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本文作者「皮革業」,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上個月,北京電影節,重看了一遍《曼哈頓》。在杜比影院看戈登·威利斯的黑白攝影,只能用爽來形容了……過了沒兩天,趕上《安妮·霍爾》公映40周年,不少媒體都重新整理了當年的各種段子,看得心裡直痒痒。可惜一時還不能在大銀幕上看到4K修復版,只好又刷了一遍藍光。


這次重看有個發現,伍迪·艾倫大概是最愛拍「看電影」這件事的導演。拿《安妮·霍爾》來說,裡面光是電影院就出現了五六家,而這並不是一部關於電影圈的電影。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從1969年的《傻瓜入獄記》算起,伍迪·艾倫至今執導了大約47部長片,這裡沒算他與斯科塞斯、科波拉合作的集錦片《大都會傳奇》,以及去年的劇集《六場危事》,也沒計入他不太承認的《出了什麼事,老虎百合?》。


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世界裡,人們滔滔不絕地討論伯格曼、費里尼、黑澤明作品的意義;電視上不是在重播鮑勃·霍普、馬克斯兄弟的喜劇就是阿斯泰爾的歌舞片;男主角說我對藝術史的理解僅限於知道柯克·道格拉斯演過梵高,女主角會說你現在跟我說話的口氣就跟《2001太空漫遊》里的電腦一樣;派對主人要麼說你們都拿我當唐·柯里昂了吧,要麼就在顯擺別墅的前任主人可是查理·卓別林……伍迪對看電影這件事的熱愛,相當於小津安二郎對料理的執念。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興趣所致,我有意搜集了一下伍迪電影里的各種看電影的場景,沒想到,還真是叫人吐血的活兒啊。這還沒算他的各種致敬,比如哪部學了《摩登時代》《第七封印》、哪部是他的《八部半》和《慾望號街車》,哪部又借用了《低俗小說》的場景或者《洛可兄弟》的片名……


下面就以時間為序,看看伍迪·艾倫這麼些年來,到底在自己的電影里看了哪些電影——


《再彈一遍,山姆》Play It Again, Sam (1972)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改編自伍迪1969年在百老匯首演的舞台劇,片名就是《北非諜影》(Casablanca)里亨弗萊·鮑嘉的一句台詞。伍迪扮演一位影評人,時常會幻想自己能像鮑嘉一樣以冷酷的魅力征服女人。雖然伍迪沒有親自執導,電影版沿用了他與黛安·基頓、托尼·羅伯茨的原班陣容。


電影里反覆出現的自然是《北非諜影》,不僅有原片的放映,伍迪幻想中鮑嘉的形象,還在片尾完整複製了機場告別的經典場景。伍迪演的是鮑嘉的腦殘粉,公寓里貼滿了各種電影海報,基本全是鮑嘉主演的各種黑色電影,《馬爾他之鷹》《夜長夢多》等十幾部,有興趣的可以慢慢找。


《安妮·霍爾》Annie Hall (1977)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安妮·霍爾第一次出場,伍迪在電影院門口等著,約她一起看伯格曼的《面對面》(Face to Face)。安妮遲到了兩分鐘,伍迪說自己不能看一部已經開場的電影,即便是只錯過了瑞典文的片頭。安妮問他那要去幹嘛呢,伍迪提議去看紀錄片《悲哀和憐憫》(The Sorrow and the Pity)。


這是紀錄片導演馬塞爾·奧菲爾斯(Marcel Ophüls)的代表作,片長四個多小時,關注的是納粹佔領時期的法國。伍迪選取這部電影,除了沉重的題材和令人髮指的片長外,片名應該也是原因之一。他在片中向安妮灌輸一個觀點,人生分為兩種——可怕(horrible)與可悲(miserable),「悲哀和憐憫」成了一種對仗。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電影臨近結尾,男女主角分手後在一家影院門口意外相遇,他們帶著各自的新伴兒又去看《悲哀和憐憫》。扮演安妮男友的是上過黑名單的編劇沃爾特·伯恩斯坦,伍迪曾主演過他寫的《出頭人》(The Front)。而伍迪的女伴則是西格妮·韋弗,這也是她的銀幕首秀,《異形》要等到兩年之後才上映。


第一次看《悲哀和憐憫》,電影開場前,排在伍迪後面的一個男人在滔滔不絕地批評費里尼,他認為《大路》很偉大,但《朱麗葉與魔鬼》《愛情神話》等片只注重技巧,費里尼完全是個自我陶醉的導演。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原本設想,他跟身後那位知識分子爭論起來,而後請出費里尼本尊出來駁斥。但費里尼本人和作為替補的布努埃爾都拒絕了他的邀請(伍迪認為伯格曼肯定不會來所以沒請),最後換成加拿大學者、《理解媒介》的作者馬歇爾·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


片子里還有一段,伍迪在中央公園裡嘲諷各種路人,他說有個傢伙肯定是卡波特(《冷血》作者)模仿比賽的冠軍,實際上那就是杜魯門·卡波特本人。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安妮和初戀男友約會,看的《不合時宜的人》(The Misfits)。克拉克·蓋博和瑪麗蓮·夢露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幕後故事極其豐富,我以前寫過一篇,感興趣的可以看看。


伍迪回憶起小時候媽媽帶他去看動畫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他卻喜歡上了裡面的邪惡皇后。現實生活中,《白雪公主》是伍迪印象里看的第一部電影。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帶著安妮去洛杉磯,街景掃過一家影院,正在上映都是B級恐怖片:波利斯·卡洛夫主演的《邪惡之屋》(House of Evil)、馬里奧·巴瓦的《驅魔之屋》(The House of Exorcism)等,跟紐約放的那些高冷歐洲片形成對比。伍迪是著名的洛杉磯黑,在這兒也不忘揶揄一道。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保羅·西蒙在片中扮演洛杉磯的唱片製作人,向伍迪他們炫耀自己買下了卓別林住過的豪宅。轉到影音室,他的女友說他們昨天剛看了雷諾阿的《大幻影》(La grande illusion),一個躺在沙發上飛葉子的哥們說,「嗨」的時候看這片更爽。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和安妮分手後,伍迪獨自一人去看電影,影院貼著馬塞爾·卡爾內的《天堂的孩子》(Children of Paradise)海報。眾所周知,這是一部男女主角沒能走到一起的愛情悲劇。


《曼哈頓》Manhattan (1979)

伍迪扮演人到中年的編劇,感情在兩個女人間搖擺,一個是瑪瑞兒·海明威扮演的天真少女,另一個是黛安·基頓扮演的朋友的情人。通過電影品味的細節,伍迪暗示出男女關係的微妙。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少女到伍迪家過夜,想跟他正式同居,伍迪以自己很難相處拒絕後,提議明天帶她去看維羅妮卡·萊克(Veronica Lake,1940年代女星)的老電影。少女問是那個紅頭髮的海報女郎嗎,伍迪說那是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告訴你這麼多遍都記不住啊。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後面還有一場戲,伍迪和少女躺在床上吃中餐看電視,節目預告要播W.C.菲爾茲(W.C. Fields,老牌喜劇明星)的電影。少女馬上投其所好,說太好了,這個一定得看啊。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黛安·基頓扮演的是一個尖酸刻薄的藝術評論者。她和伍迪第一次見面就批評了一大堆「徒有虛名」的名家,她認為伯格曼拍了一堆沉悶的存在主義電影,講什麼流行化的厭世情緒,上帝的沉悶。伍迪聽到這些當然不爽,最後不歡而散。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倆人勾搭上後,第一次正式約會就是去看電影。電影院正在放映的是稻垣浩的《忠臣藏》,以及蘇聯1930年的默片《大地》,反正就是那種只有知識分子才看的片。倆人路上一直在討論,到了黛安的公寓,伍迪說他覺得只要W.C.菲爾茲演的都算偉大的電影,再有就是《大幻影》(沒錯,又出現了),只要電視重播他就會看。


《星塵往事》Stardust Memories (1980)


伍迪演的是個電影導演,早年靠喜劇出道,得奧斯卡獎後開始轉型拍藝術片,卻得不到電影公司和觀眾的認可。和《安妮·霍爾》一樣,伍迪否認這些情節是他個人自傳化的表述。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在片中去海邊小鎮出席個人影展(其實這段是他個人的真實經歷),他和一位小提琴手一起去看了《偷自行車的人》(The Bicycle Thief)。這部新現實主義經典是伍迪最喜歡的電影,2012年他參與《視與聽》雜誌「最偉大的電影」投票,第一名就是《偷自行車的人》,第二名才是《第七封印》。


《開羅紫玫瑰》The Purple Rose of Cairo (1985)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自己非常滿意的作品,可能也是他最有迷影情懷的一部。片中名為Jewel的電影院,其實是他少年時代常去的一家布魯克林影院,就是在那裡,伍迪第一次看了伯格曼的電影——《不良少女莫妮卡》。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片尾,米亞·法羅走進影院,《開羅紫玫瑰》已經下線,取而代之的是歌舞片《禮帽》。大銀幕上,阿斯泰爾和羅傑斯的舞姿如夢似幻,面對幻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法羅又一次沉浸在電影里,露出謎之微笑……


《漢娜姐妹》Hannah and Her Sisters (1986)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在家自殺未遂,漫無目的地進了電影院,結果正好在放他從小就特別喜歡的《鴨羹》。看著銀幕上活蹦亂跳的馬克斯兄弟,他放棄了輕生的念頭,不再追尋什麼意義,要重新開始享受人生。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還有一處,伍迪在唱片店遇到黛安·韋斯特前,路過的影院在辦希區柯克早期影展,包括《間諜》《破壞》等片。


《漢娜姐妹》是伍迪1980年代在商業上最成功的電影,眾星雲集,還得了三項奧斯卡獎。米亞·法羅的四個孩子都參與了演出,其中也包括養女宋宜·普列文,也就是伍迪後來的太太。宋宜扮演家宴上的賓客,一個沒有台詞、一閃而過的龍套,這也是她目前唯一一次出現在伍迪的電影里。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右起第三個咧嘴大笑的就是宋宜。


《無線電時代》Radio Days (1987)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的《阿瑪柯德》,重現他童年的那個廣播年代。家人帶著主人公去曼哈頓玩,到洛克菲勒中心著名的無線電城音樂廳看電影,伍迪用畫外音解說,感覺就像「走進了天堂」。看的是加里·格蘭特和凱瑟琳·赫本演的《費城故事》。後來在《非強力春藥》里,米拉·索維諾還背了一段這部電影的台詞。

電影還重現了1938年奧遜·威爾斯的廣播劇《世界大戰》造成的公眾恐慌事件。


《罪與錯》Crimes and Misdemeanors (1989)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最早一部涉及「罪與罰」主題的作品,後來還拍了《賽末點》《卡珊德拉之夢》《無理之人》等。伍迪在片中扮演不得志的紀錄片導演,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帶著侄女一起看老電影。《罪與錯》里有至少四場在電影院觀影的戲,加上紀錄片剪輯,應該伍迪電影里引用電影素材最多的一部。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電影院放映的四部電影依次是:希區柯克的《史密斯夫婦》(Mr. & Mrs. Smith 1941)、艾倫·拉德和維羅妮卡·萊克主演的黑色電影《合約殺手》(This Gun for Hire 1942)、歌舞片《無憂無慮》(Happy Go Lucky 1943)以及愛德華·羅賓遜主演的犯罪片《最後的黑幫》(The Last Gangster 1937)。這幾部電影基本都跟《罪與錯》的題材相關,不是謀殺就是夫妻間的猜忌,《無憂無慮》用的也是貝蒂·赫頓的「Murder, He Says」唱段。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和米亞·法羅在剪輯室里還一起看了《雨中曲》。剪輯室的牆上貼著《尋子遇仙記》和《中國姑娘》的海報,卓別林和戈達爾也是伍迪非常欣賞的電影大師。


《愛麗絲》Alice (1990)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時代廣場的廣告牌上出現了《哭泣寶貝》(Cry-Baby)的海報。這部青春歌舞片是約翰尼·德普首次擔綱男一號,也是cult片導演約翰·沃特斯罕見的主流作品。


片尾米亞·法羅跑到印度去做義工,劇組沒有實地拍攝,而是用了路易·馬勒紀錄片《加爾各答》里的素材。


《丈夫、太太與情人》Husbands and Wives (1992)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拍過《走出非洲》的導演西德尼·波拉克扮演一位事業有成的中年男子,他迷上了自己的健身教練,而跟妻子分手。波拉克帶著新女友去看《亂》,告訴她這改編自《李爾王》,而不是什麼「里奧王」。女友聽了不爽,說這要是莎士比亞寫的怎麼也得是英語,不可能全是日語。波拉克這才意識到兩人很難在精神層面進行溝通……


伍迪最喜歡的日本導演就是黑澤明,他評過最偉大的15部非英文片,其中包括《羅生門》《蜘蛛巢城》和《七武士》。在《情懷九月天》里,米亞·法羅演的女主角也提到要回紐約去看黑澤明電影。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自己出演過戈達爾版的《李爾王》。他說接到劇本時就知道肯定是個大爛片,出於對戈達爾的崇敬,還是去演了,但從來沒有看過。昆汀·塔倫蒂諾剛入行時,在簡歷里也自稱出演過這部《李爾王》,不過純粹是他自己杜撰的。


《曼哈頓謀殺疑案》Manhattan Murder Mystery (1993)


這個謀殺案是《安妮·霍爾》最早的故事動機,但在成片里被刪掉了。伍迪和黛安扮演一對曼哈頓的知識分子夫妻,靠電影和歌劇打發乏味的日常生活,一次意外讓他們發覺鄰居可能謀殺了自己的太太。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片子里涉及到的電影大多跟懸疑、情殺、陰謀有關,像男女主角一起去看比利·懷德的《雙重賠償》,這也是伍迪最喜歡的黑色電影。此外,片子里還提到他倆第一次約會去看《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之後有半年時間都在解釋劇情。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後來,黛安發現已經死掉的鄰居太太坐著一輛大巴從眼前經過,而大巴上的廣告正是希區柯克的《迷魂記》。伍迪贊助了該片的修復,但他並不太喜歡這部電影,也不認為希區柯克在創作時隱含了過多的深意。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鄰居是一家小電影院的老闆,專放老電影,比如阿斯泰爾的歌舞片,還辦了奧遜·威爾斯的影展。伍迪跑到這家電影院去解救黛安,大銀幕上正放著《上海小姐》,最後還完整復刻了該片結尾鏡子屋的經典場景。另一部如此致敬的電影應該還是李小龍的《龍爭虎鬥》。


《人人都說我愛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 (1996)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伍迪和歌蒂·韓一家在巴黎過聖誕節,他倆跑去參加格勞喬派對(Groucho Party),所有參與者都得打扮成喜劇演員格勞喬·馬克斯的樣子。伍迪從小就是馬克斯兄弟的腦殘粉,尤其崇拜格勞喬,他的電影里經常出現關於格勞喬的各種段子和台詞,比如《安妮·霍爾》的開場白。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在《人人都說我愛你》里,伍迪終於全套cosplay了偶像格勞喬,濃眉、眼鏡、小鬍子、大雪茄,一個都沒少。作為歌舞片,還重排了《瘋狂的動物》里的名曲Hooray for Captain Spaulding的法語版。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在威尼斯的戲份里,茱莉亞·羅伯茨的男友(Tbag演的)提到大導演貝托魯奇在某個派對上,一定要去見他。伍迪很欣賞貝托魯奇的作品,去年的《咖啡公社》和尚未公映的《摩天輪》,他邀請到與貝托魯奇長期合作的攝影指導維托里奧·斯托拉羅,也算一償宿願。


《解構愛情狂》Deconstructing Harry (1997)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裡面有一場《星球大戰》主題的猶太成人禮,充斥著黑武士、萊婭公主、C-3PO、丘巴卡的各種造型。1978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正是《安妮·霍爾》爆冷挑落《星球大戰》,獲得最佳影片。


《名人百態》Celebrity (1998)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片子本身聚焦於娛樂圈和名利場,自然涉及到不少電影的內容。片尾是一場電影首映禮,主持人問製片人下一部計劃拍什麼,答案是全黑人版《一個國家的誕生》。眾所周知,格里菲斯的這部代表作以白人至上主義和美化3K黨著稱,製片人的這句玩笑話後來成了神預言——2016年真出現了黑人版《一個國家的誕生》,同樣引發了一輪爭議。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片子里客串的紐約名人不勝枚舉,在今天看來,最不可思議的肯定是唐納德·特朗普——在政治傾向上,伍迪本人可是支持民主黨的自由派。特朗普下次在伍迪電影里出現,已經變成了一尊蠟像。


《業餘小偷》Small Time Crooks (2000)


伍迪說他只適合出演兩種角色,一是知識分子,因為他戴個眼鏡,另一個是底層混混,跟他的成長環境有關。《業餘小偷》就是相對少見的後一種。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意外發家後,伍迪的老婆受到休·格蘭特的蠱惑,去追求名畫、歌劇等上流社會的玩物。伍迪的愛好卻依然是打牌、看球、吃中餐,還有就是看看電視上重播的老電影。其中包括詹姆斯·卡格尼主演的《殲匪喋血戰》(White Heat)以及鮑嘉的《夜困摩天嶺》(High Sierra)。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故事剛開始,伍迪和幾個笨賊計劃偷銀行金庫,因為分贓談到鮑嘉主演的另一部電影《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結果他們弄錯了名字,說那叫《金銀島》(Treasure Island)。這部和前面提到的《殲匪喋血戰》,其實都在伍迪最喜歡的英語片之列。


《奇招盡出》Anything Else (2003)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男主角的公寓里掛著恐怖片《畸形人》(The Freaks)以及戈達爾《筋疲力盡》的海報。他和女主角還一起去看了布努埃爾的《泯滅天使》(The Exterminating Angel)。


《雙生美蓮達》Melinda and Melinda (2004)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喜劇版故事裡,威爾·法瑞爾和女主角在萬聖節double date,四人一起去看《黑貓》(The Black Cat),由波利斯·卡洛夫和貝拉·盧戈西兩大恐怖片明星聯合主演。


《賽末點》Match Point (2005)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男主角和富家女約會看過兩次電影。第一部是朱爾斯·達辛的盜賊片名作《男人的爭鬥》(Rififi);第二部是2004年的《摩托日記》(The Motorcycle Diaries),除了時間因素外,大概也在暗示兩人不同階層的差異吧……


《午夜巴塞羅那》Vicky Cristina Barcelona (2008)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麗貝卡·豪爾在巴塞羅那學西班牙語,班上的一個男同學約他一起去看《辣手摧花》(Shadow of a Doubt)。哈維爾·巴登扮演的渣男藝術家,正好呼應了片中那個既危險又有魅力的男主角。《辣手摧花》和《美人計》是伍迪最喜歡的兩部希區柯克。《好萊塢式結局》里還提到過特呂弗認為《美人計》是希區柯克最偉大的作品。


《怎樣都行》Whatever Works (2009)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拉里·戴維扮演憤世嫉俗的物理學家,收留了離家出走少女,就這麼住了下來。拉里做噩夢嚇醒了,少女安慰他,說看看電視就好了,拉里說可別是《深淵》(The Abyss),結果打開正在放阿斯泰爾的歌舞片(伍迪默認的治癒元素)。


拉里後來帶少女去電影院看《歷劫佳人》(Touch of Evil),這也是伍迪再次向奧遜·威爾斯致敬。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怎樣都行》基本是拉里的毒舌秀:提到《亂世佳人》,他說自己還是更喜歡斯嘉麗這個綠眼睛的小婊子;他認為人的生命毫無意義,《生活多美好》就是每個聖誕節都強加於你的電影,要是詹姆斯·斯圖爾特是個躺在床上抽煙的混蛋,天使救了他,沒準會害死60多人……


《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2011)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歐文·威爾遜告訴路易斯·布努埃爾一個電影創意,一群人去參加宴會無法離開那個房間,布努埃爾表示無法理解。這個情節說的是1962年的《泯滅天使》,布努埃爾後來在墨西哥拍的片子。


《愛在羅馬》To Rome with Love (2012)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羅伯托·貝尼尼跟家人、朋友去看《質數的孤獨》(The Solitude of Prime Numbers),走出影院,他說這可比《國王的演講》好多了。


《咖啡公社》Café Society (2016)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傑西·艾森伯格初到洛杉磯,沒事閑逛,中國戲院正在放阿斯泰爾和羅傑斯的歌舞片《歡樂時光》(Swing Time)。雖然伍迪認為《雨中曲》是最偉大的歌舞片,但他最愛的舞王還是阿斯泰爾。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艾森伯格低頭看見葛洛麗亞·斯旺森(Gloria Swanson)留下的手印。斯旺森是默片巨星,到《咖啡公社》那個時代已經銷聲匿跡,1950年主演《日落大道》才重回公眾視線。斯旺森以多情著稱,一生結婚6次,緋聞不斷,簽名上寫著Love always to Sid,說的是中國戲院的老闆Sid Grauman。 結合本片劇情, 多少有點諷刺意味。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後來,艾森伯格在片中跟克里斯汀·斯圖爾特約會,一起看了兩次電影。一部是芭芭拉·斯坦威克主演的《紅衣女郎》(The Woman in Red),另一部是集結了珍·哈露、威廉·鮑威爾、瑪娜·洛伊、斯賓塞·屈塞四位巨星的《假戲真做》(Libeled Lady)。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好了,以上就是近五十年來伍迪電影里出現過的「看電影」場景。新片《摩天輪》(Wonder Wheel)雖然還沒上映,但在公布的劇照里已經出現了電影院的場景——除了凱特·溫絲萊特、賈斯汀·汀布萊克和朱諾·坦普爾三位主演,背景貼著西部片《百戰寶槍》(Winchester "73)的海報。



豆瓣日記:和伍迪·艾倫一起看電影



看來,愛拍「看電影」的伍迪·艾倫還要這樣繼續拍下去。


有個問題,今年已經82歲的伍迪還能拍多久?


確切答案誰都說不好。要知道伍迪的媽媽活了96歲,爸爸活到100歲。還是祝他超越前輩吧!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高冷門診部」 關注請搜highgossip


(全文完)


本文作者「皮革業」,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43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皮革業」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口碑超過《你的名字》,這部高分動畫片小夥伴們都看哭了
母親節不如和媽媽一起看電影吧!
豆瓣日記:燒飯
豆瓣日記:最近貓事
豆瓣影評:讓印度電影給我們上一課

TAG:每日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