項光學投影技術,目前運用在HUD的主要技術包括LCD投影(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DLP投影(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數字光處理)、激光掃描投影、LCOS投影(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硅基液晶技術)等

幾年前,由於技術、成本等因素限制,車載HUD產品在視場角、解析度等指標上表現差強人意,不具備廣泛應用的前提,逐漸淪為「雞肋」產品。近來,隨著AR技術與HUD的整合,以及車載HUD產品逐漸向前裝層面的集成,車載HUD產業逐漸煥發活力。據權威機構IHS的預測數據,截至2020年,車載HUD市場出貨量將達910萬台,達到爆發點。

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就目前而言,車載HUD產業的主流產品分為兩大陣營,即CHUD (Combiner HUD,組合型HUD)和WHUD(Windshield HUD,擋風玻璃HUD)

CHUD多為翻蓋式的後裝顯示設備,將投影顯示在位於儀錶上方的一塊玻璃上。這種產品多為後裝,代表企業如國外的Navdy,國內的car+、carobot(車蘿蔔)、熾雲等,據悉,熾雲目前也有前裝方向的業務布局。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熾雲車載CHUD產品圖

WHUD直接將汽車前擋風玻璃作為顯示屏,更有助於駕駛員的視線統一,隨著AR技術的集成,WHUD還面臨著投射距離的技術升級問題。此外,WHUD需要針對不同車型擋風玻璃的尺寸、曲率等因素單獨開發HUD產品,這也造成了成本以及量產難度的升高。這種產品更傾向於通過前裝與汽車整合。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WHUD效果圖


「不做2C」

「我們很清楚一點,我們不做2C。」石景華幾乎是毫不猶疑地告訴雷鋒網新智駕。

這個市場正逐漸熱鬧起來,但即便如此,車載HUD行業的創業者們過得並不容易,早在幾年前,一些車載HUD產品進入市場並掀起一股小的熱潮,而如今,幾家當時響亮的名號已經銷聲匿跡了。事實上,直到現在,一些車載HUD產品仍在遭遇「偽需求」的困局。

「噱頭大於痛點」,石景華認為,這是目前車載HUD產品普遍面臨的問題。衍視在現階段不碰後裝,也是出於這個原因。在石景華看來,只有在上游與車廠緊密合作,並有足夠的技術實力切入汽車前裝HUD領域,才能解決車載HUD市場的剛需。基於這個產品思路,衍視目前與三家車廠簽訂了合作研發協議,產品將大約在2019年隨量產車型一同發布。

在具體產品性能上,根據衍視方面提供的資料,其產品可以將行車參數、GPS等信息投射在駕駛員前方道路上,並提供車道偏離預警、前車防碰撞、行人預警、超速提醒等ADAS功能。

石景華告訴雷鋒網新智駕,其AR HUD產品基於TI(德州儀器)的DLP(數字光處理)技術開發,這種投影方式呈現的圖像解析度高、效果較好,所以目前前裝HUD較多採用此種技術。據透露,未來衍視成型的AR HUD產品投射距離將達7.5米。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雷鋒網新智駕在樣機內拍攝的AR HUD成像效果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衍視科技CEO石景華與公司AR HUD測試設備合影

除AR HUD產品外,衍視的另一條產品線布局看準的是汽車後擋風玻璃,具體而言,是通過全息投影技術將影像投射到汽車後擋風玻璃上,下圖展示了衍視技術合伙人在2008年的後投技術成果。

HUD還是雞肋么?這家公司正通過「前裝」最大化AR HUD的商業價值

通過這種方式,衍視科技希望將汽車後擋風玻璃變成內容傳輸的又一個出口,並基於LBS與本地廠商聯合,做個性化的廣告投放業務。石景華透露,目前衍視已經與包括一度在內的多家分時租賃企業建立了合作,初期合作模式以廣告分成為主。「分時租賃99%是虧損的,要想盤活他們的資源,廣告是很大一個優勢。」

目前,衍視科技的後投設備主要以半前裝形式切入市場,石景華透露,產品將於今年6月正式實現量產。而這塊業務也將先於AR HUD,在今年實現商業化落地。


未來:尋找增量價值

去年Model 3發布後,雷鋒網新智駕曾猜測Model 3可能用HUD系統取代儀錶盤功能。無獨有偶,去年11月,大眾方面也透露其新款 I.D.電動車型將搭載AR HUD抬頭顯示系統,並計劃於2020年投產。

市場為車載HUD產業開放的空間越來越大,未來,這個領域的成長點在哪裡呢?對於這個問題,石景華這樣認為:「在汽車智能化的趨勢下,HUD將與ADAS做整合,只有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實現1+1>2的效果。這就是它的增量價值。」石景華同時提到,在成像距離、大小、視場角等指標的技術打磨上,產品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總體而言,車載HUD產品的增長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 顯示效果迭代:包括成像距離、視場角、解析度等影響成像效果的參數升級。

  • 更多ADAS功能的集成:目前,攝像頭、激光雷達感測器、Wi-Fi和GPS模塊已經逐漸成為AR HUD設備的標配,攝像頭和雷達感測器對周邊環境和行人進行實時監測,而Wi-Fi和GPS確保車輛實現車車互聯,並與其他道路基礎設施通訊。未來,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發展,與AR HUD的集成將更加緊密。

  • 高度整合,控制成本:目前,AR HUD還需要針對不同車型的擋風玻璃進行定製化設計,這造成了產品成本的提高和量產難題,未來,與汽車更好地適配和量產將成為形成競爭力的關鍵。

雖然目前的市場體量還十分有限,但HUD卻被分析機構評估為未來增長勢頭最迅猛的汽車顯示系統業務,據IHS預測,2022年,汽車HUD業務的增長將達到峰值。帶著這種期待,衍視科技的團隊駐紮在上海長泰廣場的一座孵化器里,他們的熱情與那片年輕熱鬧的街區十分相稱。

石景華告訴雷鋒網新智駕,目前,衍視只想踏實地把技術做好,不會把故事講得太遠。同時,他們將繼續搭建團隊,整合與ADAS相關的技術人員。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公司將開啟下一輪(A輪)融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專訪 | 推出面向企業的ProductAI,這家公司要做商品識別領域的 AI 賦能者
IBM認知系統:從應用出發,讓人工智慧全面落地
機器學習中決策樹的原理與演算法 | 科普
從vivo電子器件商業夥伴大會看產品創新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