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聶建松:科技發達的美國為何盛產「新興宗教」?

聶建松:科技發達的美國為何盛產「新興宗教」?

聶建松:科技發達的美國為何盛產「新興宗教」?



這不科學


宗教與科學的相愛相殺


文 | 聶建松

最近一部新的美劇《美國眾神》開播了,這讓我頗為興奮,因為我很早就讀過原著——一部同時贏得「雨果獎」和「星雲獎」的偉大而又奇葩的作品。而該書作者尼爾·蓋曼(Neil Gaiman),當代最著名的英國小說家之一,也被當代著名恐怖小說家斯蒂芬·金稱為「故事的寶屋」(a treasure house of story)。


該書講述了一個非常奇特的故事:


一個名叫「月影」(Shadow Moon)剛從監獄中釋放出來的男子,在即將出獄的時候,發現他幾乎失去了生活中的一切:在三年刑期中,妻子跟好友私通,在車禍中雙雙身亡。本來已經安排好的工作也沒了……就在他絕望的時候,一個名叫「星期三」的陌生老者找上了他。


經過了一段時間,他才發現這個名叫「星期三」的老者居然是北歐神話中的主神「奧丁」!——英文中的Wednesday一詞恰好來Woden一詞,這正是「奧丁」的名字。由此,「月影」身不由己地參加到了一場舊神和新神的戰爭之中。


「人們來到美國的時候,他們將我們一同帶來這裡。他們帶來了我,還有破壞神洛奇和雷神托爾,蜘蛛神安納西和獅王;他們帶來了矮妖精、家神和班西女妖,還有財神俱吠羅、風雪婆婆和墮天使亞斯他錄……你們所有人都親眼看到了,現在,在美國,新一代眾神已經成長起來。人們信仰他們,對他們堅信不疑。他們是信用卡之神、高速公路之神、互聯網之神、電話之神,還有收音機之神、醫院之神、電視之神、塑料之神、BP機之神和霓虹燈之神。」


——奧丁在舊神聚會上的演講,《美國眾神》


我們看到,區分了「新神」與「舊神」的界線正是「科技」——奧丁所代表的是「神話時代」的眾神;「新神」則是各種現代科技產物的抽象化。那麼,這是否意味著,科技就扮演了神話的終結者呢?科技知識就一定是「神性」的敵人么?


▍一、通向神的自然——從希臘人至早期基督教


在古人看來,自然現象的善變和無常,猶如一個強大而又喜歡作祟的精靈。


古羅馬的歷史學家普魯塔克(Plutarchus)就曾說過,波濤洶湧的大海在埃及人看來乃是不祥之物——蓋因在海上船隻不能遠行,人又不能直接飲用海中的水。

這一點,在古代迦南神話和《聖經·舊約》中都有所體現。從歷史學的角度上講,它們其實共享了一個故事原型:一位陽性的神明形象戰勝了一位陰性的渾沌形象——後者則往往用大海來象徵。在《舊約》中,惡魔的形象之一就有「海中的巨獸」,這便是利維坦(Leviathan);在《新約》中,也一處被認為是指向「她」的——這個形象也與希臘神話中的海怪許德拉(Hyrda)非常相似。


我又看見一個獸從海中上來,有十角七頭,在十角上戴著十個冠冕,七頭上有褻瀆的名號……我看見獸的七頭中,有一個似乎受了死傷,那死傷卻醫好了。全地的人都希奇跟從那獸……


——《新約·啟示錄》


因此,古希臘的哲學家對於「自然現象」本身的評價都不是特別的高,他們對於「自然現象」背後的「形式世界」更為感興趣——這其中的代表便是畢達哥拉斯和柏拉圖。


在柏拉圖的《對話錄》中,他使用了一個非常著名的寓言「洞穴喻」:一群囚犯被困在了一個洞穴之中,他們能看到的只有洞中火光映照下的「影子」。其中一個囚犯,在擺脫了枷鎖之後,走到洞外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世界」——這個比喻就可以引申為「自然世界」(洞中世界)與「形式世界」(洞外世界)的對立。

聶建松:科技發達的美國為何盛產「新興宗教」?



洞穴喻


然而,在另外一方面,隨著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識越來越多,對於自然的肯定之聲也隨之高漲。柏拉圖的眾多學生之中最優秀的那一個亞里士多德就更加重視「自然」——雖然在其著作《物理學》(Physics,直譯便是「關於自然的學問」)之後,又增加了一卷《形而上學》(Metaphysics,直譯便是「自然之後」的學問)。


同樣,在基督宗教中,在《新約》中,保羅已經在自己給羅馬信眾的書信中明確表達了這樣一個觀念: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新約·羅馬書》


這句話中蘊含了這麼一個觀念:神是透過萬物向人傳達了「自己的存在」,那麼這就意味著自然並非一個是「變幻不定」的精靈,而是受一個「不變的神」所支配的自然。由此而言,關於自然的知識和科技,便具有了一種神聖的意味,而不僅僅是某種人類的技巧。


此時,在羅馬帝國境內,基督宗教的「一神時代」代替了「希臘-羅馬的眾神時代」。


▍二、神與他的自然工具——自中世紀至牛頓


實際上,在早期基督教中,仍然有對自然不信任的態度。


公元三世紀的一位基督宗教神學家奧利金(Origen)就與柏拉圖有著異曲同工之秒:這個自然世界是一個變幻迷離的「囚籠」,它困頓住了我們的「靈魂」,使之不能朝向永恆不變的精神世界。


然而,這種柏拉圖傾向的思想最終還是讓位於了保羅的思想——奧利金以及他的學生所代表的這種思想最終沒有被教會所接受,取而代之的則是對世界存在的肯定性認識。


這其中的邏輯是這樣的:這個世界是由一位真正的神靈所創造的,而非由某個魔鬼或者精靈所創造的。同時在基督教的思想中,創造世界的上帝是全善的,因此他所創造的世界也是真實的——他不需要像魔鬼一樣去欺騙人的靈魂——不是為了將人的靈魂困住,而是要通過這個世界來拯救人類。


在這樣一個邏輯當中,自然世界便從柏拉圖的思想解脫出來。它不再是一個捉摸不定的孩子,而是成為了一個正當且真實的存在,同時人的感官也被賦予了能夠正確認識這個世界的能力。因為,如果人不能夠正確認識到上帝在自然界中藏起來的「奧秘」,那麼這一切就毫無意義了。

這種思想在中世紀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羅吉爾·培根(Roger Bacon)。他在研究自然方面成就卓越,被人們稱為「奇蹟博士」(Doctor Mirabilis)。因為他名聲遠播,教皇克萊蒙四世(Clement IV)的請求他將自己的工作寫成了一部書,以便自己能夠了解,於是一部叫做《大著作》(Opus Majus)的作品面世了。當時,人們甚至傳說他能夠製造機器人。

聶建松:科技發達的美國為何盛產「新興宗教」?



羅吉爾·培根


研究自然以便在其中尋求上帝奧秘的動機,一直是中世紀科研的動力。雖然在上上世紀的一些較老的歷史書中,普遍主張哥白尼、布魯諾和伽利略因為科研受到了教會的迫害,然而實際上,除了布魯諾因為神學上的問題(而非科學問題)被處死,哥白尼和伽利略都是在教會的資助下進行的科研研究,而且這二人的成果都備受當時教皇的重視。


並且,只有沿著這樣的思路,我們才能夠理解牛頓爵士為何痴迷於神學——以及萊布尼茨等人的思路。他們都將對自然的探索(從鍊金術,至光學,乃至天文學)視為是上帝安排好的道路,人類只要按照這些道路前進,便能一窺上帝的奧秘。


▍三、無需上帝的自然?——達爾文與目的論


將「自然」視為上帝的工具,在很長時間都是一種研究範式。在這樣一種邏輯之下,自然便具有了一種「目的」(telos),它會按照一個「外在的力量」的引導而成長和發展。這意味著,自然可以不是靜態的,但是卻是定向的。


在達爾文之前,很多生物學家都遵守著這樣一種範式來研究。他們並非沒有認識到「生物的變化」,而是把這些「變化」視為一種定向且和諧的發展,這是因為他們認為《聖經·創世紀》中的「伊甸園」正是這種「和諧且安寧」的典範。


卡爾·馮·林奈(Carl von Linné)可以說,正是這方面思想的代表,他將自己的建立的植物園視為是一個小型「伊甸園」,並且他還完成了另外一項「亞當的工作」——給自然界中的各種動植物命名,並且人類的學名Homo sapiens(直譯:智慧的人)也是由他確立的。

耶和華用土所造成的野地各樣走獸和空中各樣飛鳥都帶到那人面前,看他叫什麼。那人怎樣叫各樣的活物,那就是它的名字。


——《舊約·創世紀》

聶建松:科技發達的美國為何盛產「新興宗教」?



林奈的植物學論文


不過,站出來反對這種思想的人也不是沒有,這便是達爾文。他認為,自然並不需要這樣一個「外在的力量」的干預,憑藉自身的「蠻荒之力」便足矣。更進一步地講,他認為這種「自然本身的動力」並非是某種預定的「和諧」,而是生物之間的一種「鬥爭」。


在此,達爾文藉助了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來說明自然界的生物鬥爭狀態。在某一個地區內,生物都在快速繁衍而食物增長確實緩慢的,最終生存壓力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出那些具有特定性狀的生物。另外,伴隨著古生物學的發展,人們還發現了古生物的世界也並非是如林奈所設想的一片祥和。


由此,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呼之欲出。那麼,這是否意味著「自然之神」重新替代了「超越之神」呢?與很多人了解的歷史不同。雖然達爾文的學生赫胥黎與教會一度關係緊張,然而雙方仍然是就學術問題進行討論——沒錯,這仍然是一種關於「自然」的學術問題。


雖然在今日,智能設計論(即,認為自然是某種外力設計的結果)已經不能算作是一種學術規範而被擯棄,但是在當年,在很長一段時間,這仍然是一個嚴肅的學術問題。


另外,對於「進化論」問題,現如今的天主教最高領袖教皇方濟各也表示接受,但是天主教所接受的關於「進化論」的立場則並不是一種妥協,而是更傾向認為「雖然人的身體可以是進化而來的,但靈魂仍然是上帝所造」。

自然的問題留給自然,把靈魂的事情留給宗教——正如《新約》中所說的,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


▍四、科技殺死了眾神?——宗教與世俗化


讓我們回到開頭的奧丁的演講,科技時代的「新神」逐步勝過了神話時代的「舊神」,但是在現實之中,是否已經意味著科技戰勝了神話?


人們經常把科技與另外一個詞聯繫在一起,這便是「世俗主義」(Secularism),並且很容易有著這樣一種印象:隨著科技的進步,世俗化的程度就會越來越高,宗教也將沒有容身之所。


然而,這幾個詞卻未必嚴格對應,這也未必是一個嚴格的邏輯鏈——歷史的邏輯也往往不是推理出來的。世俗或許可以與宗教對應起來,但是世俗則未必能與科技嚴格對應。世俗化(Secularization)一詞的含義是,使得「某種宗教的價值觀」不再成為主流的價值觀,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人人都可以成為「科學家」。


大眾所享受的是科學進步帶來的成果,但是科研工作是由少數科學家完成的。如果大眾想了解相應的領域,也只能透過科普人員的工作,然而任何一門科學的科普都遠沒有普及到大眾的層面。


因此,即便沒有了宗教的價值觀,群眾們仍然會不斷地犯很多「不科學」的錯誤——前些年,很多人會因為恐懼核輻射而瘋狂搶鹽,再往前還有全國上下一起鍊氣功的熱潮,如今,還有關於「轉基因」的各種話題。


另外,隨著世俗化的推進,很多傳統宗教並未如尼爾·蓋曼筆下的「舊神」只能無力地躲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美國如今仍然是各種「新興宗教」(Cult)的產地,隨著舊有的唯一的價值觀的禁止(美國沒有「國立教會」),那麼多元價值觀下,社會中就會有更多的主動適應潮流的弄潮兒出現。


新時代的「眾神」未必是手機和網路本身,而可能是讓人們在手機上「上香」,在網路上「講法」的「眾神」。


(本文原標題:從「希臘眾神」至《美國眾神》——自然科學與神性的羈絆)

【作者簡介】


聶建松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北京大學宗教學博士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王勤伯:關於四月和詩歌的義大利產房筆記
閆紅:從鹿子霖到容嬤嬤,為什麼你覺得壞人「萌萌噠」
雲也退:《安妮日記》,一份「政治不正確」的大屠殺記錄
想像貧窮也是一種惡
安德魯·羅伯茨:你可以反感君主制,但無法不熱愛女王陛下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剛剛!新加坡國大被評為亞太區最盛產超級富豪的大學
為何西亞盛產石油
吳磊:北京盛產勾手老大爺。
地圖看世界:羅馬尼亞盛產美女、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
吳磊:北京盛產勾手老大爺
俄羅斯盛產美女
國產AI四大教父:吳恩達李開復狹路相逢!王小川傅盛產品撞臉
盛產足球鐵漢!《權利的遊戲》取景地!地中海明珠——克羅埃西亞
地圖看世界;羅馬尼亞盛產美女、智利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
鋼鐵直男劉昊然、張藝興、白敬亭,天秤座是盛產段子手嗎?
盛產可可的葡語島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委內瑞拉盛產美女嗎?
莫斯科舉行選美比賽頒獎典禮,俄羅斯究竟為何盛產美女?
戰國七雄中各國軍隊特點,韓國盛產兵器,燕趙擅騎射
盛產美女的遙遠國度,中國人的新朋友
法國盛產鐵腰!馬克萊萊坎特之後又出新星,竟引發米蘭雙雄德比戰
全國六顆棗:棗莊、棗陽、棗強、棗園、棗林、棗市,因盛產棗嗎?
為什麼川渝地區盛產選秀藝人?
歷史上盛產暴君的英國是如何走向民主專政的?
五大盛產巨星的城市:夏洛特黃蜂集齊3大控衛,最強豪門沒有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