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有焦慮過?誰又敢說自己不再焦慮呢?
編輯發布:黎海濱(whlihaibin)
面臨畢業的大學生為「飯碗」焦慮,衣食無憂的大老闆為生意焦慮,鄰居阿姨為兒子找媳婦焦慮,風光無限的女白領卻同時為工作進程和家庭問題焦慮……隨處可見的焦慮人群似乎印證著媒體日前公布的一個調查結果:超過99%的人都產生過焦慮情緒。不過在心理醫生看來,焦慮只是人類的正常情緒之一,而高學歷、腦力勞動者及生意人群體尤其容易被焦慮情緒所「眷顧」。
99%的人都「焦慮」過
昨天,記者就「你是否產生過焦慮?如果有,是因為什麼」,通過簡訊群發聯繫了三十多位朋友,其中21位肯定答覆「有」;也有人回復「還好吧,屬於間歇性的焦慮症」;還有人認為,「人人都會產生焦慮,輕重不同罷了」。至於原因,最普遍的回答集中在:對未來的不確定,以及事情不按照預料之中的發展。
這和北京一家媒體日前進行的調查結果相似:52.1%的人會因為某件具體的事而焦慮,49.5%的人會因為「一段時間的生活狀態」而焦慮,還有人會因為自己的「人生態度、生活追求42.4%」和「自身的心理狀況」35.2%而焦慮。而工作或者學習上的事情、競爭壓力、人際關係、生活壓力、婚姻或感情問題等都很容易使人產生不良情緒。
這份調查還傳遞出一個訊息:34.0%的受訪者經常產生焦慮情緒,62.9%的人偶爾焦慮,從來沒有焦慮過的人還不足1%。由此看來,焦慮似乎已經成為現代人的一種生活常態了。
焦慮和學歷、資產成正比
記者採訪中還發現一個趨勢,焦慮程度和學歷高低、資產多少成正比。在南京某高校任教的何先生告訴記者,「焦慮的對象不光是自己和家人,還常常對學生以及接觸到的人群產生焦慮,甚至是報紙上的某條消息,都能讓自己產生焦慮情緒。」據何先生的說法,他的很多朋友都有類似經歷。而記者採訪中遇到的公務員、律師、教師、企業高管等高學歷人群,也承認「自己似乎更容易感受到焦慮」。
生意人的焦慮情緒則讓人有些琢磨不透。不到30歲,已經經營起一家廣告公司的張小姐給出這樣的說法,「焦慮情緒絕對和資產多少成正比」。而南京某民企老總則認為,「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我所產生的焦慮情緒的確有增無減,但絕大多數與公司、資產無關,而是站在另一種更高的層面上。」
焦慮屬於正常情緒
儘管不少人對自己的焦慮情緒有所擔憂,不過在南京市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李箕君看來,焦慮情緒還不至於如此誇張。「就算有過焦慮情緒的人,也不意味著某種病症,焦慮只是人們對尚未發生的事情的一種心情,屬於人類正常的,也很必需的情緒狀態。」
李箕君分析,由於「焦慮」情緒是針對尚未發生的事情,可以促使人們準備得更好,因此稱得上是人成長發展所必需的一種情緒。不過心理醫生也提醒那些「過度焦慮」的群體,「如果越過事情本身的發展,沒有根據地產生擔心、恐懼等心理,就屬於不健康的焦慮了。」李箕君認為,焦慮與個體心理素質和外界變化有關。
儘管還沒有針對焦慮情緒的調查結果,在李箕君印象中,那些高學歷的人群因為對自身要求較高,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此外,腦力勞動者、生意人等需要不停歇地接觸新事物的人群,也尤其容易被焦慮情緒所「眷顧」。


※那一點毛病都沒有的人,憑什麼給你當保姆呢
※佳作欣賞:一隻黑狗的生命哲學
※佳作欣賞:路上的情書
※薰風四五月,我們一起去「京久花世界」賞花吧
TAG:美文美圖炫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