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叢丕|崎峻文化 崎峻軍史周刊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戰壕大概是人們最熟悉的野戰防禦工事,自從人類戰爭進入火藥兵器時代以來,這種由散兵坑發展而來的工事始終是應用最為普遍的防禦設施,在一戰時期由多道戰壕體系配合機槍火力點、火炮陣地和鐵絲網構成的綿密防線直接導致戰爭陷入靜態對峙的狀態,這就是眾所周知的「塹壕戰」。即使在高度機動化的現代戰爭中,戰壕仍然作為最基本的防禦工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戰壕是人們最熟悉的防禦工事,是構成野戰防禦陣地的基本工事之一。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一戰時期德軍戰壕陣地內景,當時交戰雙方都構築了綿密的塹壕陣地,在坦克等新型突破兵器出現之前,僅靠步兵衝鋒和火炮轟擊很難攻破這種陣地。

在人們的普遍印象中,戰壕都是由人工挖掘的,就像很多戰爭影片和歷史照片所反映的那樣,一支部隊進入防禦地點後首先要做的事就是揮起搞頭、鐵鍬挖掘戰壕,而且掘壕也始終是步兵土木作業的基本技能之一。顯而易見,要構築規模較大的戰壕陣地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而在戰場上往往沒有充足的時間給予防禦者構築工事,有沒有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挖掘戰壕的機械呢?答案是有。在20世紀50年代,蘇聯陸軍就研發裝備了BTM系列快速掘壕機,並在隨後數十年間不斷改進、發展,至今仍是俄羅斯陸軍的重要工程裝備。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一戰時期,在歐洲戰場作戰的美軍士兵赤膊上陣,挖掘戰壕,這在戰爭時期是非常普遍的場面,掘壕是步兵的基本戰鬥技能之一。

20世紀50年代,蘇聯陸軍要求軍工部門研發一型能在各種土質條件下迅速挖掘戰壕和交通壕的工程機械,以縮短構築防禦陣地的時間,節省士兵的體力。根據這一要求,技術人員以AT-T重型履帶式火炮牽引車為基礎展開設計,並以俄語中「快速掘壕機」的首字母縮寫命名為BTM型。

AT-T型牽引車系出名門,由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研發,主要設計者是曾經設計了T-34系列坦克的亞歷山大·莫洛佐夫總工程師。AT-T型牽引車採用了當時正在設計階段的T-54中型坦克的底盤和動力系統,但其布局與T-54恰好相反,為引擎前置布局,其駕駛艙則直接由吉斯-150型或吉爾-164型卡車移植過來。AT-T自重20噸,安裝415馬力柴油機,最大速度為35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達1100公里,牽引力為25噸,承載力為5噸,車組成員2人,載員16人。AT-T於1947年底研發成功並迅速投產裝備部隊,其生產一直延續到1979年,被認為是戰後蘇聯裝備的最成功的履帶式牽引車。在AT-T基礎上又衍生出很多變型車,而BTM型快速掘壕機就是其中一種。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現在收藏於聯邦德國軍事博物館內的AT-T型重型牽引車,屬於前東德人民軍的裝備。

BMT型快速掘壕機沿用了AT-T型牽引車的底盤、動力裝置和操作系統,在駕駛艙後方原載員艙位置加裝了一套掘壕裝置,它由承載支架、升降支架、機械絞盤和一個大型轉輪構成,在轉輪邊緣均勻分布了8個挖斗,每個挖斗的容積是160升(約合0.16立方米)。加裝了掘壕裝置後整車重量增加到26.5噸,最高公路時速為35公里/小時,在加滿油的狀態下可以行駛500公里或維持10~12小時的掘壕作業。駕駛室為封閉式,裝有空氣過濾通風系統,但沒有任何裝甲防護,車組成員為2人。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今日收藏於俄羅斯炮兵歷史博物館內的BMT型快速掘壕機,坦克底盤加卡車車頭,身後背著一個大齒輪就是對這種車輛的最佳描述。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上兩圖是從右側及左後方拍攝的BMT型掘壕機。









只賣正版《泥濘中的老虎·德國陸軍裝甲王牌奧托·卡里烏斯自傳》


¥45
淘寶
購買













戰艦精華本《不落的榮耀·英國皇家海軍征戰史》正版現貨


¥39
淘寶
購買














《第653重裝甲殲擊營官方戰史上下》


¥96
淘寶
購買














只賣正版 太平洋戰史文庫--《B-29擊墜記》


¥40
淘寶
購買













正版《第三帝國海軍艦炮全集》


¥78
淘寶
購買





在執行掘壕作業時,車組成員利用絞盤和連接有鋼纜的升降支架將轉輪下降到車輛後方的地面上,在引擎動力的驅動下轉輪轉動,挖斗在旋轉運動中將泥土一塊塊從地面上啃下來,在車輛駛過的地面上留下一道溝壑。挖出的泥土會通過轉輪兩側的分離裝置拋撒到壕溝兩側,構成戰壕前後防護胸牆的基礎。根據設計要求,BMT可以在I~III級土質的地面上進行掘壕作業,大致相當於從砂土到粘土土質的範圍內,BMT挖掘的戰壕規格為深1.5米,頂部寬1.1米、底部寬0.6米,根據不同的土質條件,其掘進速度在350~800米/小時之間。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這幅側視圖展示了BMT的作業狀態,在通常的土質條件下該車在一小時內可以挖掘長達800米的戰壕。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上兩圖是一輛被改建為紀念碑的BMT型掘壕機,在基座上呈現出掘壕機構展開的狀態。

BMT於1956年通過軍方驗收,列裝蘇聯陸軍,配備給摩托化步兵師或坦克師下屬的工兵營。在實際使用中,BMT暴露出一個缺陷,即轉輪挖斗的底部為封閉的,在粘土土質地面作業時泥土會附著積聚在挖斗內,每隔一段時間就需要用人力清除積土,影響作業效率。

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蘇聯陸軍還測試並裝備了BTM-TMG型掘壕機,該車以BMT為基礎,仍然採用AT-T底盤,但對挖掘裝置進行了改進,有兩種型號:BMT-TMG基本型沿用了BMT的轉輪式挖掘機構,BMT-TMG-2S型則改為類似傳送帶的鏈式挖掘機構。BTM-TMG主要是針對在較為堅硬的解凍土質和凍土地面進行作業而設計的。挖掘裝置的收放由絞盤操縱,其驅動方式有機械式和液壓式兩種,可根據不同的作業土質條件進行選擇,以達到最佳的挖掘效果。BTM-TMG的兩種型號均在1966年進行了測試,在凍土地面上的掘進速度為45~60米/小時。BTM-TMG型掘壕機僅有少量裝備,並未取代BMT的主力地位。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採用鏈式挖掘機構的BMT-TMG-2S型掘壕機,注意其挖斗底部是中空的。

針對BMT的缺點,結合BTM-TMG的設計經驗,蘇聯軍工部門在20世紀70年代推出了BMT-3型快速掘壕機,作為BMT的換代裝備。BMT-3為BMT的改進型,長7.6米,寬3.16米,在運輸狀態下的高度為4.32米。該車沿襲了BMT的總體設計,兩者的底盤、動力系統和操縱裝置都大體相同,但對挖掘裝置進行了較大改進。BMT-3依然採用轉輪式挖掘機構,但重新設計了收放裝置,取消了升降支架,利用一套鏈條傳動機構收放;將底部封閉的挖斗改為底部開放的挖斗,並在挖斗底部安裝了由鏈條構成的簾幕,從而解決了挖斗積土的問題。此外,BMT-3還進一步完善了車載設備,駕駛艙空間增大,最多可以容納5人,安裝了空氣濾清設備,具有一定的三防能力,確保車輛能在受到有毒物質污染和核沾染的地面上作業,還可以加裝車載電台、輻射探測儀和夜視儀等設備。BMT-3的重量為27.5噸,行駛速度為35.5公里/小時,最大公路行程500公里,最長作業時間為12小時。由行駛狀態轉入作業狀態的時間為5~7分鐘。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基於BMT改進而成的BMT-3型掘壕機,其保持了BMT的底盤及動力設計,著重改進了挖掘機構,提高了掘壕能力。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上兩圖是BMT-3型掘壕機的挖掘機構特寫照片,相比BMT主要改進了收放裝置和挖斗結構,注意中空的挖斗底部加裝了鏈條簾幕。

在改進後,BMT-3的掘壕能力相比BMT明顯提升,能夠在I~IV級土質上作業,具備了在堅硬凍土地面掘壕的能力。BMT-3挖掘的戰壕深度為1.1~1.5米、頂部寬度為0.9~1.1米,底部寬度為0.5~0.6米,挖掘出來的土方可在戰壕兩側堆積出0.5米高的胸牆。根據不同的戰壕規格和土質條件,BMT的掘進速度在270~810米/小時之間。BMT-3還可以挖掘深度在0.4~0.5米的淺戰壕,其掘進速度可達1200~1400米/小時,這種戰壕主要用於設置假陣地或應急防禦部署,在後一種情況時可由步兵自行加深加寬。BMT-3可以挖掘直線形戰壕,也可以挖掘鋸齒狀的曲折戰壕,還能挖掘半徑不小於25米的弧形戰壕。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BMT-3型就逐步取代BMT成為蘇聯陸軍最主要的掘壕機械。除了軍事用途外,BMT-3還常常在水利工程、開墾荒地等民用領域發揮作用。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上兩圖是BMT-3型掘壕機進行掘壕作業的現場照片,上圖是在乾燥的砂土地面上挖掘戰壕,下圖則是在冬季的凍土帶上進行作業。

在BMT-3之後,蘇聯軍方又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展開了BMT-4的開發項目,實際上這一項目包括了三種不同的車型,最初的原型車依然採用AT-T底盤,在車首加裝了源自MDK-2M型軍用推土機的推土鏟,其他方面與BMT-3型差別不大;第二種車型採用MT-T多用途履帶式牽引車的底盤,但沿用BMT-3型的挖掘裝置;第三種車型同樣為MT-T底盤,但重新設計了挖掘裝置。上述三種車型均停留於試驗階段,沒有批量裝備。真正的新一代快速掘壕機直到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時代才問世,即1997年設計的BMT-4M型掘壕機。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基於AT-T底盤設計的BMT-4型掘壕機原型車,在車首加裝了推土鏟,挖掘機構的構造也與BMT-3型有所區別。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基於MT-T底盤設計的BMT-4型掘壕機原型車。

BMT-4M「苔原」掘壕機除了名稱上繼承了前蘇聯時代的BMT-4之外,其他各方面都大不相同。該車由基洛夫機械製造廠的設計部門於1997年設計,主任設計師是尼古拉·謝爾蓋耶維奇·波波夫。BMT-4M採用了2S7型「牡丹花」203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底盤,全重43.9噸,公路時速50公里/小時,長10.7米,寬3.38米,在運輸狀態下的高度為3.7米。BMT-4M依然使用轉輪式挖掘機構,安裝了一個直徑達3.3米的大型轉輪,比較特別的是在收起狀態時轉輪會翻轉90度,水平放置於在車體後部,在作業時才豎起到垂直位置上,這一設計有助於降低車輛在運輸狀態下的高度。此外,BMT-4M還在車首安裝了推土鏟,從而具備在野外平整地面、填補溝壑的能力。BMT-4M具有較強的掘壕能力,在挖掘標準的1.5米深戰壕時,在普通土質上可以達到1200米/小時的掘進速度,即便在凍土地帶也可以達到250米/小時,是俄羅斯陸軍用於野戰築壘的重要工程裝備。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今日俄羅斯陸軍裝備的BMT-4M型掘壕機,該車採用了2S7型自行榴彈炮的底盤,具有更大的承載能力和機動速度:,於1997年研發成功。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BMT-4M型的挖掘機構在收放時要翻轉90度,如本圖所示,這一設計降低了車輛在行駛狀態下的高度。

食土怪獸:蘇俄陸軍快速戰壕挖掘機史話

■ BMT-4M型掘壕機在雪地上進行掘壕作業,蘇俄製造的快速掘壕機都非常重視在凍土地帶的作業能力。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蘇聯及俄羅斯在快速戰壕挖掘機的設計和製造上已經積累了超過60年的經驗,推出的BMT系列型號掘壕機始終是蘇軍機械化部隊中重要的工兵戰鬥車輛,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同類工程車輛中的佼佼者。不過,和所有大型工程機械一樣,BMT系列掘壕機只能在適於機動車輛通行的平坦地形上作業,而在起伏較大、崎嶇多變的複雜地形上,步兵們還是得依靠土木工具和自己的雙手構築陣地。

■ 微信公眾號「崎峻軍史周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崎峻軍史 的精彩文章:

眾神之錘:二戰德軍「卡爾」超重型臼炮(作戰篇)
碩鼠傳說 圖解二戰德國超重型坦克發展史 連載一
眾神之錘:二戰德軍「卡爾」超重型臼炮(技術篇)
不滅の驅逐艦長:日本海軍驅逐艦指揮官吉川潔海軍少將小傳(下)

TAG:崎峻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