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時突然受傷了腫么辦?趕快照這張圖處理!
老規矩,先上圖。
一 張 圖
看完圖,咱再多說幾句:
急性損傷
許多跑友都有過運動損傷的經驗,有時是慢性的,像疲勞性骨折、過度訓練、肌肉神經壓迫等;但有時是急性的,比如:越野賽時崴了腳。受傷了,該如何處置是好?
急性運動損傷有很多種:關節扭傷、挫傷、韌帶拉傷、脫臼、骨折等等,若是出現脫臼、骨折或有嚴重出血的情況,肯定是要馬上送醫急救。如果是一般性扭傷、挫傷、拉傷的情況,可以在就醫前,先自行做一些處理。
PRICE原則
急性損傷的最佳處理時間在24-48小時之內,處理的原則有五個步驟,簡稱為「PRICE」(價格)。
第一步:Protection 保護
在急性損傷發生時,先檢查傷勢,立刻保護受傷組織或部位,避免遭受二次損傷。
第二步:Rest 休息
馬上停止所有會影響到受傷部位的活動,讓受傷部位安靜、休息,減少由活動引起的疼痛、出血或腫脹現象,預防傷勢進一步惡化。比如:崴腳後不要繼續忍痛奔跑,請停下來即可檢查傷勢。
第三步:Ice 冰敷
這是急性運動損傷處理中最重要的一環,目的是止血消腫。冰敷的作用包括:
使血管收縮、血流變慢,從而起到止血、消腫的作用;
使神經傳導速率變慢,從而起到止痛、放鬆肌肉的作用;
抑制肌肉收縮速度與張力,從而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
減緩代謝速率,從而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可以使用塑料袋裝冰塊、冰敷袋,每次冰敷以15-20分鐘為限,每1-2小時一次,持續2-3天。當傷患部位不再腫脹之後,可與熱敷交替進行。
第四步:Compression 壓迫
壓迫的目的在於止血及消腫,並固定患部。通常使用彈性繃帶或運動護套。彈性繃帶有幾個使用原則:
由遠端向近端包紮
繃帶壓力要均勻,鬆緊適中
肢體遠端要露出,方便觀察血液循環
第五步:Elevation 抬高
受傷後24小時內,儘可能讓受傷部位抬高(高於心臟位置)。抬高的目的在於減緩血液流到傷患部位的速度,協助止血。同時可以做等長肌力運動,促進血液及淋巴液的迴流效果。
小 結
在急性運動損傷發生後的48小時內,持續進行PRICE處理,可以較快消除發炎、腫脹情況,確保接下來的醫療處理和康復順利進行。


※駝背、圓肩、含胸,統統都走開!
※同性戀男神401天跑下401場馬拉松
※美麗海濱之約,你來嗎?
※擁有迷人的肩部線條
TAG:陪你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