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印度為何如此孤傲?相比中國,它手握一個最大優勢

印度為何如此孤傲?相比中國,它手握一個最大優勢

提到「龍象之爭」,很多網友都會嗤之以鼻。最近的例子是前不久國產航母001A成功下水,預計將在2年後正式服役。而印度的國產航母似乎成了爛尾樓,建造進度拖延近10年,歷經3次下水,卻依然只能停泊在臭水溝里。更不要提三哥朝俄羅斯購買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雖然售價只有1美元,維修改裝費卻超過15億美元,海試時推進系統還掉了鏈子。這麼鮮明的對比,彷彿就是兩個國家的縮影。「海外探客」發現,此情此景讓很多人都覺得印度不值一提。

不過就是這麼一個國家,居然死硬且孤傲。前幾天「BeltandRoad」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連美國和日本都派出了級別並不低的代表團,可印度方面卻冷眼旁觀。29個國家的領導人、將近130個國家的代表都參與了盛會,其中卻沒有印度裹裙的身影。有一種缺席比成為座上賓更顯眼,指的就是這種情況。不僅如此,印度還對這個事關「互聯互通」大局的宏大倡議採取了敵視的態度。

話說印度已經參加了「亞投行」,持股比例為10%-15%之間,僅次於中國,還獲得了高級副總裁的職位,按理來說也應該支持「BeltandRoad」。不過意外的是,這個造福千秋萬代的倡議卻令印度的「怒氣值」接近滿格。探客分析了一下,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1、印度對「中巴經濟走廊」不滿。早在2016年11月「中巴經濟走廊」首次實現貨運車隊貫通之時,印度方面就極為不滿,認為這條經過克什米爾的線路侵犯了自己的所謂「主權」。而且,印度方面還派遣潛艇到瓜達爾港附近窺探。不過,作為創造了用自己魚雷擊沉自己潛艇的「奇蹟」的印度海軍,還是在巴基斯坦面前露了怯,被巴方艦艇攆得亂竄,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2、認為「BeltandRoad」倡議動搖了印度在南亞的霸主地位。印度方面一直認為印度洋屬於自己的後花園,是本國天然的勢力範圍,不容別國染指。印方的理由就是「地理決定論」,誰讓印度半島深深地嵌入印度洋?成為南亞霸主是印度的宿命,這就是上天的安排。但亞洲最大國家的存在卻擊碎了印度獨霸南亞的美夢。2014年馬爾地夫首都馬累發生淡水危機,約12萬人失去自來水供應。在這種情況下,馬爾地夫同時向中印求援。儘管中馬之間的距離是印馬距離的6倍左右,可中方運來的飲用水等物資卻是印度的數倍。民心向背,一目了然。困擾斯里蘭卡多年的「猛虎組織」也是在中方幫助下才得以剿滅。而眾所周知的是,「猛虎組織」一直得到印度方面的支持。如今很多南亞國家都支持「BeltandRoad」倡議,巴基斯坦謝里夫總理和斯里蘭卡維克勒馬辛哈總理更是親臨盛會,這讓印度更加坐卧不安。

3、擔心印度洋從此成為公共走廊。很多國家以打擊海盜的名義紛紛派遣海軍在印度洋巡弋,早已令印度如鯁在喉。尤其是印度發現亞洲最大國家的潛艇還在印度洋來回穿梭,更是火冒三丈,認為自己的後院都被人摸個門清,太沒有安全感。一旦印度東北邊境爭議地區發生事件,那麼印度將腹背受敵。因此印度必然將中方在斯里蘭卡和緬甸投資的港口視為眼中釘。按照印度的想法,印度洋應該保持一個封閉的狀態,域外國家只有經過印度同意才能在印度洋活動。可「BeltandRoad」倡議卻激發了沿線國家的活力與積極性,讓印度主導的「南亞區域合作聯盟」黯然失色。

印度為何如此孤傲?相比中國,它手握一個最大優勢

印度的戰略焦慮引起了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的注意,出於遏制東亞大國崛起的目的,美日澳紛紛向印度獻媚,企圖拉攏印度,使之成為與東亞大國對抗的前鋒。探客發現,這其中最積極的就是日本。安倍近年來與印度領導人會面頻繁,靠基本價值觀套近乎,積極籌建以包圍東亞大國為主要目標的「四國戰略同盟」。為此日方不惜在明知賠本的情況下給印度貸款60多億美元修高鐵,年利率僅為0.5%。日方還準備向印度出口US2水上飛機等軍用裝備。當然,安倍最下血本的就是「日印核協議」,5月16日已經得到了日本眾院的批准,日本向印度出口核物質與核技術即將成為現實。印度與日本已經結成「特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安倍還趁熱打鐵,在2016年與印度總理莫迪訪日時提出「印度洋-太平洋」戰略,明顯針對的就是「BeltandRoad」倡議。

印度為何如此孤傲?相比中國,它手握一個最大優勢

美國最近一些年也對印度青睞有加,不僅向印度出口了10架C-17以及6架C-130J運輸機,還向印度海軍提供了8架先進的P-8A海上反潛巡邏機,並且準備將F-16戰機生產線搬到印度。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在訪問印度時還公開鼓吹建立包括美日印澳4個國家的「非正式戰略聯盟」。

作為美國的跟班,澳大利亞也不甘人後。2014年印澳兩國簽署民用核協議,同年11月,兩國還以共同價值觀和維護國際秩序的名義簽署軍事合作新協議。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在2017年4月份訪印時表示:已經做好向印度出口鈾礦的準備。這無疑是步日本的後塵支持印度的核計劃。

種種跡象表明,美日印澳之間的合作已經達到了「准聯盟」的水平。在2016年6月,美日印三方還舉行了海軍聯合演習,重點演練「獵殺敵方潛艇」。安倍所鼓吹的「民主安全菱形」似乎已經初見輪廓。

對於這種不友好的舉動,東方大國實際上已經見怪不怪。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印度逐步加入美日澳主導的軍事集團。探客認為,這30多年來中國能夠坐上全球經濟的第二名,主要應歸功於對形勢的精準判斷,以及制訂和實施合適的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利用「人口紅利」在全球分工體系中逐步「打怪升級」。

與美國、歐盟、日本等陷入老齡化的主要經濟體相比,中國擁有熟練且掌握技術的大量勞動人口,而充沛的年輕人則意味著時間優勢。因此,每當G1又給G2氣受,總能聽到「時間在我們手裡」這種豪言壯語。言外之意不外乎就是再過30年,咱們再下場練練。探客判斷,現在美國最擔心的就是2025年左右中美國力出現「死亡交叉」,美國在經濟上退居次席,由此是否會帶來巨大的變動和調整。

印度為何如此孤傲?相比中國,它手握一個最大優勢

事實上,美國擔心的問題,同時也是東方大國擔心的問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30年間的受益者將是印度。到2050年,印度將獨佔全球勞動力的18.8%,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勞動力市場。從勞動力價格看,目前印度普通工人工資只有中國同行的25%到20%,人力成本優勢明顯。也就是說,相對於龍,象卻佔有人口優勢。換句話說,中國在幾乎所有主要經濟體面前都可以打「時間戰」,唯獨在印度面前不行。人均收入只有8000多美元之時,中國已經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到2050年,中國老齡人口將達到5億。這也是為何80後90後要積極養育高素質二孩乃至三孩的原因。面對印度,我們輸不起,也不會輸!

繁華猶憶來時路。東方大國知道自己是怎麼練出肌肉的,因此更要保持憂患意識。假如印度能夠明白一點,對現有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進行調整,均衡消費和投資的比重,既重視內需又重視出口,將製造業擺到和服務業一樣的位置,在保持高新技術產業優勢的同時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假以時日,印度將戴上「世界辦公室」和「世界工廠」兩頂王冠。到那時,還有誰能阻擋印度的崛起?探客認為,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印度恐將成為唯一一個有能力阻礙中國前進步伐的強國。不過,探客也相信智慧的東方大國會未雨綢繆,根本不會給印度機會。只要「BeltandRoad」倡議能夠完成70%左右,一個由中國制訂規則的全球供應鏈就將形成,印度只有順從這個規則,否則將被排斥在國際貿易體系之外。在印度還沒有打通前往太平洋的通道之前,印度洋已經成為東方大國的荷花池,就像印度河不屬於印度一樣。(完)

註:本文系「海外探客」獨家原創稿件,歡迎理性評論與科學指正。關注donatehour007,這裡有最另類最個性的國際新聞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探客 的精彩文章:

韓國啟動「四強外交」:中美俄都給面子,唯獨日本打臉
不僅來要錢!杜特爾特準備談談中菲之間最棘手的問題
日本企業潰敗20年?這4大優勢依然力壓中國企業
韓國代表團訪華獲「特殊禮遇」,文在寅贏得首個外交勝利?
意外之喜!文在寅剛上任就「猛懟」安倍,韓日裂痕加深

TAG:海外探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