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阿里騰訊,相遇 3000 億美元之峰

阿里騰訊,相遇 3000 億美元之峰



阿里騰訊,相遇 3000 億美元之峰



五年前,阿里一年的收入比不上騰訊一個季度的收入。


2011年,阿里巴巴全年總收入64億,淘寶剛扭虧為盈。而2011年的騰訊,Q4營收就達到79億,全年營收284億,當年利潤超百億。


曾經完全不在一個量級的兩家公司,如今成了中國互聯網的唯二兩巨頭 —— 市值雙超3000億美金(≈2萬億人民幣)。

阿里昨晚(5月18日)發了華麗麗的2017財年財報,騰訊前兩天也剛剛發布了同樣亮眼的一季報。


去年8月,阿里、騰訊市值雙雙超過「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9月,再超中國移動,成為亞洲最大市值兩巨頭。


這是個標誌性事件,因為那時候這兩家的總營收加起來,還沒有工商銀行的凈利潤多。但是資本市場已經看透了他們「互聯網印鈔機」的本質。


今年兩家公司先後跨過3000億美元後,業績上咬得也挺緊,騰訊2016年營收1519億元,凈利潤414億元。今年一季度繼續飆高50%以上;阿里剛發布的2017年財報營收1583億元,今年一季度增速達60%,全年凈利潤579億元。(財報區間不同,阿里是2016年二季度-2017年一季度業績。)


3000億美元市值之峰處,騰訊保持增長穩,阿里超車勢頭勁,相遇之際,雙方戰鬥力幾何?


阿里:生態經濟體


馬雲去年說:「2017年開始,阿里巴巴將不再提電子商務這個說法,因為這只是一個「擺渡的船」,然後拋出來五個詞:「新零售、新製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有些人不服,是因為沒理解馬教主的潛台詞:未來的商業規則,我定。


2016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時,阿里首次分列四大板塊:核心電商、雲計算、數字媒體及娛樂、創新項目及其他。



阿里騰訊,相遇 3000 億美元之峰

(圖片來自好奇心日報)



雖然到2016年底,電商佔比仍高達86%,但其他業務開始發飆。比如阿里雲,連續第8個季度營收保持三位數增幅。全年收入67億元。


到去年四季度,阿里雲已完成對世界主要市場的基礎設施覆蓋。


德意志銀行預計:到2020年,雲計算收入將超千億,佔據阿里總體收入的27%。


菜鳥網路到去年底日均投遞包裹5700萬個,並開始布局海外。這不是純物流設施布局,而是與計算能力結合、提前匹配需求的投送能力。


EWTP戰略在2016年提出之後,接連進入G20公報和聯合國議題。「國際版淘寶」速賣通,今年4月全球買家破1億。


大文娛方面,從阿里影業、優酷土豆到UC,快速布局,全年也錄得接近300%的收入增速,全年達39億元。並且發揮出與商業消費的聯動效應。


對於聚焦商業的阿里,這部分可以說是打通了C端用戶的另一片天地。


與阿里無縫對接的螞蟻金服,估值已上600億美元。

而且阿里開始延伸到上游實體:2015年開始,阿里和富士康聯合發起「淘富成真」,開放富士康世界級的設計、研發、專利、供應鏈、智造等能力,阿里雲的雲計算平台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阿里電商天貓淘寶的平台能力,同時引入銀杏谷資本、雲鋒基金、豬八戒網、洛可可等企業為創業者提供全鏈路創新創業服務。


林林總總,不離其宗。在全球傳統貿易低迷無解的環境下,阿里在構建一個創新經濟體,並憑藉逾3萬億元的交易額成為全球第一大零售體,即將成為全球第20大經濟體。


這個生態就是:上連雲端,下接物流,中間完成所有商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智能匹配。


說白了,就是叫別人好好來他這兒做生意。


騰訊:神器經濟學


騰訊的玩法是另一個路子。


欲練神功,先造神器,然後瘋狂變現。


神器的首選目標:通用型社交工具。互聯網時代用戶年度最高的產品。


這也決定了騰訊的2C模式:從產品到盈利,都基於個人用戶。


於是先有了QQ,現在8億多用戶;後有了微信,如今有9億多用戶。

2012年之前的騰訊,本來沒有被這麼看好,因為單憑QQ還不算拿到移動互聯網的通行證。當時微博正火。


但是朋友圈在2012年突然刷遍了手機屏幕。這一刷,刷出了騰訊的移動互聯時代。微信不但佔領了移動社交,而且由於社交衍生出來的高頻刷屏,它又搶佔了移動端信息流,成了移動端事實上的瀏覽器。


緊接著,微信支付,讓「獨孤求敗」的支付寶也感覺到了頭大。


騰訊是一流的產品家。神器在手,用戶就有。


全國最多最活躍的用戶,是騰訊一切溢價和想像空間的來源。


盈利上,騰訊的大頭,始終是遊戲。從PC時代,到手機時代,矢志不渝。


2016年網遊收入佔比近半但還未過半,到2017年一季度,網遊收入佔比近55%。利潤上,就更是絕對支柱。


此外,就是與高頻瀏覽相關的廣告和收費業務(影視文娛)。



阿里騰訊,相遇 3000 億美元之峰


(圖片來自好奇心日報)


誰叫我用戶多,誰叫我高頻?基本上是插木成林的狀態。


這也成為騰訊的路徑依賴:標配神器+用戶變現。變現模式,遊戲為王。


不過今年一季度,騰訊也強調了在傳統業務之外的拓展,包括人工智慧、AI雲服務和全球化布局。


「騰訊雲正式開放矽谷數據中心,並宣布將於年內陸續新增德國法蘭克福、韓國首爾、印度孟買、俄羅斯莫斯科等4大海外數據中心,同時還將完成美國矽谷和香港數據中心的擴建,以進一步滿足區內客戶對雲計算服務的增長需求。」


一季度騰訊包含支付和雲服務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達到76億元,首次超過網路廣告,但仍不及網路和社交廣告合計值。


由此可得騰訊的主幹模式:神器海量用戶玩遊戲順便收廣告衍生支付、雲服務。


兩巨頭的未來


兩個巨頭今天很風光,活過來都不容易。


阿里一開始就高舉高打,「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就像要解放全人類一樣,到處碰釘子,天天打雞血。

騰訊心思小得多,就想做個網路尋呼機,攢了點用戶就想100萬賣掉,結果新浪不要,雷軍不見,深圳電信局只出60萬。


其實阿里在起點上還是要難得多。一開始就想建設一個新世界,還要把商家忽悠進來做生意,相對於社交,生意是低頻的,建設和獲得認可的難度太大。


QQ畢竟還有快速上量的用戶需求,病毒式擴散到全網。


2005年,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和馬雲聊天時吐槽:


咱阿里2萬人,一年利潤不如騰訊一季度,有點鬱悶。我們也不笨也很努力,為什麼他們像賣白粉,我們像賣麵粉?


馬雲說:


你不要著急,85後這時還在玩遊戲,再過幾年他們就有消費能力,就需要我們的服務了。


直到2011年,從業績看,阿里還是比騰訊弱得多。淘寶剛扭虧為盈,阿里全年總收入64億,握有海量QQ用戶的騰訊全年總收入已達到284億,僅Q4即達到79億,全年凈利潤幾乎是阿里營收的兩倍。


5年之後的今天,阿里從營收、凈利潤、現金流,開始趕超騰訊。


可怕的生態,可怕的速度。

過去這5年,阿里和騰訊一邊各走各路,一邊互相滲透,大多以失敗告終。


微信支付貌似對支付寶構成挑戰,但支付本身,和全鏈條的金融體系並不是一回事。也就是支付入口,不代表金融服務能力。


這個馬雲也想通了:


微信紅包一夜之間起來,確實一度「打得我們滿地找牙」,不過冷靜下來想,社交媒體幫助我們實現我們的使命,但是大數據、雲計算,未來三十年四十年,幾乎所有的企業,大大小小的企業,必須上雲,必須要有計算,必須要有數據。心裡的定力知道,這是我們的選擇。


實際上從起點看,兩家走的路,就不一樣。甚至恰恰相反。


阿里:由商業而產品


阿里是為商業而生,這基因是娘胎裡帶的。


從商業需求出發,開發產品。市場空間是一開始就看到的,但用什麼樣的產品來滿足市場,花了好多年工夫,從黃頁,到淘寶,再到天貓,到海外。


商家需要金融,就扛著風險搞支付寶;商家需要效率和精準,就死命攻下雲計算。


直到現在,還是以「履帶式前進」的方式不斷延伸。

延伸的是服務能力。


騰訊:由產品而商業


騰訊的產品基因也是娘胎裡帶的。


他布局的主線是研發爆款社交工具,多團隊並進,成功者作為核心產品。以至於罕見地從自己企業里培育出殺死自己的東西,恐怖的基因。


有了產品和用戶之後,騰訊才去想商業,也就是怎麼變現的問題。一句話,試唄。種菜不行,空間沒用,微博雞肋,電商不好玩,最後還是遊戲靠譜、暴利。


真的,騰訊這幾年拿刀砍自己的果斷程度超過任何一家,不盈利、沒前景,一個字:砍!


騰訊延伸的是變現能力。


當然,遊戲也需要開發,恰恰騰訊也培養出了一群能征善戰的遊戲開發團隊。


那麼問題來了:試問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從兩家面臨的問題說起

阿里面臨的最大問題:用戶基數低、不夠高頻。


騰訊面臨的最大問題:用戶已飽和、頻率觸頂。


對你沒看錯,太多太少,都是問題。


阿里的問題屬於現在,騰訊的問題在於未來。


對阿里來說:市場空間夠大,而且更大,你怎麼去填滿它。


對騰訊來說:用戶數已是第一,一旦觸頂,靠什麼做增量?


從市場空間看,阿里平台2017財年直奔4萬億交易額,馬雲給2019年畫的餅是1萬億美元,給未來20年畫的餅是:構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創造1億就業機會,幫助1000萬家企業盈利。


阿里截止2017一季度末有5.07億月活用戶數。這是與騰訊最大的差距:


不夠多,不夠高頻。


面對這麼大的市場空間,現在的用戶數和消費頻次,是有待提升的,而且有提升空間。前提是服務能越來越好。


對騰訊來說,面臨的問題恰恰是用戶數已經快到頂。因為騰訊的商業基礎來自於神器用戶數和刷屏率。


一旦這兩項觸頂,騰訊所追求的變現能力延伸,會受到天花板的壓制。因為中國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用戶總數,已經接近觸頂。


2017年一季度:


QQ月活躍賬戶數達到8.61億,比去年同期下降2%。


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到9.38億,比去年同期增長23%。


舉例騰訊最大的兩塊盈利:網路遊戲和廣告。


2016年中國網路遊戲市場規模:1682億元,同比增速首次低於20%(2015年增速為23%);


2016年中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2295億元,同比增速21%(2015年增速為36%)。


數據可見:市場總的空間,就是這麼大(二者相加<4000億)。


在用戶數紅利觸頂的時候,市場總容量的擴張速度也在放緩。騰訊很難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用戶數增長上(目前騰訊已佔中國網遊市場的半壁江山,是全球第一大網遊商)。必須有增量業務。


廣告市場,騰訊仍有搶佔存量市場的能力,但總的空間不會驟變。


國際化,目前來看,阿里更強一籌,關鍵是有與自身業務相匹配的資源和需求;


騰訊的《王者榮耀》,在海外也有部分收益,但核心產品社交神器在海外仍擴張乏力。


而且目前騰訊的盈利支柱遊戲業務,騰訊作為遊戲分發渠道霸主地位不會動搖,但開發端則有不確定性。


另外,騰訊遊戲業務對《王者榮耀》單款的依賴,太高了。雖然氣死網易,但是自己也不踏實。



阿里騰訊,相遇 3000 億美元之峰



對商業來說,基礎設施一旦鋪好,企業不會輕易走掉,只會因為貿易便利化而不斷聚集。目前全球價值品牌的75%已經入駐阿里平台。


中國互聯網的兩巨頭,分別走著不同的路。從未來角度看,阿里的空間是大於騰訊的。


但用戶數觸頂會否直接拖累變現能力,是一個不好說的事情。畢竟騰訊也是一家屢創神跡的企業。


尤其微信目前的潛力並未全釋放出來,雖然它負載的東西已經不少。通過小程序構建一個底層應用入口的試驗正在進行時。


能否成功?不確定。


不確定,也是互聯網的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 的精彩文章:

美團涉事員工回應因開 「地圖炮」被辭退:美團向一群傻逼低頭
今年的 Google I/O「無趣」的做著正確的事
5688 元起售的國行 Galaxy S8,能挽回三星中國的銷量頹勢嗎?
這個項目和Prisma「唱反調」,把名畫變成照片,還能把馬變成斑馬

TAG:虎嗅 |

您可能感興趣

一手賺近3萬的騰訊,今年還要漲,漲,漲!
騰訊雲IaaS全線升級,劍指大數據風口
微軟在AI種黃瓜大賽中擊敗騰訊、英特爾奪冠
騰訊比Facebook的盈利模式誰更會賺錢?
引力波、暗物質……從騰訊WE大會看宇宙未來
騰訊回應蘋果iOS版手機QQ閃退問題:還未修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