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越是哭鬧的孩子,長大後越可能成為內向穩重的人
美國哈佛大學82歲科學家:傑爾姆·卡根,終身致力於兒童的情感和認知發展。在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縱向研究中,他跟蹤記錄一些孩子從嬰兒期到青春期這段歷程中生理和性格的變化,其中有一項開始於1989年而且至今還在進行。
卡根教授和他的團隊以哈佛大學兒童研究實驗室的名義招攬了500名4個月大的嬰兒,他們認為在45分鐘的評估中,就能預測這些孩子將來會成為內向者還是外向者。
卡根團隊精心選擇了一些新鮮事,讓這些4個月大的嬰兒去經歷。他們讓這些嬰兒聽錄音和氣球爆炸的聲音,看彩色的手機在他們面前晃動,聞酒精棉簽的味道。嬰兒對這些刺激有著不同的反應。有20%的嬰兒一邊嚎啕大哭,一邊用力蹬著雙腿並揮舞著胳膊,卡根稱這部分嬰兒為「高度應激群體」。約有40%的嬰兒依然保持安靜,偶爾動動胳膊動動腿,完全沒有過度的反應,這個組別的嬰兒被卡根稱為「低度應激群體」。而其餘40%的嬰兒的表現則介於這兩種極端情況之間。
而根據事後的追蹤觀察,卡根預測那些揮舞著胳膊的「高度應激群體」的嬰兒,在未來最有可能成長為性格安靜的少年。
當這些嬰兒長到2歲、4歲、7歲和11歲的時候,其中的很多人會回到卡根的實驗室來接受對於陌生人和新鮮事物刺激的反應的後續實驗。兩歲的時候,這些孩子會被安排遇到一個戴著防毒面具、身穿大白褂的女士、一位穿著小丑服裝的男子和一個無線電控制的機器人。7歲那年,他們又被要求同一些從未謀面的孩子一起玩。而11歲時,一名陌生的成年人會對他們的個人生活進行採訪。卡根的研究小組觀察這些孩子們如何應對這些奇怪的情境,注意他們的肢體語言,記錄他們自發大笑、講話和微笑的頻率。他們還就這些孩子在實驗室外的日常表現,採訪了這些孩子和他們的父母,他們時喜歡有一兩個親密的夥伴還是喜歡熱鬧?他們認為自己是害羞還是大膽?
其中許多孩子果然如卡根入料,表現出了或內向或外向的性格特徵。那些高度應激的嬰兒,也就是那20%對手機鈴聲做出反感表現的嬰兒,更有可能發展為嚴肅、謹慎性格的人。而那些低度反應的嬰兒,既那些相對安靜的孩子,則可能成為自信而悠閑的類型。換句話說,高度應急群體和低度應激群體所對應的性格類型便是內向型群體和外向型群體。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違反直覺的結果?卡根的研究小組還測量了他們的心率、血壓、手指溫度,以及一些其他的神經系統指標。卡根之所以測量這些數據,是因為他認為這些都由大腦內一個重要的器官所控制,這個器官就是杏仁核。
對於某個孩子來說,其杏仁核越活躍,心率就有可能越高,瞳孔擴張得越大,聲帶收縮得越緊,唾液中皮質醇(一種壓力荷爾蒙)的含量就會越高,也就是說,他在面臨新事物或刺激時,所感受到的緊張感越多。
卡根數十年的一系列研究發現標誌著我們在解讀性格類型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這其中包括了我們的某些價值判斷。外向者有時被認為是「親社會的」(pro-social)群體——這意味著他們關心他人;而內向者則往往被貶低為不合群。然而,在卡根的實驗中,這些嬰兒的反應跟與人之間的交往沒有任何關係。那些讓孩子們哭號的只是一些物品而已。他們四肢的舞動是對氣球爆炸所作出的回應。那些高度應激的嬰兒並沒有厭世的情緒,他們只是對周圍的環境更加敏感而已。


※外媒:中國祖父母帶娃這一做法,讓小胖子越來越多!
※這一本草千年古人就會用,男吃昇陽女吃美顏,鄉下漫山遍野
※10種噁心卻非常流行的美容方法,你在用幾個?
※巴掌大的魚能噴出3米火焰,為了生存這10種生物演化出逆天技能
※密集恐懼症慎入!男子吃生魚片體內長滿寄生蟲
TAG:經驗之談 |
※新的一年,希望你我都能成為更好的人
※我們羨慕的,都是成為不了的人
※成長,下一站,成為更好的人
※做人最大的成功,就是成為別人的貴人
※最好命的三大星座女,不僅能找到自己的真愛,更是能成為大富婆!
※當愛人最終不能成為家人,婚姻就是一種說不出的痛
※跨越痛苦,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能不能成為女神,有沒有成為人群中的焦點,就看這妝你會不會了
※孤熊被收養後,成為孩子們的神奇夥伴,這膽量也是沒誰了
※火影忍者:有可能成為永恆的強者,拋開大筒木不談只有三個人能做到
※愛笑的女生,一直都很美,我說你可別成為了樊勝美
※美女變性成為壯小伙,她變成了他,遭到家人和朋友的排斥
※高圓圓能成為眾人矚目的女神,功勞最大的不是趙又廷,而是這個男人
※盤點,這些能成為火影忍者中的強者,都是有悲慘的經歷!
※被狗發現的小貓咪,才一進家就緊抱主人不放,最後還成為家裡的大王
※長大之後很穩重會成為有錢人的四大生肖
※童曦兮:在金市裡笑到最後,你也可以成為這樣的人!
※能作為模範家庭的鳴人一家實在太溫馨了,和鳴人成為火影后的反差太大
※易烊千璽,他的堅韌和骨子裡帶著的深沉,都成為吸引我的巨大魅力
※她是土匪中的女孟獲,也是當地的第一美人,後成為剿匪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