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遠不是做生意那麼簡單
作者:降龍十九掌
「一帶一路」,「一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一路」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聽起來好像都是做生意的事。
但你如果把「一帶一路」簡單地看成做生意,那就是「賬房先生」的眼光了。這一戰略,關乎國家安全,關乎國家命運,遠不是做生意那麼簡單。
(一)朋友多多,敵人少少
通俗地說,「一帶一路」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朋友多多的、敵人少少的」,這才是「一帶一路」的大賬。
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沒有朋友的國家是不能勝利的,比如某島國,就沒有誰把它當真朋友。
在「一帶一路」上,我們交的朋友越多越好,特別是第三世界的朋友。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正是靠這些朋友打破西方封鎖的。當時,中國派隊出去打乒乓,輸贏不要緊,要緊的是交朋友。老人家說:「不能靠送禮的辦法拉友誼,友誼要靠政治。」用今天領袖的話說,就是「正確義利觀」。
他說,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堅持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特別是要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說話。
上圖:肯亞,中企承建項目助力古老海港煥發生機
我們與第三世界,有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傳統。至今,我們在外事和經貿往來、國際事務中,都能感受到與第三世界的傳統友誼。
就像人與人之間的友誼不能吃老本一樣,國與國之間的友誼也要用行動來延續。「一帶一路」,就是我們的行動。
當年,我們被第三世界的朋友們抬進聯合國。今天,我們也需要朋友們把中國抬向世界大舞台。
(二)沒有哪條路是平坦的
「一帶一路」,就地域範圍而言,涵蓋亞歐非。橫穿亞歐大陸的「一帶」,可分為核心區、擴展區、輻射區;「一路」,可分為東南亞航線、南亞及波斯灣航線、紅海灣及印度洋西岸航線。
陸上這條「帶」,要經過很多國家,每走一步都不容易。打個比方,想修一條鐵路都得反覆換軌。
海上的路也不好走。中國的遠洋線集中在馬六甲、印度洋、中東、北非這條線,這實際上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一條石油動脈。所以,維護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及曼德海峽三處節點的安全至關重要。而馬六甲被眾所周知的那個國家控制,霍爾木茲海峽則受地區安全影響,曼德海峽又有索馬利亞海盜,都不那麼讓人踏實。
「一帶一路」關乎國運,別人怎麼會真心期望我們的國運比它好呢?美國的「大中亞」和「新絲綢之路」構想、「亞太再平衡」,以及利用海洋爭端「以鄰制華」,歐盟千方百計增強在中亞的影響力,俄羅斯與印度、伊朗的「北南走廊計劃」,島國的「歐亞大陸外交戰略」「中亞+日本」對話機制、「自由與繁榮之弧」,印度的酸葡萄心理、印度洋戰略、克什米爾主張,或主觀或客觀地影響「一帶一路」。
此外,還有「一帶一路」上的領土和島嶼爭端,原蘇聯分裂出來的中亞諸國糾紛,以及恐怖主義威脅、跨國犯罪問題,都是荊棘。
上圖:重慶果園港,中國內河水、鐵、公聯運樞紐,成為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
(三)帶怎麼鋪、路怎麼走
當今世界,恐怕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獨自面對區域內的複雜安全問題。開放合作、提供公共安全產品,是融入區域、調動區域的好辦法。比如中國常態化組織編隊護航、參加國際維和等。
這就需要強大的軍隊來支撐和保證。不是有個寓言式的段子嗎——
「橋上的欄杆有什麼用?我反正從來不摸它!」
「那麼沒有欄杆了,你還敢過橋嗎?」
一支強大的軍隊,就是「一帶一路」的欄杆。
利益博弈,是一切矛盾問題的核心。「一帶一路」區域各國特別是大國的利益關切,最為關鍵。中國如何維護利益又兼顧各方,考量智慧。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巴基斯坦。「巴鐵」之鐵,為我們維護西部安全、減少阿三干擾及處理印度洋事務,都意義重大,可謂「一帶一路」的重要支點。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曾經登過一張封面圖:
一群東方形象的騎兵,陣容齊整地出現在西方土地,他們手握戰旗,可旗上的標誌是騰訊、華為、阿里巴巴、海爾等中國企業的標識。
這張照片的意思是說,西方人將今日中國的西進,比喻成當年的匈奴西進。匈奴人是騎著馬拿著刀來的,今天的中國則是夾著皮包來的。不管怎麼來的,都被一些西方人認為是來「佔地盤」的。
那就讓馬兒跑得快一些,讓他們去說吧!
(本號關注軍事軍人、軍史戰史,歡迎諸君賜稿)


※司令被刀架脖子喝問「你只能投降」,日不落帝國竟有這一奇恥
※一帶一路不只做生意,強大軍隊是「欄杆」
※細說漢光軍演的雷人雷事
※這個國家一天就被滅掉,後來竟成了「半個軸心國」
※人類之恥:除了日本,還有一國曾使用細菌武器
TAG:進擊的熊爸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