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這些裝蟈蟈的葫蘆有個高大上的名稱:匏器。

匏器又稱葫蘆器,是一種將天然美與人工匠意合為一體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明代,清代制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皇帝玄燁曾在瀛台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領導標新,風神別具。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工藝,范制的葫蘆器。始創時代不明,但不晚於明代。明謝肇淛《五雜俎》中說:「葫蘆(器)多有方者,又有突起成字為一首詩者,蓋生時板夾使然,不足異也。」可見到了 16 世紀,帶各種花紋、文字、詩詞的范制匏器,已不罕見。清康熙時,匏器進入宮廷,成為皇家御用工藝品。現存的匏器實物和款識,以清康熙時期為早,有盤、碗、盒、瓶和樂器等,有的帶有「康熙賞玩」楷書款。康熙年間的匏器以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弦琴等物為最精。

清代康熙年間的匏器工藝已臻精緻,品種齊全,式樣新奇,紋飾豐富。至乾隆年間,這種「朴雅」之器更深得皇帝弘曆的鐘愛,以為可勝金玉,乾隆御制詩中以匏為題材的即有數首。這些宮廷制匏器除供御前賞玩外,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宦以及饋贈外國嘉賓使臣。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最早是宮廷盛器,後來逐漸發展為皇宮貴族裝飾把玩的用品,制匏工藝也隨之受到皇家重視,製作工藝日漸精巧,清代康熙年間的匏器工藝發展到了高峰,出現了筆筒、花插、杯、碗、蟈蟈籠、蛐蛐罐等式樣新奇,紋飾豐富的匏器。其中一些宮廷制的匏器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族和外國嘉賓使臣。清代中期後,火畫、壓花、刀刻等制匏工藝相繼出現,這類作品均是以天然葫蘆為之,姿態橫生,境界各異,極具觀賞價值。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的製作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成熟後的葫蘆加工成形態各異的器物,工藝技法主要有圓雕、深淺浮雕和鏤雕等,其中還包括拼貼、鑲嵌等技藝。另一種是將模具套在正在生長的嫩葫蘆上、使其長成與模子完全相同的樣子,有人稱其為"范制葫蘆器"。在古代諸多的養蟲器具中,匏制蟲具以其典雅別緻的造型,受到鳴蟲愛好者和收藏者的珍惜。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玩兒文化。這種工藝是用人工和天然相結合的一種宮廷文化。清康、雍、乾三代皇帝特別特別喜歡這個匏制的器物,其中包括蟈蟈葫蘆。種一片葫蘆,但是成熟起來的寥寥無幾,所以它非常難得。不論在拍賣場還是在古玩市場中,匏器都在不斷的展現自身的美麗。其藝術性在藏家手中體會,在把玩中找尋。當看到那些「先天禁錮、後天加工」的匏器在手中盈盈一握,我們不僅僅感覺在玩那匏器文化,而且是在找尋那斷歷史。這樣其收藏價值也在我們的手中凸現。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匏器:那些年家裡地上擺著的蟈蟈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天下 的精彩文章:

啤酒瓶冒充翡翠手鐲!賣天價!全過程曝光!
超級全面的珍珠族譜,你還沒收藏?
如此奢華的墓葬,主人竟是七歲女童?
錢幣收藏要注意:最貴的就是最便宜的!

TAG:古玩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蟈蟈籠子里的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