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本文作者「賀寧」,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靜水櫻雲


2015年,沉醉於 《枕草子》不可自拔,找尋了所能找到的譯本來讀,更是生出了學日語讀原版的強烈意願。平日會情不自禁地留意一切有關清少納言的隻言片語,對她曾經的生活之地平安京,也就是現在的京都也油生了了解的渴望。這一切衍生的後續是——果真從五十音圖學起了日語,也依次看了一系列關於京都的書。今年四月,京都之行終於成行,一一與熟悉的氣息與場景相擁,像是歷經著一場又一場久別重逢。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筆下的春之曙


那日清晨,站在大文字山畔酒店的窗前,看見清少納言曾記述的春之曙:「山頂漸白,紫色雲霧輕飄其上。」同處觀同景,而我們之間,卻隔著千年光陰。《枕草子》的魅力到底何在,借用印在黃悅生譯本腰封上的那句話:「素麵朝天的明凈與嫵媚」。三百餘段,寫盡了世間風物的自然流轉與日常瑣屑的情趣體悟。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拜謁吉川幸次郎先生的故地


因為落住在京都大學附近,剛到那天下午即放下行李去拜謁吉川幸次郎先生的故地。吉川幸次郎是日本著名的中國文學研究者,曾就讀並任教於京都大學,一生著述等身,其中尤以元雜劇與杜甫研究著稱。


1928年吉川留學北京大學,在中國生活了近三年,師從楊鍾義、馬裕藻、錢玄同、沈兼士,專攻中國音韻學。在此之前,他曾於1922年春初次到中國旅行,18歲的青年獨自一人遊覽了中國蘇杭,被美麗的江南景物所陶醉,不由深情感嘆道:「中國,天生是我的戀人。」這股對中國的深摯情誼,他持懷了終生。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吉川幸次郎《西東間記》


吉川幸次郎在京都大學任教期間,曾與校外專售漢籍的朋友書店交遊頗深。朋友書店位處神樂岡町八番地,清帝宣統退位時亡命日本的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落住於此。(王國維與吉川幸次郎的老師——"京都學派"創始人狩野直喜有深交。)王國維在寫給友人的書信中提及神樂岡町八番地:「背吉田山,面如意岳,而與羅、董二公新居極近,地亦幽勝,惟去市略遠爾。」那是1913年,如今此地雖不再「去市略遠」,然幽靜依然。


初次找去朋友書店恰逢休息日,後特意又去了一次,剛過五點,書店已掩門閉客。不想再次錯過,便向店員道明來意,善解人意的她特意開燈迎我進店。恐叨擾太久,不便細看,書架前沖沖梭巡一番,買了一本吉川幸次郎的《西東間記》以作紀念。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與Daniel在神樂岡町八番地席地寫生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最愛京都靜寂小巷,花木扶疏,溫潤潔凈。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香雪軒


冒雨去鴨川附近的老字號文房四寶店香雪軒,谷崎潤一郎晚年寫小說用的毛筆,均由此店定製,還曾將它寫進《瘋癲老人日記》(在小說里化名為竹翠軒)。推門而入,店面出乎意料的逼仄狹小,四壁擁置著各色筆墨紙硯。店主是位六旬老人,熱情且耐心十足地拿出各類毛筆供我在水寫布上試寫,並一一介紹其制筆的毛料。選了一支鐘意的大楷筆,並日產溫柔淺底宣紙一疊。回酒店研墨寫字,一筆下去,一股從未體驗過的書寫熨貼感令我忍不住想要熱淚盈眶(毫不誇張啊)。隔日再次造訪,又分別購入中楷筆與小楷筆各一支。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店內架上擺置著谷崎潤一郎的親筆書信,與《瘋癲老人日記》。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坐在酒店寫字,窗外是流動瀲灧的山色。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谷崎潤一郎親筆題匾的「春琴書店」


與谷崎潤一郎淵源極深的春琴堂書店也與京都大學毗鄰,第一任店主夫婦曾在谷崎潤一郎家幫傭,其中夫人還被谷崎寫進了小說《細雪》。店內高懸谷崎的親筆題匾「春琴書店」,靠匾額的書架上整齊擺置著他的著作。如今的店主夫婦也已是蒼蒼白髮的老人(推測是書店的第二代主人),買了一套谷崎潤一郎譯本的《源氏物語》,老婦人用嫻熟的手法耐心細緻地替我一本本包上書皮,另又附贈了一枚源氏物語主題書籤。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谷崎潤一郎譯本的《源氏物語》


1934年至1941年,谷崎潤一郎將《源氏物語》譯成現代日語,深受此影響,1942年,他開始著手寫《細雪》,將悠然舒緩的敘事節奏與登場人物的心理活動相重疊。 這部書歷時六年,成為谷崎寫作生涯的巔峰之作。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平安神宮裡的《細雪》木牌


《細雪》里,二姐幸子極愛櫻花,但「幸子認為,不是京都的櫻花,看了也是白看。」小說里特意提到的一處賞櫻之地即是平安神宮。去時正值櫻花季,園內櫻雲團簇,如覆煙雲。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平安神宮寫生


遊園時,剛行至尚美館前的廊橋上,一陣急雨簌簌而落。Daniel說,這是天意,正好坐在這裡畫畫。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源氏物語》里的草木


南神苑裡栽種著日本古典文學中出現的草木,如《古今和歌集》《竹取物語》《伊勢物語》《枕草子》《源氏物語》等,共計180餘種。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帶了林文月譯本的《源氏物語》去拜謁紫式部


2015年沉迷《枕草子》,2016年,陪伴了我整一年的則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語》,一個是「素麵朝天的明凈與嫵媚」,另一個是「纏綿悱惻的優雅與情趣」。


《源氏物語》前四十帖是光源氏的舞台,後十帖的主角則是薰君,故事場景也由京都轉至東南郊的宇治。宇治川橋畔矗立著紫式部的雕像,長發披拂,手持長卷,神情寧謐。宇治川在她的身後迅疾流淌,像川流不息的時光。天地之間,肉身轉瞬即逝 ,文字卻猶自光芒。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朝霧橋畔的悱惻愛情


宇治在日語中與"憂"同音,寫作"宇治十帖"時,紫式部自己也已接近生命的尾聲。《源氏物語》戛然而止於薰君得知浮舟未死,意欲前往探訪。「橋姬」和「浮舟」,這兩位薰君所愛女子的名字都與宇治川有關。硃紅色的朝霧橋橋畔,浮舟和匂親王(薰君的情敵)相依小舟,背後屏風上的浮雕圖為《源氏物語繪卷》之一《橋姬》的場景:薰君透過竹欄偷窺兩位正在彈奏吟唱的公主。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宇治源氏物語博物館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京都風俗博物館裡的源氏與紫上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京都街頭的源氏與紫上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梅櫻


《源氏物語》里,源氏慨嘆如將梅花的香氣轉移到櫻花上,那麼所有的花他都不會放在心上,故畫了布料底圖梅櫻同枝圖。友人說,如將梅櫻穿在身上,那麼天下的華服她都不會放在心上了:)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繪製的紫陽花布料底圖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被紫陽花包圍了


「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從白居易的詩里讀出了《見與不見》的意味:「你愛,或者不愛我,愛就在那裡,不增不減。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的你手裡,不舍不棄。」


在京都,見大街小巷遍植紫陽花,想著它們簇擁開放的夏日盛景,像是道道奔涌在暗夜卻又無法訴說的暗戀心事。回來後特意畫了紫陽花圖,並製作了抱枕與裙子,希望下次能穿著這身紫陽花裙去京都賞紫陽花。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金閣寺特別的門票


因為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故去造訪了金閣寺。抵達時已近黃昏時分,天色陰沉,滲著絲絲寒意。就在我們繞著湖面與叢樹走到金閣寺的後山時,突然神靈般雲破天開,明清氣朗,一抹金色的斜陽將金閣寺映照得金燦耀眼。那一刻,我剛好置身一株繁櫻下,周遭迷幻,恍如夢境。「美在此,我在彼。」書里的句子應景地跳了出來。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落柿舍


竹籬茅舍,花木蔥鬱,數珠老柿斑駁樹皮遍生青苔,今春的新芽與去秋的柿蒂並存枝頭。坐在樹下畫畫,聽風吹松竹與鳥鳴。著布衣的婦人剪下兩支籬旁的蝴蝶蘭插瓶,置於木階上,階上匾額題三字行雲草書:落柿舍。


元祿四年春,松尾芭蕉應弟子向井去來的邀請,在京都嵯峨的落柿舍小住,寫下了著名的《嵯峨日記》,言語閑時靜氣,我非常愛讀:「京都有向井去來別墅,位於下嵯峨竹樹叢中。近鄰嵐山之麓,大堰川之流。此地乃閑寂之境,令人身心怡悅,樂而忘憂。去來性疏懶,窗前荒草離離,不加芟除。數株柿樹,枝葉紛披,遮蔽房檐。5月,雨水滲漏,鋪席、隔扇霉氣充盈,幾無寢處。戶外,樹影森森,殊覺可喜。此一地清陰,乃去來送吾之最佳禮物也。」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落柿舍寫生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五千日元上的天才作家


最初讀樋口一葉的《暗櫻》,被開頭驚艷了,至今認為是把梅花寫得最精妙的:「這兩家之間,只隔著竹籬笆。共用的井水,既深且清。開在屋檐下的梅花,一樹兩家春,連香氣都分享著。」寥寥幾句,勾勒了一幅簡淡又韻味的場景,有氣息,有色彩,有情味。像一滴墨,不經意地在水中又清又稠地暈染開去。這篇小說是樋口一葉的處女作,發表在半井桃水主持的雜誌《武藏野》上,那年她才不過20歲,四年後,一葉貧困交加,英年早逝。


在京都國立博物館買了一張鏑木清方的畫作明信片,繪的是《青梅竹馬》 里的美登利。《青梅竹馬》 為樋口一葉的代表作,寫一個十多歲的小女孩若即若離迷霧般的朦朧愛情。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繪製的梅花書籤,將花朵塗成了喜愛的玫紅色,並配了同色系的穗子。



豆瓣日記:帶著《枕草子》去京都



夜幕下的鴨川


我想念你,就像石沉水底沒有聲音。


離開京都已經一個月了,從未有過這樣一個地方,令我思念它就像思念一個遠方的戀人——為它清麗優雅的自然景觀,也為沉澱厚重的人文風貌。感恩《枕草子》,它是一切緣起的源頭。


(全文完)


本文作者「賀寧」,目前已發表了39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賀寧」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黎明化身萌叔,回應網友最強吐槽
原來我一直都誤解了這首歌!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枕草子|秋天是黃昏的時候最好
設計師枕草子可愛風格文字設計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