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萬樁之首」渾元樁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道家樁功淺談!

「萬樁之首」渾元樁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道家樁功淺談!

中華武術流派眾多,功法紛繁複雜,但在眾多功法訓練中渾元樁卻屢被提及,而且被譽之為「萬樁之首」。渾元樁到底有何獨特之處,能深得各武術門派的重視,它又對技擊有何重要作用?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渾元樁。


一、渾元樁動作要領 -


兩足平行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髕骨與足尖呈垂直線,含胸收腹,兩髖內收,提肛坐臀,兩臂抬起置於胸前呈一橢圓形,兩手手指相距30cm,頸肌放鬆,下頷微收,頭頂似一線懸空,兩眼輕閉或露一線之光,口輕合,舌抵上顎,以鼻自然呼吸

「萬樁之首」渾元樁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道家樁功淺談!


二、渾元樁意念活動 -


渾元樁意念活動是本功法的核心內容,具體要求是內視於假借兩個方面,但以內視為主,假借為輔。 -


所謂「內視」,是指從手部開始體會熱、脹、麻的感覺,謂之「立意」。將此感覺進一步體會加強就叫「意守」要在意守的基礎上,將熱、脹、麻的感覺引導到前臂、上臂、肩、胸、背、腹、大小腿、足,此過程謂之「用意」,立意、意守、用意統稱為「內視」,三者關係密切,相互為用。 -


出現熱脹麻的反應是練功的第一階段,但全身感覺尚不均衡,一般規律是上半身比較明顯,下半身則差一些。此時要用意加強下半身,使全身的感覺達到均衡。此階段可立意於兩足,脹麻感由兩足向上延伸,上下結合較易呈現全身感覺的均衡,進而就能體會到全身輕鬆舒適,安逸欣快,雜念減少,物我兩忘,此為第二階段練成。 -


渾元樁的高級階段,也稱渾圓階段,此階段只要練功者稍一動意,周身即有暖流運行,真氣充沛之感,功夫高深者還可將真氣發放至體表。 -


所謂「假借」,即是意念藉助外部景物,達到精神放鬆,心曠神怡之境地,從而與「內視」結合起來,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假借的內容如自感身居星空夜靜、空氣清新的草原或幽谷之中,或置身處於細雨綿綿輕落頭頂,徐徐而下直落足跟,也可想像置身在微波蕩漾,溫度適宜的水中,也可想像置身獨立於一望無際的海邊,並有微風吹拂等等。假借要在實踐的基礎上描繪而成,這樣易獲得成功。


「內視」與「假借」要結合使用,一般開始練功可現練假借,並以此安定心神,將自身置於舒適歡欣的境地,接著就進行內視。也可先行內視,待熱脹麻感出現後,再適當配合假借,以免過於集中內視。 -


假借景物要選擇一種,萬莫今天這種,明天那種,以免影響條件反射的形成。假借和內視密切聯繫起來,要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但每次練功應以內視為主,假借為輔。 -

「萬樁之首」渾元樁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道家樁功淺談!


三、渾元樁練習基本原則和注意事項 -


(一)基本原則 -


1、安靜:思想安靜,環境也要安靜。 -


2、放鬆:精神思想放鬆,放鬆方法可以使用「三線放鬆法」,將身體分為兩側、前面、後面三條線,自上而下逐次進行放鬆。第一條線:頭部兩側—頸部兩側—肩部—上臂—肘關節—前臂—腕關節—兩手—十指;第二條線:面部—頸部—胸部—腹部—兩大腿—膝關節—兩小腿—兩腳—十腳趾;第三條線:後腦部—後頸—背部—腰部—兩大腿後面—兩小腿—兩腳—兩腳底。先注意一個部位,然後默念「松」,同時注意離開這一部位,再默念「松」,從第一條線開始,循序而下,待放完第一條線後,放第二條線,再放第三條線,在一定部位的「止息點」輕輕意守一下。第一條線的止息點是中指,第二條線的止息點是大腳趾,第三條線的止息點是前腳心,每處約止息1-2分鐘。當三條線一個循環放完後,再把意念集中在臍部,輕輕地意守,保持安靜狀態。 -


3、堅持:要有信心和決心,堅持鍛煉。 -


(二)注意事項 -


1、飽腹飢腸,身體疲勞,病情嚴重或體質過於孱弱者不宜練此功。 -


2、功中出現前後左右搖動,輕者可任其自然,嚴重者可暫停練功或將兩足距離加寬,以增加穩定程度。 -


3、選擇安靜和空氣清新的環境,注意增減衣服,防止著涼。 -


4、做到心神安寧,意不露形。要使全身輕靈渾然,想像全身氣血流暢於各經脈之中。 -

5、女性在經期要停功。 -


四、渾元樁功法原理及作用 -


1、拉伸脊椎,練就龍骨。 -


從生理解剖圖來看,人的脊椎呈「S」型彎曲,這是人類長期直立行走而形成的生理彎曲,若想回歸祖先的力量、靈敏和速度,就要將之拉伸。站渾元樁時,兩髖內收,臀部下坐,下頷微收,同時頭頂似一線懸空,就可將脊柱拉伸。此時摸一下腰部脊椎,就會發現生理彎曲不見了。再摸一下頸椎,會有一根大筋挑起,此時的脊椎已成一條直線,我們稱之為「龍骨」。 -


練就「龍骨」,可以增強脊椎的柔韌性,使得上身與下身不會因腰椎的生理缺陷而產生斷層,從而使全身之力連為一體,局部發力即可引發全身之力,在武學中稱之為「渾身無處不彈簧」。用勁時可連綿不絕,武學中稱之為「渾元力」。

「萬樁之首」渾元樁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道家樁功淺談!


「萬樁之首」渾元樁到底有何獨特之處?道家樁功淺談!



2、渾然一體,練就「六面渾元力」。 -

站渾元樁,並非是一站到底地站死樁,而應練就一身「六面渾元力」。當兩臂呈橢圓抱球狀時,肘部要有外擴之意,使得雙臂之間如同有一氣球向外撐的充實感,稱之為左右橫撐力;背有後靠之意,手臂有前伸之意,形成前後抵力,稱之為前後抵靠力,頷微收,頭略頂,兩髖回收,臀部下坐,形成上下拉伸之勢拉直脊椎,稱之為上下拉伸力。身體處於這六面之力的作用下,血氣運行的速度就會加快,自感渾身上下充實一體,收功後應神清氣爽,愉悅之情油然而生。 -


需注意的是,六面渾元之力並非肌肉收縮之力使然,它是全身筋骨拉伸與血氣運行結合自然產生之力,練習時全身應保持放鬆,不可有肌肉緊張感,用意不用力是訣竅。不過這松與不松,初學者最難把握,要勤加練習體悟之。


3、培元氣,通經絡,練就意氣合一。 -


氣的涵義頗廣,概括言之,一謂物質,一謂功能。以自然而論,宇宙間的萬物生長、發展與變化,都賴於氣的運動。以人體而言,氣既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生理活動的功能表現。人體之氣可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先天之氣」即元氣,它生於先天精,藏於人體命門,是生長發育和各臟腑活動的啟動因素。「後天之氣」有宗氣,營氣、衛氣、臟腑之氣。宗氣是由自然界的大氣和經脾胃消化水谷所得精氣結合而成,具有推動心臟行血、肺臟敷布的作用;營氣來源於水谷精微,行於脈中,具有營養周身,化生血液的作用;衛氣來源於腎臟,佈於體表,具有固陽於內,抵禦衛外的作用;臟腑之氣,稟賦於先天之氣,又賴於後天水谷精微的營養而發揮各臟腑的自身功能。元氣充沛,則後天之氣得以資助,從而臟腑協調,身心健康。在練習渾元樁時,腎中之精即先天之精受到後天之精的榮養,元精益固,元氣自充,從而起到培補元氣的作用,這個過程也被稱之為「煉精化氣」。 -


經絡是人體內經脈和絡脈的統稱,它遍布人體全身,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渾元樁的練習可以調和人體經絡的氣血,起到通經活絡的作用。當功夫練到一定程度之後,可以通過「心息相依,以意領氣」的鍛煉,隨心所欲地「意到氣到」某個部位或臟腑,從而練就「意氣合一」。 -


4、拉筋伸骨,增加全身生理活動範圍。 -


在技擊中,若要動作到位,勁道順暢,須有良好的身體柔韌性作基礎,這樣在做技術動作和發勁時才不會感到肌肉和韌帶的阻礙。渾元樁獨特的姿勢使全身的肌筋都因骨骼的伸展而被拉伸,無形中鍛煉了全身的柔韌性,增加了肌肉、韌帶和關節的生理活動範圍。在搏鬥中常能在普通人的生理活動極限中發出力道反擊對手。 -


5、上虛下實,穩固下盤。 -


渾元樁要求練習者上虛下實,即上元(肚臍以上)輕虛,下元充實。練功時姿勢的重心要放在臍下,此時身體才能穩如泰山,舒適自然。氣息要求氣沉丹田,從而使下元真氣得到充實。待日久功深,下盤會隨元氣充足而逐漸穩固,最終產生落地生根的功效。-


站樁怎樣放鬆

一:站樁怎樣放鬆,方法過百種!介紹幾種自己用的供參考!


姿勢擺好後,意念想著自己站在水中的一塊石板上,水清澈透明,碧波蕩漾,荷花飄香,四周綠蔭遍布,鳥語花香,沁人心脾。秋風一吹,水波輕輕蕩漾,身體隨著晃動,十分愜意,心曠神怡,。輕輕鬆鬆,站樁術語就叫「浪中魚」。


二:姿勢擺好後,把全身從上到下分為若干個小塊,一處處放鬆,比如:眼、鼻、口.....一直到腳趾...手指。(所謂的松就是向外蓬鬆,向外鬆弛,有如極困時的眼皮.萬分沉重,連睜眼的力氣都沒有,比如饅頭剛做好後就不叫松,蒸熟澎大了才叫松)。其中內眼角向外放鬆最重要,似笑非笑(真微笑也行)。


1.意想想自己全身沒有骨頭,只有肌肉,頭頂偏後(有個小坑坑),好像天上有一根繩子吊著(一直保持)。既然沒有骨頭,身體就要往下墜下沉,猶如一灘爛泥往下沉往下墜,這樣腿部,腳部就增加了力氣(功法術語就叫「上功」),又利於久站,又好比不倒翁一樣,重心大部分在下,上虛下實,頭腦空松。


2.再想全身只有整個骨頭架子,全身的肌肉有如燉爛的肉叭嗒叭嗒往下掉,心裡還美滋滋的(眉開眼笑)(一直保持)。


3.再把全身的骨骼骨頭架子(全身既然肌肉爛掉,剩下的就只有骨骼了),把每個關節用意念來把它拉鬆開幾厘米,久練確實真能拉鬆開幾厘米.比如通臂拳,(進一步可以六方圓撐),比如頸關節上下拉,脊椎上下拉。


肩關節,


肘關節...其中手指關節和腳趾關節最重要,意念可以松久一點,這樣全身布意布氣,全身氣機容易形成一個整體,很多功法裡面都要全身布氣。


三:進一步整個身體向外六方膨脹,猶如一個大氣人,再擴大,大到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前後左右都連接到天邊,如果能達到這個境界,放鬆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亦為天人合一,心包太虛,這時意念充實到整個虛空,整個宇宙。我即宇宙、虛空;宇宙、虛空即我。我就是宇宙、虛空的中心。意念一動,宇宙、虛空跟著晃動,鼓動宇宙,以動為陽,不動為陰。《黃帝內經》里的提挈天地,把握陰陽.


四:1.具體方法,身微微往上,意念往下伸。,2.身微微往下.意念往上,這樣就上下拉伸了。3.身微微往前,意念往後,兩手帶著身體的前面,一展就伸到無限遠的天邊。4.身微微往後,意念往前,兩大腿根向內收,命門後凸,帶著後面的身體,一凸就凸到無限遠的天邊。5.身微微往左,意念往右,整個左手臂、肩、左胯用意往左面展,展到無限遠的天邊。6.身微微往右,意念往左,右手臂.右肩.右胯用意往右面展,一展就展到無限遠的天邊。。這樣身體就上下,前後左後,六方充實。也可以就這樣靜靜地體會,體會這種鬆鬆的感覺。因為氣的兼容性,宇宙的混元氣會自動的流入我們的體內(因為在整個蓬鬆的過程始終沒有丟人體的這個中中心)。

五:站樁到一半的過程,意識再從六方收回來,再感覺我們身體的內部,體內那種氣的流通的感覺.(這個時候才是所謂的傻站)。但應時不時的(偶爾)意念提提會陰,提提膝關節.感覺感覺命門。或意灌全身,或意守丹田,年輕體壯者意守命門內竅,把氣收藏於骨(高僧火化之後為什麼有舍利子的出現,是因為高僧經常將意識導入骨頭,氣入骨,只有骨最能存氣,使得骨密度增強,強化,長此以往引發質變,骨頭可以說已經不是骨頭了,自然不會被火化掉,也是其生命力強盛的體現。腎主骨,再多的氣也能容於骨,老年人之所以骨質疏鬆,身體自然將骨內的氣調動出來補其他氣弱的地方,從而是骨內之氣減少,所以會疏鬆,這也是年輕人沒有聽說骨質疏鬆的原因,)。


老年有病者意守丹田較適宜(站樁群內有人鼓吹不能意守,說什麼意守,氣會滯。那是他不會意守。所謂的意守,應是,似守非守,若即若離。比如,《西遊記》唐僧就代表意守對象,孫悟空就代表意念。孫悟空不能老呆在唐僧身邊,但也不能久離開),(不是)貞觀十三年.而是表示修練要真正意守臍下一寸三。意守時,也不是死守穴位,而應是一片,且還要顧及全身,好比一個燈籠,意守的地方就是燈芯。又如好比看大門時,眼睛不會死死盯著大門看,但有人進出時,你又會知道。


無論是上面的傻站也好,守也好,都要在收功前,把意識集中在肚臍深處。肚臍深處無限深(先前是無限遠.深遠)這樣收功就特別重要。猶如莊稼,前面是種,收功就是糧歸倉。方法:雙手勞宮相對,男左手在里右手覆於左手背上(女是右手在里),先逆時針在肚臍深處轉9-18圈,再順時針轉9-18圈,手心一直不離開肚臍。再靜靜地守肚臍深處一兩分鐘。


關注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號:taichitang


回復:站樁


可獲得:太極養生堂2017年站樁秘籍心法合集53篇


回復:王西安站樁


可獲得:陳式太極拳王西安站樁 VCD電子文檔 下載網盤地址


回復:陳小旺站樁


可獲得:陳氏太極拳-陳小旺大師講站椿 VCD電子文檔 下載網盤地址

加入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免費學習太極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中國武術,應該是什麼樣?
中華武術:傳承數千年的文化蘊含,不僅僅實戰!更實用!
生一次氣,八個器官齊受傷
中國武術文化形態及演變

TAG:九五太極養生 |