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群不全已成偽命題:SONY 索尼 發布 FE 16-35mm F2.8 GM與FE 14-24mm F4 G 廣角鏡頭
自首代α7發布,SONY(索尼)就向人們展示了影像世界的未來:無反相機將佔據統治級定位。然而作為一個新生的系統,E卡口在初期因為鏡頭數量的問題,還不能吸引大部分人買單。甚至到α9發布,許多人對於索尼全畫幅相機仍然停留在鏡頭貴而少這一片面的印象上。但今天可以說是一個轉折點,也是索尼E卡口無反相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FE 16-35mm f/2.8 GM鏡頭正式發布,GM系列大師級鏡頭的大三元拼圖終於完成,從此索尼E卡口陣營鏡頭少只是一個偽命題。同時發布的還有一款光圈稍小但視角更廣的FE 12-24mm f/2.8 G鏡頭,兩者分別定價17500元與12500元,分別8月與7月上市。至此,索尼全畫幅無反系統的鏡頭群已經覆蓋了12mm到800mm的廣大區間。
FE 16-35mm F2.8 GM
GM即G Master,索尼中國稱之為G大師鏡頭,相比索蔡系列,G Master系列沒有那麼執著地追求全程超高銳度,而是銳度與柔美焦外結合的風格,該系列鏡頭往往有柔和的焦外效果。索尼FE 16-35mm F2.8 GM是索尼E卡口大三元的最後一塊拼圖,做工與成像都對得起它的定位。採用13組16片的光學結構,包括多達5枚的非球面鏡片(含2枚XA鏡片)、2枚ED鏡片。多枚球面鏡片起到了消除像差的效果,讓成像從中心到邊緣都十分銳利;ED超低色散鏡片與納米增透鍍膜技術則能有效消除邊緣色散與眩光、鬼影。
全程f/2.8光圈讓這顆鏡頭能夠適應多種場景,大光圈下人像、星空都能駕馭,防塵防潮功能則讓自然風光攝影師在野外環境下也不必擔心器材的可靠性,得以專心創作。而其柔美焦外,與多達11枚的光圈葉片有直接的關係。這顆FE 16-35mm F2.8 GM最近對焦距離僅0.28m,對於人像拍攝有著天然的友好。最後,680g的重量讓它在各廠大三元級別鏡頭裡脫穎而出(濾鏡直徑82mm),相比之下,佳能EF 16-35mm f/2.8 III USM的重量為790g,騰龍備受好評的SP 15-30mm f/2.8則達到了1100g。
FE 12-24mm F4 G
和大三元級別的大哥16-35mm一樣,索尼12-24mm F4也有著驚人的輕量化設計,提供12mm超廣視角的同時,其重量只有565g。考慮到索尼全畫幅無反相機本身的輕量,一套1kg出頭的裝備顯然是風光攝影的上佳之選。當然,用料方面,12-24自然比不上GM系列的豪華。13組17片設計,包括4枚非球面鏡片與3枚ED、一枚超級ED,同樣有納米增透鍍膜技術加持,對像差、色差、眩光鬼影有著出色的抑制效果,不過光圈葉片只有7片,比不上16-35 GM的11片。從發布會現場的演示樣張來看,12-24能看出一點輕微的畸變,12mm視角下這幾乎不可避免,但畸變控制整體仍然稱得上優秀。
更少的光圈葉片,讓FE 12-24mm F4 G的焦外略不如16-35 GM,但更輕的重量,更廣的視角以及更便宜的定價,無疑讓它有著出色的吸引力。至於這兩個鏡頭的對焦速度,大可不必擔心,索尼E卡口鏡頭均為現代化設計,沒有老系統的包袱拖著,所以都有著出色的對焦速度。FE 16-35mm GM與FE 12-24mm F4 G均使用了內置DDSSM(直驅超聲波馬達),具備快速、安靜而精準的對焦性能。
▼ FE 16-35mm F2.8 GM產品圖與官方樣張:
▼ FE 12-24mm F4 G產品圖與官方樣張:


※沙巴四人組的隨意旅行
※假裝是個老司機:超簡單實用的10個無人機航拍技巧
※淺吟低唱從前慢 願與汝等飲江南
※當你一個人走向偉大的風暴
※漫步台北淡水老街—馬偕醫館—小白宮—淡江中學—真理大學—紅毛城—漁人碼頭
TAG:輕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