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賣官都是明碼標價,有錢人最高能買多大的官呢?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里,人生在世能混個一官半職的,就是件光宗耀祖的事。即使擠不進官場,也會給自家門楣貼上副「耕讀傳家遠,讀書繼世長」的吉祥對,以示自己並不是普通農家。
其實,最早的官,都是世襲的,遠古時代的人民,那是分為三六九等的,治理國家那是貴族的事,其他人靠邊,該幹嘛幹嘛。社會等級放開後,普通人家的子弟才有機會進入官場的。
古代中國的官場,官吏的來源無外四種:一是世襲(接班繼承),老子英雄兒好漢;二是優選,如舉孝廉、行科考等,俗稱之為科班;三是軍功,四是花錢買官,是為捐班。
今天重點給你講講買官賣官,這可中國古代的一種特殊產業——賣官鬻爵。賣官鬻爵這事早在秦朝就萌芽了,到清代更是被發揚光大。以現代眼光看,賣官鬻爵是非常醜惡的,但是,在封建時代,它可是能做得「光明正大」的——以朝廷名義來乾的一件實體經濟。
賣官鬻爵的初衷,是為了彌補財政不足,但是後來,生意越做越大後,就都變味了。對於一個正常社會來說,什麼都可以進入市場,唯獨官位不能。史上第一個吃螃蟹的秦始皇,清朝第一個賣官的康熙,都是為了籌集糧草擴軍打仗,屬於臨時性財政措施。當賣官鬻爵變成財政收入的穩定來源,這個政權就進入倒計時了。
比如漢靈帝,他是熱衷於搞官帽批發的,那生意做得相當紅火,結果很快就迎來了黃巾起義,有400 多年歷史的漢代被他給玩沒了。
說到買官賣官,清朝是最瘋狂的,也給後人留下許多有趣的故事。
清代江蘇松江縣有個姓趙的布販子,花錢捐了個六品通判,上任之前皇上照例親自談話,親切地說:「賣布可是個賺錢的好職業,你捨棄個人利益來為百姓服務,這很好嘛。」老趙誠懇地回答:「在商言商,賣布收入確實不錯,但做官賺錢更多,而且更容易。」皇上一聽非常生氣,怒道:「原來你是來做買賣的!回家賣布去吧。「
這老趙很有個性,當場就跑到吏部那兒,要討個說法:「哪有這樣做買賣的呀?東西不賣就不賣,但必須退錢!」吏部哪管這一套,賞他50 個嘴巴、100 大板了事。
清朝人辦事不地道,收了人家的錢財,只是說了句實話,就把人給開了。咱再看看唐朝人是咋辦事的吧:
武則天有個男朋友叫張昌宗,張昌宗有個弟弟叫張昌儀,張昌儀利用哥哥的特殊影響力,干起了賣官的生意。有個姓薛的後備幹部長期不能上崗,有一天直接闖進張昌儀的辦公室,放下東西扭頭就走。張昌儀打開一看,哇,簡歷一份、黃金50 兩!看完就讓主管這項工作的吏部侍郎抓緊落實。
吏部侍郎收到的條子比較多,臨上會卻找不到那份簡歷。張昌儀生意很繁忙,只記得那人姓薛,把人家名字給忘了。好在他應變能力強,臨時想出個補救措施:這不難,看到姓薛的就畫圈吧!
結果,在這次得到妥善安置的幹部中,姓薛的有60 多人。看看人家唐朝人多講誠信!
俗話說,不以規矩難成方圓。那麼,生意興隆的清朝,有著什麼樣的遊戲規則呢?
清朝最早的賣官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年。當時國家初定,需要大量錢財,因此康熙下令,只要向朝廷捐獻糧食500石,或者白銀500兩,年輕的可以直接上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其他不願讀書的可以給個九品芝麻官的頂戴花翎。
清朝的官吏制度是把職務和級別嚴格分開的,有了級別不一定就能當官。而一開始花錢買官只是買了個級別,例如花上6000兩銀子買個五品,你就可以得到朝廷發給你的官帽、官服,可以坐綠呢轎子,但就是不能任實職,不能管理國家事務,不能升堂斷案子。而且按當時的規定買官也有限制,一般是在五品以下。清朝初期還能很好地控制,特別是康、雍、乾時期。但花錢買官做畢竟是一大弊政,就象潘多拉的盒子,只要一打開就無法控制了。自從咸豐、同治以後,不但可以買級別,而且還能捐實職了,花錢越多,捐的官越大,官做的越快,後來乾脆連皇帝專賜的花翎也能買了。
清朝官員的俸祿是很低的,一品大員的年薪才180兩銀子,一個七品縣令一年僅45兩銀子,但他們的實際開銷卻遠遠不止這些,那自然是盤剝百姓了。
當上了官以後拚命搜刮的另一個原因是要當更大的官,至少是要保住目前的這個官,這還需要銀子作武器。清朝的官員流動的很快,是「動態管理」。捐官的人很多,不少人還在那裡「候」著呢,既然拿了錢,大小總得給人家個官噹噹吧?於是官員不斷「輪崗」,有的升了,有的平調了,也有的捲起鋪蓋回家了,官員就象走馬燈似的。老百姓往往一聽新官上任就魂飛魄散:天哪!剛餵飽了一隻吃人虎,又來了一隻餓皮狼,我們又要遭殃了。
另外還有一種擺不上檯面的就是私底下賣官買官。這個錢不入國庫的,是到私人腰包的。這在當時不被允許的,抓住了是要判刑的,但是,由於金錢的誘惑力太大的,哪怕冒著殺的危險也有人樂此不疲。


※男人下廚:晚餐這樣的吃才健康
※良心店:一份熗鍋魚98元,配有魚丸蔬菜麵條,小菜點心隨意取
※這位詩人你認識:才華滿腹卻十考不中,被宰相女兒暗戀卻遇見光死
※生於鞏義卒於湖湘的杜甫為何被人稱為杜少陵?
※他詩名冠長安,不好好說話被朝廷棄,不好好長臉遭美人棄
TAG:黃伯益 |
※大清朝明碼標價買官賣官,那麼能買到最大的官銜是什麼呢?
※明碼標價的「買官賣官」制度由來已久,能買到的最大官職是什麼?
※揭秘清朝明碼標價賣官,難道只要有錢,什麼官位都可以得到嗎?
※清朝時期朝廷賣官明碼標價,買個官要花多少錢?老百姓就別想了
※清朝明碼標價賣官,賣的官最高達到這個級別,難怪最終會滅亡
※他公開賣官,還明碼標價,這個皇帝有多昏庸
※清朝買官是真的?乾隆年間明碼標價,最高可以買到四品官員!
※他是娛樂圈裡沒有明碼標價的藝人,獨一無二的易烊千璽!
※明碼標價的相親 帶來的是「愛情」還是「買賣」?
※在澳洲,想要過得好需要多少錢?澳人明碼標價:幸福值這個數!
※清朝賣官明碼標價,但還需遵循三個原則,能買最大官職不超過它
※現在切糕已經明碼標價賣了,為何買的人還是很少呢?原因很真實
※天價切糕明碼標價,為什麼還是沒人敢買,老闆無奈說出真相!
※戛納紅毯明碼標價,只要有錢就能走
※史上最會做買賣的皇帝,賣官不但明碼標價,而且還支持分期付款
※太猖狂!「黑客」入侵,數萬條淮安人隱私被明碼標價販賣!賣得最貴的是他們……
※善良不能明碼標價,卻比什麼都值錢
※清朝「買官」明碼標價,對照一下價格表,穿越回去看你能買個啥
※清代的花翎象徵地位不得僭越,可到了咸豐時朝廷缺錢竟明碼標價
※窮瘋了?皇帝和太后明碼標價爭著賣官,為搶生意還打起了價格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