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古之迷司馬家謀權篡位,曹氏勢力去了何處?

千古之迷司馬家謀權篡位,曹氏勢力去了何處?

眾所周知,曹操是三國時期一代梟雄,他一生都認為他的敵人是吳蜀,但曹操萬萬沒想到,他的謀士之臣司馬懿的司馬家謀篡了他的曹氏天下。

以致後來流傳至今俗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比喻一個人暴露了自己的野心。

說起司馬昭,就要提到他的父親司馬懿。從司馬懿開始,司馬氏的勢力在曹魏政權中逐漸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司馬氏是怎樣奪取了曹魏政權的?曹氏派權軍隊在何處?

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劉協的「禪讓」,登基為帝,建立魏國,史稱曹魏。曹丕也大封宗室,對於至親全部封王封侯。大概曹丕對西漢王朝皇族七國之亂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他對各位親王具有嚴格的限制,這時候的親王只是有一個王爵的虛名,寄住在封國采邑之上,沒有實際的軍事力量。

各封國配備100來個的老弱殘兵,只是夠用來保護王府的安全。限制親王離境,不準到京師朝見。曹丕在各封國設立防輔,監國謁者,負責監視。親王雖貴為王爺,卻沒有王爺的威風,和一個普通百姓差不多,甚至連普通百姓的基本人權都沒有。國家法令對親王的約束十分嚴厲,甚至姻親之間都不敢來往。

既然嚴厲了,對於養尊處優慣了的各位親王來說,不時就會觸碰紅線,於是有關各親王不守規矩的報告不斷出現在曹丕那裡。曹丕的弟弟、北海王曹袞,謹慎好學,沒有什麼過失。負責監視他的兩個官員良心還不錯,私下商量:「我們奉命監視北海王,他有過失的時候我們要上報,但北海王表現一貫不錯,我們也應該讓皇帝了解。」於是聯名上書,要奏報朝廷,曹袞聽說後,大為驚慌,對兩位官員說:「潔身自好,是普通人的本分,你們要奏報皇上,恰恰是增加了我的負擔啊。而且,如果有真正的善行,會自動反映上去的,你們突然間聯名上書,對我沒有什麼益處啊。」

曹丕去世後,他兒子曹叡繼位,東阿王曹植對自己滿身才華不但無處施展,還過著囚禁般的生活十分悲憤,231年提筆給侄兒曹叡寫了一封長信,不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引經據典,詞句華美。曹叡看了後也有些動容,但也只是允許親王跟皇族的公爵派嫡子一人,第二年來京師參加元旦朝會,對封國的政策並沒有實質改動。

曹叡去世後,曹芳繼位,243年,曹操的堂侄子、皇族曹囧給本年12歲的皇帝曹芳寫信,這時候控制朝政的是著名的草包曹爽,實際上是寫給曹爽,信件內容很精彩,我們不得不讚歎曹家人的文字水平,信件內容摘要如下:

「從前,夏商周都傳了數十代,而秦王朝只傳到了二世就滅亡了,原因在哪裡?因為夏商周的君王,跟封國國君,共同管理人民,所以封國國君跟天子,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而秦王朝則由君王單獨統治人民,一旦危急,沒有人伸出援手。秦王朝深知周王朝分封的弊端,認為弱小的國家終會被強大的封國并吞,所以廢除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權力依靠郡縣首長。(由分封制改為郡縣制)在內沒有皇族子弟輔佐天子,在外沒有封國國君捍衛中央。」

「劉邦的西漢王朝看到了秦朝的缺陷,於是大力分封皇族子弟,後來呂姓家族(劉邦老婆呂雉的娘家人)控制政府,打擊劉姓家族,但劉姓家族卻安如泰山,毫不動搖,就是因為封國國君力量強大,堅如磐石。」

「當下親王侯爵被架空在他的封國之上,對封國人民,沒有隻配的權力。皇族子弟遊手好閒,不參與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權力聲勢如同普通百姓。」「現在的州長、郡長,跟古代的封國國君一樣…但唯獨沒有一個皇族子弟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無法形成牽制。」「現在的選賢任能,卻沒有惠及皇族子弟,皇族子弟文才再高,也不過當一個縣長;再有武略,也不過當一個一百來人的軍官。」

曹爽看到信後,馬上撕碎扔掉,心想,我們都是皇族,你們來了我的位置可能都不保了,還是遠遠的呆著吧。

249年,司馬懿高平陵之變,除掉曹爽,控制朝政。251年,曹魏高官王凌要立楚王曹彪為帝,跟司馬懿抗衡,兵敗被殺,曹魏強迫曹彪自殺。經過這件事以後,曹魏下令所有親王皇族公爵,全體集中在曹操經營多年的老窩鄴城(河南省安陽北到河北省臨漳縣一帶),只供給吃喝用度,當然美女也不可少,但不能跟外面交往,命有關單位嚴密監視。從此,曹氏皇族徹底被封閉起來了。

所以直到後來,司馬炎要改朝換代了,也始終沒有一個曹家皇族力量起兵反抗,不是不想,而是實在沒有這個能力。給皇族的封國實際力量不給,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很好的解決,西晉建立後,司馬炎吸取曹魏的教訓,大封皇族並給予封國一定數量軍事力量,卻又引起了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五胡趁機亂華,導致西晉滅亡,這是後話。

歷史的真相,我們只能隨著遺留下來的歷史碎片,再回首那段英雄輩出的故事,隨著歷史的長河去找尋當時的蹤跡。

到底當時的真相如何,也是終歸歷史的塵埃。

所以當時司馬家謀權篡位時,曹氏勢力到底去哪裡了,也成為了千古之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