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科普丨「全民營養周」來啦,營養專家教你如何「吃」出一個好身體

科普丨「全民營養周」來啦,營養專家教你如何「吃」出一個好身體

點擊「河北衛生計生」可快速關注

每年5月的第三周為「全民營養周」,2017年的活動主題是——「全穀物,營養+,開啟穀物健康新時代」。「五穀」指大黃米、小米、大豆、麥子和稻子。也有古書認為是栗、豆、麻、麥、稻。但無論哪種,「五穀」都是「粗糧」,即全谷,去了殼但沒精製過的整粒種子。所謂五穀為養,絕非精白米面為養。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營養科的專家將圍繞這個活動主題,教你如何「吃」出一個健康的好身體。

受訪專家:

張俊飛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

曾繁花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營養科營養師

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礎

精製米面的確給人們的口感帶來了極大的享受。短短几十年時間當中,粗糧雜糧的消費量一降再降,只有精白米的消費量還在上升。

生活中,除了大米飯、白饅頭、白麵條之外,人們還被各種白面白米製成的主食、點心、小吃、零食所包圍。速食麵是精白粉做的,蛋糕、餅乾、點心、小吃,甚至大部分膨化食品,也是精白米面做的。在很多地方,想要吃點粗糧,只有自己動手烹調。吃各種天然全谷和豆類營養價值相當高,血糖上升速度慢,延緩衰老。所以,穀類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礎。

老年人怎麼吃?

老年人在選擇和製作穀類食物時首先要多樣化,粗細搭配。穀類食品是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礦物質、植物化學物如木酚素等。這些營養素大多存在於米面的皮層和谷胚中,糧食加工越精細,營養成分損失越多。如果長期吃精白米面,會引起B族維生素和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因此老年人每天應該選擇2~3個以上品種的穀類食品,多選擇粗雜糧,粗細搭配,保證營養均衡。

在製作米麵食品時要注意:不要過度淘米,如果反覆搓洗,這樣會使米粒外層的營養素丟失很多。大米和雜糧一般以蒸、煮的方法製成飯和粥。麵粉一般用蒸、烤、烙的方法製作成麵食,如饅頭、麵條、餃子、麵餅等。不要用撈、蒸方式煮飯(即棄米湯後再蒸),以減少營養素的損失。

老年人咀嚼和消化能力減弱,米飯、粥和各種麵食要鬆軟易消化。煮粥不要加鹼,發麵時最好用酵母而不用小蘇打,因為米面中的B族維生素在鹼性環境中極易被破壞。少用油炸的方式製作食物,如油條、炸糕、麻花等,以保護穀類中的營養素。

孕期穀物營養的選擇

孕婦既要補充營養,又要防止營養過剩。那麼穀類食物在孕期發揮怎樣的作用呢?孕中後期母體發生了極大變化,要增加熱量,給予足夠的蛋白質,增加動物性食品、植物油、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攝入。膳食要葷素兼備、粗細搭配,同時攝取足夠的糧穀類食物。每天膳食中糧穀類需有300克至450克,除大米、麵粉外,還可選用B族維生素類和氨基酸豐富的雜糧,如小米、玉米、麥片等;每日肉、蛋、禽、魚類動物性食物或豆類及其製品需有200克、動物內臟(肝)50克(每周一至兩次),蔬菜500克,水果200克、植物油30克至40克。

營養專家提醒,孕中期每餐攝取量可因孕婦食慾增加而有所增加,但隨著妊娠的進展,子宮不斷增大,胃部會受到擠壓,使得孕婦餐後出現飽脹感。為此,可增加每日的餐次,但每次的食量要適度,切忌盲目過量進食或大吃甜食,避免孕婦因肥胖或血糖過高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

通訊員:趙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