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歷史上吳王闔閭坑殺上萬百姓究竟為了何事?

揭秘:歷史上吳王闔閭坑殺上萬百姓究竟為了何事?












揭秘:歷史上吳王闔閭坑殺上萬百姓究竟為了何事?

2017-05-18 魚羊秘史

揭秘:歷史上吳王闔閭坑殺上萬百姓究竟為了何事?



吳王闔閭(?-前496),姬姓,名光,吳王諸樊之子。春秋末期吳國第24任君主,公元前514至公元前496年在位,著名軍事家,「春秋五霸」之一。闔閭不僅是一位勇武的國君,在「內興吳國、外證諸侯」的同時,他也儘力充當著一位合格的父親。為此,他曾經為了彌補對愛女一個小小的失誤,而對萬餘人痛下殺手。

闔閭有兒子好幾個,但女兒卻只有一個,名為勝玉。而且這個勝玉在眾子女中年齡也是最小的一位。巧合的是,人到中年的闔閭對這位幼女很是疼愛,平時那是「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是名副其實的「掌上明珠」一個!


平時有什麼好吃好穿好玩的,闔閭總是優先想到這位小女兒。有一年,太湖的漁民得到了大豐收,捕到了很多大魚。為感謝國君的優惠政策,他們便給國君闔閭進獻一大筐鮮魚。


巧了,闔閭感覺很長時間沒有和大臣們聚餐了。於是,他便趁此機會舉行了一個大型的宴會。


眾人坐定,其他美酒佳肴都已上齊,就等著正在烹制的大盤魚了。見該來的都已經來了,闔閭下令開吃。


當然,眾大臣們免不了輪番向自己的老大——吳王闔閭敬酒。數杯下去,闔閭已經有了輕微的醉意。酒過三巡,闔閭的臉頰雖然開始發紅,但意識還是相當清楚的。

這時,庖人(廚師)開始把剛剛做好的色、香、味俱全的大盤魚端上酒席。闔閭吩咐眾人趕緊品嘗一下魚的味道如何,畢竟魚涼了就不好吃了。


只見他一邊說,還一邊比劃著讓下人給自己往小碟里夾魚肉。


因為自己是國君,所以可以單獨享用一條,而其他大臣則是數人吃一條。吃了幾小碟之後,闔閭忽然想起來了——對了,我怎麼把寶貝女兒給忘了呢?!


於是,他趕緊讓侍從把剩餘的部分給女兒勝玉送去。本來這是闔閭作為父親,表達自己對女兒的疼愛之心。但作為女兒的勝玉,卻對父親的疼愛產生了另外一種想法——你這是在侮辱我!


怎麼回事呢?原來作為「掌上明珠」的勝玉,從小嬌生慣養,老早就有自己的小性子。一來是闔閭過分疼愛這位從小就失去母親的小女兒;二來也很少有時間專門來管教她。所以,時間一長,漸漸就養成了她獨特的叛逆性格。

看到父親讓人給自己送來的已經食用過的那半條魚,勝玉當即就把它打翻在地。侍從見小主人生氣了,趕緊出去報告給闔閭。其他侍女為躲避打罵,也都悄悄退了出去。

揭秘:歷史上吳王闔閭坑殺上萬百姓究竟為了何事?



(圖)吳王闔閭(?―公元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左傳》、《世本》作吳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吳國君主,軍事統帥。前514年到前496年在位。

等闔閭得到侍從的通知,帶領一行人急忙趕到的時候。令他驚呆的一幕出現在了他的眼前——烈性子的勝玉已經上吊自殺了。


見女兒因為自己的失誤而自殺,闔閭那個心痛啊!先是怪女兒太傻,為條破魚而自殺太不值得;繼而又怪自己想起女兒太晚,以至於讓女兒產生其他想法。


但事情畢竟已經發生了,再責怪誰也都沒有了意義。於是,闔閭決定為女兒建一座大墓,多陪葬一些東西,來彌補自己的過失。


於是很快,在吳國都城的西門外,一支龐大的陵墓修建工程隊便組建完畢,馬上開始動工營建。據《吳越春秋》記載,工程隊「鑿地為池,積土為山」,所鑿之處,遂成大湖,名曰——「女墳湖」。又製作雕刻精美的石槨,並用金鼎、銀樽、玉杯、珠寶等為其隨葬品。


為了不讓愛女一個人孤獨地呆在陵寢里,闔閭又使出了狠毒的一招。


到了為女兒送葬那一天,他又令人一路趕著翩翩起舞的白鶴,來吸引成千上萬的市民跟隨觀看。眾人當然不知道闔閭這一招的真正用意,假如他們知道的話,打死他們也不會出來看這陪命的熱鬧。


就這樣,萬餘看熱鬧的百姓,隨著起舞的白鶴來到了墓地。這時,有些人發現了情況有些不對,便想後撤。


想跑?對不起,晚了!來,由得你們;走,由不得你們!


在闔閭的重兵揮趕下,得到了他想要的結局——「使男女與鶴俱入門,因塞之」,也就是下令將跟隨觀看的男女全部趕進地宮,然後塞上墓門。這些觀鶴的百姓就這樣被埋進了墳墓,成了闔閭之女的陪葬者。


*作者:劉宴斌,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青年文史研究者,搜狐自媒體,網易自媒體,新浪和鳳凰網知名文史博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今年最流行的套裝,上街約會旅行都可以hold住
別不信!你的臉型透露你的性格!
別再說別人家的貓了,這才是一隻正常貓應該乾的事兒!
毛主席自我批評,「現在看來還是他正確啊」,他是誰?
他當面與毛主席辯論,事後毛主席自我批評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