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T叔看過的新加坡電影不算多。


回溯觀影記憶,接觸的第一部新加坡電影是《爸媽不在家》。


這部片是陳哲藝的導演處女作,講述一個1997年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產家庭的故事。


《爸媽不在家》在戛納電影節上勇奪最佳處女作獎(金攝影機獎),並獲得第50屆金馬獎6項提名,最終拿下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女配、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新導演四項大獎,成為當年最大贏家。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除了陳哲藝,去年還有一位叫巫俊峰的新加坡導演橫空出世,憑藉《監獄學警》入圍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


或許是因為新加坡多元的社會背景,令這些年輕導演擅長從小人物出發去展開一個充滿張力與衝突的現實主義故事,對人物的刻畫、劇本到最終執行都充滿能量。


如今,這部期待了一整年的電影終於出汁源了。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口碑非常不俗,爛番茄88%新鮮度 & Metacritic77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連豆瓣最大牌影評人@謝飛導演,都給出了四星好評。


「新加坡新銳導演巫俊鋒的第二部長片,原名《新手》,港譯名《監獄學警》。獨特的題材,獨特的視角,把人生成長的主題表現得有模有樣。做為年輕新導演值得肯定。男主的動機及結尾留白有些刻意。」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影片男主艾曼,是一位年輕獄警。


在當獄警之前,他的身份是軍人。因為長官看他不順眼,將他調往國內最高級別的監獄。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艾曼的身世非常凄慘,父親在他還未出生時就因謀殺罪被判死刑。

令人生畏的是他父親殘忍的殺人手段:對受害者的屍體進行肢解。


這起案件掀起了當年社會輿論的口誅筆伐,媒體稱艾曼的父親為禽獸。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從此,一家人籠罩在父親陰影之下,再也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少年時期的艾曼混幫派,當古惑仔,磕過葯,販過毒。成年後,他才幡然醒悟,決定入伍參軍,藉此擺脫父親的陰影。


如今,成為一名獄警的他,希望能在監獄裡幫助犯人改過自新。


令艾曼沒有料想到的是,他竟被監獄首席行刑官拉希姆相中為接班人。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拉希姆是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行刑者之一,當了30多年的劊子手。由於職業因素,至今仍孤寡一人。

順便提一嘴,新加坡執行死刑的方式是絞刑。


現代絞刑採用的是一種被稱為「長墜落」的方法,使用此法行刑的安排者得根據受刑者的體重、身高與身型,計算好墜落距離,以便絞斷受刑人的脖子。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艾曼面臨身份危機:一方面尋找亡父的足跡,在檔案室里,他翻到父親的資料,查到當年處死父親的就是拉希姆。


另一方面他希望改過自新,隱瞞父姓,甚至將殺父者視作師父。


他要想做好人,意味著在身份的轉變過程中必須對「舊我」的進行否定,若他接了拉希姆的班,即有弒父的意味。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但當上劊子手的話,不就違背了艾曼當初進監獄時遵循的理念了嗎?艾曼陷入進退維谷的窘境。

艾曼繼續隱藏身份,逐漸跟拉希姆建立起深厚的友誼。在旁人看來,他們如同一對親密父子。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不久後,拉希姆要對一個毒販執行死刑。艾曼作為學徒,開始參與執行死刑前的準備工作:檢查繩索、為滑輪上潤滑油。


回家路上,艾曼試探性地問拉希姆:「你可憐過這個死刑犯嗎?他只不過是販毒,又沒有殺人。」


拉希姆反問:「所以你認為我們不該弔死他咯?」


艾曼深吸一口煙,沉默無言,面色凝重。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導演近乎真實地還原執行絞刑的全過程:為犯人戴上頭套、腳鐐,將繩索系在脖子上,然後果斷拉下啟動閘門。

從生到死,連10秒都用不上。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最後,法醫宣讀犯人的死亡報告。


死亡時間是6時6分,死因為頸椎骨折,當場死亡。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執行完死刑後,艾曼產生強烈的生理不適。


他拚命沖洗接觸過屍體的雙手,卻發現無論如何也洗不幹凈,其實是負罪感在作祟。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社會仍然重視出身,多於個體的努力和意願。艾曼的身世還是暴露了,拉希姆得知真相後覺得被背叛,跟他撕破臉。


艾曼也順勢擊破拉希姆關心死囚的偽善。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也許是命運弄人,拉希姆在揭發艾曼的身份前發生意外,在重症病房昏迷不醒。


艾曼的身世之謎,就此被封存。


然後,他受監獄長任命,成為下一任行刑長官。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影片以一場絞刑戲結尾實在耐人尋味,執行人不再是拉希姆,而是艾曼。


他究竟能不能狠心拉下啟動閘,下定決心做個劊子手呢?


導演巫俊峰在此選擇留白,似乎艾曼面對的矛盾仍在延宕,並未消解。



父親是殺人魔,兒子卻成了劊子手,原來行刑比受刑更需要勇氣



電影里對死刑制度的展示與描述,再一次將觀眾拉到「死刑到底該不該廢除」這個話題上。據說,導演花了三年時間專門做調查,採訪行刑官,犯人家屬等等,試圖從行刑官的角度展現對死刑的思考。


T叔比較認同的一種觀點是:


對極端殘忍的暴力犯罪,仍然應當保留死刑的適用。


死刑的存在具有強大的公眾認同。死刑之所以獲得廣泛的公眾認同,首先就在於死刑通過對最極端犯罪的道義報應滿足了深藏於集體意識中的正義情感。


而集體意識、正義情感對死刑的廣泛的公眾認同,又使死刑制度獲得了凜然於所有的功利性追求之上的正當性和合法性。

但死刑最大的缺點是,不可撤回。判錯,即無法挽回。


對於死刑,你們怎麼看?


想看的,B站有在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影頭條 的精彩文章:

至少有兩種人不適合看這部劇,每分鐘都在侮辱你的智商
不好意思,跪著看完全片有什麼不對嗎?
美國隊長搭戲6歲小蘿莉,來看看他怎麼養孩子
看了八遍還是不夠,怎麼會有這麼養眼的電影?
集齊王小源和方丈等一線網紅,這新片還能重複前作的票房神話嗎?

TAG:電影頭條 |

您可能感興趣

此人因造反被處以極刑,行刑前,劊子手看他一眼,頓時不敢落刀了
死刑犯在行刑的時候,為何還要自己買子彈?原因原來是這樣
他率軍造反被抓,行刑前劊子手看了他一眼,被嚇得不敢落刀
犯人等待行刑劊子手卻要先斬他的頭髮,後來被特赦成為大宋名臣
劊子手行刑,連砍三刀沒成功,死囚急忙說:笨啊,先割脖筋
直擊清朝犯人行刑現場,劊子手手無縛雞之力,犯人忍疼承受
死囚行刑前一個趔趄,劊子手嘲笑他怕死,死囚一句話讓劊子手跪下了
古代最牛的文官,行刑時劊子手殺不死他,他當場指導劊子手殺了自己
譚嗣同被殺當日,看過行刑的老人說:懷疑劊子手用的是鋸子,慘不忍睹!
一品大臣被判砍頭,行刑前:兒子你回去打包行李,我肯定不會死!
正一品大官被判砍頭,行刑前:兒子你回去收拾行李,陛下不會殺我
清朝大學士被問斬,行刑前自信能免死,結果卻被劊子手一刀兩斷
一品大官被判斬首,行刑卻對兒子說,你回去吧我不會死的
他是千古第一忠臣,含冤入獄,行刑現場劊子手寧肯自殺也不願動手
犯人行刑之前,為何不直接帶著手銬腳鏈進刑場,而是要換成麻繩呢
滿清針對女性出軌的殘忍刑罰,無人行刑,卻能讓人生不如死
一品大官被判斬首,行刑時卻對兒子說,你先回吧,我死不了
犯人校場行刑,劊子手手起刀落,竟然自刎,犯人迫不得已只得自盡
此刑罰只是把紙蓋在臉上,行刑前還能喝口酒,卻是最殘忍的酷刑
清朝發明了一種酷刑,專門對不貞女子使用,無人行刑卻痛苦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